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 >

第154部分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第154部分

小说: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衍,姚广孝,长洲人,生于1335年,出生乱世的他从小好学,擅长吟诗作画,十四岁出家,取名道衍。

    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精通阴阳术数。

    交际广泛,与文学家宋濂、杨基等交友,又从灵应宫道士席应真习道家《易经》、方术及兵家之学。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说他:“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二十三年于径山从愚庵大师潜心于内外典籍之学,成为当时较有名望的高僧。

    但始终未曾放弃成就大业的抱负,追求功利,仰慕元初僧人出身的开国功臣刘秉忠,欲成开国建业之功。

    因为洪武十五年,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为已故马皇后诵经荐福。经人举荐成为燕王朱棣的重要谋士,随燕王朱棣至北平住持大庆寿寺。

    从此经常出入燕王府,参与夺位密谋,成为朱棣的重要谋士。

    朱棣“靖难”称兵前,他曾推荐相士袁珙以占卜等方式,并通过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分析,促使燕王朱棣坚定信心;又于王府后苑训练军士,打制军器,作好军事准备;建文元年六月起兵前夕,计擒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

    靖难之役中,他留守北平,建议燕王轻骑挺进,径取南京,“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又劝朱棣勿杀方孝孺:“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十月,辅佐燕王世子率万人固守北平,击溃朝廷数十万北伐之师。此后,仍多赞谋帷幄,终使朱棣夺得皇位。朱棣即位后,初授官僧录司左善世,收郑和为菩萨戒弟子,法号福吉祥。

    永乐二年再授为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

    同年八月,姚广孝回乡省亲访友,至长洲拜访其姐,其姐闭而不见,访其友王宾,宾亦不见,但遥语曰:“和尚误矣,和尚误矣。”又跑去见其姐,其姐又骂他。

    广孝为之惘然,体会到了众叛亲离的滋味,临死之前他请皇帝释放建文时的主录僧溥洽,明明成祖答应了他。

    永乐十六年三月十八日病逝庆寿寺,“帝震悼,辍视朝二日”,以僧礼葬,百官吊唁者竟达“肩摩踵接,添郭溢衢”。

    追赠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恭靖,赐葬房山县东北。

    洪熙元年,加赠少师,配享成祖庙庭。

    晚年,姚广孝既厌惧官场争斗的凶险,又不甘心放弃毕生事业的追求,故虽然受官,却未改变僧人身份,主要承担太子、太孙的辅导讲读,及主持《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等书的修纂,又著《道余录》专诋程朱,人称“黑衣宰相”。

    其博通精深的学识和修养对皇太孙有较大影响,对《永乐大典》的完成也起了很大作用,是朱棣的唯一朋友。

    王真,洪武年间,其由士兵起家,后累功至燕山右护卫百户。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起兵,王真参与攻打北京九门,后战永平、真定,攻下广昌,袭击雁门。之后跟随大军攻破沧州,追赶中央军到滑口,俘虏七千余人。后累任都指挥使。淝河之战,王真与白义、刘江各帅百骑诱平安军,并伏击,之后因援兵不继而被困重伤,大呼“我义不死敌手”,遂自杀。朱棣即位后,追封其为金乡侯,谥忠壮。成祖每追悼之曰:“奋武如王真,何功不成!不死,功当冠诸将。”明仁宗时,追封其为宁国公,加号效忠。与东平王朱能、河间王张玉、荣国公姚广孝一起配享成祖庙廷。有一子王通,官至都督同知。

    丘福,明濠州人。出身于行伍,在成祖藩邸奉事。积多年功劳,被授为燕山中护卫千户。1399年,已卯,七月燕王朱棣杀张谢贵等,举兵称‘靖难’。丘福与朱能、张玉一起率先攻夺九门。大战真定,突入子城。战于白沟河,他率劲卒直捣敌军中坚。夹河、沧州、灵壁诸场大战。丘福都为前锋。盛庸军扼守淮河,数千艘战舰排列淮河岸边。丘福与朱能率领数百人,西行二十里,从上游悄悄渡过淮河,突然进逼南军。盛庸大惊而逃,燕军夺取全部战舰,使大军得以渡河。丘福累升至中军都督同知。

    丘福为人朴实憨厚,十分勇猛,出谋划策不如张玉,敢冲敢战却与朱能相同。每打胜仗诸如将都争相献上所俘获的东西,丘福却独落其后,成祖朱棣每次都叹道:“丘将军之功,我心里明白。”即位后,大封功臣,将丘福排在首位。授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为淇国公,食禄二千五百石,并被授予世袭凭证,成祖下令商议诸功臣的封赏,及第次奉命议政,丘福均排在首位。

    汉王高煦多次率军有功,成祖很疼爱他。丘福是个武人,与高煦关系很好,多次劝皇上立他为太子。皇上犹豫再三,最终立仁宗朱高炽为太子,命丘福为太子太师。六年,丘福增加食禄一千石。随即受命与蹇义、金忠等辅导皇长孙。永乐七年七月,丘福率大军出塞,至胪朐河,被鞑靼本雅失里诱入重围,受困乏力,丘福战败而死。

第233章 飞龙在天啸三更【6】() 
除了这些英雄,还有当初明教遗留下来的五散人,也归于了朱棣麾下,那五散人也须介绍一番:

    五散人是明教第四层教众领袖人物,地位次于教主、光明左右使、四大护教法王。五散人分别是彭和尚彭莹玉、铁冠道人张中、冷面先生冷谦、布袋和尚说不得和周颠五人。

    彭莹玉在历史上真有其人,他又名彭翼和彭国玉,人称彭和尚,元末红巾军徐寿辉是其信徒。他是袁州人,在袁州南泉山慈化寺出家为僧,会治病,曾以白莲教组织群众,宣传“弥勒佛下生”,与其徒周子旺发动起义。子旺被捕牺牲後,他出走淮西,继续进行宣传组织活动。至正十一年秋,他与邹普胜等人聚众响应刘福通起义,推举徐寿辉为首领,於水建立政权,出任军师,攻占湖广、江西许多地方,在瑞州战死。

    彭莹玉是五散人中出现最早的一个。观其初出场时掩护白归寿和回护纪晓芙的语言行动,便见其正气凛然,刚强不屈。他为人比较公正持平,不像周颠那样偏激。当五散人与青翼蝠王韦一笑相约同上光明顶,协助光明左使杨逍抗击武林六大派围攻明教时,周颠因与杨逍有怨,坚不肯去,彭和尚道∶“周颠,倘若六派攻破光明顶,灭了圣火,咱们还能做人吗?杨逍得罪五散人当然不对,但咱们助守光明顶,却非为了杨逍,而是为了明教。”後来他又劝道∶“颠兄,当年大家为了争立教主之事,翻脸成仇,杨逍固然心胸狭窄,但细想起来,五散人也有不是之处……”彭和尚明事理,识大体,一事当前,以大局为重,观此寥寥数语,便见其胸襟开阔,识见过人。当五散人与杨逍、韦一笑在光明顶上被圆真(即成昆)突然袭击,同受重伤倒地後,彭和尚想及今日命丧圆真之手,平生壮志,尽付流水,不禁慨叹道∶“我早就说过,单凭咱们明教之力,蒙古鞑子是赶不了的,总须联络普天下的英雄豪杰,一齐动手,才能成事……”他在垂危之时,尚念念不忘驱除蒙古鞑子之事。金庸如此刻划彭和尚,是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

    张中字景和,临川人,因平常喜戴铁冠,故称“铁冠道人”。他少遇异人,学得太乙神数,能观云望气,预言祸福,十分灵验。当朱元璋驻军滁阳时,他看出朱元璋龙瞳凤目,相貌贵不可言,预言他日必登帝位。开国名将徐达还在做将军的时候,张中便说他两颊鲜红,目光如火,定必官至极品,可惜只得中寿,享年不永。後来徐达果然官至魏国公,死後被追封为中山王,武宁,富贵至极,但中年只得五十四岁。凉国公蓝玉曾载酒去访张中,张中便服出迎。蓝玉很不高兴,讥笑地说∶“我这里有一个上联∶脚穿芒履迎宾,足下无礼。请你对个下联。”张中随即指着蓝玉手上的椰杯说∶“手执椰瓢作盏,尊前不忠!”後来蓝玉以谋反罪被诛,证实了张中说他“不忠”的预言。张中在京城中住了多年,後来无端投水而逝。皇帝下令寻他的尸体,却遍寻不获。第二年潼关守卫上奏说,某月某日,看到铁冠道人策杖出关。一查对日期,正是张中投水那天。

    张中此类异事甚多,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时,他从云气中察知陈友谅已中箭身亡,便劝说朱元璋撰写祭文,让死囚在军前颂读,动摇对方军心。朱元璋依计行事,陈友谅的军队果然迅速崩溃。

    冷谦为明代武陵人,字启敬,号龙阳子,自称黄冠道人,杭州人,初为僧人,博学,静音乐,善书画,通易经,著有琴书《琴声十六法》。

    明朝洪武初年任太常协律郎,不少郊庙乐章,大都由他撰定。着有《修龄指要》一书,内谈修炼长生之术。传说在永乐年间得道成仙。冷谦有个穷朋友,曾向他请求救济。冷谦说∶“我可以指点你一条发财之路,但千万不能贪得无厌。”说罢在墙上画了一道门,门边有一只鹤在守着。他叫那个朋友敲门进去。门一敲就自动打开了。那个朋友进去一看,只见满眼都是金银珠宝,便忘了冷谦的吩咐,不顾一切地拼命拿取,在迷乱中却把自己的名片遗落了。过了几天,宫中金库发现少了一批财宝,守吏在库中捡到那张名片,便把那人抓去。那人供出了冷谦,冷谦也一同被治死罪。

    当冷谦被刽子手押解出城门时,他对刽子手说∶“我就要没命了,能否给我喝一点水?”刽子手给了他一瓶水,他一边喝一边把脚插入瓶中,不一会,全身都缩进瓶内。刽子手大惊,恳求他从瓶中出来。冷谦说不要紧,只要把瓶子拿到皇帝面前就没事了。刽子手只得照此去做,把瓶子呈到皇帝面前。皇帝凡有问话,瓶中立即回答。皇帝说:“你快出来见我,我不杀你!”冷谦在瓶中答道∶“臣有罪,不敢出来!”皇帝一怒之下把瓶子打得粉碎,却不见冷谦的踪影,但每一片瓶子碎片,都发出“臣有罪,不敢出来”的声音,回响在大厅四壁,弄得皇帝十分尴尬。仙人游戏人间,戏弄帝王之事,古已有之。冷谦此举,亦是一例。《列仙全传》写他乐於相助穷朋友,又把皇帝戏弄得尴尬不堪,却是心肠颇热的。

    周颠又名周颠仙,名字不详,自称是建昌人。十四岁时得了狂疾,经常胡言乱语,人以为颠。叁十多岁时,狂态更甚。凡有新官上任,他必往拜访,并说∶“我来预告太平。”新官们视之如疯子,均命人赶出,不予理睬。

    据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时,周颠正在南昌行乞。他口唱《太平歌》,预言张士诚“天上没有他的位子”。于是朱元璋放心攻打,一举获胜。

    周颠在预言之外,颠狂之处亦不少。据说朱元璋每次出巡,他都要上前遮拜“告太平”。朱十分厌烦,下令赐酒灌他,谁料他量大如海,狂饮亦不醉。元璋心中刚涌起杀他的念头,周颠便说∶“你想杀我吗?水火金杖,对我如同无物!”元璋大怒,下令把他丢进大缸里,下面用火来烧。火熄後开缸一看,周颠晏然端坐,毫发无损。

    朱下令加大火力再烧,周颠依旧无事,反更容光焕发。元璋无奈,只得把他寄放在蒋山寺中,但不久和尚来告知,说周颠脾气古怪,老爱和小沙弥争饭,生气後已有半个月没吃饭了。元璋赶去一看,周颠却毫无倦色,一点饿意也没有。

    布袋和尚是五代後梁的后代僧人契此,号长汀子,浙江奉化人,在岳林寺出家。他身材矮胖,长相猥琐,常以杖背一布袋,四出化缘,随处坐卧。天将下雨,他便着湿鞋;天将干旱,他便拖木屐。人们据他穿鞋着屐,便得知晴雨的变化。他虽疯疯癫癫,但与人谈祸福吉凶,却很灵验。他死前口占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时人便据这佛偈,把布袋和尚看作是弥勒佛的化身。因此现在寺院门口的弥勒佛,塑造的就是蹲坐大笑的布袋和尚的形象。弥勒像旁常有这样一副对联∶“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口开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联语诙谐幽默,是颇合身矮腹胖、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的造型的。

    布袋和尚的布袋,名叫乾坤一气袋,质料奇妙,非丝非革,乃天地间的一件异物,寻常刀剑也无法把它刺穿。

    《西游记》中的弥勒佛有一个人种袋,法力巨大,神妙无方。黄眉童子盗去後,竟使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及诸天神将也束手无策。乾坤一气袋虽无人种袋那样的无边法力,但其神异之处也是不可思议的。金庸塑造布袋和尚说不得这个人物,比较符合当时元末的历史事实。元末的农民起义,大都以白莲教宣传组织群众。当时的白莲教,是个混合有佛教、明教、弥勒教等内容的秘密宗教组织。其教义是崇尚光明,认为光明定能战胜黑暗。各地起义首领,便常以“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相号召,发动起义。因此作为弥勒佛化身的布袋和尚,被金庸选作明教五散人之一,是很合情理的。

    朱棣有了虎狼将领,天下英雄的相助,离起兵靖难,又近了一步,但是现在他缺乏的却不是勇气,而是军饷,朝廷早已切断了北平燕王府的供给,而光靠他们自给自足,却也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要起兵,他还得耐心等待一个关键人物,而那个人物,他相信能给他带来希望,带来惊喜那个人名叫傅夕歌,他正在奔赴浙西的途中,浙西光明顶,中土明教的发源之地,傅夕歌与蓝思若的地图,一起指向了那个地方,那里,有个叫搁船尖的地方,传说埋有惊世巨宝。

    傅夕歌此次南去,就是为朱棣寻找宝藏的,而这批宝藏如果寻到,便是朱棣起兵靖难的军饷。

    一切,全压在了傅夕歌的身上,他能,完成重务吗?

第234章 神龙摆尾见天明【1】() 
在神州之东南,浙江温州乐清境内,东海之畔,有一座千古名山,叫雁荡山,雁荡因“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秋雁宿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