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汉第三帝国 >

第2部分

汉第三帝国-第2部分

小说: 汉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曜盘膝坐在榻上,扭动了一下屁股,感受着昨天找裁缝按照他的设想做出来的贴身裤衩,那个激动啊!

    三天时间,足以让他弄清楚究竟身在何方!

    这里是东汉,永寿三年!

    换句话说,他穿越了!

    并且顺利吞噬了身体原主人刘表的灵魂,吸收了刘表过去十六年的记忆。

    所以他的身体会下意识用这个时代的官话(汉雅言)和别人交流,这也是他刚苏醒的时候为何会觉得自己和刘彪说话音节奇怪的原因。

    而这个刘表就是三国时代大名鼎鼎的荆州牧刘表!

    刘曜虽然无法接受穿越,但发生的已成为既定事实,即便抱怨也没什么意义。

    “看来,二十一世纪的我还是因工作劳累过度猝死了。可惜死之前没能顺从父母之意相亲结婚生子,若有孩子,起码父母还有个念想!活的太自我,反而让父母跟着受罪,孩儿不孝啊!”

    回想过去,刘曜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由得叹了口气。

    不过,转念一想,他觉得苍天有眼,竟然让他的灵魂穿越时光长河,来到了东汉,并吞噬融合了刘表的灵魂。

    刘表可是有族谱可查的真正的汉室宗亲,与未来的汉灵帝刘宏一个辈分。

    刘曜的灵魂吞噬了刘表灵魂后,对这具身体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他发现自身的听力、视力、体力、反应能力等身体素质都得到了加强,初步估计至少是普通人的两倍。

    与他前世先天虚弱的体质比起来,现在的他有十六岁的年龄,超过一米七的身高,若非体格偏瘦,绝对可以说是异常强壮!

    另外,刘曜还发现之前磕破皮的额头,在灵魂融合当天夜里就已结疤,次日晚上疤已脱落,今天早上已经恢复如初,根本看不出额头数日前受过外伤。

    普通人需要六七天才能好的皮肤擦伤,他只用了三天时间!

    显然,他身体的组织细胞恢复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可以这么说,刘曜现在虽做不到断肢重生,但是伤口的愈合速度和复原程度,都是一般人的两倍!

    “既然老天让我重生,给了我常人两倍的身体素质,我绝不能浑浑噩噩的活着。这一世,我要活的更出彩!”

第3章 青年华佗() 
三天的时间,足以让刘曜适应眼下的身份。

    他想到这里,下意识握紧了双手,问道:“除了于老先生之外,你可打听到这益州还有哪些名医?”

    刘彪道:“今早我看城东街口有位小先生,摆摊给人诊病,可惜找他问病的只有寥寥数人,估计医术并不精湛。我就没有与他多聊,只知其为谯县人,与我等一样,皆是游历至此。”

    “不过,小弟发现他身边守着两个郡守治下的衙役,该是与郡守张府君有亲?”

    “你怎么知道是郡守治下的衙役?”刘曜问道。

    刘彪道:“我问那小先生,是他告诉我的。”

    刘表的第一个妻子陈氏,自一年前和刘表成亲后,至今未能怀孕。

    陈氏对于刘表的学业和事业,一直是理解和支持的,两人也是青梅竹马,感情极好。

    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只有成年人才有资格入太学读书。

    刘表的父亲在临终前留有遗命,要求刘表守孝结束后的次年,务必结婚,而婚后次年,则必须去洛阳读书。

    刘表老师乃是南阳太守王畅,王畅是当代大儒,更是他的舅父,所以他入太学乃是长辈们安排好的。

    因此,刘表希望能在入太学之前,把他妻子的病治好。听说滇池有位名叫“于吉”的老先生擅长诊治各种疑难杂症,他这才不远千里来到益州郡寻医。

    眼下的医生,民间惯称“先生”,官方称“医工、医师、医匠或医士”。

    而且,这个时代的不孕不育是专属于妇人的病,人们会认为妇人不生育是有病,而不会去想她的丈夫有没有生理上的问题。

    刘曜有点疑惑,根据记忆,陈氏的生理表现一直都很正常,而且刘表本人也是个正常的男人。

    他们俩为了造人,可是下了不少功夫,收集并且尝试了许多流传的房中术。

    可惜,陈氏的肚子就是不争气!

    刘曜皱眉寻思着,他虽然没有认真研究过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但起码因为对三国人物感兴趣,上大学时经常在图书馆里翻这些与三国相关的历史书籍,而且他看过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不止一次,看过各个版本的《三国演义》电视剧也不止一次。

    对于历史上的刘表,他多少还是了解的,刘表和陈氏至少生了两个儿子。

    所以,无论是刘表还是陈氏的身体出了问题,总之最后一定是被治愈了。

    如此这般,那他就放心了。

    当然,他并不认为有谁敢给刘表戴绿帽子!

    “谯县人?”刘曜问道。

    刘彪点了点头。

    确定是谯县之后,刘曜想起了那位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神医华佗。

    “现在就走,我要去见他!”刘曜立即从榻上跳了下来。

    他并不认为会在这个偏远山区遇见华佗,可他觉得还是要碰一下运气,万一还真是华佗呢?

    刘彪喊上两个随从,紧随其后,追问道:“外面传言,于老先生今日未时会在山中道观讲道,并现场为信徒治病。我们要不要去?”

    闻言,刘曜也不回头,继续前进。

    他已经不是原来的刘表,自然知道于吉的传说。

    于吉是这个时代所谓的“神仙”,而刘曜认为所谓的“神仙”基本上是掌握了一些化学原理的术士,根本无法跟真正的医道大家相提并论。

    或许,于吉也是一位医道大家,

    但刘曜还是想见一见那位老家是谯县的小医师。

    至于日后有机会,他肯定要会一会于吉,但不是现在!

    “在下高平县刘曜,草字景升,师从南阳太守王公,敢问尊驾如何称呼?”

    刘曜赶到城东街口时,那个小先生并没有离开,依然守着摊位等待着前来问病的病人。

    两个衙役分别站在摊位的左右两边,距离摊位有五六个米的样子,应该是怕打扰旁人问病,故意离的远。

    刘彪站在刘曜身侧,当听见刘曜的自我介绍时,他本欲开口替自己堂哥纠正报错的姓名,不过转念一想,最终只是皱了下眉,并无言语。

    年轻医师见刘曜身后跟着两个随从,身旁站着一个壮实的青年,穿着打扮和气度绝非常人,但却没有一般士人的傲气,说起话来文质彬彬,并且满脸和气,让人感到非常舒服。

    “在下谯县华佗,草字元化。”

    刘曜难掩内心的激动,脸上露出一副捡到宝的表情,连忙拱手行礼道:“原来是华医师,久仰久仰!”

    华佗赶紧回礼道:“不敢不敢,一点薄名而已。”

    他虽这么说,可心里还是很高兴。

    当今南阳太守王畅乃是大儒,能被大儒之徒亲自拜访,在他看来是对他本人医术的认可。

    “不知刘兄是替人问病,还是为己求药?”华佗终究是医生,思维定势决定他三句话不离本行。

    刘曜闻言,微笑道:“华医师难道没有觉得,在下很眼熟么?”

    华佗一愣,略带青涩的脸上,缓缓露出一丝尴尬。

    刘曜打圆场道:“华医师经常接触太多的病人,不记得在下也在所难免。”

    华佗仔细寻思,想起他三年前行弱冠礼后,跟随他叔父游历各地,倒也接触过很多刘姓的名门望族。

    他望着刘曜因为激动而发红的脸,皱眉道:“还请刘兄解惑?”

    刘曜沉吟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道:“去岁春三月,华医师是否陪同一位大先生,于高平县给一位背生巨疮的长者诊病?”

    “那长者可是受巨疮折磨了三年之久,且近两年无法下床?”华佗立刻想起这件事,追问道。

    刘曜点头道:“正是。”

    华佗惊道:“莫非,刘兄与那长者有亲,正巧访亲时遇见我叔父为其诊治?”

    “华医师才思敏捷,我不过提了一句,你就猜到了全部,真令人佩服!”

    刘曜毫不吝啬对华佗的夸赞。

    刘彪却皱起了眉头,他记得去年是有位大先生给他父亲治病,但他对华佗却没一点印象。

    “难道是我忘了?”

    他当然不知道,此时的刘表已不是过去的刘表,而是与刘曜灵魂融合后的“升级版”刘表,其记忆力自然要比他这个普通人强出至少一倍。

    就在刘彪出神的时候,刘曜转头看了一眼身侧的堂弟,道:“那长者正是我这位从弟的阿翁,也是在下的叔父。”

    刘彪见刘曜向华佗介绍自己,连忙朝华佗拱手行礼,道:“在下刘彪,草字景玉。”

    “他乡遇故知,乃一大幸事!且由我做东,咱们去小酌几杯如何?”刘曜趁热打铁道。

    华佗见对方态度诚恳,不像做伪,便欣然答应。

第4章 华佗之志() 
半个时辰后,同福客栈一包间内。

    刘曜、华佗、刘彪各坐在一张案几之后,案上摆满了美味佳肴,以及酒器等物。

    门外走廊上,站着刘曜的两个随从,一远一近守卫着屋内三人。

    至于之前拱卫华佗的两个衙役,此时并不在客栈里面。

    这个时代的客栈仅仅提供住宿和一般的食物,并不提供酒水,他们喝的酒都是从酒馆购买带到客栈的。

    在原历史上,酒楼是汉代以后才形成的。

    汉代城池中有旗亭、市楼,最初是市井官署所在地,并置于市的中央。

    在这时,市楼还不是饮酒的场所,大约到了南北朝时期逐渐演变成人们可以登临酤饮的场所。

    至于古代的分餐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物质条件匮乏,吃的东西就那几样,二是长幼尊卑,以此体现秩序和规矩。

    而合餐制,那是唐宋时期才逐渐形成的,饮食文化的商业化促使人们慢慢从分餐走向了合餐。

    吃饭聊天最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酒过三巡之后,三人相互之间熟悉了不少,不在像之前那么拘束。

    刘曜吸收了原身体主人刘表的灵魂,掌握了对方的记忆,自然应付得了当下的社交礼节。

    说话之间的遣词造句,也甚是小心谨慎,生怕露出马脚。

    至于他们聊到各自姓名的来历渊源时,刘曜特别强调,他之所以决定弃原名“表”而改名“曜”,是因为醉酒醒来后,自己花了三天时间思考过去的人生。

    他觉得过去活的太狭隘,总计较个人得失,现在改名“曜”,希望以后可以像照耀大地的阳光一样无私,提醒自己多为旁人着想。

    “刘兄这算是立了大志向啊!可喜可贺!”华佗由衷的祝贺道。

    刘彪松了口气,他刚才还以为刘曜头脑混乱,记错了姓名,现在得知刘曜改名的原因后,才放下心来。

    在秦汉时期,士人改名算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没经过其父母或老师的同意而私自做主,难免与礼不合,遭人非议。

    刘彪就是这么认为,他总觉得自己的堂兄叫“刘表”挺好的,改成“刘曜”之后似乎有些别扭。

    “我小时候体弱多病,阿翁希望我将来身体强壮一些,便取名‘彪’,但又不希望我未来鲁莽,故取字景玉。”刘彪略带尴尬的说道。

    华佗抚掌道:“景玉兄弟这字取的好!”

    刘曜接着话头问道:“元化为何取名‘佗’呢?”

    “佗者,托也!祖父希望我未来可以多承担一些,取厚德载物之意。”华佗解释道。

    刘曜赞许道:“古先贤曾言‘医者,易也!’想必元化的祖父大人也是位易学大家吧?”

    华佗闻言,心中不由得对刘曜高看了几眼,他虽然不知道是哪位先贤说了“医者,易也”这句话,但刘曜能说出来,至少对医与易理有所了解。

    “不错,刘兄果然聪明!我华家祖辈行医,以《内经》、《易经》为从医之基,更有‘不得两经之要,不得习医’的祖训!”

    华佗提到自己家的祖训,脸上满是得意。

    刘曜点点头表示认同,随即又问道:“元化志向为何?”

    用二十一世纪的眼光来看,他们都是大龄少年人,但放在东汉,他们便算是热血青年,正是最喜欢议论志向的年龄段!

    当然,真正有城府的人,一般不会轻易在他不认同的人面前表露自己的志向。

    华佗认可了刘曜,自然不会拒绝回答对方的问题。

    “实不相瞒,成为名医并非我的志向。而且,我认为那些得病的人,一个个都是咎由自取!”

    刘曜见华佗说话时非常认真,并非故意为之,显然是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至于刘彪,已经被华佗的话吓到了,吓得张大了嘴巴,半天才合上。

    “大汗之后用冷水洗身,岂能不感染风寒?嗜好肉食者多有积食之症,贪睡者气虚乏力,贪动易伤筋动骨!”

    “总之饮食无节制者、作息无规律者,迟早会遭病惹疾!此等种种,岂非患病者之故哉!?”

    “世人多愚痴,故患病者多也!”

    华佗一口气把积压在心头数年的想法说完,觉得浑身上下都很畅快,而且头脑愈发的清明。

    刘曜淡定的问道:“那么,元化的志向是想让世人变得聪明些喽?”

    华佗浑身一震,呆呆的看着刘曜,好像活见鬼一样,暗忖道:“这家伙似乎总能看穿我的心思!”

    他并不知道刘曜的感知力至少是寻常人的两倍,当然能从到旁人细微的情绪和表情变化,以及前后言语的逻辑里,推测出事情的大概。

    “先贤的教化可转愚昧变聪慧,故秦以前百家鼎盛,机械、铸造、冶炼、水渠、道路等各有建树,故秦王集百家之长,行模具铸造小件而后装配之法,使得秦弩犀利,铁甲无双,而一统六国。”

    “我之志,不在于庙堂,不在于江湖,而在这集市街坊之中。刘兄可猜的一二?”

    华佗说到这里,向刘曜投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