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喋血宝藏 >

第110部分

喋血宝藏-第110部分

小说: 喋血宝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另一个方案正在按照计划实施,据特工报告,已经靠近了目标。这个消息让黑木非常振奋,也非常期待!当然,他也知道,这才是刚刚开始,不可能得到太多有用的情报。但是,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

    特工还给他带来一个消息,那个林泉林教授被炸死了,这让黑木有些意外。

    对于林泉教授的死,黑木心里总感觉不是滋味。他并不想杀掉林教授,也没有除掉林教授的计划。他只想抓住唐剑,拿到唐剑手中的藏宝图以及宝藏。可是事情已经发生,那就没办法,也只能这样了。

    “两位前辈,刘副组长,参谋长,副参谋长,又让唐剑跑了。说明我的计划还是不周密,兵力部署还不到位。事情已经过去,就不再说了。现在唐剑到达南方已经很长一段时间,种种迹象表明,他还没有找到要找的人。现在,请大伙再说说,看看都有什么想法。”黑木召集会议。

    “组长,我相信,唐剑一定得到了有用的线索,没有原因,就凭直觉。一个历史学教授,尤其对西夏历史颇有研究的教授,应该知道一些其他人所不知的东西。当然,唐剑的问题太特殊,任何一个教授,哪怕是再博学多才的教授也不会有现成的答案,但可以提供一些线索,或是一个思路。”铃木浩二分析着。

    “我同意铃木君的判断!当初,唐剑就是去找他的老师杨教授,得到了不少有用的线索,然后才一路南下。去找林教授,肯定也是这个杨教授的主意,而且又找到了一定的线索,不然就不会在林教授家里住那么多天了。现在,我相信唐剑的思路应该越来越清晰,距离目标也应该越来越近了。”井上说道。

    “两位前辈太君,那唐剑现在究竟在哪里?咱们要咋做啊?”刘朋义一听唐剑距离目标越来越近,当下就兴奋了。华智和马立宏也激动起来,追踪了这么多天,受了那么多的苦,死了那么多人,目的就要达到了,能不激动吗?

    “刘副组长,唐剑现在哪还不好说,这得去找,去打听。咱们下一步要做的当然是去找唐剑,看看他究竟去了哪儿,都干了些什么。最主要的是他的藏宝图,他的宝藏,究竟在什么地方”井上回答着刘朋义的问题,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前辈太君,那万一宝藏还在那个啥唐家庄,唐剑身上只带了藏宝图,是不是还得返回那个唐家庄?”华智问道。

    “参谋长,首先,可以初步确定宝藏不会在唐家庄,因为唐剑的先祖逃难时,按照常理是不会携带宝藏的,这没法逃。其次,如果宝藏真的就在唐家庄,那当然得回去。”井上说。

    “前辈太君,我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咱们来到南方,即便抓住了唐剑,抓住了唐剑的什么亲人,拿到了藏宝图,还是无法得到宝藏,因为逃到南方的人更不可能携带宝藏,是不是这个道理?”马立宏问。

    “副参谋长,不亏是黑道上的混的,一点就透。是的,你分析的很有道理,理论上应该就是这样。咱们这一趟南方之行,最多只能拿到藏宝图,或是找到一些宝藏的线索,却无法拿到宝藏。想要拿到宝藏,肯定还得一番艰苦的过程,去另一个或几个遥远的地方。这个地方或许在高原,或许在沙漠,或许在戈壁,或许在其他什么地方。但是,我们现在无法去寻找这些地方,因为还无从下手!”铃木浩二说。

    “前辈太君,我明白了,无论如何,都得先找到唐剑,然会才能解开所有的谜团。组长太君,那就立即行动,继续寻找唐剑。”刘朋义说。

    “刘副组长,你们在这里都有朋友吧?是不是该去看看朋友了?”黑木说。

    “组长太君,您不说都忘了,这一带还真有朋友。只是好久都没有联系了,不知道具体的方位。我这就想办法联系,一定能有消息的。”华智说。

    “组长太君,我也跟这里的黑帮朋友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搞到一些有用的线索。”马立宏表态。

    “好,我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几天后,华智和马立宏回来了,也都带来了消息。

    “组长太君,我的人跟这里的朋友联系上了。朋友说前两天在佘州东边山区遇到一伙人,好像有几十个人。他们包围了这伙人,可就是拿不下来,打了一夜,损失了好几十人,结果还是让这伙人跑了,确切的说是让另外一伙土匪救了出去”华智报告。

    “让另外一伙土匪救了出去?这倒是个新鲜事。问了救人那伙土匪的情况吗?”黑木问。

第一百三十一章先祖身世(一)() 
“问了,说是一伙失散的军人聚集起来的一伙人,还有一些当地的穷鬼百姓,跟其他土匪都不怎么来往。这次几股土匪聚集在一起准备围困那几十个人,结果让这伙土匪抄了后路,顺便还把那几十个人救了出去。不过,据朋友讲,那几十个人很快就离开了,进入了深山,好像还是往东去了。”华智回答。

    “组长太君,我也跟这里的朋友取得了联系。得到的消息跟参谋长的差不多,还说那伙人的头目姓唐,是个年轻人。可以基本断定,他们就是唐剑。”马立宏报告。

    “参谋长,这不用怀疑,他们就是唐剑,其他人没有这样的战斗力。哎呀咱们化装成国军,绕了个大圈子,从东边进去,又从东边逃了出来,结果这个唐剑也走了东边。早知如此,考察组就不绕那么大的圈子了,就在佘州东边某个地方等待唐剑,或许已经没有或许了,沿着唐剑的踪迹,继续追踪!”黑木命令。

    余家镇,一个古老的小镇子,四面环水,亭台楼阁,非常美丽。镇子不大,只有几千人口,绝大多数都姓余。实际上多年以前镇上的人全部都姓余,少数其他姓氏也是余家的女婿或是其他亲戚。这些年来,陆陆续续有一些其他地方的人流落到此,给这个地方多少增加了一些姿色,但也是相当的有限,总共也不过百十人。

    一个阴沉的早晨,余家镇一座偌大的宅院里,一位银发飘逸的老者端坐在大厅中央,两边各坐着一些老者和中年人。

    “各位,在座的都是咱们余家各个家门的掌门,也是镇上的头头脑脑。今天之所以把你们都请来,大概你们都知道了,日寇入侵,咱们余家镇也即将落陷,有一些事情得给你们交代,还有一些事情要马上去办。”老者看着大家,眼里透着威严。

    “将军,日本人打进来了,可是我这个镇长却无能为力,惭愧,惭愧啊!”一个中年人叹息道。

    “镇长,你手无寸铁,能有什么办法?就靠那二三十个警察,还有那几十个平时为农、关键时候集结起来的所谓的保安队?这能有什么作为?咱们余家来此几百年了,经历了无数灾难,却从来没有被外戚,尤其是倭寇欺负过。但是,现在倭寇打进来了,看来是躲不过去了。所以,得想各种办法,保住咱们余家的儿女。”

    “将军,把镇上的青壮年组织起来,跟小日本干!”一个中年人说。

    “贤侄,当然不能任由小日本横行霸道,必须得跟他们干。但是,不能鲁莽行事,那样无济于事。日本人非常强大,不然也打不进来。就算把镇上所有人都组织起来,也无法挡住日本人的铁蹄。”

    “将军,那咋办啊?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日本人打进来吧?”

    “既要跟日本人干,还得有策略。可以成立队伍,但要依托其他抗日队伍,或者直接参加其他抗日队伍,不然小鬼子一个冲锋恐怕就完了。”

    “抗日队伍?政府军早就撤走了,到哪去找抗日队伍啊?”

    “我听说,山里的游击队就是抗日队伍。只是最近没有联系,也不知道他们具体在什么地方。”镇长突然想起来了。

    “嗯,我也听说了。镇长,立即派人跟游击队联系,把咱们的情况和想法告诉他们,请求他们的支持,并讨教保住镇子,保住咱们余家黎民百姓的办法。”余将军吩咐。

    “好,我这就去安排!”镇长急匆匆走了出去。

    不多时,镇长走了进来:“将军,人已经走了,估计很快就会有消息的。”

    “好!现在请关上门,我正式交代一些事情。”余将军压低了声音。

    镇长亲自把屋门关好,并吩咐守门的警察不容许任何人靠近屋子。

    “咱们余家,这个大家族,在这里已经居住好几百年了。可是除了族长,其他人谁也不知道咱们的祖先是从哪里来的,来此之前是干什么的等等等等,全都不知道。而族长也是一代代口口相传,并无文字记载。这传的年代久了,代数多了,难免就有记错的时候,也有演绎的成分。我家祖辈都是族长,太爷、爷爷、父亲都是,但我不是,因为我不是长子,族长传给了我的大哥。我早早就离开了家,去当兵吃粮。因为作战勇敢,几次负伤都大难不死,结果一步步升迁,最后成了将军。”余将军沉声说道。

    “告老还乡后,本来只想安度晚年,别的什么都不再参与。可是你们都知道了,我的大哥,也就是族长突发急症,一病不起。而他指定的传人因有要事外出未归,身边只有我这个兄弟照料。他自知时日不多,就决定把族长暂传于我。本将军担任族长也有些年了,一直都没有什么大的事情。但是今天,大事来了,所以我要召集你们,就是把这些事情做个交代。”

    “将军,您是族长,这些事情只能传给指定的传人,我们都得回避!”镇长急忙制止。

    “镇长,各位族人,我戎马半生,什么事情都经历过,也早就看开了。之前口口相传,确实保住了先祖的秘密,也保护咱们余家兴旺发达。可是也有诸多弊端,除了族长,其他人一辈子稀里糊涂,什么都不知道,你们说这过的什么日子啊?万一族长有个三长两短,岂不误了大事?就像我大哥,幸亏有我在跟前,也幸亏他临时决定把族长传给我,不然这些东西就会永远埋进坟墓。再说现在都民国了,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封闭了,这种只让族长知道,而且口口相传的情况早就不适应了。”

    “将军,您是族长,您的话就是金口玉言,我们这些晚辈都得听从。您又是将军,通晓天下大事,我们都非常崇拜。您看我们这些晚辈,不管是子辈还是孙辈,都叫您将军,反而没人叫您大伯大爷了。既然您这么说了,那我们就听。但是在您说之前,我们这些晚辈都得发誓。”镇长说。

第一百三十一章先祖身世(二)() 
“发誓?发什么誓啊?”余将军问。

    “发誓不把今天的事情说出去,即使对自己的女人也不能说出去。”镇长说。

    “你这个镇长,我刚才不是说了吗?这都民国了,咋还这么神神叨叨的?不用发誓,根本用不着!你们都是余家各个家门的掌门人,难道我还不相信你们?你们能害了自家人吗?我现在要是不把这些说出来,一旦日本人打进来,恐怕就没有机会再说了。”

    “将军,您可不能有啥闪失,我们不能没有您,咱们余家不能没有您。”

    “我争取没事,但恐怕别人不一定同意。闲话少说,言归正传!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咱们的先祖不是这里的,也不姓余,这个你们大概也都听说了,只是不知道真假,也不知道详细情况。我现在以一个族长的身份正式告诉你们,咱们的祖先确实不是这里的,也确实不姓余,他来自几百年前一个遥远的神秘国度,叫大白高国,国号大夏。”

    “大夏?这是哪个国度?在哪里?”镇长眼睛瞪大了。

    “别急,听我慢慢讲!大夏国在现在咱们国家的大西北,是咱们先祖很早就建立的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度,存世近两百年。这个国度的具体情况我也不是很清楚,这得靠你们这些晚辈,或是再下一代去搞清楚。我只知道,蒙人跟咱们先祖打了很多年,终于将咱们先祖打败,大夏国也随之灭亡了。咱们先祖,现在可以确定是大夏国皇族,只是还不知道是哪支皇族。”

    “皇族?这么说,咱们都是皇族的后代?”屋里的人都非常惊奇。

    “是的,咱们确实是大夏皇族后代。当时先祖为了躲避蒙人的追杀,连夜逃出了城堡。一起出逃的有兄弟三人,出了城堡后,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决定分开逃命,并将一张布图撕为三块,每人拿一块,作为以后相见的联络信物。咱们这一族是老二,离开另外俩兄弟后,隐姓埋名,四处漂泊,辗转了好多年,也走了很多地方,吃尽了苦头,许多时候都是以乞讨为生,最后转到这里。”

    “这里有户人家,膝下无子,见先祖虽然落寞,但体格强壮,人也老实,就收留做了长工。先祖十分卖力,专捡苦活累活干,从无半句怨言,深得主人喜欢。一年后,主人就将女儿许配给了先祖。从此后,先祖就改姓主人的姓氏,这就是今天咱们余姓的来历。后代人继承了祖先的勤劳,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人丁也慢慢的兴旺起来,形成了一个小镇。人们图省事,就把咱们这地方叫余家。”

    “原来咱们余姓是这么来的啊?那先祖原来姓啥知道不?”

    “先祖虽然没用明说以前姓什么,但是留下了是大夏皇族这个秘密,查查大夏的历史应该就能知道。其实,先祖为了保命,同时也为了保护家人,在落脚这里以后的很多年,什么都没有说。直到过了几十年,先祖年事已高,才将联络图的事情告诉了后代,并向后代说明了自己的身世。”

    “先祖要求后人必须保护好联络图,只能将这些秘密传给长子,而且只能等天下彻底太平以后才能去找其他两个弟兄的后人。如果天下不太平就绝不能暴露自己,更不能连累其他两支家族。所以,一代代后人都严守祖训,联络图和先祖的身世只传族长,而且是口口相传,一直到今天。”

    “几百年时间,就没有一个后代想过要去寻找其他两支家族吗?”一个中年人问。

    “想过,每一代人都想过!那是亲兄弟,骨肉相连,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