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殇-第3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摆在柴田胜家面前的路不多了,或许他是东瀛最勇猛的将领,但是在这困顿的局中,它便宛如被束缚住了四肢,空有一身力气却完全无法施展。
后悔,这种很少在他心中滋长的情绪开始逐渐弥漫,他有些后悔参加这个赌约,后悔来到高丽,后悔进攻王京,后悔眼前的一切。。。。。。
可是后悔有什么用呢?除了加重心中的苦痛,别的真的是一丝一毫的作用都没有。
必须做些什么,柴田胜家心道,恰在此时,作为加盟军的首领——伊达政宗、上杉景胜,以及四处征粮方才返回的佐竹义重一同来到了他所在的废墟之前。
望着表情没有丝毫异样的几人,柴田胜家心中暗暗惊道——这些人是自己最大的助力,可如果自己六神无主、自乱阵脚,那这些人只怕会成为首当其冲抵在自己咽喉上的利刃!
想到这里,柴田胜家仰起头、发出一阵连绵而洪亮的笑声:“诸位,如今高丽三都已得两都,看来天命确实在我。都坐吧,说说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诸将看到柴田胜家此时仍有这般气概,顿时心中也是微微宽心,尤其是一直心比天高的伊达政宗,看着柴田胜家的状态,也是微微放下了之前的一些其他心思,开始认真思考接下来的对策。
“内大臣大人,在下倒是有一些想法。”说话的是佐竹义重。
他自从登陆高丽以来,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战事,一直是在后方征缴粮草,特别是在海陆被我方截断之后作用更加凸显出来,因此他的话柴田胜家是不得不听的。
“进帐说吧,义重,外面起风了。”此时已是夜间,柴田胜家年事已高,经不得风寒,众人便随他进了帐篷。
“大人,我收到线报,大明军自收复平壤之后,又在王京北方击溃了羽柴秀吉的部队,此时正是士气如虹之时,这恰恰是我们可以利用的一点。”佐竹义重沉声道。
柴田胜家看了佐竹义重一眼,心中的感受十分复杂。对于佐竹义重,他的心中一直是颇为忌惮的,原因就来自于佐竹义重的实力本身。
幼年时的义重已是深具武勇之才,为重臣们所期望。永禄五年,也就是一五六二年,由于其父亲佐竹义昭体弱多病,故于三十二岁盛年时早早让位予十六岁的义重;三年后病死,从此佐竹家走向最盛期。
继承家督同年,佐竹义重迎来初阵,与相马盛胤对战于瓮之原,少年义重于此战中大获全胜,并连取七敌将之首级,威振常陆,获得了“常陆之雄”的称号!
更重要的是,此人除了勇武异常之外更是颇具智谋,虽然在几年前将家督之位传给了儿子,但他其实才是佐竹家真正的决策者。
这次出征高丽,他代替儿子跟着来了前线,柴田胜家本身也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有佐竹义重的参与,原本缺少智者的己方多了一个智谋之士,算是除了伊达政宗之外又多了一个可以出谋划策的智力来源。
忧的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有这样一个老谋深算的家伙在身边,只怕夜里睡觉都睡不踏实!
因此一来高丽,柴田胜家就立即派他出去征缴粮草,并未将他留在身边,佐竹义重也是不置可否,就那么愉快的去了。
可是如今连遭大败、又缺粮少物,已然是身处险境,既然他有心出头,自己何不让他去做这个出头鸟呢?
于是柴田胜家哈哈笑了两声,豪爽无比的道:“义重不愧常陆之雄威名!你且说,为何敌军最强一点恰是我方可用之处?我尚未思虑明白。”
佐竹义重继续沉声道:“大明军自参战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依然成了骄兵。我等应吸引其前来攻城,再以埋伏袭之,必可获得大胜!”
旁边的伊达政宗接口道:“不错!只要我方拿下一阵,大明军士气稍搓,则我军便可赢得喘息之机,不至于像如今这样危如累卵,亦可抢夺物资、稍缓眼下物资紧缺之急!”
这话其实说的颇为不客气,但是柴田胜家却假装没听出其中的意味,哈哈笑着鼓掌道:“那依二位之见,决战之地当选在何处?”
伊达政宗、佐竹义重两位智勇双全的名将一同盯着地图,良久之后,忽然一同指向地图中的某个位置!
柴田胜家连忙低头去看,之间那块地面之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
碧蹄馆!
skbwznaitoaip
471。打乱的计划()
一秒记住【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柴田胜家在阴谋诱敌,然而我会让李如松上这个当吗?
因为这一切根本就是我的计划。
等柴田胜家拿下了王京,会发现他所处的情况甚至远远不如困在汉城之时,届时他就会想办法寻找突破口,比如李如松,又比如——羽柴秀吉。
柴田胜家的选择不多,他能选择的只有两个方向,如果李如松能够稳守平壤,那么柴田胜家剩下的就只有羽柴秀吉这一个方向了。
所以我必须先见李如松一次,将我的计划选择性的告诉他,使其不会犯不该犯的错误。
平壤城里,一切已经恢复了秩序,只是比起平时而言更多了一份战前的紧张。所有的官兵都在紧张的做着战前准备,这也是援助高丽、大战在即的应有之义,而我在城主府见到李如松时,府里更是一片欢腾,充斥着愉悦轻松的氛围。
有一种论调认为,三月份之前就能收复汉城,上半年就能最终把倭寇全部赶出高丽,所有的战争将在八月份之前结束。
而这种情绪似乎被城主府里的大明军高层普遍认可,所有的将领似乎都同意这样的态度。而持反对态度的除了我和叶思忠之外,竟然就只剩下李如梅这一个李氏将领。
“启蓝,你多虑了。”李如松哈哈大笑着给我斟了一杯酒,态度十分亲热:“倭寇的战斗力十分有限,之前在攻打平壤之时就并不算十分困难,近日羽柴秀吉又来袭扰一番,也被我军轻易击败。故王京之敌并不足畏惧,启蓝不必过于担心。”
我默默的没有作声。平壤之敌?羽柴秀吉的军势?那都是有原因才会变弱,又岂是无缘无故的跑来送人头?李如松出身于将门世家,常年在外打仗,难道他就看不出其中有蹊跷吗?一定不是如此,定有其他的原因在里面。
不同于之前过来跑龙套的羽柴秀吉军,王京的柴田胜家军依然成了哀兵,又被断绝了后路,怎么可能那样轻易放弃和失败?
但我该说什么呢?在众人兴冲冲的档口上突然开口,告诉他们你们所考虑的都是瞎胡闹,都是我计划的一部分,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这样硬刚真的对吗?或者说,真的可行吗?我真的应该是做这个好心没好报的恶人吗?
计划是我定的,是我一力促成的,我最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但是我又没法说出这些,难道要我告诉他,我和羽柴秀吉结成了暗中的同盟,目的是削弱柴田胜家,同时消耗羽柴秀吉的力量,而李如松他本人也是我的棋子?这话能说吗?
不能说。所以我只能选择沉默。
见我默然不语,李如松举杯笑道:“来来来!满饮此杯,为了即将到来的胜利!”
一桌子人轰然应诺,齐齐举杯满饮一杯,李如松再次开口道:“思忠有何高见,何不说说。”
叶思忠放下酒杯,望着李如松笑道:“如松,我和启蓝是担心前景未必如你所想那般轻松,只怕会有其他变数。”
“变数?”李如松皱着眉头,轻轻的用三根手指转着酒杯,似乎并不太愿意听到这个回答:“你们的担忧到底是什么?”
叶思忠看着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确,换了我是他也不好回答。
但是我不能不说,于是我提起酒壶,给我和周围的几人一一满上酒,李如松也递过杯子,微笑着看着我斟满酒。
“闻听今日里羽柴秀吉和柴田胜家关系有所缓和,双方将携手在王京进行防守,若是我们贸然进攻,只怕未必会像想象般轻松,李兄何不三思?”我笑着道。
“三思?”李如松笑的很轻,但眼里却笑意全无:“朝廷已经连续三次至书于我,让我速战速决,否则后勤可能跟不上,朝野上下也将处处议论,耽搁太久只怕非议愈多,这绝非朝廷所愿啊。”
果然,是上面在用行政命令干预军事,但是这个真的是靠着干预就能解决的问题吗?
在我看来,真正着急的并非是小皇帝李如松,而是急于解决问题、赢得朝廷信任的李成梁吧!
于是我再次笑了笑,望着李如松问了个问题:“李兄所说的乃是建立在成功攻下王京的基础之上,但王京的规模犹远在平壤之上,李兄如何能保证自身必能一举拿下王京?”
说着,我轻轻把酒杯放在桌上,死死盯着李如松的眼睛道:“若是不成,李兄又当做何打算?”
李如松没有答话,接话的是李如柏:“孙提督,我军自入高丽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遇见之敌无不望风披靡,平壤一鼓而定,王京又有何难哉?提督不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来来来!喝酒喝酒!待我们拿下王京之日,必有提督一份功劳!”
“我看未必。”李如梅一直没说话,此时忽然开口道:“我同意孙提督的意见。前日倭寇之败实属诡异,其实并未曾接战,但却望风而逃。依我之见其中必然有诈,便是判断为诱敌之计亦不无不可。”
“诱敌之计?”李如松看着自己这位颇具智谋的弟弟沉吟道:“如今高丽国土已光复近一半,以此来诱敌是不是过于大胆冒进了?”
“兄长明鉴,为弟却并不做此考虑。”李如梅答道:“前日据我所获情报,倭寇来进攻时一日先行六十余里。见到我军准备开城迎击之后立即调头撤退,只以火枪压阵、使我军不得追击,却实则全无与我军战斗之本心。故在我看,敌军此举必然有诈,兄长不可贪功冒进啊!”
叶思忠也再次补充道:“的确如此!当初平壤之敌不过二万人上下,可王京之敌乃是十万大兵!尽管我们在沿海几番袭击士气损兵折将,但其兵力依然在我方三杯以上。李帅三思、三思啊!”
如此一来,整张桌子上的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一时间僵在当场。
李如松用力咽下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方才开口道:“孙提督,这一仗于公于私都是只许胜不许败。若是胜了,一切好说,你我封妻荫子、具有可能。若是败了。。。。。。孙提督你在海上有腿,自然来得去得,但我李家却是不得不吞下这枚苦果,绝难再翻身起势了。”
李如柏也阴恻恻的笑道:“孙兄莫非是担心我李家独占大功,故才有此一言?”说着,他与李如松对视一眼,接着一起看向我,眼神里颇有内容。
原来是考虑这个,我不由的呵呵一笑,又轻轻冷哼一声,既然你们赶着去死,那我便无话可说了。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既然是天堂有路你们不走、地狱无门你们非要闯进来,那我还劝你们作甚?
于是再不多想,举杯对着李如松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先预祝李帅马到成功了!”
李如松明知道我是在说反话,却依旧哈哈大笑道:“托孙兄吉言!来来来,你我满饮此杯!”
饭桌上的气氛一时间再次热络起来,我们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当真是宾主尽欢。
我是真正的轻松,诚如李如松所言,我在大明朝是裸官,又不贪图他的功名利禄,一旦情势不对,我接上李再兴便走人了,谁在乎你们的输赢死活?
劝不住的人,我是向来不会去费功夫死劝的,既然你嘴大,那就随你去!
整张饭桌上,只有李如梅和叶思忠忧心忡忡。李如梅是有所预见,叶思忠却是知晓内情,两人却又都知道劝不住李如松,便都是一副苦脸。
李如松其实看到了二人的表情,但是他心中计议已定,根本不在乎、也不可能去考虑这些细节问题和个人情绪。
他要的,是形式上的统一,以及战术的具体执行。
宾主尽欢,众人都喝了不少,于是各自回去安歇。我刚回到城主府的驿站,便有人紧随着来找我,我开门一看,居然是李如梅。
彼此见面,一声轻叹,李如梅手里还提着两瓶酒,递给我一瓶,自己端着另一瓶已经打开的,狠狠喝了一口。
“孙兄,我怕此去未必如兄长所言那般顺利,若是他日我军战败。。。。。。”李如梅的声音很含糊。
我叹了口气,没有说话,也打开酒瓶塞,轻轻的喝了一口。
“孙兄,届时。。。。。。你会施以援手,对吗?”李如梅的声音含糊,眼神却很锐利。
我和他互相紧紧的盯着,良久,我才轻轻点了点头:“若是可能,我定不会袖手旁观!”
李如梅递过酒瓶,我们的酒瓶在空中一碰,又一起喝了一口。
李如梅走了。
月光如银,我负手站在院子里,仰头望着月亮若有所思。
“启蓝,这是你想要看到的结果吗?”叶思忠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我没有转身,却微笑着答道:“有时候,很多事,并不是我们所能预料、所能控制的。我们能做到的就只能是控制自己,至于别人,我们做不到,也不必去操那份心。”
“可是,若是李家俊兵败如山倒,我们孤军独木难支,又当如何进行下一步的战斗呢?”叶思忠走过来与我并肩而立,声音里依然满是忧虑。
我偏头看了他一眼,浅笑道:“那就尽人事、听天命吧。”
“是啊,尽人事 、听天命吧。”叶思忠重复了一遍我所说的话,没有再说什么。
战争,就像不可抗拒的机器,毫不迟疑的开始了它的转动。即使个体在其中试图作出改变,但是鉴于个体本身的弱小,往往对事件、尤其是历史的改变都是微乎其微的。
所以才有了顺势而为这句古话。
但是,顺势而为真的一定就是对的吗?当自己明明有能力,或者自己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