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常用生物制品合理使用-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做到预防接种有的放矢,应对当地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弄清楚过去经常发生哪些传染病,在什么季节流行。针对所掌握的情况,制定每年的预防接种计划。接种后经一定时间(约3周),可获得数月乃至1年的保护。目前,预防接种已经成为保障家禽养殖业健康生产的重要保障。
2。 紧急接种
是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禽群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
从理论上说,紧急接种使用免疫血清最为安全有效。但因为免疫血清用量大、价格高、免疫期短,且在大批禽群接种时往往供不应求,因此免疫血清在实践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疫区内使用某些疫苗进行紧急接种是切实可行的。尽管紧急接种,有时可能会加速一些危重病例的死亡,但能及时挽救未感染的大多数家禽,是非常值得的。在生产实践中还发现,对感染发病初期的家禽,紧急接种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一些急性传染病发生时,应用疫苗做紧急接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有些病原体在不同流行时期,其致病力和抗原性会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以往的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必要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有效疫苗。
生物制品一方面可用于有效防治家禽疫病,另一方面若使用不当,则会成为传播病原体的媒介。有些疫苗本身就是很多病原微生物的优良培养基,如鸡胚尿囊液和细胞培养液等,如果这些培养液本身已经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那么用这些培养基制备的疫苗对使用家禽来说就是传染源。不少生产事故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促使我们日益重视兽医生物制品的管理工作和质量规范。
skbshge
(二)疾病诊断和免疫效果检测()
免疫预防接种已经成为传染病防治过程中的必要措施,为使免疫接种适时、有效,必须加强免疫监测。了解家禽群体的免疫水平及母源抗体水平,根据群体抗体水平确定适宜的免疫程序,准确、及时地接种疫苗,提高免疫预防的效果,避免盲目接种造成的免疫失败。
家禽传染病侵害的对象是群体,一旦发病,能否及时做出准确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某些流行快、致死性强的重要传染病。只有做出准确的诊断,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禽类疫病诊断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兽医水平的标志。
检疫作为防疫的重要内容和预防、控制、扑灭家禽疫病的重要手段,需要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此外,加强引种检疫,严禁从疫区国家和地区引入禽类及相应产品,是有效防止外来疫病侵入的重要手段。随着免疫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疾病诊断试剂盒已经被研发和应用,从而使疾病监测和诊断更加准确、快速和便捷。
如鸡毒支原体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诊断试剂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试剂盒等已经在很多国家普遍使用,通过监测免疫家禽抗体水平,为制定免疫程序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我国研制的鸡副伤寒玻片凝集抗原也已得到广泛使用。单克隆抗体的研制成功为很多家禽疫病的诊断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的诊断方法。
skbshge
(三)疾病治疗()
生物制品不仅可以用于疾病的预防和诊断,同时有些生物制品还可用于治疗家禽疾病。如有些家禽传染病的高免血清、痊愈血清和卵黄抗体等生物制品能帮助机体杀死、抑制或清除病原体的致病作用,因此成为治疗家禽疫病、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手段。高免血清、卵黄抗体具有特异性高、起效快的特点,通常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只要尽早使用都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目前,生物制品是预防家禽疾病的主要武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型疫苗相继问世,但传统疫苗仍然在疫病防治中占重要地位,不管是传统疫苗还是新型疫苗,都有其本身的缺点,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大研制力度,提高生物制品的质量。
skbshge
一、生物制品的命名原则()
许多生物制品的生产厂家为了使本场的产品容易被广大养殖户识别和记忆,给产品取的名字都非常醒目,但无论用什么样的称呼,所有生物制品都应该有一个科学通用的名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新生物制品管理办法》规定,生物制品的命名原则有10条,根据这些原则每种生物制品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大名,我们在购买生物制品时,也可以通过辨识该产品有无正规的产品名称来确定产品质量的优劣。生物制品的命名原则为:①以明确、简练、科学为基本原则。②不采用商品名或代号。③名称一般采用“动物种名+病名+制品名称”的形式。④共患病一般可不列出动物种名,如气肿疽灭活疫苗、狂犬病灭活疫苗。⑤由特定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制成的主动免疫制品,一律称为疫苗,如牛瘟活疫苗、仔猪副伤寒活疫苗。⑥凡将特定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寄生虫毒力致弱或采用异源毒制成的疫苗,称为活疫苗,如禽传染性脑脊髓炎弱毒活疫苗;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灭活后制成的疫苗,称为灭活疫苗,如鸡传染性贫血灭活疫苗。⑦同一种类而不同毒(菌、虫)株(系)制成的疫苗,可在全称后加括号注明毒(菌、虫)株(系),如猪丹毒活疫苗(GC42株)、猪丹毒活疫苗(G4T10株)。⑧由2种以上的病原体制成的一种疫苗,命名采用“动物种名+若干病名+×联苗”的形式,如禽呼肠孤、传染性法氏囊病、新城疫三联灭活苗,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产蛋下降综合征四联灭活苗。⑨由2种以上血清型制备的一种疫苗,命名采用“动物种名+病名+若干型名+ ×价疫苗”的形式,如口蹄疫O型、A型双价活疫苗。⑩制品的制造方法、剂型、灭活剂、佐剂一般不标明,但为区别已有的制品,可以标明。个别生物制品由于历史原因,可以用发明人的名字来命名,如卡介苗。
skbshge
(一)疫苗()
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以及其组分或代谢产物所制成的,用于人工自动免疫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给动物接种,刺激动物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抵抗特定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的感染,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生物疫苗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药物,作为免疫学经验理论和生物技术共同发展而产生的生物制品,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消除了众多传染病对动物生命的威胁,促进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保证了人体健康。疫苗与一般药物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区别在于一般药物主要用于患病动物,而疫苗主要用于健康动物;一般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疾病或减轻动物的症状,而疫苗主要通过免疫机制使健康动物预防疾病;一般药物包括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物、生化药品等不同类型,而疫苗均为生物制品。
已有的疫苗概括起来分为活疫苗、灭活疫苗、代谢产物和亚单位疫苗以及生物技术疫苗。其中,生物技术疫苗又分为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型疫苗、基因工程活疫苗、DNA疫苗。
1。 活疫苗
活疫苗可分为强毒疫苗、弱毒疫苗和异源疫苗3种。
(1)强毒疫苗 是最早使用的疫苗种类,如我国古代民间预防天花所使用的痂皮粉末就含有强毒。使用强毒对动物进行免疫存在较大危险,因为免疫过程就是散毒过程,所以现代生产中已经严格禁止生产和使用。
(2)弱毒疫苗 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疫苗,是通过人工诱变获得的弱毒株或者是筛选的自然减弱的天然弱毒株或者失去毒力的无毒株,扩大培养后制成的疫苗。制作弱毒疫苗的病原微生物必须是毒力减弱且稳定的毒株,对被注射的动物不导致发病或发病较弱,不产生剧烈的不良反应,并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使被注射动物在短期内产生能够抵抗该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的能力,并能保持一段时间,如新城疫疫苗是由弱毒疫苗株或中等弱毒疫苗株通过鸡胚接种收获尿囊液、胎儿混合研碎而制成。
弱毒疫苗的优点是能在动物体内有一定程度的增殖,免疫剂量小,免疫保护期长,不需要使用佐剂,应用成本低。缺点是弱毒疫苗有散毒的可能或有一定的组织反应,难以制成联苗,运输条件要求高,多制成冻干苗。
(3)异源疫苗 该种疫苗有2种,一种是用不同种微生物制备的疫苗,接种动物后能使其获得对疫苗中不含有的病原体产生抵抗力,如火鸡疱疹病毒免疫鸡后能够防治马立克氏病。另一种是用同一种微生物中不同种型(生物型或动物源)种毒制备的疫苗,接种动物后能使其获得对异型病原体的抵抗力。例如,接种猪型布鲁氏菌病弱毒疫苗后能使牛获得对牛型布鲁氏菌的免疫力。
2。 灭活疫苗(也称死疫苗)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细菌或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杀死,但保留其抗原性,而制成的疫苗。灭活疫苗的优点是研制周期短,使用安全,易于保存和运输,容易制成联苗或多价苗;缺点是不能在动物体内繁殖,使用剂量大,免疫保护期短,通常需要加入佐剂以增强免疫效果,常需多次免疫动物且只能注射免疫。
按照菌种或毒种来源的不同,灭活疫苗又分为一般灭活疫苗和自家灭活疫苗。
(1)一般灭活疫苗 菌、毒种通常应该是标准强毒或免疫原性优良的弱毒株,经大量培养后,灭活制成。
(2)自家灭活疫苗 是从患病动物自身病灶中分离出来的病原体经培养、灭活后制成的疫苗,再用于该动物本身。这种疫苗可以用于治疗慢性、反复发作且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如顽固性葡萄球菌感染症。有些养殖场常年感染某些细菌,但因长期采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的做法,导致体内细菌已经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此时可以采取制备自家灭活疫苗,用来有效预防该细菌引起的传染病。
灭活疫苗因为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已经被杀死,因此其不能在动物机体内增殖,相对活疫苗而言比较安全,不会发生全身性副作用,不会出现毒力返祖现象;可以制备成多价或多联等混合疫苗;制品性质稳定,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少,便于运输保存。但这类疫苗免疫剂量比活疫苗要多,生产成本高,并且需要多次免疫(通常为2次,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有的甚至需要3次免疫)才能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如猪的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和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等。
无论是活疫苗还是灭活疫苗,根据微生物种类不同,又可分为细菌性疫苗和病毒性疫苗。由细菌、支原体和螺旋体制成的疫苗过去称为菌苗,由病毒或立克次体制成的疫苗称为疫苗。近年来,科学界普遍倾向将它们统称为疫苗。为了方便说明,我们分别称之为细菌性疫苗和病毒性疫苗。
3。 代谢产物疫苗
是利用细菌的代谢产物如毒素、酶等制成的疫苗。破伤风毒素、白喉毒素、肉毒毒素经甲醛灭活后制成的类毒素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主动免疫制剂。另外,致病性大肠杆菌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攻击素和链球菌的扩散因子等都可用于制备代谢产物疫苗。
4。 亚单位疫苗
利用微生物的1种或几种亚单位或亚结构制成的疫苗称为微生物亚单位疫苗或亚结构疫苗。利用微生物的某些化学成分制成的疫苗又称为化学疫苗。这类疫苗的优势是不携带病原微生物的遗传信息,免疫动物可使动物产生对感染微生物的免疫抵抗作用,还可以避免全微生物苗的一些副作用,保证了疫苗的安全性,如大肠杆菌菌毛疫苗就属于此类疫苗。亚单位疫苗的不足之处是制备困难,价格昂贵。
5。 生物技术疫苗
近年来,由于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制品的研制也在不断加快,出现了生物技术疫苗,包括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合成肽疫苗、抗独特性疫苗、基因工程活疫苗以及DNA疫苗等。
(1)基因工程亚单位苗 用DNA重组技术,将编码病原微生物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导入受体菌或细胞,使其在受体菌或细胞中高效表达,分泌保护性抗原肽链。提取保护性抗原肽链,加入佐剂即制成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预防仔猪和犊牛腹泻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2)合成肽疫苗 是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病原微生物的保护性多肽,并将其连接到大分子载体上,再加入佐剂制成疫苗。合成肽疫苗的优点是可在同一载体上连接多种保护性肽链或多个血清型的保护性抗原肽链,这样只要一次免疫就可预防几种传染病或几个血清型疫病。合成肽苗中不含核酸,绝对安全,生产、保存和运输都很方便。但合成肽免疫原性一般较弱,而且只能具有线性构型,同时合成肽分子量小,免疫原性比完整蛋白或灭活病毒弱得多,常需交联载体(如脂质体)及佐剂(如胞壁酰二肽),才能诱导有效的免疫应答。
(3)抗独特型疫苗 抗独特型疫苗是免疫调节网络学说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抗独特型疫苗可以模拟抗原物质,可刺激机体产生与抗原特异型抗体具有同等免疫效应的抗体,由此制成的疫苗称抗独特型疫苗或内影像疫苗。抗独特型疫苗不仅能诱导体液免疫,亦能诱导细胞免疫,并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限制,而且具有广谱性,即对发生抗原性变异的病原能提供良好的保护力,但制备技术要求难,成本高。
(4)基因疫苗(DNA疫苗) 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基因置于真核表达元件的控制之下,构成重组质粒DNA,重组的DNA可直接注射到动物机体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翻译系统合成抗原蛋白,从而诱导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