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未解之谜 >

第10部分

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未解之谜-第10部分

小说: 青少年最想知道的100个未解之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坑口,并且有一块5米的条石悬空于坑口上空,此石被称为“鹰嘴石”。有大胆者爬上葱茏古木,那是些长了千余年的古木,这才是凹陷坑的神秘和绝妙所在,因为,坑体呈瓮形――口小底大,坑底面积据航测为0。53平方公里左右。其中长满千年常绿的树木,人只能吊绳而下。

    据当地曾冒险下去采药的药农介绍,坑底除了有古树,还有暖水瓶粗的蟒蛇,药瓶盖大的蚂蚁,几十只野狼……在坑底四壁无出路、无洞口的条件下,这些动物从何而来,又怎样维持生物链?更奇怪的是,坑底正中央有一天然喷泉,泉水冬暖夏凉。此泉约为10平方米,清澈见底。泉水为间歇性喷涌,喷射时,有通体透明、长33厘米左右的阴河鲮鱼随水冲出泉面,上下腾跃,左右游弋。泉静之时,阴河鲮鱼又游回泉水喷水口,如此反复,从不间断。该鱼何来何去?这又是个谜。据当地山民介绍,每年一到农历五月初十这天清晨,从坑口往下看,会看到坑底森林剧烈地摇曳,似有台风吹拂,万马冲撞,不时传出万钧雷霆,透出声声呐喊,又隐约有*声、惨叫声传来,真是令人迷惑不解。如此持续半小时后,又归于风平浪静,一股朦朦胧胧的白雾从坑底弥漫而上,这又给“凹陷巨坑”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这是外星人留下的吗?目前尚没有人可以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

023 南极的暖水湖之谜() 
众所周知,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但如果有人告诉你,那儿还有一个暖水湖,你会相信吗?首先申明,暖水湖的成因并不是由于地热。

    南极大陆有“冰雪大陆”之称,但在南极大陆维多利亚地区附近的干谷地区却终年不降雪,更无冰川。更令人称奇的是,位于平谷底部的范达湖竟是一个暖水湖!范达湖深68。6米,湖底水温高达27℃。探险家们发现,在南极大陆像范达湖这样的湖泊共有20多个,它们不仅终年不冻,而且湖水温暖。

    科学家们对南极这些不冻湖泊深感兴趣,他们研究发现,南极湖泊有3种类型:一是湖面冰冻;另一类是湖面季节性冰冻,夏季湖面解冻,液态水出露湖面;还有一类是寒冬湖面水也不冻。最为奇特的就是范达湖,尽管湖表面有冰层,但随着深度增加,湖水温度也随之提高,到了湖底水温接近27℃。

    为什么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还会有暖水湖呢?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看法。一些人认为,可能有一股来自地壳的岩浆流烤热了湖底的岩层,提高了湖底水的温度。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至今没有在湖底找到地壳断裂带,所以地热不可能传出地表温暖湖水。1973年11月,科学家在范达湖进行了钻探,钻头穿过湖面冰层、水层,钻入湖底岩层,结果发现湖底水很暖,但湖底岩层却很冷。这证明:湖底的岩层并没有被烤热。

    一些人认为,范达湖湖水可能是被太阳晒热的,因为范达湖湖水清澈,湖面冰层没有积雪,太阳的短波辐射可以穿过冰层和水层,到达湖底,暖热了湖水。同时湖面冰层,又能像棉被那样挡住湖水热量的散发,所以湖底的水可以保持这样高的温度。但是,很快有学者提出质疑:较暖的表层湖水通过对流,必然把热量传给周围湖水,结果应该是整个湖水都变暖,但事实并非如此。并且,在南极长达半年的极夜期,湖水尚能保持这样高的水温,那为什么在另半年的极昼期,它的水温没有无限制地升高呢?

    此外,也有人认为范达湖的温水是受海底温泉加热而成的,可是热泉又在哪里呢?没人知道。还有人提出可能湖里存在某种特殊化学物质在反应放热,但至今也没找到这种物质。在这块年平均气温达零下25度、极点最低温度为零下90度左右的世界极寒的冰原中,暖水湖的成因实是一个谜。

    旧谜未解,新谜又起。前不久,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南极考察学术交流年会上,俄罗斯的地质冰川学家卡皮茨亚博士指出,在南极3800米深的冰盖下掩埋着一个巨大的湖泊,这个湖泊位于前苏联的南极“东方站”附近,长约250公里,宽约40公里,呈长椭圆形,湖水深度为400米左右。这个神秘而奇特的冰下之湖,被称作“东方湖”。东方湖的成因,引起各国冰川学家们的争议。

    美国的冰川学家曾提出压力消融说,认为是冰盖上部冰的压力使冰消融成水。但仅仅是压力将冰消融从而形成这么浩大的湖泊,这个理由并不能说服更多的科学家。俄罗斯科学家提出地热融化说,认为是地球内部涌出的地热使冰盖底部融化形成浩淼大湖。但由于在冰盖岩盘打孔困难,南极大陆热流无法测定,所以地热融化说是否准确尚无法证实。一些学者提出反问,在已知地热温度不高的南极大陆,其冰盖下的冰难道真的是被地热融化的吗?

    因此,一些人把东方湖与暖水湖联系起来,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比如有关湖水的成分、湖底的沉积物、湖水中有无生命等。弄清南极大陆湖泊的真相,也许可揭开冰川学、古环境以及地球环境演变等许许多多方面的谜。

024 沉入海底的姆大陆() 
深深的太平洋海底埋藏着许许多多的秘密,因此也最容易引起人们的种种猜测,其中最异想天开的,莫过于关于古大陆的推测。

    1863年,法国学者德?布尔布尔在马德里国家历史学会图书馆里,发现了西班牙征服中美洲时代的神父狄埃戈?德?兰达撰写的《尤卡坦事物考证》又称《尤卡坦纪事》手稿,他根据手稿中记录的玛雅象形文字草图,阅读了现收藏在西班牙的玛雅文献《特洛阿诺抄本》,发觉其中有两处出现了一个名叫“姆”的大陆因火山灾害而消失的记录。他认为姆大陆位于大西洋中,姆大陆一名由此而来。

    最早提出太平洋中曾有过古大陆的是英国人种学家麦克米兰?布朗。20世纪初叶,他在《太平洋之谜》一书中首次提出远古时期太平洋曾经有过一个高度发达的大陆。此后,有关这方面的著作屡见不鲜,以英国学者詹姆斯?乔治瓦特的研究成果最有影响力。他通过大胆的假设、广泛的调查、独到的推理勾勒出远古时期太平洋中姆大陆的概貌。1931年,他的名著《消逝的大陆》在纽约出版,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此后,他陆续推出了《姆大陆的子孙》、《姆大陆神圣的刻画符号》、《姆大陆的宇宙力》等一系列专著,奠定了太平洋中古大陆学说的基石。

    关于消逝的姆大陆,乔治瓦特是这样描述的:在远古时期,太平洋中曾经存在过一个古大陆,它是人类文明的摇篮,鼎盛时期的人口约6400万,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有黄、白、黑等人种,他们无贵贱之分,和睦相处。古大陆的国君名叫拉?姆,他既是古大陆的最高统治者,又是最神圣的宗教,姆大陆居民信奉单一的宗教。

    古大陆的居民拥有高度的文化,在建筑和航海方面尤其出类拔萃,他们在世界各地都拥有殖民地。古大陆上共有七大城市,其中希拉尼普拉是首都。境内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港口中船舶云集,商旅不绝。

    古大陆没有险峻的高山,只有一望无际的绿色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土壤肥沃,丰收连年,终年植物繁茂,四季花果飘香。莲花是古大陆的国花,在水滨尽情地绽放;树荫下彩蝶乱舞,蜂雀呢哺,蝉鸣幽幽;原始森林中野象成群漫游,双耳不时扇动,拍打着骚扰的飞虫;到处是一派宁静祥和的气氛。

    可是,有一天古大陆发生了可怕的轰鸣,刹那间,天崩地裂,山呼海啸,火山喷发,岩浆流溢,古大陆的居民与辽阔的国土在一夜之间沉入汪洋大海之中,仅有几处高地露出洋面,侥幸生存下来的居民被隔离在一座座小岛上,古大陆的辉煌瞬间灰飞烟灭,再也没有人记得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古大陆,更没有人知道这里曾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乔治瓦特将远古时期太平洋中姆大陆的情形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中美洲尤卡坦半岛玛雅遗址的最早发掘者、法国学者奥格斯特?普伦金(1826~1908年)在其所写的《姆大陆女王和埃及斯芬克司》一书中,依据《特洛阿诺抄本》和玛雅遗址奇钦伊扎中的壁画等材料,作出了颇有浪漫意味的设想。他认为,古代近亲结婚较为普遍,当时姆大陆由女王姆当政,她的亲兄弟科(美洲狮)与阿克(龟)为了获得女王的爱,展开了生死搏斗,最后阿克杀害了科,霸占了女王姆,并从她手中攫取了对姆大陆的统治权。女王姆感到耻辱,于是逃奔埃及,为了悼念死去的兄弟科,她兴建了斯芬克司像,自己改名伊西丝(埃及女神),创建了灿烂的埃及文明。

    普伦金也认为姆大陆消失在大西洋中,与德?布尔布尔的观点不谋而合,但与乔治瓦特的观点大相径庭。但他们都一致认为,中美洲的玛雅人是姆大陆的移民。

    乔治瓦特的研究成果还表明,姆大陆的居民和古代印第安人一样,崇拜太阳神,不仅懂得使用火,而且还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字――一种原始的刻画符号。他们用长方形表示国土,盛开的莲花表示姆大陆……这种刻画符号实际上就是纪念姆大陆消逝的碑铭,只不过无人能够释读而已。此外姆大陆的居民还会烧陶、编织、绘画、雕刻、造船以及航海,渔业也很发达。

    至于姆大陆消逝后遗留下来的城市遗迹,乔治瓦特认为在太平洋诸岛上比比皆是。当时属于姆大陆一部分的复活节岛幸免于这场灾难,没有沉入海底,现在岛上的众多巨人石像和刻有文字的石板很可能就是姆大陆的遗物。波纳佩岛附近的南马特尔小岛上的建筑遗址以王陵所在的“神庙岛”为中心,共有90余座人工岛,每座岛上均有高约10米的玄武岩石城墙,岛上还设有防波提、牢狱等,据说也是姆大陆的遗迹。塔西堤岛上有一种类似中美洲金字塔的建筑物,也是姆大陆的遗物……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互不相关的遗址和遗物果真是消逝的姆大陆居民创造的吗?从最新研究成果来看,太平洋诸岛上的居民居住历史至多不超过三千年。如何解释一万二千年前消逝的姆大陆与太平洋诸岛之间的时间差异呢?

    乔治瓦特依据的文献材料之一《拉萨记录》是在中国西藏拉萨某寺院中发现的,它是记载四千年前占星术的文献。《拉萨记录》中提到姆大陆的沉没是发生在该书编写前八千年的事件,《拉萨记录》是距今四千年前的作品,据此可以推知,姆大陆的沉没是在距今一万二千年前,恰与亚特兰蒂斯大陆(大西洲)沉没的时间相当。乔治瓦特认为这两个古大陆是由于共同的原因而沉入汪洋大海之中的。

    乔治瓦特还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描绘姆大陆居民的移民路线。他认为,人类文明发源于姆大陆,继而传播到美洲大陆,然后又从美洲大陆传播到大西洋上的大西洲,最后才从那里传播到埃及、欧洲和非洲,因此,姆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根据现代地质学常识,大洋的地壳是较重的玄武岩构成,大陆的地壳由较轻的花岗岩构成,海底地壳与陆地地壳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1968年,日本东海大学海洋研究所的“白凤九”号科学考察船在西北太平洋深海海底打捞出一块花岗岩石头,当时它被认为可能是来自阿留申群岛的洋流携带而来的。无独有偶,1973年10月23日,日本东海大学海洋考察船“望星九”号在九州岛附近的海域打捞出一个含有花岗岩的大锰块,显然再用洋流来解释锰块的来源未免牵强附会。科学家们将这两起发现联系起来推测,它们会不会是沉入海底的姆大陆残留物呢?日本科学家们正通过对太平洋底全面、广泛的科学考察,力图发掘出新的材料,以期对姆大陆的存在与否作出一个可信的解答。最后需要提出的是,在地质学上,一般认为地球上最后一次造山运动――阿尔卑斯造山运动发生在距今六千万年前,而乔治瓦特却认为地球上山脉的形成是在距今一万二千年前,两者之间的差异如此之大,该作如何解释呢?地球表面几度浮沉、桑田沧海固然是事实,但是浩瀚的太平洋中,果真存在过这样一个高度文明的姆大陆吗?也许这仅仅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人类一个天真善良的愿望而已。

025 亚特兰蒂斯:神秘消失的大洲() 
公元前380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发表了自己著名的语录体哲学著作《泰密阿斯》和《克利斯提亚》。这两篇文章是关于大西洲的最早文字记述。根据这两篇文章的记载,柏拉图的表弟克里西亚斯是大西洲故事的讲述者。这位表弟与柏拉图一样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在对话中,克里西亚斯三次强调大西洲的故事是真实的。他宣称,亚特兰蒂斯的故事是他的祖父从梭伦那里得知的,而梭伦不仅是古希腊的著名政治家、改革者、立法人,而且还被誉为最诚实的人。据梭伦称,大西洲的故事是他在公元前590年到古埃及的时候从古城莎利耶一位老祭司那里听到的。那时这个故事已经发生了一万二千年。但亚里士多德则坚持认为,自己的老师为了加强自己辩论的论证力度而虚构了这个故事。

    据柏拉图的记述,大约一万二千多年前,在今天直布罗陀海峡以西的大西洋海域中,曾经有一个高度先进的古代文明存在。柏拉图说它“面积比利比亚和亚洲的总和还要大”,相当于今天的1000多万平方公里。柏拉图讲到,亚特兰蒂斯有绵延的崇山峻岭、草木茂盛的平原,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尤其是古希腊人十分看重的铜蕴藏量十分丰富,这片富庶的土地孕育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

    柏拉图说,当初众神之王宙斯与他的兄弟波塞东、哈得斯一起推翻了他们的父亲克洛诺斯在天上的统治,然后,他们抽签瓜分天下。宙斯抽得了大地与天空,哈得斯抽到了地狱冥府,而波塞东得到了海洋以及亚特兰蒂斯。这样波塞东成为亚特兰蒂斯的保护神。亚特兰蒂斯人在大西洲的中央建立了自己帝国的首都,并用伟大的保护神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