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政策·实务·案例 >

第42部分

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政策·实务·案例-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见,在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下,各国货币的固定汇率是以各自的货币平价为基准,以协议规定的汇率波幅限制为条件,以政府的经济干预和行政干预为手段维持的。

    3。固定汇率制的优缺点

    一国选择固定汇率制,可以为该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个较稳定的运行环境,但也会给该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实践中,固定汇率制有如下的主要优点:(1)在固定汇率制下,汇率较稳定,波动较小,这就减少了国际贸易与投资的汇率风险,便于进出口成本核算和国际投资项目的利润评估,从而有利于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2)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投资者的可乘之机较少,投机活动相对较少,金融市场相对稳定。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因国家的干预,汇率波动并不频繁,这就使投机者不能利用汇率差价进行投机活动,从而有利于该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但是,固定汇率制还有如下缺点:(1)一国经济易遭受到国际游资的严重冲击。当一国国际收支突然恶化,国际游资突然转移到国外,这时该国的中央银行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不得不拿出外汇储备干预市场,从而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急剧缩减。如果外汇储备不足,干预的效果很小,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打击投机活动的目的,反而使该国的储备资产遭受损失。如果动用外汇储备后仍不能稳定汇率,该国就有可能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如果浮动汇率制的实行仍不能制止外汇市场动荡的局面,就会导致资金外流,国际收支逆差,容易发生金融危机。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一国的金融危机会迅速扩散到其他国家,从而诱发世界性的金融危机。(2)为了维护固定汇率制,一国往往以牺牲国内经济目标为代价。在固定汇率制下,若一国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则该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往往受到影响。例如,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时,该国央行就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息率,希望能够因此而减少投资;但是利息率的提高却吸引了外资的流入,从而达不到减少投资的目的。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在相当程度上被用于维持固定的汇率,从而导致该国政府不得不放弃为实现国内经济目标所需采取的国内经济政策。(3)固定汇率制下,通货膨胀会在国际进行传递。固定汇率制下,国外的通货膨胀可通过下述传导渠道传到国内:第一,若国外存在通货膨胀,在固定汇率制下,不会引起本币升值,国外产品外币价折成本币后就会高于国内同质产品的价格,根据一价定律,会引起商品流动,从而带动国内物价上升。第二,若国外存在通货膨胀,这会影响其出口竞争力,从而会使本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而外汇储备的增加使本国货币供应量增加,易引起本国通货膨胀。(4)会造成黄金外汇储备的损失。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恶化或本币大幅度贬值时,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不得不拿出黄金外汇储备在市场上进行干预,从而引起黄金的大量流失和外汇储备的急剧缩减。

    12。1。2浮动汇率制

    1。浮动汇率制的概念和种类

    浮动汇率制(FloatingExchangeRateSystem),是指一国货币制度不规定本国货币对外币的货币平价和汇率波动的幅度,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自发浮动形成和调整的汇率制度。当外汇市场外汇供大于求时,外汇汇率下跌,本币汇率上升;反之,外汇供不应求时,外汇汇率上涨,本币汇率下降。

    按政府是否干预市场汇率划分,浮动汇率制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两类:(1)自由浮动(FreeFloating)。又称清洁浮动(CleanFloating),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始终对市场汇率不进行任何干预,汇率完全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自发波动决定与调整的方式。由于汇率的自由浮动可能产生的大幅波动会影响一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在经济的实际运行中,各国政府出于宏观调控的需要,一般不会放任市场汇率受供求关系影响无限制地大幅波动,都会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采取各种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对市场汇率进行干预。因而,现实中纯粹的自由浮动汇率难以存在。(2)管理浮动(ManagedFloating)。又称肮脏浮动(DirtyFloating),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出自维护本国经济金融稳定的目的,采用各种直接或间接手段对市场汇率的波动幅度进行不同程度干预的汇率方式。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尽管有些国家在特定时期内放任市场汇率的自由浮动,但从整体上看,各国实际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各国货币当局干预汇率的主要方式包括:通过在外汇市场有目的地买卖外汇,一国单独或数国联合直接干预外汇市场的汇价;运用利率政策调节国内外资金流向和流量影响汇率变动;实行外汇管制,控制国际资本流动方向和流量等。

    在管理浮动汇率中,按各国政府干预汇率的方式与程度区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将其分为盯住浮动汇率、有限弹性浮动汇率和较高弹性浮动汇率。

    盯住浮动汇率(PeggedandFloatingExchangeRate)是指一国货币当局通过规定本币与某种或某几种被盯住货币之间的货币平价,将实际汇率对货币平价的偏差幅度控制在零或极小范围内的汇率方式。单一盯住浮动是指一国货币当局通过规定本币与某种被盯住货币之间的货币平价,将实际汇率对货币平价浮动的偏差幅度控制在极小范围内的汇率方式。盯住一篮子货币浮动是指一国货币当局通过规定本币与被盯住货币组合之间的货币平价,将实际汇率对货币平价浮动的偏差幅度控制在极小范围内的汇率方式。

    有限弹性浮动(LimitedFlexibility)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在规定本币与某种或某几种货币之间的货币平价基础上,允许市场汇率在货币平价的幅度区间内浮动的汇率方式。有限弹性浮动汇率的主要形式有单一盯住的有限弹性浮动汇率和联合浮动汇率。单一盯住的有限弹性浮动是指一国货币当局通过规定本币与某种被盯住货币之间的货币平价,并允许实际汇率对货币平价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浮动的汇率方式。联合浮动汇率又称为可调整的中心汇率制或蛇行浮动汇率,主要是指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依据欧洲货币联盟计划实施的对联盟内部成员国的货币之间实行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并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而联盟内国家货币对联盟外国家的货币则实行集体联合浮动的汇率制度。

    较高弹性浮动(MoreFlexibility)是指一国货币与外币在货币平价基础上,允许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调节,本国货币当局对汇率的市场浮动限制较少,汇率波动幅度较大的汇率制度。指标浮动又称爬行盯住或滑动平价,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在规定本币与另一国货币平价的同时,再根据本国与国外的物价、国际收支、贸易、外汇储备等动态因素制定一组指标,经常性地依据该组指标的变动情况及时小幅度地调整本币与所盯住货币汇率的方式。单独浮动又称独立浮动,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不规定本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货币平价和汇率波动幅度,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调节自发上下浮动的汇率方式。其他管理浮动是指由各国政府根据各国国情采用的管制相对严格而形式各不相同的汇率安排。

    从世界各国情况看,发达国家的汇率制度安排主要实行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安排则形式多样,总体趋势是由盯住浮动汇率向其他管理浮动和单独浮动汇率方式逐步转变。

    2。浮动汇率制的优缺点

    实践中,浮动汇率制有以下主要优点:(1)浮动汇率制可以减少国际游资对一国经济的冲击。一般来讲,由于所在国央行不再承担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的义务。当该国货币在市场上被大量抛售时,货币汇率会随着市场供求而自动涨落,该国可以不用马上动用外汇储备进行干预汇率,这样,就不会使该国外汇储备急剧减少,进而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另外,在浮动汇率制下,为追求高利率进入的国际游资往往会受到汇率波动的打击,所以会减缓国际游资对该国经济的冲击。(2)浮动汇率制可以同时实现国内经济目标和国际收支平衡。与固定汇率制相比,采用浮动汇率制的国家没有义务维持汇率的稳定。所以可以独立地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政府使调节国际收支的目标和国内经济目标同时实现,增强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3)浮动汇率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浮动汇率制使各国政府能够根据自己国家的条件选择通货膨胀率而不是被动地输入国外的通货膨胀。若外存在通货膨胀,一方面,在浮动汇率制下本币汇率可以自行上升,政府不用必须进行外汇市场干预,也就不会使本币发行增加;另一方面,本币汇率的上升,抵消了国外产品价格的上升,不会带动国内产品价格的上升。(4)浮动汇率制使得汇率成为自动稳定器。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可以因汇率的自主浮动而得到缓解,即使没有实施财政与货币政策,市场汇率的迅速调整仍有助于各国在总需求发生变动时,维持内部和外部平衡。

    但是,浮动汇率制还有以下缺点:(1)汇率波动频繁,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汇率的浮动使出口方和进口方的未来收益变得更加不确定,从而妨碍国际贸易的发展。(2)浮动汇率给货币投机者以可乘之机,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与混乱。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波动极其频繁,这就促使外汇投机者利用汇率差价进行投机活动。如果外汇投机者预期某种货币即将贬值,他们会不断卖出这种货币,当越来越多的人采取这种行为时,这种货币真的贬值了,预期变为了现实。投机活动进一步加剧了汇率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经济发展。(3)浮动汇率不利于国际合作。浮动汇率扩大了各国政府对货币和外汇管理的自由度,为储备货币的主要发行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在国际金融领域内采取不合作态度提供了借口。

12。2 人民币汇率制度() 
12。2。1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内容

    1。人民币汇率的标价方法

    在我国,人民币汇率通常采用直接标价法。在人民币汇率的牌价表中,外币一般是以100为单位。

    2。人民币汇率涉及的币别

    现行人民币汇率挂牌的货币都是自由兑换货币。

    3。人民币汇率实行对外汇买卖双价制

    银行买入外汇用买入价,卖出外汇用卖出价,买卖价之间的差额为5‰,作为银行的费用收入。银行在采用信汇、电汇、票汇卖出外汇时,使用同一汇率。但买入外汇汇票、旅行支票等因考虑银行垫付资金,则银行要另收7。5‰的贴息。人民币汇率实行现汇和现钞买卖双价制。现钞也分为买入价和卖出价。现钞买入价按国际市场上买进各种货币现钞的价格扣除运送费、保险费和垫付资金利息计算,一般比外汇牌价低2%~3%,现钞卖出价与外汇卖出价相同。

    4。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全国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形成的外汇收盘价,参照国际金融市场上西方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动情况,每日公布人民币对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

    各外汇指定银行和经营外汇业务的其他金融机构以此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规定的浮动范围内自行确定挂牌汇率,对客户买卖外汇。

    12。2。2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变

    1。盯住西方主要货币的单一浮动汇率制阶段(1949—1952)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统一发行流通人民币。由于当时各地物价水平不一致,人民币汇率采用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以天津口岸为标准,各地区根据本地具体情况自行制定公布的管理模式,直至1950年7月,才实现全国发布统一的人民币汇率。1949年1月18日,我国人民币汇率首次在天津公布,为1美元兑80元人民币(旧版)。至1950年3月,在国内物价急剧上升的影响下,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为1美元兑42000元人民币(旧版)。在同年3月的全国财经工作会议后,由于国内物价下跌,国际上通货膨胀严重以及兼顾进出口贸易的需要,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至1952年12月,人民币汇率回升至1美元兑26170元人民币(旧版),基本反映了我国当时的经济基本面及币值。

    这一时期我国人民币汇率安排的基本框架是盯住美元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定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动。汇率调整基本依据国内外物价相对比值的变化,同时考虑调节进出口贸易与鼓励侨汇的需要。

    2。盯住西方主要货币的单一固定汇率制阶段(1953—1972)

    这一时期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易实行“统一经营,统负盈亏”的管理方式,汇率作为调节内外经贸资源配置和对外经贸关系工具的功能基本丧失,仅作为外贸部门会计盈亏核算的计价工具。同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下,西方各国之间货币汇率和国际金融秩序也保持相对稳定。由此,人民币汇率除对个别国家货币贬值或升值作出反应调整外,以维持汇率稳定为基本目标。

    人民币汇率从1955年1月15日公布的1美元兑换2。4618人民币一直维持了近17年。直到1971年底美元贬值7。89%,人民币汇率才调整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2。2673元。随后,1972年人民币汇率又经历数次调整,同年底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2。2401元。在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特征是实行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僵化的汇率机制,实行汇率抑制和高估人民币币值的汇率政策,实行与美元挂钩的单一盯住汇率,汇率调整缺乏灵活性致使汇率与物价脱节,偏离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平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