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钢蚁雄心-第2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料蒋委座仿佛是得了失忆症。
直到刘司令准备告辞返回川西时,蒋百里先生却偷偷的拉住了他,很慎重的给了一张小字条,上面赫然写着,“欠条,兹,南京民国政府因战时所需,向川西购买军火若干,现欠下货款若干,蒋中正”。
刘司令也是越看越闹心。
货款的数量倒是没错,还全是黄金计价,就是有一点不对,压根没写还钱的时间。
这不是故意坑人么?
某些人伤心的想到,这欠条比打白条还狠,太伤大家的感情了,好在转眼就想明白了,因为华北战事堪忧,而淞沪会战一触即发,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南京国民政府压根就没有什么余钱了。
当然,国库黄金还是有的。
那可是南京政府的压箱底子的钱了,除非万不得已,老蒋等人也不敢动用分毫的,想送给川西的话,又觉得亏得慌,难道要刚一开战,就要宣布法币贬值为废纸,由“川西铁币”一统华夏么。
不过刘郧是军工大亨,还建立了川西铁币经济圈,铁币已经成为大西南的权威货币。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钱对于他来说,就是一堆抽象的符号而已,算了,大家都是为了抗日,别人用命去拼,他只出钱还有什么问题,因此收好了白条后,也就微微一笑,随即就飞回了渡口钢厂。
随着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凉山渡口镇已经升级为县级城市了。
刘郧也懒得再具体管理了,请庞学忠担任此县的县长,兼任渡口钢铁厂长,将川西第二旅,改编为渡口警备旅,由旅长丁兴贵兼任渡口警备司令。
与之同时,鉴于西昌县的特殊地位,报请南京与城都后,升级为西昌市。
随即成立了西昌军事学院,下设空军和装甲兵,成为川西空军体系的训练基地,以及坦克和重炮的特殊实验场,由刘司令兼任院长。
大凉山专员尹昌衡,常年隐居于山野之中,手下根本无大将可用。
甚至由于尹老的个人的道德洁癖,又不愿意提拔邓文廷之类的地头蛇,只好仓促的将川西第三旅,改编为大凉山警备旅,由张兴华兼任警备司令。
好在刘郧这个女婿比较懂事。
已将川西空军第一联队移防至大凉山,正式更名为凉山空军总队,并将驻地由茂州市改为西昌市,肩负着整个大凉山的空中警备任务,由尹沁兰的堂兄尹一航任空军司令。
很多事情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由于川西第二、第三旅移防大凉山,甚至连番号都彻底变更了,今后再叫川西某某旅的话,也确实有点名不副实了,刘司令只好报请刘湘主席,将涪城铁路的警备第二、第三旅,正式并入川西独立师。
无论今后怎么样,川西独立师的基本架子还是要有的。
1937年7月川西空军学院,又迎来新一届的毕业典礼。
这次的毕业人数高达一千二百多人。
其中,王牌学员六十多人,比起上一届,足足多了接近一倍,另有精英学员二百六十多人,普通学员三百三十多人,而维修辅助类的地勤毕业生,却只有五百多人。
想每一个飞行学员,配备一个地勤人员都成了妄想,导致地勤学员被炒成了天价。
在新毕业的川西学员之中,除了少部分毕业生,随尹一航司令去了大凉山锻炼外,其余的大多数毕业生,都被川西空军所吸纳,组建了川西空军第二与第三联队。
其中第二联队是轰炸机联队,第三联队是歼击机联队,两位联队长正是刘司令的得意门生,李威利和蒋重光。
近一年来,李威利与蒋重光,除了偶尔去空军学院兼职之外,就是一直在随俩位师姑修行。
不料这俩货福缘深厚,目前已达到了炼精后期,不但身体素质好了一大截,而飞行技术也上了一个大台阶,据说打遍川西空军无敌手,号称“川西空军双雄”,因此才被荐拔为新的空军联队长。
除此之外,孔玉玲还推荐一个关系户。
姓宋名禹三,小名杰克,又被大家称之为“宋杰克”,是霭龄姐的远房侄儿,据说原是美国夏威夷空军上尉,经蒋夫人美龄姐亲自动员才回国参军,但是他的父母又岂肯让他上战场,这才托关系,转到“最最安全”的川西空军。
虽然彼此是亲戚关系,刘司令还是找了个机会,与他亲自面谈了一番。
宋杰克年龄比刘郧略大一些,大约三十岁不到,但是一腔热血依旧炙热,飞行技术还算过硬,若是陡然提拔也不太好,因此让他去空军教导联队,暂任尹沁兰的常务副官,顺便兼职当空军学院教官。
将渡口镇钢铁厂的事情办妥之后,刘郧就返回了川西县。
他一一的召见了旧部与亲信,一阵寒暄勉励之后,即刻命令他们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奔赴抗日前线,要想战时少流血,就得平时多训练多流汗,只有炼出一支强军出来,才能在杀敌报国的同时,为自己的小命负责任。
还没等这厮的“演讲”完毕,电讯机要室的电报员,就送来紧急密电。
该电报由川军刘湘、刘文辉等人亲自签发,内容是“关于城都军事会议之决议”的通报。
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川军即将组建“第二十二集团军”,由邓锡侯将军为集团军司令官,亲率十万川军精锐开赴山西战场。
“川军出川”。
刘郧也是怔然不已,一时有种时空错位的感觉。
在这厮穿越之前,曾看过不少的川军抗战影片,最让他震撼的还是川中父老们,送子弟兵上前线时,有一乡老亲自送上了死字旗,为子弟兵们以壮行色。
原文如下,“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如此质朴的爱国主义精神,直让所有华夏儿女潸然泪下。
第305章 平津失守()
刘湘等人发来电报,倒也不全是想找刘司令化缘。
又或想是要些铁币与枪支之类的,而是李家钰等人也在出征之列,将与邓锡侯将军一起北上,因为他们一旦出征,那么涪城、广元和陇南等地,就成了真空地带。
究竟让谁来接替这些地方?
川军诸将却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还是与会的另一大佬,西康王刘文辉的及时提议,认为应该趁着邓锡侯等人还没正式离川之际,看看川西专区是否能暂管这几块地盘。
没想到川军诸将纷纷响应,因此才联名拍来电报,想与刘司令细谈此事。
刘司令只好草草的结束了内部会议,让郭祺勋等人多注意炮兵训练,尤其是122毫米重炮,以及重磅推出的152毫米重炮,随后当他回到了书房时,又才再次拿出电报,眯着眼睛仔细思考,究竟让谁接手为好。
一阵左思右想,法子想了不少,却无一条能用。
恰好尹沁兰就端着香茶,轻轻的走了进来,看到某人一副愁眉苦脸,在那里冥思苦想,不禁有些好笑,“相公,做人不要太贪,有了大凉山难道还不够么?”
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
对啊,大凉山看似荒凉无比,却是典型的地大人稀,而且地下矿藏无数,正是一块真正的聚宝盆,尤其现在既修通了铁路,还办了两个顶级大钢铁厂,若说没人惦记,打死刘郧都不信。
现在还不好好的静待发展,却想吞占涪城和陇南等地,确实是自讨没趣、自寻死路。
家有贤妻真是兴旺之相,刘司令情不自禁的吻了一下,让尹沁兰脸上一片红潮,好在俩人知道大事要紧,这才没向某些少儿不宜的情节演变。
刘司令就即刻命人回电城都,自称“年少无德,难当此任”。
随后几天,刘郧就开始闭关了。
他重点琢磨如何借鉴182毫米重炮的经验,改进122毫米与150毫米重炮,在智脑的虚拟幻境之中反复实验,很快这俩新型款榴弹炮被研制成功,交由蚂蚁机器人即刻制造。
新型122毫米榴弹炮,炮管长28倍径,自重2。2吨,出膛初速720米/秒,最大射程21。6公里,若使用底凹弹,可增加到26。8公里,当采用空气压缩炮弹时,射程突破30公里,射速8—12发/分。
新型152毫米榴弹炮,炮管长32倍径,自重4。2吨,出膛初速765米/秒,最大射程24。7公里,若使用底凹弹时,可增加到29。6公里,若采用空气压缩炮弹时,射程突破35公里,射速6—8发/分。
由于川西成了西南大后方的工业中心,各类科学技术人员,以及工业材料与机械设备都比较齐备,如果蚂蚁机器人火力全开的话,生产500门重炮,也就是十来天的功夫。
不过现在的情况有些特殊。
重炮即使被生产出来了,也没什么用处。
一是运输问题,一列火车只能运二三十门。
二是南京也没那么多的炮兵。
如果加上飞机坦克与枪械弹药,以及其他的军备物资,川西铁路就有得忙了,哪怕一天发五六个车次都不够用,而且从川西运往南京或武汉的军火,还需要用专门的军列来运输。
坐过军列的人都知道,这玩意为了保证安全,那个速度简直慢得可以,往往一趟单边就要四五天。
然而,以老蒋为首的南京政府,对日本人总有一种莫名的幻想。
总期望日本鬼子能善心突发,突然中止全面侵华的军事行动。
这种消极抗战的心态,严重影响了华夏军民的备战,直到鬼子扩军百万,一一占领平津,即将席卷整个神州大地时,老蒋才放弃了与日媾和的幻想,不得不仓促的发起淞沪会战,希望能化被动为主动。
7月16日,日军在华北的兵力达到5个师团,总兵力十五万。
7月17日,日军第三舰队司令川谷清,在上海海军驻地,向本土海军司令部报告,“为置中国于死命,须以控制上海、南京是最要者”。
同时,日军参谋本部向天皇递交奏报,“进攻上海使其丧失经济中心的机能”,“在适当的时机果断地实行对中国沿海的封锁,以威胁中国国民及军队的生存,并切断对外经济活动”。
南京政府的特务也确实厉害。
老蒋在当日就收到了上述等情报,只好在庐山发表抗战演讲,就卢沟桥事变通电全国,“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
“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
“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老蒋的意图也很明显,重点是想警告日本鬼子,“你别欺人太甚,我们华夏是敢战能战的,我们将全民皆兵,你们怕不怕”。
可惜蒋委座的一番苦心白费了,反而让日军上下读解为,南京政府软弱无能。
7月26日,华北日军总部,向驻守的平津二十九军,发出了最后通牒,命令宋哲元部即刻撤出北平与天津。
这种无耻的要求,被二十九军上下断然拒绝。
随后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和天津,以及邻近的各个战略要地,发起全面进攻,一时战火纷飞,无数平民惨遭屠戮。
7月28日,日军向我北平近郊南苑、北苑等地发起总攻,华夏军民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侵略者,在敌人的炮火、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殉国。
7月29日,宋哲元率部退往河北保定,日军占领北平。
7月30日,日军从大沽口增兵天津,对我天津守军(张自忠的第三十八师),形成了战略合围之势,导致守军不得不撤出战斗,是日天津沦陷。之后华北日军集重兵南下,导致整个华北为之糜烂。
7月31日,蒋介石再次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军民抗战到底。
8月初,日军以北平、天津和东北三省为依托,分三路南下,对整个华北展开攻势,其北路日军沿平绥铁路线西出南口(居庸关南),向晋察绥等地发起进攻,战略目标是攫取的绥远、山西和内蒙古。
中路日军则是从北平出发,顺平汉铁路线(从北平到汉口)南下,直指保定、正定(真定)和石家庄,战略目的是攻取河南,合围山西,占领陇海铁路线(从陕西到连云港),进而威胁武汉三镇。
至于东路日军,则是从天津出发,沿津浦铁路线(从天津到南京浦口)南下,战略目的是攻取济南、山东、徐州,最终占领南京浦口。
南口是居庸关南侧的险隘,是太行山山脉与燕山山脉的交汇处,更是扼守冀察和山西的咽喉所在,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西路日军的战略意图,令南京国民政府和晋绥军的高度警觉。
8月5日,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汤恩伯率部进驻南口,赶筑野战防御工事,意图凭借南口的险隘,抗拒日军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和第五师团。
与此同时,山西阎锡山增派部队赶赴集宁、丰镇,与南口形成犄角之势,与汤恩伯部共同抵御日军的进攻。
8月8—14日,华夏的南口守军,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战,在飞机大炮的轰击之下,阵地上的工事几乎夷为平地,华夏士兵在倒塌的工事里,身陷焦土依然抵死相拼,誓死坚守阵地,与日寇殊死搏斗。
南京军委为扭转南口被动挨打的局面,命令晋绥骑兵秘密集结于察哈尔以北,意图从侧翼分散日军对封南口的攻势,当日军感到来自察北的压力之后,遂将主要的进攻方向,由南口改为了张家口。
8月21日,张家口失陷。使南口处于腹背受敌之困境,而所增援的部队又迟迟未到,导致防线漏洞越来越大,最终南口沦陷,察南屏障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