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吧,坏女人-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18章 休养(二)()
搞定了农业的补充发展,剩余的问题就是军队方面的问题了。
这次出兵攻占豫州南部三郡,袁术将原先作为屯田部队的4万人编入了正规的脱产部队中。空置下来的各个军垦基地一下子空虚下来,需要补充人手。
以前袁术没有考虑到人员调配之后的剩余问题。这次一下子抽调完军垦基地的士卒后才发现:扬州的军队补充断层非常严重。
预备的正规部队只有整体的一波,新的一波士卒训练还要持续两年左右的时间。而这两年中,代表袁术军力补充一直都是停滞不前的。
若是在这兵力补充空虚的两年时间里,扬州与其余诸侯起了冲突,进行的战斗非常激烈的话,扬州军队数量就会一直呈现降低趋势。
若真说起来,扬州想要补充士卒也很简单。只要像其余诸侯一样,招收兵员,然后训练个几个月就拉上战场。
可是这种模式不是袁术想要的。如果采取这种措施,毫无疑问,军队的质量就会下降几个档次。军队的战斗力更不必说,假若两种军队大战,一边的军队总是能够扛住极大的战争压力,顶住数倍于己方的敌人不溃败。另一边的军队则只要遭到打击,经常性的溃败逃生,而双方的后勤补给却一模一样,是个人也不愿意自己天天打败仗。
最为令袁术担忧的就是若是袁术采取重数不重质的措施,影响太过深远,这会动摇扬州好不容易奠定的基础,后果不是袁术能够接受的。
自来到大汉,袁术一直秉持着一个道理。这个世界能人辈出,他也许是其中一个,也许是最差的一个。
经过多年的官场生涯,直至今日,袁术对官场中的各种倾扎还摸不着头脑。这一点他认为他还比不上原先的袁术。
好歹历史之上的仲家皇帝能够混迹洛阳,游走于各方势力,成为铲除阉党的领军人物。后来又能依靠自己的声名统领世家豪族聚居的南阳一地,自领豫州牧扬州牧,与天下群雄争锋。
而现在的袁术呢?第一,他本人并不善政治,对于政治的理解也就是一个平衡之道,好在现在还能驾驭住手下。第二,他本人对军事也只是半桶水,打打那些文人黄巾可能厉害,若说要与曹操这种军事家一对一单挑,只有被虐的份。
好在袁术拥有别人不能企及的本事——广阔的眼界与仁义的名望,他能够给一个地区带来繁荣与富强,可以聚拢民心与军心。正是袁术的这种独特魅力,使得扬州上下一直都认为,袁术是当代的明主,也是袁术抛开世家之后还能得到很多人投效的根本原因。
因此,若袁术采取广征士卒的办法,引起的后果就是污染了军队的同时,也会因陷入人数拉锯战而逐渐失去他争霸天下的本钱。
最为严重的莫过于大量战死的壮劳力导致的手中资源短缺。壮劳力数量减少,影响到的不仅是兵源质量,土地无人耕种,粮食减产,经济退化,这种软刀子才是要人命的事情。
袁术有这种思量可不是瞎说。历史上从汉末到三国不过区区几十年的时间,大汉近5000万的人口就变成了不过700万左右。若将人口的这种恐怖减少速度全部归结于天灾,说什么袁术也不相信。
连续几十年波及整个大汉的天灾?鬼才会相信这种事情。以袁术看来,这种人口的大规模减少,与连续不断的征兵脱不了干系,加上壮劳力缺失,赋税增重,老弱妇孺哪里能够进行连年的辛苦劳作。这样就形成了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土地越来越多,就是没人耕种的局面。而粮草税赋不够之下,税赋又加重,老百姓不是死就是逃,最后完成5000万变700万的庞大戏法。
为了解决扬州兵力补充的问题。袁术决定改变一下战兵的预备招收体制。挑选身强力壮的17、18岁壮年男子入预备军队的方式不变,然后再这一基础上,将已有的军垦基地划分为两个部分。另外一个部分则在第一年招收年轻的服役过一年以上的郡兵进行训练,作为兵员补充制度的过渡批次。
以后的兵员补充制度就分为两个部分。每年新招士卒入伍,一批进行初步训练,一部分进行深造训练。这样每一年就会有一批士卒训练完成可以进入战兵队伍。为专职作战的军队源源不断补充兵员。
对于军官一事上,袁术也经过了深刻的考量。因为如今扬州军队数量庞大,但是合格军官的数量一直不多,遇到战争的时候对手下的任命总是捉襟见肘,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为了更好的开发扬州的战争人才,袁术决定将查举这一制度推广到军中。让非一线战斗部队的熟知军队的将领根据自己的判断推举军中的优秀人才。然后经由一州兵曹从事审核被举荐人的身份家世之后,再由州牧府出题考察。
最后的考察科目繁复,但为了更接近战争实际,除了有笔试科目以外,袁术还决定将剿匪作为这些人的第一个实战考核项目。
等他们以合格的成绩完成两门课程,这才有机会到前线去参与对外作战,表现自己的真本事。至于其中有没有浑水摸鱼的人,袁术可不管。反正这些人到达前线都是随机分配,分配的官职也最多就是一个军候,起不了什么大乱子。倒是若运气好发现一两个真正的人才,这一切也是很值当的。
190年2月,袁术的新型军队政策改革完成。作为首次进行军中查举,各个将领都很上心。这时候可不是他们以权谋私的时候,州府里可有很多人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要在这个时候出乱子,英明丧尽不说,肯定会影响到前程。
2月中旬,各个地区的郡兵主将与预备的军垦部队主将就挑选好了自己想要要推选的人,然后上报,经过豫州信任的兵曹从事处理,详细的查探这些人底细后,最终名单递交到了袁术的手上。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推举上来的人近百人,其中多是年纪稍小的青年。一半人左右是世家子弟,另外的平民也有接近一半,证明其实在军中,寒门子弟也是不弱于世家子弟的。
在这些人中,袁术也发现了很多很出名的人。比如,水军推选的人里就有两个声名赫赫的人,寿春人蒋钦与下蔡人周泰。这二人如今一人19岁一人18岁,这二人都是出身平民百姓之家,祖上与闻名于世的周家与蒋家也就有点血缘关系而已。他们二人投军一年有余,对水军认识颇深,带领的士卒水战非常出色。
水军中发现了周泰、蒋钦,袁术大喜过望,立刻又看了陆军部队。陆军中有一人十分出名,那就是徐盛。如今徐盛年纪非常小,刚到弱冠之龄,原是山东琅邪人,后为避战乱到了吴郡,于一年前参军,任职吴郡吴县,后来被朱然的父亲发现其人颇善带兵,觉得不能让这么一个人才埋没,这才推举他。至于其余的一部分人,就是袁术记忆里没有的人了,不过想来这些人能得到主将的推举,个人也是有一定能力的。
所以袁术也没有过多的干涉这次查举事宜,只是让袁涣着重注意了蒋钦、周泰、徐盛三人的表现,若这三人真是才能卓越,就把他们派到最能发挥他们才能的地方去,给他们一个表现的平台。
第119章 年关事宜()
经历半年血战,袁术集团上下一心,终于完成了对豫州攻伐,取得的成果异常显著。处理好北方三郡的民生安排之后,年关也迫近了。
在这种喜庆的时刻,袁术心里却突然被人戳进了一根刺,让他如同吃了一斤苍蝇似的难受了好几天。
起因还是因为何颙这个人。何颙与袁绍相交甚密,他在董卓乱政之时,跑到汝南避祸也是由于袁绍的劝导。
何颙造反作乱,兵败被杀,袁绍一直很不高兴,最让袁绍气愤的就是袁家人的态度。本来袁家支持他的人比支持袁术的多,可是因为汝南挨近扬州,袁术势力极大,这次夺取汝南,袁家之中很多对袁绍表过忠心的人都背弃了他,转投袁术,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离开汝南北上冀州投靠袁绍。
越想越气愤的袁绍一边指挥着手下战将接收冀州韩馥的势力,一边组织党人共同谋划,发表打击袁术声望的声明。
191年2月中旬,冀州牧袁绍发表文书,通传天下,纠集了以郭图为首,逢纪、辛评、田丰、沮授为辅的一大帮人,声讨袁术过错。
文书言:何颙乃当代贤士,有匡扶社稷,诛灭阉党之功,虽有煽动暴乱之嫌,但定是受人蒙蔽所至,既然袁术业已活捉其人,当先严查内幕,辩白何颙之罪,然后在对何颙进行处罚。今袁术身为一方州牧,上且不能明断是非,下如何保境安民?要求袁术给天下正义之士一个说法。
袁绍的文书一经发表,很快很多人就跳了出来。首先是北海孔融与刘备二人,为其摇旗呐喊,细数袁术过失。
说到刘备,袁术也有点震惊。本来袁术以为诸侯讨董时期,刘备擅自指使关羽、张飞抛弃公孙瓒,扬其名声,恶了公孙瓒,这会儿应该被公孙瓒扔到哪个旮旯里去了,没想到刘备还是从幽州跑到了青州,倚靠救援孔融之功,在天下士人中间刷声望。
这一让人惊讶的改变也让袁术检讨了自己的过失。从刘备行踪上看,“秋水”的覆盖面实在太过狭窄,并未覆盖到大汉全境,很多地方信息严重不足,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其次发表声明的就是袁遗了。作为袁绍的铁杆支持者,袁遗做得更加过分,不仅论述了何颙一事,而且还说袁术天性凉薄,为人残暴,对亲戚何夔一言定生死,使得他不得留以全尸。
最后一人则是让袁术一直没有想到的人,那就是远在益州的刘焉。刘焉一方面声称袁术判断不当,一方面细数何颙罪过,然后说袁术举措失当,当向天下人解释。
至于曹操、刘表、陶谦等人,则是随便发了个文书,先声称自己不明事情经过,若袁术真有断绝不明之事,当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迫于各方压力,袁术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号令身在汝南的名士张承、张范、许劭、许靖,还有扬州名士盛宪、郑玄几人同时证实何颙为谋一己私利,不顾及汝南人民生命,悍然起兵造反,事实确凿无疑,同时号召大家不要被侥幸逃脱的反贼扰乱视听。
还好袁术这一边阵容也算强大,大家勉强相信了袁术的辩白,这才保住了袁术的名声。
处理了何颙的不良影响之后,袁术开始准备对麾下的犒赏。
由于今年是袁术进行农业扶持政策的第四个年头。人口政策的免税时间正好渡过,这一年扬州收成非常好。全境只有不到一成的农田遭到洪涝灾害绝收,两成减产,其余的地方粮食产量很是可观。
即便今年进行了豫州战事,府库之中钱粮消耗颇大,但加上新增的税收,府库又充实起来。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想到未来一年内,除却交州之敌获许会有战事之外,扬州就没有什么对外作战的意图,因此,袁术准备拿出府库的两成资源,犒赏所有将士与官员,鼓励他们尽职尽责。
虽然只有府库的两成钱粮,但数量可是不少。钱币方面就有5亿钱左右,分发下去每个人也能得个千把钱。粮食接近100万石左右,分发下去一人也能得个1到2石,作为过年的物资算也是不少了。
这次发钱犒赏,袁术可是下了血本了。未来一年里,扬州的日子可就要过得紧巴巴的。好在事先搞定了豫州地区的流民,中原大战的流民到达扬州也需要一些时日,赶得上夏收。
袁术发钱的举措让袁涣非常不喜,认为袁术此举过分压榨了扬州的财政,若是来年天灾,扬州财政陷入困境的话,对外作战就更为困难。
不过与袁涣看法意见不同的人也大有人在,其中以王朗、刘邈二人带头,都很支持袁术的这一举措,因为手下各持一词,而且袁术认为这种犒赏作为一种奖励性措施,能够助涨军人的士气与对扬州的认同感,可能还会再一段时间里促涨扬州经济发展,实施非常顺利。
弄完犒赏事宜,各地太守与重要官员也陆续到达寿春进行每年一度的年关会议。每年的述职会议都是在过年之前举办完成,来年进行政务的变动安排。
地盘扩张,使得袁术的控制区内贫富差距悬殊,施政方略也颇为不同。
以扬州来说,扬州经过袁术上下的多年励精图治,发展最为良好,开发步入了良性发展时期。产生的经济效益是袁术控制区最多的,也是整个地区最为富庶的地方。
扬州的富庶,决定了扬州百姓生活的更好。特别是那些早年便拥有自己的土地的农民,在扬州低赋税的制度下,家家户户都有余钱,能做更多的事情,人口也是一直在稳步增长当中。
考虑到扬州的这种情况,袁术听了各地太守的奏疏以后,决定在扬州比较富裕的九江郡、庐江郡、豫章郡、吴郡、丹阳郡这几个地方开始推行人民教化,增长百姓见识,培育寒门士子。
为了达到这一个目的,袁术特别找来了典学从事,要求他亲自前往各郡督察劝学事务,同时做主调拨府库钱粮,对扬州的教育进行一定程度的倾斜。
好在典学从事顾升也不是个无能之人,对于袁术的举措理解深刻,虽然他作为顾家子弟,不想看到寒门士子壮大,但袁术的政令不是他能抵制的,而且劝学一事也不是全部由他说了算。因此对此事,顾升非常配合。提出采取官府补助书册,地方提供拥有才学的族老长辈,双方共同努力教化民众的办法。
对于教导识字方面,顾升也作出了安排。决定采取制式书写的竹简作为认字书籍,分发给选拔上来的较富裕家庭子弟,采取教授一字,学生自己回去刻书的办法,加快识字进度。
而对于经济较好,但发展刚刚起步的豫州,袁术采取的是稳定豫州局势,稳步推进豫州的农业水利建设,对豫州过渡开发的农业进行休养的同时,加大豫州商业发展,着重豫州南部地区的利益分配问题。
这种政策为的就是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