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第三帝国-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爽与郭泰两人就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才改变了命运,成为一代名士。
他俩对于陈寔的观点,感触是非常深刻!
因郭泰出身贫寒,故而在阐述观点的时候,认为继承人最好能到民间生活一短时间,体察民间疾苦。
他强调的是了解百姓的生活,熟悉民间的情况,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
荀爽非常赞成郭泰“体察民间疾苦”的论点,后面引用经典史料,比如春秋五霸皆遭遇挫折而后奋发图强,以各种鲜活生动的例子,来支撑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他更加强调的是挫折教育,颇有“唯经历风雨,方可见到彩红”的论调。
对于陈寔、郭禧、杨赐、袁逢、郭泰、荀爽重视教育的观点,刘曜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郭泰、荀爽又从大的培养方向上进行了阐述,强调体察民生与挫折教育,这两个方面,刘曜也非常认可。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恐怕也正是如此!
当刘曜接下来听完了桥玄与庞德公的观点之后,脑海中有关培养储君的各种思绪,顿时被理出了一条清晰的脉络!
桥玄不愧是“狠人”,如今都六十多岁了,言语之间仍然散发着锋芒。
他既没有出于礼节而表达对前面众人观点的支持,也没有出言表示反对。
反而就规矩制度方面,给出了他独到的建议。
“祖宗之法不可废,长幼有序不可除!老臣以为,秦以前列国史上会出现各种意料之外的人继承国君之位,乃是鲜有明确且详细、严谨的继承之法!以至于,许多君王全凭一己好恶,去选择继承人!”
桥玄此话说的乃是事实,春秋战国时期,大小诸侯国林立。
许多国家的确也有关于继承方面的法令,可由于其具体内容不详细,不严谨,有些事情上模棱两可,以至于各种规定名存实亡。
刘曜记得当时的历史情况是,要么凭君王喜好来定,要么在君王死后,由臣子们商量着拥立一位,甚至还出现两位继承人的尴尬局面。
“老臣以为,当制定详细、严谨、明确的继承之法!此法应以长幼有序为准则,将所有适龄继承人纳入培养范围,以长幼之继承序列、年龄之大小、才能之高低,做为判断标准!”
桥玄这话说的很符合他法家之人的性格,否则后世也不会有人把他当成酷吏。
刘曜很认同桥玄的观点,可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是不受法律限制的!
哪怕后世二元君主立宪之中的君主,一样有着强大的权力。
想要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搞君主立宪,恐怕要等刘曜开启天下民智之后,再过个几百年才有希望。
在那之前,倘若刘曜的后代中出现某个类似汉武帝一样的人物,完全可以摧毁他创立的一切制度,甚至无视他所定下的继承法!
只有限制皇帝乱来,才能保证国家的整体走向不乱。
同样的,只有限制皇帝遵循继承法,才能体现继承法的真正价值!
而庞德公的一席话,恰好为刘曜提供这方面的思路!
第135章 培养储君之法3()
庞德公,荆州襄阳人。
历史上的庞德公曾评价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
尤其对诸葛亮、庞统等人早年影响较大。
明代大文学家眉公陈继儒将庞德公与黄石公并列,他称:“黄石公降一子房而隐谷城,庞德公降一孔明而隐鹿门,老子降一仲尼而隐流沙。盖名遂则身退矣!是射骂禽王之法也。故曰二公者,老子之徒也。”
原时空的刘表,出任荆州刺史之后,曾数次派人征辟庞德公,但庞德公都不原就职。
没有办法,庞德公大名在外,刘表只好亲自去请。
根据《后汉书》记载,刘表亲自去请也没有请动庞德公。
两人之间还有一番言辞上的交锋。
刘表首先对于庞德公隐居不出的行为进行质疑,他认为有本事的人应该去匡扶天下,而不是仅仅为了保全自己一个人。
庞德公却针锋相对,他认为鸟儿筑巢于高林,龟鼋作穴于深渊之下,人也和动物一样,皆有各自对栖息地的取舍。
刘表见用匡扶天下的大义忽悠不了庞德公,于是改用财富来试着说动他。
当时庞德公隐居在山间,自耕自足,刘表又阐述了耕种不如做官,做官才能更好的为子孙后代积累财富的观点。
庞德公仍然不为所动。
他认为世上的人追求名利,只会留给子孙危险。
他本人不愿意做官,乃是为了留给子孙一份安居乐业的追求。
刘表对庞德公“名利会给子孙带来危害”的观点不敢苟同,庞德公便举了尧、舜禅让,子孙得以保全,禹、汤虽得天下,将国家交给自家人,但夏桀被流放,商纣被周武王所杀的例子给刘表听。
庞德公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刘表知道对方是打定主意不愿出仕了,只能失望叹息而去。
其实,庞德公不愿接受刘表的征辟,乃是因为他看出来刘表不足与谋!
他的高徒诸葛亮与从子庞统皆效力于刘备,显然是他看出刘备不凡,值得与之谋!
刘曜穿越而来,先在中南地区埋头发展四年,接着用十年时间布局天下,最后挟天下士人、百姓之望席卷大半个汉帝国,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英明神武!
有了这样的成就,他才能用一纸聘书,撼动庞德公的心,令其与司马徽、宋忠等荆州学派的士人首领或入朝为官,或入谏议台为朝廷出力!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此时的庞德公才五十多岁,报效朝廷,展现抱负的那颗心还没有变凉!
刘曜这次唤庞德公前来,一是出于对其尊敬,二是打算借此机会考察对方的本事有多大。
此时的庞德公是谏议台之长,执掌着一颗代国民言印,有权检举各种违法的官员,就连御史台系统的法务人员也在谏议台的监督之下。
只不过现在的谏议台还没有展露出其可怕的力量,根本原因在于刘曜还没有给谏议台太多的权力。
廉政局的权限仅限于定期的抽查,其权力范围距离达到后世某港廉政公署的程度,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
信访局眼下的核心职能,也不过是主要配合实施公车上书制度,让天下读书人借此展露手中议政的权力。
“回禀大王,臣以为御史大夫言之有理!”
庞德公先是以雅士一贯的作风,表达了对桥玄观点的赞同。
“以长幼之继承序列、年龄之大小、才能之高低为衡量标准,从而选择一位在继承序列上靠前,年龄合适,才能高者为法定继承人,实乃弃立长、立贤之劣势,而兼两者之优势也!”
众人听到这里,皆竖起了耳朵,刘曜也聚精会神,生怕错过桥玄下面的解释。
“所谓长幼之继承序列,即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所谓年龄之大小,即无嫡无长,兄终弟及!所谓才能之高低,即治国理政之能力!”
刘曜理解“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道理,此乃“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简称,绝对的嫡长子继承制概念!
至于“无嫡无长,兄终弟及”是为了保证继承人的年龄不会太小,既能防止后宫专权的情况出现,又是对嫡长子继承制之中出现无嫡无长情况的补充。
比如历史上秦武王嬴荡意外过世后,他的弟弟十八岁的嬴稷即位,便是后来著名的秦昭襄王。
理论听着都挺美好,可继承法与培养制度的内容又该如何制定?
想要满足这些标准可不容易!
就在刘曜出神的时候,庞德公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大王刚才言及‘储君’,臣窃以为,此‘储君’非彼‘储君’,乃有继承权之继承人。敢问大王,不知可是此意?”
见刘曜点头,庞德公接着道:“既如此,臣认为,可先对众多适龄继承人皆加以培养,间隔数年之后,再从众人之中按照长幼继承序列,挑选数名才具优异者立为储君,再加以培养。”
庞德公说到这里,见刘曜听得很认真,并没有打断的意思,便大着胆子继续往下说。
“至于如何从这数名储君之中,择一人担当太子之位,却也不难!只需从理政、治军两个方面,来考核即可!”
“具体,可先将数名储君外放去担任地方官员,待三年或五年之后,对比他们治理地方的政绩成果便可选出最佳者。”
庞德公小心翼翼地偷看了一下刘曜,发现对方听得很入神,这才组织语言继续往后讲。
“再从军历练,因储君身份,可不必上战场,以负责后勤辎重等军务来积累军中经验。待三年五载之后,对比他们处理及协调军务事宜的成绩,亦可选出最佳者。”
“立理政、治军成果皆佳者为太子,既符合立长之制,又贴合立贤之意!”
说到这里,庞德公面朝刘曜,再次躬身行礼道:“臣一点愚见,若有冒犯,还请大王降罪责罚!”
刘曜摆手道:“谏议长之言,实乃启发思维之妙言慧语!寡人岂能责罚?”
第136章 爵位继承序列()
“众卿所言,皆有一番道理,寡人听后受益良多,心中对于储君的培养之事,清晰了不少!”
刘曜对于这次的聚会做了一个阶段性的总结,顿了顿之后,他开始引出另一个话题。
“寡人欲将国之储君的培养进行细化,划分出准储君、储君、准太子、太子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皆对应一个职务,并成立专门的教育及考核机构。”
“而在做此事之前,寡人意欲定下爵位继承序列法,未来寡人登上帝位,之后皇位的继承亦以此为准!”
见众人皆十分好奇,兴趣满满,刘曜便接着把他构思的爵位继承序列,向众人阐述了一遍。
第一爵位继承序列依次为嫡长子、嫡二子、嫡三子等,按年龄由长及幼。
对应皇位继承的话,便是“凡大行皇帝驾崩,须立嫡母所生中年龄最长且已婚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第二爵位继承序列依次为庶长子、庶二子、庶三子等,按年龄由长及幼。
对应皇位继承的话,便是“凡大行皇帝无已婚成年嫡子,须立庶母所生中年龄最长且已婚者。”
第三爵位继承序列依次为嫡长弟、嫡二弟、嫡三弟等,按年龄由长及幼。
对应皇位继承话,便是“凡大行皇帝无已婚成年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中年龄最长且已婚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第四爵位继承序列依次为庶长弟、庶二弟、庶长弟等,按年龄由长及幼。
对应皇位继承序列的话,便是“凡大行皇帝无已婚成年皇子,且无已婚成年嫡弟,须立庶母所生中年龄最长且已婚者。”
第五爵位继承序列为嫡祖母系堂弟,也是按照年龄由长及幼。
对应皇位继承序列的话,便是“凡大行皇帝无已婚成年皇子,且无已婚成年嫡弟、庶弟,须立嫡祖母所生中年龄最长且已婚的堂弟。”
第六爵位继承序列为庶祖母系堂弟,依然是按照年龄由长及幼。
对应皇位继承序列的话,便是“凡大行皇帝无已婚成年皇子,且无已婚成年嫡弟、庶弟、嫡祖母系堂弟,须立庶祖母所生中年龄最长且已婚的堂弟。”
刘曜提出的这六大顺位继承序列,与按照血缘远近来作为继承人的嫡长子继承制如出一辙。
就像桥玄前面说的一样,过去虽然有顺位继承序列,但并不详细。
此时刘曜将其详细的列出来,并约定成法定的序列,便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这一套爵位继承序列,概况起来也就是桥玄之前说的一句话:“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无嫡无长,兄终弟及!”
关于兄终弟及的历史典故,不要太多。
汉文帝刘恒便是以弟弟身份,继承了他哥哥汉惠帝刘盈的皇位。
见自己提出的六大顺位继承序列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反对,刘曜便回过来介绍了一下他所定义的“准储君、储君、准太子、太子”的概念,及各级别职务的大致职责。
由于储君是相对应君主而存在,没有君主就不会有储君,故而刘曜的设想是从一个君主继位开始。
新君上位后,每隔五年,依照顺位继承序列法,从前向后选择符合以下条件的人作为准储君,每次最多选四人,算为一届。
条件一,年龄在十六岁至二十一岁。
条件二,已婚,且身体健康!
未来皇家学院建立后,还要再加上条件三,即必须拥有皇家学院学员的身份!
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皇室成员,由皇家学院向宗正署报备。
宗正署核实无误后,必须上奏皇帝,由皇帝进行批准,颁发诏令。
然后宗正署必须与政事堂、军事堂进行沟通,着手对该届准储君进行培养。
将准储君培养成储君的方式,便是下放到基层历练。
故而准储君的职责即是到基层担任某些官职,进行历练。
这一点是刘曜听了郭泰、荀爽的观点之后,结合他原先的构思,合并而来。
准储君们必须把在皇家学院学习到的理政、治军以及财经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认清其作为未来国家统治阶层的身份及地位。
刘曜介绍完准储君之后,沉默了片刻。
待询问了众人意见,发现大家都认为此法可行之后,他才接着往下叙述。
准储君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便可晋升为储君。
第一,地方从事政务或法务满两年,历次政绩考评结果,至少一半以上是中上成绩。
第二,军队从事军务满两年,历次政绩考评结果,至少一半以上是中上成绩。
第三,年龄在二十五至三十之间。
未来成立国营总署之后,刘曜还打算把身入国营总署从事财经满两年,作为一个条件。
若准储君在任职期间违反法律法规被革职或停职,则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