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三国之封疆万里 >

第5部分

三国之封疆万里-第5部分

小说: 三国之封疆万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野本就不大,孟瑶虽足不出户,但既当了刘封军师,便命原本山寨中的部众打探城中大小事件,对今日之事倒也知之甚详。

    “正是此事,我料想元直此去,必会逼死其母,却又难阻其尽孝之心,正在左右为难。”

    孟瑶一听,明眸中碧波流转,只思虑了片刻,便开口说道:“欲要取之,必先与之,将军只让那徐庶得知将军真心便好,其余之事,便不在将军掌控之中。”

    刘封听了孟瑶之言,略一思索,便懂了其中意味,他并未想到,孟瑶小小年纪又是女儿之身,竟如此懂得取舍。当下便放松了神色,起身拜谢孟瑶,此举却又让孟瑶涨红了俏脸,当下便匆匆告辞,回了客房。

    翌日,刘备清晨便设宴相送,徐庶虽身处席中,却是茶饭不思,刘备见此情形,也并未强加劝慰,便匆匆了结了这宴席。

    席毕,徐庶别了众人,上马准备离去,刘备见状,颇为不忍,便也翻身上马,并屏退左右,约定独自相送徐庶至十里亭,众人不敢反驳,徐庶亦无法推辞,只得随他去了。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十里亭存在的意义便在于此,故刘备提出相送至此,徐庶便无法回绝,二人策马到了十里亭,又言语多时,这才各自挥手道别。

    且说徐庶别了刘备,却是想起一事,并未立即奔许昌而去,但行了数里,到了一分叉路口,却见一人一骑正立于那分叉之处,走近细看,可不正是刘封。

    “子威怎知吾改道至此,莫非闻听了吾与使君之言?”徐庶此时临时起意,并未去往许昌,刘封却在此等候,让其大感震惊。

    “封并未闻听元直之言,只因不熟道路,才误至此处,却无心插柳,可见你我缘分!”

    刘封此言真假参半,徐庶听罢也是将信将疑,只得又出言问道:“子威此来,只为相送?”

    “非也,吾有一言,昨夜思虑良久,方才决定告知元直,元直信与不信,权作提醒之用。”

    “子威何必如此,你我之间,只管说来。”刘封忽出此言,徐庶自然不知底细,面色十分诧异。

    “数日前偶然得见水镜先生,听闻颍川徐元直,其母高义非常,昨日见其书信,内中言辞与水镜先生之言不甚相合,故封大胆猜想,此信或有作伪之嫌。”

    “吾母笔迹无误,纵有作伪之嫌,老母却定然落入曹操之手,今已不得不去,得见老母之日,方解心中之惑。”徐庶闻言长叹一声,他已料定了母亲落入曹操之手,故此书信真假,他反倒不甚在意。

    “然元直可曾设想,倘若到了许昌,令母知其笔迹引你前去,以其高义,定不愿背负不义之名苟活于世,若其因此损了性命,元直将如何自处?”

    徐庶听完此言,面色顿时诧异非常,显是没能想到这层,忙抱拳对刘封拜谢道:“若非子威之言,几欲酿成大祸!”

    刘封见状忙将其搀扶起来,双目与徐庶对视,郑重言道:“封望元直携母前来,到时封必躬身相迎,与元直兄弟相称!今日言尽于此,你我就此别过!”

    说罢,刘封便欲翻身上马离去。

第10章 终有一别() 
但正当刘封刚欲转身之时,徐庶却忽地出言道:“子威且慢,吾尚有一言相告!”

    “元直何事?但说无妨。”

    刘封双眼一亮,连忙转过身来,静候徐庶之言,他知道,这些话,对于近期在新野陷入孤立无援境地的他,无异于雪中送碳。

    “适才使君送别之际,吾心中甚感其恩德,故将吾密友,现于南阳暂居之诸葛亮举荐与使君,那诸葛亮人称‘卧龙’,乃不世之材,使君若可得之,足以与曹操共争天下,吾不及其才。”

    刘封至此忙向徐庶深鞠一躬,谢道:“吾早闻听诸葛孔明有通天彻地之才,不想却在此处,元直将此等大才荐与父亲,乃是新野之福,封代父亲再次谢过元直。”

    但徐庶却连连摇头,一脸无奈,道:“孔明却是有通天之才,于使君,乃如虎添翼,然其于子威,却非良师益友。”

    刘封心中一沉,便知诸葛亮果然如书中所载,多半并不能容下自己这样的义子继承刘备基业,但此时却未表露,忙追问徐庶何处此言。

    “孔明其人,事事谨尊礼法,诸事分明,使君既有小公子,孔明定事事以小公子为尊,子威若对使君身后之事有所希冀,孔明恐不能为子威所用。”

    徐庶此言说的极其直白,几乎讲明诸葛亮此人既然有刘备的亲子在世,便断无支持刘封的可能,刘封知道,徐庶与诸葛亮乃是密友,他既如此提点,刘封之前心中仅存的一丝幻想登时便破灭了。

    诸葛亮几乎不会为其所用,若非不显山露水,偏安一隅,几乎十数年后诸葛亮便会与其站在对立面上,这让刘封心情极其低沉。

    “元直对此有何良策?”刘封有此一问,徐庶也是心头微微一震,便知刘封并非只愿偏安一隅之人。

    “子威,汝既年方十八,来日方长,万事皆可徐徐图之,必不可操之过急。”徐庶并未再提孔明,但其话中意味,已是不言自明。

    刘封郑重点头,以示其心中对徐庶之言极为认同,而后便拱手道:“元直既有此言,封静待元直携母归来之日!你我共闯虎穴,逐鹿中原!”

    刘封这番话说得也是掷地有声,徐庶本只是打算对刘封提醒其母之事投桃报李,却透过这姗姗数语便看出刘封之志并不在这区区新野,心中也甚为钦佩。

    “子威只需谨记,万事藏于心,来日便可期!”说罢,徐庶便翻身上马,向刘封深施一礼,却并未继续前往南阳方向,只是调转马头,奔许昌而去。

    那句来日可期,刘封深深记在了心头,适才他已暗暗对徐庶表露自己有逐鹿天下之心,爱才之意,他深知,徐庶也已领悟透彻。

    刘封归了新野,便见黎闯正引领麾下四百军士苦练负重奔跑,众人虽叫苦不迭,却不敢对黎闯忤逆半分,刘封看在眼中,对那黎闯统兵之能暗暗记于心中。

    却说刘备自失了徐庶,连日饮酒,闷闷不乐,转眼便过了三日,直到这一日,司马徽因徐庶而来,不见徐庶,便于刘备相谈半日,待司马徽走了,刘备这才召集众人议事。

    果然,除了一些新野军政杂事,刘备便提及了徐庶举荐的诸葛亮,并令关张二人好生准备,次日便要亲自前去南阳请诸葛亮出山。

    关张二人自然不信诸葛亮有惊天之才,苦劝刘备不住,只得闷闷不乐而去,随后,刘备却将刘封留在厅内,屏退他人,问道:“子威以为诸葛亮可当得吾携云长,翼德二人亲去相请?”

    刘封两立奇功,其地位在刘备心中已是仅次关张赵云,加之又是刘备义子,此时要去请诸葛亮,刘备自然要听听刘封之言。

    “既是元直亲自引荐,又不愧不如,想必确有大才,父亲既有此心,可备厚礼前去,以表真心,如那孔明真乃高义之士,定会为父亲出谋献策,今父亲暂居新野弹丸之地,樊城亦无险可守,可向那孔明求计,便知其才学几何。”

    刘备听得连连点头,对于孔明之才,刘备并未见过,故心中也有所顾忌,听罢刘封这番分析,心中便有了定数,面上露出笑意。

    “子威之言甚好,吾等此去,新野之安危便由子威守卫,待离去之时将剑印交于你手,若有变故,城中守军皆可调遣。”

    刘封连忙拜谢刘备,此番刘备携关张前去,却让刘封守卫新野,乃是对刘封之前表现十分认可,君主出国,世子守城,汉代这样的传统,刘封是知道的。

    次日,刘备便备了厚礼,携关张二人前去南阳,刘封手持剑印,将新野布防皆查探了一遍,这才安心回府。

    不过数日,刘备便携关张二人回了新野,刘封心知未能见到孔明,便问了一遍,果真如此。

    转眼又过了些时日,深秋已过,凛冬已至,刘备得报孔明已回了南阳,便再次携关张二人前去拜访,此时刘封已将自己那四百军士训练得健步如飞,又自筹银钱将那二百降卒手中武器换成刀盾,仅剩那铠甲问题尚未解决。

    不几日,三人再次返回,与前次一样,并未得见孔明,关张二人早已不悦,刘备询问刘封,刘封却劝说刘备既已经去了,便索性有始有终,刘备听罢深以为然。

    这冬日一过,刘备第三次携关张出了新野,又奔南阳而去,新野依然交由刘封守卫,刘封心知此乃最后一次,他们再次返回之时,孔明便会入了新野,成为刘备身边的二号人物。

    此次前去,时日明显比之前长了一些,三日已过,刘封派出斥候前去查探几人踪迹,却仍不见其归来。

    这一日,刘封正苦思麾下士卒甲胄之事如何解决,忽斥候来报,新野城外数十里朝阳县现一队人马,约有千人之数,并无旌旗,在此盘桓已有数天,却未曾进犯,不知何故。

    刘封闻言连忙命其摊开地图,将那队人马所过之处指出,这一看,刘封却是吃惊不小,原来那队人马数次出现之处,正是刘备几人自南阳返回必经之所在。

    想到此处,刘封心中阵阵寒气升腾而起。

第11章 救驾() 
“那队人马,定是得了父亲行踪,这才游弋于新野城外,乃是待父亲归来,好行突袭之事!”刘封得此消息不敢托大,忙将孙乾,糜竺招至议事厅中,这才说出此事。

    “哦?小将军以为我等将如何处之?新野城中仅三千军士,若出城与那千人交战,则城中空虚,一旦中奸人之计,后果不堪设想!”

    孙乾听得刘封有迎敌之意,忙搬出新野现状,刘封听罢,也未作声,孙乾所说俱是实情,一旦将城中守军调出,失了新野,待刘备归来,自己之前种种功绩便会化为乌有。

    对那一千骑的来由,刘封略一思索,便有了定数,此时曹操新败,定不会只遣千余军士去截刘备,何况徐庶恨曹操挟持其母,必不会说出孔明之事。

    若非曹军,那一千军士来历便呼之欲出,荆州刘表之妻弟,蔡瑁。那蔡瑁为拥刘表次子刘琮为荆州之主,数次欲害刘备,若非刘备有神驹的卢,在襄阳宴席便已遇害,那隆中便在襄阳以西山中,刘备数次前往,恐怕已被蔡瑁得了消息。

    算算时日,刘备等人接了孔明,也该赶回新野了,刘封深知此事重大,一旦刘备等人半路遭了截杀,纵有关张之勇武,也难保刘备与孔明二人周全。

    刘封权衡利弊之下,不敢耽搁,忙点了麾下那二百装备齐整的骑兵,便奔朝阳而去,将新野守卫之事俱交与了孙乾,心中想着在蔡瑁之前将刘备等人秘密截下,绕路送回新野即可。

    然天不遂人愿,刘封行至那朝阳近郊,便得前头探路斥候来报,那一千军士此时已然拦下了数人,正将其围在当中,不知何意。

    刘封的此消息心中便是一惊,那数人定是刘备一行无误,以蔡瑁之能,加之忌惮关张之勇,多半会将刘备等人挟持至襄阳郡中,刘封自然不能坐视不管,见此前计策已是难以走通,略一思量,便命二百骑调转马头,有命令一番,便直奔蔡瑁那千人而去。

    不多时,刘封便一马当先,到了蔡瑁军不到一里之处,那队军士显是发觉了刘封率军逼近,外围数百人正张弓搭箭,严阵以待。

    刘封看得真切,那弓手身后,关张二人正横刀立马,护在一架马车周围,那马车已被弓手团团围住,情势岌岌可危。

    “吾乃新野刘封,来此恭迎父亲纳贤而归,汝等可是襄阳部众,在此何事?”

    还未等对方发问,刘封便将刘备旌旗重重立于马前,举刀指向那阵中骑马之人,而刘封身后二百骑兵,亦是不惧面前数百弓手,个个挺枪立马,排在刘封身后。

    阵中那主事之人正是蔡瑁,他此次前来,正是奉了他姐姐刘表之妻蔡夫人之命,将刘备暗自挟持回去。

    此时见刘备与另一人龟缩于马车之中,便知其行为不便,此时正以言语要挟,声称刘表欲邀刘备前去襄阳议事,眼见刘备即将信以为真,却不料刘封不知从何处奔袭而来,只得暂时搁下刘备,策马迎向刘封。

    “吾乃蔡瑁,奉荆州牧刘表之命邀皇叔前去襄阳一聚,小将军且自回新野,皇叔不日便归。”蔡瑁生得面色微白,双眼紧窄,言语间目光闪烁,加之刘封对其险恶早已知晓,自不会向刘备一般将信将疑,闻言便登时将手中刀尖指向蔡瑁。

    “吾刚自襄阳归来,几日前便探得汝等盘桓在此,特去襄阳求教,刘琦公子言道汝乃是请命去筹措粮饷,不想却行此苟且之事!”

    刘封高声喊道,此时关张早已听了刘封之言,忙趁机将其报与车中刘备与孔明,刘备本不信蔡瑁胆大至此,闻言才幡然醒悟,又闻刘封仅携二三百骑而来,心中又是一凉,忙嘱托关张二人若是开战拼死护得孔明周全,然孔明却是端坐车中,笑而不语。

    “休得胡言!吾等在此守候皇叔,何来这等挑拨之言,等到了襄阳面见景升,皇叔自知真假。”到了此时,蔡瑁只得强撑反驳,但其也知刘备并非任人摆布之人,双手已是握紧大刀,时刻准备拿下刘备等人。

    “吾已将朝阳现一千贼寇之事告知樊城子龙将军,速速离去,待父亲回了新野沐浴休整,自会由子威护送前去,不劳费心,若一意孤行,待子龙将军一到,哼!”

    刘封说罢,也不急着去解刘备之围,只是将手中双刀收归鞘中,端坐于马上,满眼讥笑望向蔡瑁。

    听了子龙将军之名,蔡瑁头上登时冒出数道冷汗,赵云领兵六千镇守樊城,蔡瑁自然知晓,而赵云之忠勇,蔡瑁及其部众更是亲眼见证过,此时眼见刘封只是立在此地拖延,蔡瑁心中便不疑有他。

    “子威,不消等子龙前来,你便引这数百骑兵杀将进来,二叔三叔与你里应外合,这一千残兵便如土鸡瓦狗!”

    张飞乃是性急之人,哪里受得了如此消磨,当下便在圈中高声吼道。若不是刘备再三叮嘱其保护孔明安危,他早就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