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宋-第9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卓然拍了拍他肩膀,说道:“你可真是用心良苦。好吧,我正要见皇上,禀报我这些日子的动向,正好把东西带去。”
苏轼赶紧把奏折交给卓然,又叮嘱他说:“你交上去之前千万别说是我的,他看完之后看到我的名字自然知道。你要让他当着你的面亲自看,不然他可能会交给身边的人先看。”
“因为我写的有点多,你让他看了之后。他大发雷霆也好,什么也好,都让他冲我来。你就说你也不知道内容是什么,只是顺带帮我送上来的。明白吗?我不想给你惹祸。”
卓然点点头说:“谈不上惹祸。对于变法,我真不想发表意见。因为我是提刑官,兴许到将来你们新党和旧党之间的争执,皇上还让我从中裁决。那时候可能才是我说话的时候。”
“但愿有那一天,我也希望能够跟新法的这帮人来一个面对面的辩论。大家坐下来摆事实,讲道理,辩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天下人知道旧法到底是不是恶法。对百姓对朝堂到底是坏事还是好事?”
卓然说道:“这也只是我的希望而已,但我不知道能否实现。”
苏轼又拿出几个状纸说道:“还真有几个案子是涉及到刑事案件的,要敲登闻鼓的,怎么劝都不行。我之所以没有先拿出来,我就是想先让你把注意力放在我这件事情上。不至于分心,能集中精力听我说。”
“现在我再把这几件案子交给你,你帮我查。因为申诉的人坚持要敲登闻鼓,让我们给个答复。跟她说了,这种案子要去提刑院,她死活不干,非要告御状。所以你就当是帮我查吧,查完之后就把你的成果转交给我,再由我来答复他们。”
卓然说道:“这人申诉的应该不是案子吧?如果是破案你是不会收的。即便是非要告御状也不会收,因为你知道有提刑院。”
苏轼用手指头点着卓然,说道:“要想骗过你真是太难了。没错,这几件案子虽然与刑事案件有关,但是都不需要破案。因为事实已经摆得很清楚,只是如何处置的事情。我这登闻鼓院庙太小,权太少,办不成这件事,所以才找你帮忙。”
“你提刑院有权有势,又有皇上在后面撑腰。你们来替百姓做主,当包青天才是最适合的。你先拿去看看吧,如果需要询问你告诉我。我陪你一起来调查询问。”
卓然点头答应。将那几份状纸都收了,随后告辞离开。
他没有着急去看了几份状纸,正如苏轼所说。他想把苏轼的这件事情当成头等大事去办。因此他都来不及写奏折,径直乘着官轿来到了皇宫,让值守的太监进去通报,看看皇上有没有时间见自己,若没有再约时间。
结果那太监进去之后很快出来,高兴的对卓然说道:“提刑老爷,官家听到你来了喜不自胜。让你赶紧进去见他,他在御书房。”
卓然赶紧来到了御书房,宋神宗欣喜不已。吩咐赐座。
在卓然坐下之后,宋神宗说道:“怎么一去这么久?提刑院没有你可得闹翻天了,那么多案子,那帮人也都是吃干饭的,没几个能破的。除了抓人他们还行,有预谋的那些犯罪基本上就没几个破了。有些案子都闹到朕这里来了,朕还指着你帮朕灭火呢!”
卓然赶紧说道:“微臣耽搁时间久了,实在惶恐。微臣一定加班加点侦破案件,把所有积案都尽快消化掉。”
“很好,你还有其他什么事吗?我看你连奏折都没有交上来,便直接到皇宫来找朕。朕就知道你肯定是有什么急事。”
“是,有一件很急的事,微臣已经写在奏折上了。但是想请皇上务必当面过目,看完之后,微臣还想皇上能给个话呢。”
宋神宗眉头微蹙,说道:“什么事搞的这么神神秘秘的?行,给朕吧。”
卓然从袖笼之中取出了那份苏轼的奏折,双手捧着递了上去。
宋神忠接了过来展开,只看了几眼,立刻脸色就变了。盯着卓然,却没说话,卓然很坦然的望着对方,也没说话。
宋神宗片刻才把目光收回,继续往下看。又看得片刻,没有抬头,嘴巴里多了一句:“这奏折不是你写的,你的笔迹我认识。你不会跟朕说这种混账话。”
卓然还是没说,因为他相信宋神宗接着往下看就会知道答案的。而且宋神宗并没有抬头起来看他,似乎在自言自语。而不是向自己寻求答案。
这份奏折真的很长,上万个字,足足看了一顿饭功夫。宋神宗看得很快,不过有些关键的地方他还是停了下来仔细看,最终看完了。
当他看到最后的落款之后,便将那奏折扔到了桌上。抬起头来望向卓然,说道:“这是就是苏轼。——苏轼他是你的同僚。你替他帮这个忙,把这玩意儿送给朕,真可谓用心良苦。他知道他报上来的朕绝对不会看,因为朕知道他要说什么。”
“既然他把你用上了,你又帮他把这东西送上来了。朕给你个面子,把它全部看完了。但是朕要你转告他,他的这份奏折朕会转交给王安石。凡是反对变法的奏折,朕都交给王安石处理。”
“王安石的变法朕要坚决执行,要执行到底,谁也不能阻止。我大宋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再不变就要亡国了。好了,这些朕知道你不感兴趣。你感兴趣的是侦破案件,那也是你擅长的。”
“这次你只不过替苏轼当了个傀儡罢了。不知道这里面的话,你也没看过,所以朕不追究你的责任。但是苏轼他竟然如此对朕不客气,那就别怪朕对他不客气。”
卓然一听,不由一阵感叹。他知道宋神宗不遗余力的持王安石变法,但是从宋神宗神色之间,卓然居然感觉到了一种死亡的含义。这就是说宋神宗也许到最后关头,甚至可能不惜杀掉一两个来敬猴了。
虽然卓然知道,在整个王安石变法中,没有人被宋神宗杀掉。甚至整个宋朝也没有什么士大夫被杀,但是当时能感受到的气氛就是这样的。宋神宗给卓然的感觉就是这样,让他胆寒。
卓然没有求情,因为他知道苏轼不会死。他倒霉的乌台诗案,那也是十年以后。所以虽然他听出了对方恶狠狠的杀意,却装着听不出来,无动于衷。
实际上宋神宗故意显露出这样的神色,是希望卓然把自己的愤怒传达苏轼。从而达到警醒效果,让苏轼不再反对变法,达到兵不刃血的震慑目的。没想到卓然满脸木然,无动于衷,低垂着眼帘,甚至都没瞧他。
第1337章 告御状()
宋神宗皱了皱眉,说道:“卓卿,朕一直没听过你对变法的意见。你说说看,你如何看待朕的变法?”
卓然说道:“微臣对变法不了解。”
“什么话。你和王安石两人在川蜀一起共事好几年。他在川蜀推行的变法你怎么可能不熟悉呢?”
“是不熟悉,因为变法整个是由王大人亲自负责的,他不喜欢别人插手。更关键的是微臣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对付山贼和破案上面,没有更多时间去关注变法的事情,所以并不了解。”
“当然,面上知道一点,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微臣既然没有深入了解,不敢妄加评断。”
宋神宗顿时大喜,指着卓然说道:“你这句话说的很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可是那些反对变法之人有几个真正了解变法呢?有几个下去真正做过调查的?没有,一个都没有。都是躲在书斋里想当然,甚至有不少人是出于个人目的。”
“朕要拿你这句话好好教训他们,让他们下去真正体会一下什么是变法,变法给百姓带来了什么样的好处,给国家带来了什么样的利益,他们就会改变看法的。”
“从今以后,没有实际去调查过便上书反对变法的,朕一律将他们贬到地方好好去呆着。看看到底什么是变法。”
卓然没想到自己应用了毛老人家这句名言,居然得到了宋神宗如此高的推崇。不过也难怪,两位都是最高领袖,虽然相隔了一千年。也许只有在那样的高度才会有相同的认识,才会对这原本平平无奇的一句话产生如此大的共鸣。
宋神宗话锋一转,说道:“苏轼这几年就没有真正接触过变法,先是回家奔丧,回来之后从州县很快回到京城。”
“变法推行的时候他已经离开地方,登闻鼓院也就是竖着耳朵听,有很多别有用心之人在后面嚼舌根的话传到他耳朵里了。朕要告诉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朕决定让他到地方去走一走,再好好调查调查。”
卓然知道苏轼一生命运坎坷,仕途不顺。特别是晚年,连续遭到文字狱,被整的很惨。从现在开始,他的坎坷命运便开始了。
宋神宗还是希望自己的话能敲山震鼓,希望早点把这话带去。不过卓然似乎没有兴趣做这个传话筒的角色,依旧耷拉着眼皮,无动于衷的样子。
宋神宗又逼着他选边站队,说道:“你说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是你比他们很多人都有调查。因为你跟王安石一起搞过变法,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你就从你的感觉来说一说。你觉得这变法怎么样?是恶法还是好法?”
宋神宗逼着他选边站队,卓然则已经下定决心超然物外。他准备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宋神宗,说道:“微臣所擅长的不是变法,也不是统治地方,微臣只擅长侦破案件。如果官家询问微臣对于侦破案件,地方治安之类的有什么意见,微臣都能说出一二来。”
“但是这变法微臣不敢妄议,毕竟这是官家拟定的国策,已经在推行之中。微臣不了解这只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与微臣的职位有关。微臣是提刑官,是要用公平公正的理念去对待每一个案子。”
“不让真凶逍遥法外,也更不能让无辜的人受到追究。这就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要用中立公正的态度来进行审视。如果官家非要让微臣对变法选边站队,那必然违背了微臣的中立的思想。对微臣的工作将会有极大的损害。”
“我不是想做逍遥派,只是如果官家你不把微臣放在提刑官这个位置上,或许微臣会帮着王大人一起实施变法。但是既然站在了这个位置上,微臣就不能说了。而且一个字都不能说。”
实际上卓然没有说相当于说了。宋神宗很是高兴,连连点头说道:“好好,你既然这么说了,朕就不再逼你。你今天说的话也不会传给第三个人,你放心居中裁判,当你的提刑官,朕需要一个超然物外的人。”
“朕希望朝廷中多几个像你这种人,既便不支持变法,但也不要跳出来反对。毕竟变法又没有搞到他们身上去,不要显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实际上完全在添乱。”
“好啦,没有什么事你就退下吧。”
卓然躬身正要退出,却又被宋神宗叫住了。说道:“对了,辽朝那公主嫁给你。你家里面有两个公主,没闹翻天吧。”
“没有,他们相亲相爱,就像亲姐妹一般。没有任何矛盾隔阂。”
“朕还真是羡慕你,很多人恐怕也羡慕你。没有几个人家中妻妾能做的如此相安无事的,你做到了。真是有两下子。”
“不过朕更佩服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两个家伙,只取了一个妻子,不纳妾。一个男人做到这份上,已经是相当的了不起了。这才真正是夫唱妇随,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卓然嘿嘿干笑说:“是呀!男人能做到这两位这样的,还着实罕见。”
“事在人为,实际上卓卿你也能做到。你现在妻妾也不多嘛,总共加起来也就四个,差不多够了。人要知足,不要学朕,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那是祖宗传下来的,不是朕想要的。”
“朕要是跟你换个角色,或许也就一妻一妾,三个人过日子够了。”
卓然顿时脑袋黑线直冒,讪讪的说道:“官家可真会开玩笑。微臣知道官家的意思,是提醒微臣不要再往家里招女人。免得辜负了明懿公主和其他女子。”
宋神宗微笑点头说:“你很聪明。好了,退下吧。”
卓然躬身答应告退,出了尚书房。
到了门外,他才感觉后脊梁有些发凉。后世看到的当时王安石变法所导致的新党和旧党的激烈斗争,以前来不觉得有多么惊心动魄,而今天他算是见识到了,传说中义无反顾的宋神宗居然心存杀意,可见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场口舌之争,而是血雨腥风了。
如果宋朝就有明朝的廷杖制度。有锦衣卫、东厂、西厂,卓然甚至相信只怕血雨腥风已经开始。之所以到现在没见血,只是因为宋朝不杀士大夫和祖训以及宽松的政治,但是并不表示斗争不激烈。
卓然并不打算把宋神宗刚才的话告诉苏轼。不过他还是要给苏轼一个交代的,因此马上乘了轿径直来到了苏轼的登闻鼓院。
苏轼听说他回来,赶紧出来迎接。把他迎到了自己的签押房,摒退左右,期待的望着他。
卓然也瞧着苏轼,平淡的说道:“不要问我结果,因为我不能说。原因我先前已经跟你说过了,我也不会骗你说我不知道,只是我不想说。因为我不能卷入其中,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苏轼愣了一下,随即缓缓点头,说道:“你虽然不说,但是话中的意思已经让我完全了解到了,我明白了。我这里还有一份奏折,不过这一次不需要你替我交了,我要亲自交上去。”
卓然好奇的瞧着他,却没有问。苏轼却主动说了,他说道:“我知道官家准备贬我的官。所以我还是有点自知之明,自己请求外调吧,不待在京城了。既然官家听不见我的话,我又何必在这鼓噪呢?”
卓然说道:“下去走走也好。”
“是呀,我也觉得在地方为官其实挺好的,能够真正直接的造福一方百姓。否则待在朝廷中,不仅做不了实事,还会成为别人眼中钉肉中刺。大家都不舒服,何必呢!还是趁早拍屁股走人为好。”
刚说到这,一个侍从急匆匆的跑了进来,对苏轼说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