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世界历史1000问 >

第45部分

世界历史1000问-第45部分

小说: 世界历史1000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年11月,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新经济政策的实行,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挽救了危机四伏的苏维埃政权。

    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包括哪些内容?

    1919年7月25日,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政府』发表《对中国人民及中国南北『政府』的宣言》,史称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其主要内容包括:放弃沙皇『政府』与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沙俄在中国东北等地用侵略手段取得的土地,放弃沙俄在中国的租借和领事裁判权,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和在中东铁路方面的一切特权。但斯大林上台后,开始否认之前的宣言,拒绝兑现列宁的承诺。

    《布列斯特和约》缘何成为一纸空文?

    布列斯特和约,全称《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是苏维埃俄国同德国及其同盟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于1918年3月3日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今白俄罗斯共和国布列斯特)签订的条约。一般认为,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这次外交策略的成功,使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按照合约,苏俄割让323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德国战败后,于11月11日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使得该和约的内容实际上成了一纸空文。

    何谓《贝尔福宣言》?

    《贝尔福宣言》是英国『政府』支持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的最早文件。1897年8月,以t。赫茨尔为首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之家”的复国纲领。英国对巴勒斯坦垂涎已久,决定利用犹太复国主义,攫取巴勒斯坦政权,进而控制中东地区。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a。j。贝尔福致函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l。w。罗思柴尔德。信中说:“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并愿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但应明确理解,不得做任何事情去损害目前巴勒斯坦非犹太人的公民权利和宗教权利,或者损害其他国家犹太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政治地位。”这封信后来被称为《贝尔福宣言》。宣言中的“犹太人的民族之家”,即犹太国。《贝尔福宣言》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发展和中东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宣言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协约国主要国家的赞成。

    德国十一月革命的信号是什么?

第45章 现代史(3)() 
1918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德国败局已定,但德国统治集团仍想孤注一掷进行抗争。10月25日,海军司令部下令基尔港的德国远洋舰队出海同英军作战,若失败就“光荣地沉没”。基尔港的8万名水兵拒绝起锚,并把军舰熄了火。水兵的抵制虽然迫使德国海军当局收回命令,但水兵们却遭到迫害,被逮捕了几百人。11月3日,水兵走上基尔街头游行示威,抗议海军当局,要求释放被捕者。游行示威随后发展为武装起义,水兵们解除了军官的武装,迅速占领了战略要地,控制了全城。工人也举行武装起义响应,并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至4日晚,基尔及附近郊区均为起义者占领。5日,基尔全城总罢工支持水兵起义。基尔港水兵起义成为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的信号,革命在全国迅速蔓延。

    德国十一月革命的过程如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陷入空前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全面危机。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群众反战革命运动高涨。1918年11月3日,拒绝出海作战的基尔港水兵举行起义,得到当地工人积极响应,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控制了全城,揭开了十一月革命的序幕。起义迅速席卷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苏维埃。11月9日,在斯巴达克团等组织号召下,首都柏林工人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德皇威廉二世调集军队镇压未遂,被迫退位出逃,霍亨索伦王朝统治被推翻。首相巴登亲王将政权交予社会民主党右派首领艾伯特,企图限制革命的发展。艾伯特拒绝斯巴达克团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建议,组成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人民全权委员会,并得到柏林工兵苏维埃批准。该『政府』进行部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宣布保证言论、集会、结社自由,实行大赦政治犯、8小时工作制和普选制等,继续保护资本主义私有制。为了把革命推向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斯巴达克联盟于12月30日建立德国『共产』党,宣布革命的任务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艾伯特『政府』为了稳定现有秩序,解除同情革命的柏林警察总监的职务。

    1919年1月5日,柏林工人举行抗议游行示威并转变为推翻艾伯特『政府』的武装起义,旋即遭到镇压。15日德共领导人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被捕遇害。2月国民会议在魏玛召开,宣布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此后,革命斗争仍在继续。4月13日,慕尼黑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夺取政权,建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5月初,『政府』军队攻入慕尼黑,苏维埃政权被颠覆,革命覆灭。

    你知道魏玛共和国的由来吗?

    魏玛共和国是形容1919—1933年统治德国的共和政体的历史名词。由于共和国的宪法(一般称之为《魏玛宪法》)是在魏玛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此这个共和政体被称为魏玛共和国。共和国于德意志帝国崩溃、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成立。虽然共和国废除帝制,但仍然保留以前的正式国名德意志国家或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之称谓,是后世历史学家的称呼,从来不是共和国的官方名字。共和国是德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走向共和的尝试,因十一月革命而生,因阿道夫·希特勒与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而结束。虽然1919年的共和国宪法在法律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仍然有效,但纳粹『政府』在1933年采取的一体化政策已经彻底破坏了共和国的民主制度,所以魏玛共和国在1933年已经名存实亡。

    何谓鲁尔危机?

    1923年1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10万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酿成“鲁尔危机”。对此,德国『政府』实行“消极抵抗”的政策。危机对德国的打击是惨重的。德国出现了企业停工,工业生产下降,资金大量外流,失业工人激增,通货膨胀达到天文数字,政局动『荡』不安的现象。英美两国害怕德国经济陷于崩溃引起革命,要求尽快结束鲁尔危机。此时,德、法双方也都难以坚持原来的政策。鲁尔冒险的失败导致法国“得不偿失”,在德国赔款问题上丧失优势,最终导致德国的赔款问题的领导权转向英美手中,开始受英美摆布。

    波兰第二共和国是如何复国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1918年8月29日,苏俄『政府』颁布法令,宣布废除沙俄与普、奥签订的关于瓜分波兰的一切条约,承认波兰人民享有“独立和统一的不可否认的权利”。与此同时,1916年11月,德国『政府』许诺建立“独立的波兰国家”,12月底,德、奥成立了“波兰临时国务会议”,并在波兰青年中征兵,社会党人毕苏茨基被任命为临时国务会议的军政部长。1918年10、11月,奥匈帝国和德国趋于崩解,从而为波兰的复国形成了有利的国际条件。10月28日,奥占区的波兰爱国者在克拉科夫成立了“波兰清算委员会”。11月7日,社会民主党人在卢布林成立了波兰共和国临时人民『政府』。10月23日,华沙组成了波兰『政府』;11月11日,该『政府』由毕苏茨基领导。卢布林『政府』和克拉科夫的清算委员会也宣布接受毕苏茨基领导。11月18日,毕苏茨基在华沙组成联合『政府』,他成为波兰共和国的国家元首。这样,自1795年波兰被瓜分灭亡以来,历经123年,至1918年11月复国。

    1919年12月8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在巴黎和会上通过决议,同意重建波兰国家,承认波兰共和国,并建议在俄波之间划一临时分界线,即沿着格罗德诺、布列斯特、赫鲁别舒夫、普热米代尔,直到喀尔巴阡山一线。波兰『政府』拒绝接受巴黎和会的决议,力图恢复1772年的俄波边界线,为此,发动了对苏俄的战争,史称苏波战争。1920年4月,波军进占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广大地区,苏俄红军进行反击,但最后被波军击败。7月12日,英国外交大臣寇松代表协约国致电苏俄建议停火,停火线大体是巴黎和会决议中规定的分界线,故称“寇松线”。7月22日,波兰同意停战。1921年3月18日,波兰与苏俄在里加正式签订《波兰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和平条约》,即《里加条约》。其主要内容是:缔约双方承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独立,划定了波兰东部边界(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西部地区划归波兰),这时波俄边界线约在寇松线以东150英里处。根据该条约,波兰获得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以及立陶宛的一部分,苏俄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大片领土,这也为二战时苏联和德国分割波兰埋下了伏笔。由《里加条约》确定的波俄(苏)边界一直保持到1939年9月17日。另外,根据1919年巴黎和会决议,波兰获得了东波莫瑞和波兹南地区,但泽(后波兰改为格但斯克)被辟为国际自由市,西里西亚的大部分仍归德国,波兰领土面积共38。8万平方公里。1921年3月,议会通过宪法,波兰成为议会制共和国,史称波兰第二共和国。

    美国为什么不参加热那亚会议?

    1922年4月10日—5月19日,在意大利热那亚城讨论欧洲经济问题的国际会议,亦称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英、法、德、意、日、苏俄等29国代表。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代表参加的国际会议。美国认为会议“带有政治『性』质”,拒绝派代表参加,只派“观察员”出席会议。苏维埃代表团代理团长契切林声明来热那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和平和恢复被破坏了的欧洲经济。他指出,要恢复世界经济,必须采取措施来消除战争威胁和巩固世界和平。他阐述了苏俄代表团的和平纲领与具体建议。资本主义列强否决了苏维埃的和平与经济合作纲领。根据劳合·乔治的建议,会议讨论了三月末伦敦专家会议拟定的备忘录。这个备忘录旨在恢复俄国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纲领。苏维埃代表团坚决拒绝这一无理要求,并提出了自己的反提案。由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坚持在经济上奴役苏俄的计划,使热那亚会议没有解决什么问题。5月19日在热那亚会议结束时,决定成立专门委员会,于1922年6月15日在海牙继续举行会议。

    “柯立芝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一战后,美国经济从1922—1929年间,进入经济繁荣的“黄金时代”。由于繁荣主要经历了柯立芝总统执政期,故称“柯立芝繁荣”。“柯立芝繁荣”的原因如下:

    其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了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其二,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陈旧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并随着一些新技术的突破,出现了一个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及采用新技术的热『潮』。与此同时,美国还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当时,运动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泰罗制和福特制。早在19世纪80至90年代,年轻的工程师弗雷德里克·w。泰罗就着手研究工厂的科学管理,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在这个理论成熟后的20世纪20年代初期,工商企业中几乎每一个部门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科学管理。所谓福特制,即采用装配线作业或流水线作业技术。这种技术先是在福特汽车公司采用,由于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在20年代初期,被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

    其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一战后,美国以经济势力渗透取代了英国在加拿大的优势地位;在拉丁美洲,美国以“金元”外交、“大棒”政策并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掩盖口号,排挤欧洲国家的资本,使得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成为美国垄断资本的主要投资场所。美国对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则以帮助恢复战争破坏为名,到处运用美元,推行“金元外交”。这样,美国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断增长。

    其四,美国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20世纪20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

    何谓进步主义教育?

    进步主义教育是20世纪上半期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哲学思『潮』,对当时的美国学校教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起源自反对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因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仍沿袭欧洲的传统教育,强调严格训练,注重记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被称为进步教育之父的帕克尔(1837—1902)受欧洲自然主义思想影响,19世纪70年代首先引进新教学方法的实验,提出“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的”的原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