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胜利之钢蚁雄心 >

第108部分

胜利之钢蚁雄心-第108部分

小说: 胜利之钢蚁雄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中午时分,刘郧派人统计主动参与施工的人,结果无论红军将士,还是本地的居民,都不肯登记自己姓名,他们认为修铁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参与施工也是自愿的行为,登记留名没有任何意义。

    刘郧也只有苦笑,谁说老百姓就好忽悠,他刚想登记,别人就知道他想干啥,不错,登记完了,在当天的工作一完时,就会按人头发放工钱,这些人却提前想到了,他们是真正的自愿无偿性劳动。

    在休息的期间,刘郧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不由定眼一看,正是赭文和,也没穿红军服装,正如普通工人一样,斜坐在枕木上,闭着眼睛假寐,若不是仔细盯着看,根本发觉不了他的不平凡。

    可能是视线停留得太久了,导致赭文和猛地睁开眼睛,敏锐的反盯了回来,发现是刘郧在看他时,才微微一笑,闭上眼睛继续休憩,刘大官人也知道这厮太累了,于是也不过去打扰,就准备离开了。

    刘郧在转身之际,在赭文和的不远处,突然看见了一个更为熟悉的身影,正准备仔细观察时,就发现自己被一层无形的绳索所束缚,不由浑身一震,知道又遇见超级高手了,看此番架势是很难善了。

    就在此时,一个伟岸的身影出现了,随意的挥了挥手,无形的绳索顿时冰消瓦解,刘郧于是定眼一看,不由大惊失色,一时也懒得管超级高手是谁了,有些迟疑的问到,“你就是李胜德主席?”

    消瘦而伟岸的李主席,也是一怔,伸出宽厚的大手,拉着刘郧在附近坐了下来,有些失笑的问到,“你这个细伢子,还真是一个灵泛人,我现在这个样子,就是瑞金的老乡,也不一定认得出来哟”。

第159章 主席胜德() 
刘郧摸着头嘿嘿直笑,一时也不知如何回答,难道要告诉李胜德主席,在几十年后,凡是百元大钞上,就能看到他的头像,于是讪笑的说,“主席,和蔼可亲,气度不凡,一见就觉得印象深刻”。

    李主席也是大度之人,也没怎么计较此事,料想刘郧是老蒋的门生亲信,说不定看过自己的照片和档案,能一眼认出来也不意外,于是很和气的问到,“听说红军与川军和解,还是你建的议?”

    刘郧可不敢乱应,于是双手连摇,恭恭敬敬的回答,“学生,年少轻狂也是有的,不过此事可不敢贪功,是川内红军与川军两败俱伤,恰遇中央红军入川,刘湘与川军已生怯意,我不过是顺水推舟”。

    李胜德主席也略略颔首,似乎也不出他所料,川军现在也是麻杆打狼两头怕,于是直接问到,“小同志,依你来看,这个蒋该死,究竟是想真和谈,还是想假和谈啊,这厮以前可是在青红帮混过”。

    刘郧毕竟是老蒋的门生,李主席如此问法,导致他也很尴尬,一时支支吾吾,竟然说不出话来,李胜德一愣,随之反应过来了,于是很歉意的说,“对不起,这是我的错,老蒋毕竟是你的老师”。

    不非议师长,是华夏的优良传统,李胜德毕竟是克己复礼之人,有错必改的大勇气,直让刘郧敬佩不已,于是将话转移到正题上来,“英国的丘吉尔曾说,国与国之间,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只要和谈有利可图,蒋委座也不例外”。

    李主席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于是细细的咀嚼了刘郧的话,似乎大有收获,于是喜笑颜开,有些赞赏的说,“你们这些留洋的人,就是见多识广,不像我们这些红军,成天就在山沟沟里打转转”。

    这是李主席的谦虚之言,刘郧可不敢认真,有些苦笑的说,“主席,我们这些就算喝了些洋墨水,也不敢在你的面前卖弄,华夏人自己的事情,还是要靠华夏人自己来解决,不过是洋为中用而已”。

    “洋为中用”,李胜德不由眼前一亮,细细的看了看刘郧一眼,似乎也很满意,于是笑着问到,“依你看,华夏当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红军今后与你们蒋校长,有没有可能再次合作的可能?”

    这些问题是不太难,但是要回答好,却不太容易,刘郧沉吟片刻,理了理思路,才谨慎的回答,“红军与国军,就好比一家人俩兄弟,兄弟之间打打架吵吵嘴,也是常有的事,然而毕竟血浓于水”。

    “华夏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日本鬼子即将全面侵华的问题,此乃民族存亡之秋,俩兄弟焉有再斗之理,理应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组成抗日统一战线,才是唯一的正道”。

    李主席越听越高兴,一时大有知己的感觉,刘郧却另有所指的说,“红军与国军,在孙中山总理时代,可以结成同盟军,在日本鬼子侵华已有四载之际,两军再次合作抗日,也是顺天应人、理当如此”。

    “侵华已有四载”,李胜德主席也是黯然神伤,定定的看着刘郧,有些感概的说,“想当初,我与蒋校长也是好朋友,那时他还是有名的左派领袖,然而造化弄人,时至今日彼此竟成了对手与敌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都说蒋校长投降卖国,红军内部也是众说纷纭,然而许多人愚昧无知,居然连三国时代的鲁肃都不如,连臣可降君不可降的道理,都一无所知,当然老蒋也有软弱的一面”。

    刘郧心中暗暗自得,这些话正是当初在上海,忽悠四叔刘元庚和庞太师的话,可见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却听李得胜主席失笑的说到,“老蒋的软弱性,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也就是动摇性和妥协性”。

    “连妥协性,也成了罪过”,刘大官人一愣,这话怎么就听不懂呢,于是虚心的问到,“学生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曾听美国的政治家们说,现代政治的精髓就是妥协,妥协,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政治就是妥协”,李胜德也是一愣,很快就笑了起来,有些赞赏的说,“在西方世界,这句话可能就是真理,在华夏只能对一半,若是生搬硬套的话,就错彻底了,华夏有自己独特的民族心理”。

    “民族心理”,刘郧一时没反应过来,突然一个激灵,不由失声的问到,“换一句话,就是基本国情和基本民情,华夏有五千年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沉淀,与西方世界的习俗,已然迥然不同”。

    对于聪敏好学的后辈,李主席还是乐于指点的,“西方世界,民族众多,每个政治家,其实都是一个协调家,需要在不同人种和民族之间,进行逐一的交流与妥协,因此如何妥协就是政治的全部”。

    “然而,中西方最大的差异,还不仅于此,西方政治家在很大程度上,只有分析权和建议权,却没有最后的决断权,因为决断权归全体公民所有,至于华夏这个国度,自古就崇尚王权集中的制度”。

    “到了秦始皇之后,皇权更是至高无上,各地的县长和市长,都有父母官的说法,甚至有些地方至今还有,以官为师的传统,因此,如果像老蒋这样的政府高官,都妥协的话,民众哪里还有斗志”。

    说到这里,刘郧也懂了,华夏有一种“从官的心理”,记得21世纪时,无论乡镇怎么穷,但是大小酒楼生意却特别好,尤其是在官员办公的附近,后来上面的纪律管严了,许多酒楼生意一落千丈。

    连八十年之后都这样,何况30年代的民国,刘郧不由大为感叹,老蒋其实也不是一个坏人,只是身在高位,一味想向西方学习,却不知道个中的文化差异,导致人们对他的所作所为,颇有些误解。

    说到这里,似乎连李胜德主席自己也若有所思,略略沉吟片刻后,才严肃的说,“在华夏当官,权利是很大的,但是责任也很大,尤其身居高位的老蒋、刘湘和刘文辉之类,所负的责任就更大了”。

    “他们都是华夏的领头羊,他们宛如长江的上游,他们的部下和民众,宛如长江的中下游,上游的江水涨一寸,下游的就会涨一丈,甚至是好几丈,若不注意分寸,必然导致洪灾泛滥成灾,民不聊生”。

    比喻贴切生动,道理浅显易懂,刘郧也是大为受教,此时也明白为什么红军,为什么与老蒋的妥协性作斗争了,因为老蒋身在高位,任一点的缺陷,都会无限的扩大,若无人监督,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李主席全然没看刘郧,而是一脸凝重之色,似乎是在自言自语,“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谏,红军经此番磨练,必将迎来极大的发展,绝不会弱于川军现在,也将面临责任与权利的选择”。

    刘郧连忙低着头,极力掩饰心中的翻腾,李胜德也太谦虚了,还没想到统一全国的可能,还停留在与川军看齐的层次,突的心中一动,如果现在就开始做两边的工作,今后或许不会出现三年内战了。

    李胜德似乎也没有了谈兴,拍了拍刘郧的肩头,就准备离开了,刘大官人却依依不舍,甚至有些希翼的问到,“主席,学生认为,你与蒋委员长都是一类人,是华夏近百年来最杰出人物,失去任何一人,都是华夏民族的巨大损失,你们为什么不能开诚布公的谈谈呢?”

    李主席也是一怔,似乎也在思考这种可能性,先摇了摇头,随后又点了点头,看着一脸迷茫的刘郧,有些失笑的说,“你这个小同志,倒是满有想法的,嗯,就算我同意,不知你有什么办法没有?”

    刘郧也是一愣,对啊,如何才能让老蒋同意呢,退一万步说,就算老蒋也同意了,他的那些门生故吏,以及支持他上位的人,也绝对不同意的,原因在于红军的政治主张,不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

    何况老蒋是一个爱面子的人,与李胜德会谈,对他的声望没有任何帮助的话,又岂肯会同意,刘郧苦涩的望着李主席,声音略略有些沙哑,“主席,你们红军的主张和政策,能不能适当的调整一下?”

    “毕竟,目前最大的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鬼子的矛盾,适当的调整,也有助于红军的发展,所谓相忍为国”,让红军放弃自己的宗旨,根本是强人所难,刘大官人于是低着头,越说越没底气。

    李胜德也没有发怒,反而怔然出神,显然刘郧的话,也让他大有感触,列宁同志曾说过,“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让红军调整最初的宗旨,难道就不是背叛吗,但是世间万事万物,又有哪一样是永恒不变的,苏联的经验不能照搬,这是红军在遵义会议时的集体认知。

    李主席也就豁然开朗了,红军闹革命,不是为了他们自己,或少数领袖的生死荣辱,而是为了解华夏人民于倒悬,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红军的主张与政策,也只是手段而已,而不是目的。

    李胜德于是微微一笑,神色从容而淡然,掷地有声的说,“我们工农红军连死都不怕,哪里还怕调整自己的政策和主张,小同志,若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尽管说出来,不要有什么其他的顾虑嘛”。

    如此的心胸和气度,让刘郧浑身一震,猛地抬起了头,盯着李胜德主席,很真诚的说道,“红军从1927年以来,虽然建立了无数的根据地,也摸索了很多的治国治民的理念,但是大多旋起旋灭,收获了了,唯有治军之道渐趋成熟,已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铁军”。

第160章 卫国为民() 
李胜德笑而不语,对于刘郧的话,细细思索,不骄不躁,刘大官人有自知之明,他肚内也没有什么干货,于是就将红军以后的事情,拿到现在来说,“红军之所以会长征,就是因为鱼强而水弱”。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君为舟,民为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然而那是封建时代的真理,时至今日事过境迁,封建帝王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如今红军与民众实为鱼水之情,自古有云‘水弱则鱼现’,而鱼现则被众人谋,因此红军若不想被人捕猎,只有长征一途”。

    李主席也是一愣,没想到刘郧是如此看待红军,对于长征一事的根源也另有见地,细细一想,又何尝不是这样,红军具有铁的纪律,战斗意志比钢铁还硬,为什么还是会失败,关键就在民弱这点上,根据地民众的热情固然激昂,但是工业与创造力却远弱于这个时代。

    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很多事情就是这般简单,李胜德主席握住刘郧的手,很激动的说,“小同志,谢谢你,是你帮助我们红军,找到了失败的真正原因,我们的一些方针与政策,确实需要调整”。

    不顾刘郧年少无知,李主席却虚心求教,直让刘大官人受宠若惊,将心中的货全倒了出来,“红军若是能与老蒋和解,并取得一定的合法地位及其地盘,那么就可以在这些区域中,践行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用事实证明,红党思想确实适合华夏发展,红军将不战而胜”。

    刘郧嘴巴笨,说得丢三落四的,李胜德却听懂了,这厮的意思就是,表面同意调整主张与政策,只是取得合法地位的手段而已,之后关起门来,在自己合法的根据地之内,实践红军自己的治国理念。

    一旦在社会实践中,证明了红军的治国理念切实可行,即使不再发动战争,也能让其他地方争相效仿,如此一来自然会不战而胜。当然,事实证明这些主张与政策,是不合时宜的,调整也就水到渠成了。

    李胜德主席一时神清气爽,看到木讷嘴笨的刘郧,不由大为感叹,这么好的苗子,怎么就便宜了老蒋呢,而他自己的门下大多是一些军政天才,心中一动,佯装关心的问,“小同志,你有什么志向没有?”

    “志向?”刘郧也是一怔,暗中问到,喜欢安逸的生活,喜欢金钱与美女算不算,当然这厮也不敢真这么说,于是一脸正气的说,“报告主席,学生的志向是,扫除日本侵略者,为父老保家卫国”。

    “保家卫国,这个志向甚好。”李胜德似真似假的满口赞赏,看到毕恭毕敬的刘郧,有些试探的说,“郧者,古之故国名城,自古筑城以卫君,修廓以守民,现在是人民的天下,理当卫国守民才是”。

    听起怎么有点耳熟,刘郧也不是傻子,心中也是翻腾不已,很快就想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