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 >

第207部分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第207部分

小说: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燕王声色俱厉地叫道。

    李景隆和兵部尚书茹瑞浑身发抖,遂唯唯诺诺,拜谢而去。

    建文帝得知燕王不允议和,惊惶失措,与众臣计议后,仍令李景隆再去燕营。

    “卿且再去求燕王,说奸臣已多逃走,俟拿住后定当交给燕王处罚!”建文帝道。

    “罪臣见燕王已无心议和,臣难……陛下勉为其难……”李景隆面有难色地乞求说道。

    “为求最后的一线生机,卿当不辞劳苦,与八大王爷同去!”建文帝命道,接着,又向方孝儒等大臣们叹道,“当年朕对燕王仁义有加,唉,想不到今日……。怪哉!而后来,朕收回了‘不杀燕王’圣旨,怎么就未能有人杀得燕王?”

    “……臣估计,也许收回成命之旨,就未能送达铁铉营中,因齐泰未能见得传旨人回京!”孝儒痛心地悲叹道,“然而,今日再下旨……一切业已晚矣!”

    景隆与京城八位王爷遵旨再次来到燕王大营,燕王立即开营出迎。见礼罢,宾主坐定。

    “……今陛下已答应皇兄条件,还望皇兄看在至亲骨肉的份上,罢兵而去!”众王与燕王商谈了一个时辰后,最后再向燕王求道。

    “请诸位皇弟想想,少主之言是真心话否?”燕王说。

第311章 燕军兵陷铁铉坑【4】() 
“皇兄明鉴,据我等看来,万岁此言,并非假言……”诸王赶紧齐声答道。

    “我挥军此来,意在捉拿朝中奸臣。今奸臣未获,我岂可回返?”燕王说道,并令部下道,“从速设宴,以请众位王弟——求和之事,暂时免谈。”家属妻子转移到了外地。他心怀二意,早有异志,怎可不杀?”

    方孝儒说罢,众人也随即附和起来,李景隆惶惶然,伏在阶下。

    “国破也非景隆一人之过,众卿不必如此!”建文帝徘徊着,满眼含泪地说。

    “不惩误国者,不足以平众愤!”廷臣邹公瑾等十八人立即拥向景隆,举起象笏,连喊带叫,没头没脑地向景隆砸来。景隆俯伏在丹墀上,头破血流。

    “不可!留下景隆还可为朕出力!”建文帝悲惨地说,“李景隆,你既已负国,今还有何计使国家转危为安?”

    “……当当当有议议和一策……”景隆俯伏着说。

    “啊……权依你言!”建文帝看着地下的李景隆抽泣地说,“景隆和兵部尚书茹瑞向来与燕王交好,朕且令景隆和兵部尚书茹瑞,再往燕营议和去吧!”

    众人点头赞同,李景隆叩首不已。

    李景隆和兵部尚书茹瑞来到燕军大营,见了燕王朱棣。

    “启禀大王,微臣奉主命前来……”景隆和兵部尚书茹瑞双双跪在地上叩首道。

    “公等来此有何贵干?”燕王得意地冷笑道。

    “奉主上之命,前来向大王乞和!愿割地求和,与大王分踞长江南北!”景隆和茹瑞仍伏在地上跪拜。

    “我从前毫无过错,少主却无端加罪,被削为庶人,公等身为大臣并未为我说情。今日倒来为少主作说客来了?况且,今日割地有何名义?先皇已封我北平藩国,却由朝中奸臣播弄,下诏削夺。今日叫我罢兵,必须首先拿下朝中所有奸臣,悉数杀戮。否则,我岂能罢休?”燕王声色俱厉地叫道。

    李景隆和兵部尚书茹瑞浑身发抖,遂唯唯诺诺,拜谢而去。

    建文帝得知燕王不允议和,惊惶失措,与众臣计议后,仍令李景隆再去燕营。

    “卿且再去求燕王,说奸臣已多逃走,俟拿住后定当交给燕王处罚!”建文帝道。

    “罪臣见燕王已无心议和,臣难……陛下勉为其难……”李景隆面有难色地乞求说道。

    “为求最后的一线生机,卿当不辞劳苦,与八大王爷同去!”建文帝命道,接着,又向方孝儒等大臣们叹道,“当年朕对燕王仁义有加,唉,想不到今日……。怪哉!而后来,朕收回了‘不杀燕王’圣旨,怎么就未能有人杀得燕王?”

    “……臣估计,也许收回成命之旨,就未能送达铁铉营中,因齐泰未能见得传旨人回京!”孝儒痛心地悲叹道,“然而,今日再下旨……一切业已晚矣!”

    景隆与京城八位王爷遵旨再次来到燕王大营,燕王立即开营出迎。见礼罢,宾主坐定。

    “……今陛下已答应皇兄条件,还望皇兄看在至亲骨肉的份上,罢兵而去!”众王与燕王商谈了一个时辰后,最后再向燕王求道。

    “请诸位皇弟想想,少主之言是真心话否?”燕王说。

    “皇兄明鉴,据我等看来,万岁此言,并非假言……”诸王赶紧齐声答道。

    “我挥军此来,意在捉拿朝中奸臣。今奸臣未获,我岂可回返?”燕王说道,并令部下道,“从速设宴,以请众位王弟——求和之事,暂时免谈。”

    建文四年六月中旬,南京城外句容道上,重山峻岭中,暑气逼人。

    燕王大军沿着崎岖山道逶迤向大明京都南京而来。由于连日的鞍马劳累,军师道衍伏在马背上,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马行缓缓,竟打起瞌睡来了。

    “军师道衍!呵不,和尚道衍!你是出家人,身在红尘之外,却卷入红尘之中,帮燕王杀戮了多少生灵。今燕王再次大开杀戒之日,就在眼前,难道你还要作恶下去么?”突然,道衍似乎觉得有人在他耳边发话。

    “身为大丈夫,贫僧也有一颗展示宏图之凡心。贫僧既然才高八斗,何不向世人展示?贫僧也有作为一番的胆略!”道衍若梦若醒,在不以为然地回答。

    “况且,兔死弓臧,朱家前代的事例,还不令你猛省?大明开国元勋曾有几人善始善终?你的才智比刘伯温如何?”一个声音又在道衍耳边响起。

    “尔是何人?竟阻我前行,要贫僧前功尽弃?”道衍又问。

    “在下是受尔姐之托,来引导道衍脱离苦海的人!”那个声音继续说,“道衍师父唯有回头!请向后看:哦!尔姐也已来矣……”

    于是,道衍回头望见身后一片汪洋,其姐站在彼岸,且向他厉声喝道:“我不要做官杀人的兄弟,尔还不立即回头?”

    “啊,阿姐!小弟四年争战,大功告成,往后还有何残杀?”道衍嗫嚅地问。

    “燕王残暴,其又一轮更大的杀戮就将开始,尔何不立刻悔悟?”姐向他泣道,接着口喷鲜血大叫道,“今日万幸我辈能在此上见一面,倘若弟不从我,姐唯有一死矣。姐不能再见尔辈杀戮!”

    “阿姐勿急!弟已悔矣。只是不知如何抽身?”道衍道。

    “尔尚知昔时三国陈宫与曹操故事么?当初曹操自知错杀了义父后,为了自保,却要将错就错,大开杀戮,灭了义父全家,以绝后患。陈宫亲见操之为人,立马悄然离去。于是留下了青名于后世史册。”

    “哦!贫弟晓得了!”道衍幡然醒悟。

    正在这时,道衍的马失前蹄,忽然将他从马背上惊醒过来。

    “呵,原来是南柯一梦!”军师道衍吃惊地自言自语了一声。说罢他回味了一下梦境,甚觉恐怖。

    此时,道衍见燕王的马已走到前面去了,忙策马赶上。

    “启禀大王,贫僧已知,你的大事眼见得就将实现,贫僧就此告别了……”道衍向燕王说,“望陛下登上大宝之后,好自为之。容贫僧早称你一声‘陛下’也!”

    “先生与本王南征北战,相处多年,乃国中第一大功臣,自入燕以来,屡建奇功。入京后,先生理应还俗,恢复原姓。本王当封先生为资善大夫及太子少师。本王本想与先生一起长期相守,时听教诲。怎么今将离我而去?”燕王吃惊地问,遂泪水下流,“莫非先生要做第二个刘伯温?从今往后,本王将何以报答先生?”

    “贫僧本是游戏人生,怎求报答!”道衍道,“臣乃尘外子弟,性为佛家,终以慈悲为怀。但愿陛下入城后能爱惜生灵,少作杀戮……”道衍说罢,遂引马东去,消失在百里林荫道后。

    “百里林荫挡住了先生的身影,本王恨不得砍尽这百里树丛……”燕王望着道衍渐去的背影,怅然若失,愣了一会,突然大声喊道。

    伫立道旁许久后,燕王才回头策马,洒泪挥军,继续西行。

    “臣且来也!”燕王刚回头向西未行多远,忽然听到道衍又策马回来,在他身后说道。

    “先生又回来了,莫非不欲归隐了?”燕王兴奋地问。

    “非也!”道衍道,“贫僧今返,是有一件密事相托,望大王于公、于私、于国、于家,都不要忘记!”

    “先生有事,但说无妨!”燕王说,“设若本藩是游龙,则先生乃是云水。先生虽今欲离我而去,然而本藩日后大事仍当求教于先生。先生有事本藩能不应允先生?”

    “贫僧所求,亦国之大事也……”道衍说。

    “是入京之事?”燕王问道。

    “南朝有个文学博士方孝儒,素有才学和品行,殿下今以武力就将取得天下,然而,欲保得天下,非文不可!今大王入京后,万不可杀此公,倘若杀了此公,天下读书的种子从此就断绝了。舍了此公,大王无可用矣!虽然,此公或许不肯降服殿下,殿下也应以礼服之!”道衍真诚地说道。

    “先生之言,本王当铭记在心!”燕王首肯道,“本王得到他后,将以礼感之,当设法迫他为我所用。”

    “若果真如此,国之幸甚,王之幸甚!”道衍又道。

    “先生之意?”燕王问。

    “大王不是求才若渴吗?大王若得孝儒,则胜得贫僧十倍矣!”

    “本王当从先生之言!”燕王说。

    “后会有期,愿大明中兴……”道衍说罢,策马而去。

    南京京城皇宫中,灯火辉煌,一片恐慌。

    “既然,燕王再三不允议和,为安全起见,臣等劝陛下早些离开南京,以避燕兵锋芒,再图来日!”众廷臣齐齐跪地,向建文帝奏道。

    建文帝仍在犹豫。

    “京城里尚有精兵二十余万,城高池深,粮食充足,何不齐心协力,君臣固守?”方孝儒赶紧出班反对道,“况君乃国家之首,首去国又如何存在?”

    “如何守城?”廷臣们问孝儒。

    “请陛下颁旨,尽撤城外民居,让百姓纷纷撤屋,运木入城以作城防之材,而如此一来,燕兵在城外无所依靠,岂能久战?”孝儒奏道,“此外,应当派出各位王爷分守各个城门。再令谷王、安王率引兵民分段巡城!”

    “妙,此一可遏止诸王动摇之心,二可监视乱贼之意,乃一石二鸟之计!”御史连楹叫道。

    “倘若,燕军终入京城,如之奈何?”众廷官又问。

第312章 燕军兵陷铁铉坑【5】() 
“倘若果然如此,微臣应当以身殉国!”孝儒厉声悲壮地说道。

    “就依方爱卿之言!”建文帝说道,遂下圣旨,令举国照行。

    于是,兵民巡城,撤屋清野,城内外一阵忙乱。时值夏日盛暑,居民们都不愿搬家拆屋,纷纷纵火焚烧,连日不息。各位王公疲于奔命,也一遍哀叹。

    “如此,炎天,我等无房,何以为生?”一群百姓与前来撤屋的兵将争吵起来。

    “皇上和方先生之意,谁人敢违?”一将凶狠地打了那百姓一记耳光,暴跳如雷地说,“不知死活的刁民,燕军就要进城,尚不能军民齐心协力阻拦燕军,城内外玉石俱焚,何有房屋?”

    “我等不能在炎夏中热死!”百姓们仍旧在挣扎。

    抢夺的兵将们急不可奈,只好取刀杀了几个乱民。孝儒走来,俯身跪下,并用手摸了一下死者的脸,说道:“为了社稷,尔等且原谅朝廷撤屋之计,此乃不得已而为之计也……”

    星夜,燕军在南京城外苦战多时,不能攻克,城内外死伤无数。

    “本藩数次进攻,仍不能进城。这如何是好,久攻不克,恐有变故!”燕王在马上焦急地向众将问道。

    “大王不必忧虑,我等可以以智取之!”邱福上来说道。

    “如何智取?”燕王问。

    “目下京城四周被困,朝中已人人自卫,胆战心惊,我军可用盛气压之!”邱福又说,“京城虽然坚固,又还有一批残余文武拼命死守,然而,北边神策门、金川门一带乃是谷王和李景隆的防地,大王何不派员入城与之联络,令此二人权为内应?”

    “此事关系重大,二人能立即听令于本藩?”燕王反问。

    “此二人向来与大王交好,到此关键时刻自然求之不得,大王不必犹豫了!”邱福催促燕王道。

    “当此两军激烈交火之际,生死多有不侧,进城危矣……”燕王仍在犹豫。

    “父王不必犹豫,儿臣愿立刻前往……”王子朱高煦跳出来叫道。

    “煦儿勇猛,但须有一位有谋者同往!”燕王说。

    “末将虽然不才,但愿与王子同去,以相照顾!”邱福上前说道。

    “哈哈,有将军同往,本藩无忧也!”燕王点头说道,“二位去吧!不过,见了城中的人,应格外小心应对,不可造次,以免事情败露,反害了谷王、景隆等人的性命,本藩内应无望矣!尔等首先化妆一番!”

    “遵命……”二人说罢,身着便装,带着几个随从向神策门去了。

    高煦、邱福二人刚刚与进出的百姓一起混入了神策门,就见人声吵闹起事,接着,城门突然“吱啦”一声被关闭了。

    “已经抓获城内奸细了!神策门暂时关闭……”一群小校推拉着几个被缚者,叫喊着,匆匆从高煦、邱福二人身旁走过。

    高煦、邱福二人也来不及细究,就快步来到李景隆的军营。高煦、邱福二人进营后,发现营房内围了许多人,不禁吃了一惊。正想退出,却见景隆亲自上来,抓住高煦之手。

    “王子不必见疑,此处并无外人,多是我的部下和城内燕王知己……我辈正在商议迎接燕王入城之事呢!”景隆说道,“王子如此打扮,也不能掩过我的耳目,我一眼就识得了!”

    “王子,燕王一切安好?”这时,谷王朱惠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