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幽灵-第3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喝完姜汤,再一人喝了一大碗稀粥,就算午餐了。特别是那母女俩,喝了一大碗稀饭,脸上开始有了点精神。
伊万诺夫身长近两米,体重二百五十多斤。缺少男人的洛亚和妇女们,羡慕、贪婪地看着这个铁塔一般的男人,对这个高大的“大熊”既渴望又畏惧。
村边的山上密林内,不时响起一两声沉闷的枪响。洛亚和村民们对枪声毫不在意,这里是游击区。帕格所在的山间盆地,仅是一个小山冲。山那边十几公里外的桃叻镇,就是安南的据点。
灵玉、李海潮、虞松远等人,此刻已经愁上心头。因为,刚安顿下来的小队,已经陷入了生存危机。这危机不是山上的枪声,而是断粮和肮脏的村庄卫生问题。
在来时的路上,小队把糯米团全部分给了难民。进入帕格后,村民们家家户户早已经断炊,只好将带来的大米大部分允给了21户人家。为了给小队开创一个实施“顺水推舟”战略的立足点,灵玉多次进入位于松戈山腹地的这个小山村。如果不是她和杨明涛,帕格村的多数人家,也早就逃到暹罗做难民去了……
当然洛亚一家不会去做难民,她的女婿是商人,还是安南“堡垒镇”桃叻镇的镇长。小钮儿的大姐蓬缇是个女强人,与驻明叻的319B师的722团“关系紧密”。蓬缇是孝子,不时接济娘家这一窝女人,虽然吃不饱肚子,但不至于饿死人。
松戈山山高林密,但却是一座穷山、空山。能吃的动植物,包括能吃的树叶、嫩树皮,以及能找到的蚯蚓等肉虫、昆虫,一切能吃的,几乎都被吃光了。几十公里外的中心根据地埃坎,则完全是靠中国、暹罗等国家的外援维持着,一点不能指望。
十一头大象,来时驼着军火、装备、人员和少许粮食,村里几十口人,海岛卫队和兄弟小队加起来二十一人,路上又救了华侨母女,断粮的危机可不是小事。
skbshge
第五十五章 万恶之源()
进驻帕格村后的第一周,小队就是和饥饿和疾病抗争,虞松远和李海潮不得不让小队将找食物摆在第一位。
比饥饿更可怕的,是村子里太脏了,脏到你难以想象。帕格村的人都是印度半岛移民的后裔,村子里连茅厕都没有。每一丛毛竹、灌木后面,每一条沟坎,只要是无人处,村里村外,泥泞不堪,粪便随处可见。
松戈山内雨水多,下雨时,大人孩子甚至直接在高脚木屋地板上排泄。粪便落下木屋的底下,使木屋内外,气味难闻,污秽不堪。所有人都赤着脚,饥饿加上肝炎、痢疾、虐疾等疾病肆虐,几乎每天村里都有孩子病死、饿死。
这是最落后、贫穷的土著村民,对他们来说,最可怕的是饥饿,而不是卫生。人饿得奄奄一息,没有人再会关心卫生问题。
兄弟小队惯于野外生存,可要维持这么多人生存,刘国栋和庄玉书还是感到技穷了。他们带着海岛卫队士兵挖地三尺,把所有的虫子都搜罗一空。张五常和刘卫民甚至在北山溪边袭击了一个木蚁巢,逮了二三斤木蚁。
木蚁也是松戈山区特有的一种食木蚁,它们以南洋老榆树的汁胶为食。北山溪边生长着大片的南洋榆,又叫苦榆。木蚁咬破树皮,榆树便会渗出大团大团白色的树胶。木蚁则会将树胶一点一点运进巢穴,作为食物储备。
为规避洪水,木蚁穴建在石壁中间的小山洞内,有两个出口。张五常在一头用烟熏,刘卫民则用细尼龙网布做成袋子罩在另一个出口,逮了整整一大口袋。
众人还是饥肠碌碌,灵玉也早就给杨明涛发了告急电报,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到第三天,众人已经饿得头晕眼花。但也是第三天傍晚,高棉国民军、西哈努克民族主义军和高棉人民民族解放军三支游击队的军官,先后冒雨来访。
灵玉到另一座木屋内,按外交礼节友好地接待了他们。
他们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国际佣兵小队”,能加入他们的队伍。灵玉拿出联合国难民署的“公文”向他们展示后,打着精神说,“我们只是联合国的一个工作小组,不是什么什么‘佣兵小队’。我们的责任只是来现场了解战争对民众的破坏情况,不会参加实际战斗……”
俄国人伊万诺夫象一尊铁塔,虽然饿得腰弯了一点,但仍威风凛凛地立在灵玉身后,很好地诠释了他们“联合国小组”的身份。使女小钮儿乖巧地陪伴在她的身边,让外交活动充满温情。
豆蔻山脉连接暹罗境内,是国际上援柬的重要通道。高棉国民军、西哈努克民族主义军和高棉人民民族解放军谁都想得到更多的国际援助,都在这里驻有一个办事处,并都有一支队伍警卫。灵玉婉转地拒绝了他们后,三支游击队的负责人才恹恹离去。
或许三支游击队都知道帕格村已经陷入断粮的窘境,或许杨明涛已经通报了民柬,他们受命带来的礼物是三袋大米,救了全村的急。这三袋大米,和着树叶熬稀饭,帮助小队渡过了最初的困难时期。这三个粮袋中间的圆圈内,都写着两个中文大字“中粮”。
多少年后,虞松远等人还对高棉***心有余悸。
在帕格村集体断粮的危急时刻,俄国人伊万诺夫甚至建议宰杀大象度过难关。但灵玉训斥了他,大象是我们的队员,谁也不准打大象的主意。灵玉对所有队员宣布说。
对这场中南半岛史上空前的***,现在的“史学家”们多有不同的解读。“史学家”三字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有的学者(尤其是西方学者、国内某些学者)完全是出于政治目的,是戴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在解读真实的历史。
60年代和平时期,高棉勉强能够粮食自给。1966年,高棉全国粮食总产量250万吨,人口600万左右。到1970年,全国人口达570万。当时中国、苏联、法国及国际社会对高棉有大量的援助,金边当时被称为“东方小巴黎”。
1970年,在CIA操纵下,追随M国的朗若及施里玛达右翼势力发动政变。西哈努克流亡北京,从此高棉陷入内战。从此,和平的高棉人民一下子陷入战火和长期的苦难之中。
高棉国土面积小,是个落后的农业国,战乱迅速摧毁了羸弱的国民经济。到1972年,全国粮食产量降为80万吨左右,1974年又下降至64万吨,***迅速蔓延至全国。
朗若政权期间,M国累计提供的援助总额约16亿美元,但朗若政权实际控制的区域,仅占高棉全境10%。于是,为了填饱肚子,大批饥民涌入首都金边及其他大城市,使得金边市人口迅速膨胀。
促使金边人口膨胀的另一个原因,是M国对高棉的大轰炸。
1973年1月,巴黎和会正式签订了美越停战协定。为了支持朗诺政权,M国便开始对高棉轰炸升级。最初的企图是,用大轰炸在金边周围制造一个安全区。
M国动员了驻亚洲的全部空军力量,所有的B…52轰炸机从关岛出发,由M国在金边的大使馆在地图上划方块给出目标进行轰炸。M国空军从高空2…3万英尺投弹,根本看不清目标。有的空军机组从关岛出发时,连要轰炸的目标都不知道!
地毯式的大轰炸,使高棉全国有近70%的土地上,农田与生产设施被摧毁一空。重磅**炸出的大坑有十米深,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坑并没有被平复,变成了一个个小池塘。
在6个月的时间内,M国空军共在高棉农村投下25万吨的**,是二战中M国用于日本的3。5倍。持续6个月的大轰炸,高棉全国有40-50万人被炸死。
M国的狂轰滥炸,另一个直接结果,就是高棉人不是气愤地参加抵抗力量,就是逃到城市去。1955年时,金边仅是一个人口5万人的小城市。60-70年代,也仅有50-60万人。而大轰炸后,金边市人口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迅速膨胀到1975年的200多万人。
60年代末,高棉粮食产量最高达到325万吨,人均接近500公斤。但是由于当时高棉农村仍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50%以上农民居然吃不饱。尽管如此,M国连这样一个中立的高棉政府也容忍不了。
而M国空军的大轰炸后,高棉全国各地有1/3以上的人口涌入金边,已经完全超过了金边的承受能力。当时高棉全国粮食产量仅有87万吨,只有历史最高峰的26。8%,人均产量120公斤,仅相当于中国1960年的60%,根本养不活全国700万人……
只要我们稍微了解一些真实的历史,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当年蔓延近二十余年的高棉***,完全是由M国人引起的。就象今天,利比亚、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家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样,M国人或它的西方盟友,用不对称战争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人道灾难。
了解了这一段历史,我们就对红色高棉执政后,将金边200万人口遣送农村,会有一些的与西方社会完全不一样的理解。
1975年4月17日,红色高棉占领金边,开始了近4年的执政。遣散主要由农村涌进城市的人口,一个重要原因,是红色高棉为恢复高棉全国的粮食生产,而作出的一系列措施的一部分。而且,事实证明这一措施是有效的。
197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由80多万吨,恢复到180万吨,每公顷粮食产量达到1286公斤。1977年,粮食单产量却下降到1200公斤,只是,耕种面积扩大总产量才与上年持平,仍维持在约180万吨左右。即使是到了1978年,即红色高棉被推翻前的最后一年,高棉全国粮食总产量也维持在150万吨左右。
红色高棉接管高棉时,国内面临严重饥荒,迫切需要发动全民提高粮食产量。因此,执政后迅速动员全国力量从事农业生产,包括把城市人口下放到农村。仅1977年上半年兴修的水利工程,就恢复常年水浇地40万公顷。到1977年底,全国灌溉面积已接近70万公顷,即使这样,粮食产量才恢复到150…180万吨。
由此可见,内战和M国的大轰炸,对高棉的摧残是何等惨重。红色高棉在执政的3年时间里,基本在清理战争废墟,恢复农业生产。
1979年1月,安南军队占领金边,红色高棉倒台,战火再一次迅速蔓延到高棉全国。刚刚开始恢复的农业生产,再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在整个安南占领的十年时间内,高棉境内粮食总产量都仅维持在百万吨以内。大量民众逃离家园,成为世界难民。***,再一次象瘟疫一样,蔓延至高棉全境。
……
兄弟小队进入帕格营地苦熬了一周后,杨明涛派出海岛卫队,通过暹罗边防警察的帮助,用五十头大象运来了粮食、副食品和装备,断粮危机才解决了。
此后,在整个任务期间,托马斯的海岛卫队,就承担起了繁重的后勤运输任务,保证了小队任务的完成。
skbshge
第五十六章 改造帕格()
村长洛亚四十出头,不足一米六,是八个孩子的母亲。与这里的所有土著人一样,她的皮肤呈棕黑色,脸庞黝黑,始终赤着脚,腿肚子上沾满肮脏的黑色淤泥,性格风风火火。但在村里却很有威信,妇女和儿童对她都格外尊敬。
“有什么事跟我说……”虽然饥饿让她脸呈菜黄色,但你总能听到她的笑声。小队进入帕格营地后,她办完村务,就喜欢到兄弟小队居住的木屋聊天。她手里永远挟着用树叶卷成的烟卷,非常健谈,一说话脸就带着笑容。
她打火石点烟的动作极其娴熟、干练,深吸上一口,就按照灵玉的要求,和大家唠起了家常,介绍松戈山的情况。
战争前,为多打粮食,全村人都被集中到一山之隔的埃坎镇的集体农庄里劳动,男女分开居住。孩子从七八岁以上,就必须参加集体劳动。劳动虽然艰苦,但那时能吃饱肚子。可战争摧毁了一切,安南军队对松戈山区的几次扫荡,摧毁了集体农庄,也摧毁了和平的生活。
男人们都去打仗了,一些女人便带着孩子和老人,躲进了这个山涧内。现在,帕格村十四五岁以上的男人,必须全部参军。村里只有妇女和孩子,村子里的老人,在安南军队的一次扫荡中,炸塌了躲藏的山洞,全部被杀尽。
“是误伤!”洛亚将烟头扔进火塘,搓搓手,又用树叶卷另一支烟,“咔嚓”一声打着火点上,才郑重其事地强调说,“安南人对老百姓不坏,真的不坏。几名游击队员躲藏进山洞,安南人并不知道里面还有全村的老人……”
断粮的几天,洛亚走村串户安抚,村子里相对安静。海岛卫队从尖竹汶运来粮食和装备后,妇女儿童们能吃饱肚皮了,村民们又出情况了。
这天晚上,雨突然停了,但风呼呼地刮了一夜。伊万诺夫的海岛卫队负责值勤。虞松远起来查岗时,先后看到山上下来的十几名游击队员,“咕哕咕叽”地踩着泥污,偷偷摸摸地溜进一座座木屋内。不一会儿,呼啸的风声中,就夹杂着此起彼伏、隐隐约约的**声、竹床摇晃声和男女打着号子的交媾声……
“不是禁止男女交合么?怪不得每户都养这么多孩子……”
伊万诺夫莫名其妙地摇了摇头,给虞松远一支烟,两人一起点着。“别听信谣言,红色高棉从来没有禁止过人们的夫妻生活……”虞松远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战乱期间,这些土著人就剩下女人孩子,没有山上人的帮助,她们根本活不下来。
第二早晨,晴空万里,空气清新,是难得的睛天。伊万诺夫派出两名队员,伺候灵玉骑上大象,并保护她离去。海岛卫队十名队员和八头大象,被留下建筑营地,并负责营地警戒。
灵玉一走,小钮儿便和姐姐钮娆一起,负责照顾兄弟小队和海岛卫队的生活起居。瑾秀和小香月面色逐渐好起来,人一有了精神,便闲不住了。黄瑾秀负责做饭,还教钮娆和小钮儿做中餐。战火纷飞的年月,盆地没有人种蔬菜。黄瑾秀带着十几个妇女,到山里采嫩树叶。
“你身体还未完全康复,不要累着。”李海潮见瑾秀面上逐渐有了血色,心情很好,便不住地叮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