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皇宋 >

第13部分

皇宋-第13部分

小说: 皇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遂潜作乱。事泻,坐诛。”

    赵禳有些遗憾的说道:“这似乎不算什么大叛乱,不过是一千几百人!”

    曹飞良却苦笑道:“小王爷,你没有留意一件事情,唐县在什么地方?高阳郡所属,皆位于古冀州,现河北一带。这便说了这弥勒教宛如野草一般,烧了后,到了来年春天又冒头。而河北是什么地方,古往今来锐士所出之地!”

    赵禳神色也变得有些凝重,河北闹起事情来,可不仅仅是曹飞良说的那么简单。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目前宋朝最厉害的还不是西军,而是河北的士兵,因为常年和契丹作战,他们战斗力可以说是冠绝大宋。如果河北动乱,朝廷怎么做啊?

    调动河北军平定叛乱,这自然好了,问题是契丹会不会趁机趁机南下呢?

    好吧,不调河北军平定叛乱,河北军心会不会动乱呢?不说全军,军中有一成士兵家人所在的地方遭到叛乱侵占,或者靠近叛军的放心,这都足够叫河北军军心不稳了。

    另外一方面,唐县一带靠近汴梁城,万一叛军南下呢?不说达到汴梁城,光是抵达黄河北岸,就足够大宋为之震动。

    赵禳感觉实在操蛋,这弥勒教真不会是他。妈。的准备造反吧?

    只是这事情无凭无据,仅仅是自己空口说白话,可能叫刘娥和宋仁宗大动干戈吗?再说,大动干戈有用吗?从北魏到隋炀帝,多少年了,这弥勒教还不是死灰复燃?要说他们的再生能力和隐藏能力差,你认为可能吗?

    看了旁边的曹飞良一眼,赵禳登时高兴了。怪不得三国演义那里的人都喜欢找军师,有事情就抛给军师。赵禳咳嗽一声,问道:“曹飞良,你怎么看待这事情啊?”

    曹飞良登时有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了,早知道就不说了,毕竟出了事情,上面有大人顶着。

    曹飞良无奈的笑了笑,道:“小王爷,本官对此也没有什么计策,毕竟这一切都是本官的猜测,本官看这事情莫不如以静制动好了!”

    赵禳可不认同,摇了摇头,道:“这大宋的江山可是我们姓赵的,怎么能够如此敷衍对待呢?”

    曹飞良心中郁闷的恨不得给赵禳一板砖,眼睛骨溜溜转了几圈,还是没有想到办法。无奈问道:“那小王爷你说怎么就怎么好了,下官我是无能为力了!”

    赵禳也有些哑然,站起来踱步思索,走到衣架边上,见到一件锦袍,登时心头一动。锦衣卫!赵禳的表情立刻变了,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恨不得拿把鹅毛扇来装B。“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弥勒教,不过我们可以派人暗中调查,就算有事情来,我们也好知道一二!”

    “如此也好!”曹飞良也觉得这办法可以,总比什么都不干要强,不过他很快就想到一个关键问题。抬起头来,看着赵禳,曹飞良沉重的吐出几个字。“小王爷,钱从何来?”

    赵禳再次哑火,苦恼的挠挠头道:“这事情一时半刻也办不了的,暂时立下个框架吧!钱的事情……哈哈!日后总会有的!”

    曹飞良一脸无语的看着赵禳,只感觉头顶一群乌鸦“呱呱”的飞过。

第28章 杨二郎() 
第28章杨二郎

    知道那傅姓男子可能是弥勒教的,赵禳也对此深有忌惮了。这些宗教疯子,赵禳从后世的传媒中就知道了,君不见某大叔的疯狂?人肉炸弹都不算什么,开飞机撞大楼都敢干出来。还有某国驻军,打进去不过是死伤十多二十人,在当地驻扎却折损数百人,检查一辆过往的车,都可能“嘭”的连人带车飞上天。

    赵禳就算武艺高强,身边带着十个八个禁军,也架不住贼惦挂啊!而且自己提心吊胆的,这也不是事儿啊!

    于是赵禳老实了,派人请了三戒和尚来住。三戒和尚原本还不肯的,逼的赵禳拿出试验中产出来的蒸馏酒,于是某不良和尚立刻赶来了。用他的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爹怎么可能不和儿子住呢?

    对于不良和尚的厚脸皮,赵禳早就习惯了。

    不想赵禳专心习武,武功突飞猛进。

    每天赵禳都会到人工湖附近习武,这个人工湖并非是赵禳所独有的,而是附近三座府邸所共同所有,其中就包括天波府。官方称之为金水湖,不过因为杨家名气大,民间多名杨湖。

    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月。

    这段时间里面赵禳多半在府中习武或者遥控赵氏正店,做一些小试验等等。

    蒸馏酒在一个月后已经制作成功,不过成本很昂贵,往往五斤米酒,这才蒸馏出一斤四五十度的蒸馏酒。而蒸馏酒也因为蒸馏的酒类不同添加香料不同,分为口感绵纯的梅花清酒、入口如烈火的千火焰两种,还有一种用劣质酒类蒸馏出来的低端酒,名为烧刀子。

    梅花清酒在一些闺房、内敛的文人当中广受欢迎。

    千火焰则是广受性情豪放的文人和武将的喜爱,往往为了购买千火焰,这些人不惜一字千金,到现在,千火焰都是供不应求。烧刀子虽然是低端,但造价成本也比较昂贵,销售不如前面二类蒸馏酒火爆,但架不住销售量大,利润也不低。

    再加上前一段时间,赵氏正店有赵禳口述,让人抄写出来的《西游记》广受欢迎。赵禳更是在西游记的基础上,自己添加一些内容,一百回的故事立刻升级为一百二十五回。每天只讲两回,为此有员外不惜重金,三百贯让赵氏正店的说书人多说一回。

    即使如此,赵禳也没有让人松口,每天坚持两回。当然了这样的说书量不足够支持起赵氏正店,除了《西游记》作为主打外,还有一些零星鬼神故事。取自本朝的《太平广记》,还有赵禳自己记忆中一些小故事。

    时至今日,每天赵氏正店都可以给赵禳二十贯的收益,一个月六百贯!而且这些收益还源源不绝的上涨着,特别是蒸馏酒,已经有不少商家寻求合作,想从赵氏正店这里低价购买一些蒸馏酒。

    赵员外也琢磨着买下赵氏正店附近的土地,在附近修建几座阁楼,扩大赵氏正店的规模。

    而习武方面,赵禳的棒法更加融会贯通,用三戒和尚的话来说,赵禳这功夫,在汴梁城民间,算得上二流顶端的高手。

    其实赵禳不是很喜欢棒法的,因为棒法杀伤力不大,更多的是靠蛮力伤人。而且军阵当中,赵禳知道将领使用最多的武器便是枪。据闻是因为在马上,用枪可以最好的发挥出战马带来的作用。

    赵禳心中也有另外一个理由,那就是用枪比较安全。毕竟刀再长也就一米而已,搏斗起来多么危险啊?而红缨枪少说也一米八吧?到时候就算逃跑,也多一丝机会啊!对上用刀的更加爽,率先下手的。而棒也就一米三四。

    今日赵禳一如既往的在金水湖边上练武,刚刚练习了不过一刻钟,就听到一把带着好奇语气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这位兄台有礼!”

    赵禳扭过头来,只见一名唇红齿白,约莫十三四岁的白脸少年郎站在自己身后约莫五六丈处,手上还提着一杆红缨枪,不过枪头光滑,没有开锋。应该是专门给少年郎练武所用,毕竟年轻人年轻气盛,万一拿着杆红缨枪到外面不知分寸的捅人,岂不是麻烦?

    “你找我?我可不认识你!”赵禳奇怪了,看了少年郎手中红缨枪,问道:“杨家人?”

    少年郎很是彬彬有礼,对赵禳抱拳,一脸童真道:“正是,家中排行第二,兄台可以叫我二郎。我平日都有习武,发现这二月间来,兄台风雨不改,每天比我早到,每天我走的时候,兄台尚在练武,实在钦佩!特来结识!”

    赵禳听到少年郎前面的话,只感觉一片乌鸦“呱呱”的在自己头顶上飞过。杨二郎?你丫不会叫杨戬吧?只是听到后面的话,却禁不住有些悻悻然,尴尬啊!

    赵禳那里勤劳,哪怕是练武,赵禳与其说是靠天赋和毅力,还不如说更多的时候靠皇家提供的珍贵药物!只是最近经历过那一次生死搏斗,再加上弥勒教的威胁,赵禳这才勤劳起来。

    “兄台?你这是怎么了?”见赵禳不说话,杨二郎很是郁闷。心下暗暗思索道:莫非这厮脑袋给驴踢了?

    回过神来,见到杨二郎那诡异的目光,赵禳干笑两声,道:“刚才想事情,实在失礼,某家国姓,家中排行第七!”

    “不如我们比比武如何?”杨二郎一脸跃跃欲试的说道。

    赵禳登时感觉大汗淋漓,我还道为什么忽然间有人来结实,原来是这杨二郎练武不爽,想找人比试!

    年轻人都是有好胜心的,虽然赵禳实际年龄已经不年轻,只是身体荷尔蒙分泌可不是按这个说的。再加上苦练这么长时间,赵禳也想看看,自己实力强到那里去。

    当下两人约定规则,吆喝一声,一人用棒,一人用枪。为了防止伤人,杨二郎还是枪头上裹了一层麻布。红缨枪比赵禳的盘龙棒要强,杨二郎率先出手,枪如毒蛇吐信,迅若闪电。

第29章 杨文广() 
第29章杨文广

    赵禳不敢大意,吆喝一声,手中盘龙棒挥出,画出一片残影,宛如一面铁壁一般压向红缨枪。

    杨二郎登时收起心中几分轻视,低吼一声,红缨枪和盘龙棒向交,发出一声巨响。杨二郎顺着反弹之力,红缨枪盘着身子转了一圈,红缨枪再次吐出。这次杨二郎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刺了,手臂运力一振,红缨枪宛如绽放的梅花,红光中隐藏着枪花。

    “龙吐水!”赵禳大吼一声,身形一矮,手中盘龙棒蓦然自下而上刺出,叫人防不胜防。

    不过杨二郎也不是省油的灯,两人你来我往的打的好不兴奋。

    杨二郎的枪法胜在奇,每一招都变化多端。不过赵禳学习的乃是三戒和尚教导的伏魔杖法,每一招一式都带着堂堂正正,宛如大山压下的气势,杨二郎每次进攻,往往被赵禳硬生生的化解了。

    当然,赵禳也并非没有吃亏的,伏魔杖法很吃力气,也亏赵禳自小就锻炼筋骨,内服外用的珍贵药物更是不知道用了凡几。

    过了二三十招,两人都没有力气了。

    不过正所谓不打不相识,赵禳也对这杨二郎多了几分好感了,两人躺在湖畔的草地上,一边喘气,一边不服气的争吵着。表示自己刚才多么厉害,想在语言上压到对方一头。

    蓦然,赵禳问道:“对了,我还没有知道你叫什么呢!”

    “那你呢?”杨二郎反问道。

    赵禳不想吐露真名,不过也不想骗杨二郎,主要是赵禳怕杨二郎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下次比试就束手束脚。眼珠子一转,赵禳有办法了,笑道:“我叫赵元卫!”

    元卫是赵禳自己刚刚起的字,‘禳’多用于祈祷,又有去除灾难的意思。除的反义自然是卫了。好比古代名人刘过,字改之一样。

    杨二郎不知道赵禳骗他,这个时代的孩子还是比较单纯的,毕竟信息传播不多。“我叫杨文广!”

    “什么?你叫杨文广?”赵禳大为诧异。

    “是啊?这又怎么样了?七郎你未免太过大惊小怪了!难道我很出名?”杨文广不以为然的说道。

    赵禳怔了怔,这才回过神来,这个时候应该还没有杨家将,杨文广更只是一个小屁孩。想到这里,赵禳心中就禁不住讪讪然的,脸上发烫。

    “对了,七郎,你是干什么的?你姓赵,是不是那怪王爷的侍卫?还是书童?”杨文广拔了一根青草,叼在嘴上,转过身来,一脸好奇的看着赵禳。

    你妹的!怪王爷这诨号我是知道,但你也别当着我脸叫出来啊?这可不是什么好听的话儿。

    “七郎你这脸色是怎么样了?”杨文广虽然嫩了一点,但那只是没有社会经验而已,他可不傻。

    赵禳黑着脸说道:“我乃王爷的书童和侍卫,你这厮在我面前如此的称呼王爷,你道我应该作何脸色?笑哈哈的应你吗?”

    杨文广这才醒悟过来,悻悻然的伸手挠了挠后脑,干笑着想掩饰过去,只是话到了嘴边,却不知道说什么好。

    赵禳虽然恼,但也没有太过在意。摆了摆手道:“下次别在我面前再说如此的话便好了,对了,你明天也来和我比武吗?”

    杨文广想也不想的点头道:“自然!我们还没有分出胜负呢!”

    不过旋即杨文广霍然坐起来,一拍大腿道:“哎呀!不行啊!”

    赵禳恼了,也坐了起来,骂道:“你这厮真的好不实诚,应了后,转头却说不行!这是把我当猴子耍了?”

    杨文广一脸歉意的看着赵禳,双手宛如蝴蝶一般摆着。“七郎并非是我戏弄你,实在是明天要到国子监上学。”

    说到这里,杨文广很是无奈的说道:“家中大郎和三郎都不愿意去,父子都到家中告状了,我这不是被推了出去!”

    赵禳哑然失笑,杨文广黑着脸不说话。

    这个时候的国子监可不是后世明清时候的国子监,宋朝因为学风开放,有名的学校反而是私立学校。当然,这个时代的不叫学校,而是叫书院。

    最有名的便是四大书院,他们教授的学子散播天下,就连外国也对此闻名。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应天书院,近年来也是应天书院最为兴旺的时候。

    宋初三先生之一的孙复便是出身应天书院,除此之外胡瑷、李觏、张载,石介等人都在应天书院任教或者学习。

    私学繁荣,自然造成官学落魄了。而且这个应天书院便是现代的商丘,汴梁城是现代的开封,两者距离不过是二百五十里!快马赶路,两天足以从开封到商丘。

    朝中文官多半都把自家子弟送到应天书院学习,要不然就是自己教导或者招个大儒来一对一教导。而武官的子弟,自然喜欢习武,喜欢习文的虽然也有,但又有几个喜欢到国子监的?国子监自然是门可罗雀,据赵禳所知,国子监号称监生二百,每天到的,都没有没有超过一百人。

    京中勋贵子弟不少人都背地里戏言国子监是发配的地方。

    赵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