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政策·实务·案例 >

第75部分

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政策·实务·案例-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贸易协定》,1993年7月又签订了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补充协定,1993年11月,3国议会正式批准了该协定,协定于1994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实施。协定明确规定,经过15年的过渡,三国相互取消关税,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这一目标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首先在所列的9000多种产品中立即取消约50%的关税;第二阶段,15%以上的产品关税将在5年内取消;第三阶段,剩余关税在第6—15年内取消。为防止来自第三国的转口贸易,三国详细开列了原产地原则的标准。规定在多数产品中,只有全部价值62。5%的产品价值在其成员国生产时,才属于原产地产品。

    北美自由贸易区开创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组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先例。无论是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还是市场规模,北美自由贸易区在当时都超过了欧共体。它对于美洲经济的发展、资金的注入、就业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也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1993年美国还发动了美洲初创计划,其目标是建立西半球的自由贸易区。

    从目前情况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还是一种新现象。参加一体化组织的两类国家都可以从中获利。就发达国家而言,通过参加这种一体化组织,各国可以充分利用发展中成员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商品的销售市场,使这些国家在一体化市场内部有优于其他国家的竞争力,在外部市场也因为使用贸易伙伴国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了某些产品的成本。同时,发达国家还可以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便利重新配置资源,将资本投向能够最有效使用资本的地区。就发展中国家成员而言,它们也获得了较有保证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同时在引进外资的竞争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地位,相应的也创造了一系列产业部门的就业机会。而且还可以获得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有利于这些国家的工业化。

    4。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的新模式:开放『性』的经济贸易一体化组织

    开放『性』是指这类经济贸易一体化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机制化的贸易安排,成员间的所有优惠『性』措施或安排也适用于非成员经济体。这一点与传统的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组织的排他『性』有本质上的差别。这种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的典型形式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

    随着欧共体走向欧洲统一大市场并进一步走向欧盟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亚太地区的有识之士提出了众多的构想,而这一地区的经济活力是最强的,地域辽阔,经济差距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亚太地区要向何处去,要组织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也成了举世关注的问题。现在这一地区比较定型且已开始官方活动的组织是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是1989年在澳大利亚、日本、韩国3国的倡导下成立的。当时的成员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和东盟6国(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共12个国家,同年11月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第1届部长会议,拉开了亚太地区广泛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序幕。以后每年举行一届部长年会。在1992年9月第4届年会上,决定在新加坡设立常设秘书处,以协调组织一年一度的部长大会和10个合作小组的具体事务『性』工作,并吸收了中国,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加入该经济组织。1993年增加了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1994年又增加了智利;此外,秘鲁、俄罗斯和越南在1998年11月的第7届部长会议和第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后,成为apec的新成员。现已有成员21个,其中发达国家成员有5个,发展中国家成员有16个。该组织是成员间经济差距最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由于亚太地区各国在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因此,在短时期内不可能成立比较紧密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它只是一个松散的经济合作论坛,其合作的实质『性』内容尚处于讨论和制定阶段。

    刚成立的亚太经合组织类似于一个经济论坛,1993年亚太经合组织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根据亚太经合组织的规定,这次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在美国的西雅图召开。当时美国提出,在召开部长级会议之后,召开成员经济体的非正式首脑会议。在成员经济体第一次首脑会议上,形成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基本目标,即在该地区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并确定这种自由化是非排他『性』的。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和非正式首脑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茂物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成员经济体一致同意,规定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各国最后商定,亚太经合组织中发达的成员经济体最迟在201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发展中成员经济体最迟在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1995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重要进展是,成员经济体一致同意将加强相互经济技术合作作为该组织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因此,亚太经合组织有两大支柱,一是贸易投资自由化,二是经济技术合作。1996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成员经济体商定,成员经济体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从1997年1月1日开始启动。1997年1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了第9届部长级会议和第5次成员国首脑非正式会议,分别发表了联合声明和“联系大家庭宣言”。该年会的内容有:重申坚持《茂物宣言》确定的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两个时间表;批准了1997年完成的单边和多边行动计划;同意15个部门提前自由化,并在1998年选定其中9个部门于1999年开始实施;针对亚洲金融危机采取相应的行动计划等。

    开放的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与gatt/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是一致的,它标志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上的一次创新,同时也是对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一次挑战。开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际上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积极影响。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之初,关于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和模式曾有很大的争论,这些争论集中在两个问题上,即亚太经合组织是否应成为制度『性』和排他『性』的组织。除日本外的发达国家成员希望亚太经合组织成为类似于欧盟『性』质的排他『性』、制度『性』的集团,例如美国曾提出将亚太经合组织成为亚太地区共同体,作为与欧盟相抗衡的“壁垒”,所以美国希望亚太经合组织成为一个排他『性』和机制『性』的区域组织。另外,美国希望将亚太经合组织制度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打开亚太其他国家,尤其是东亚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并在区域框架下解决它与东亚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但日本和东盟反对亚太经合组织成为制度『性』、排他『性』的区域组织,这些国家一方面担心制度化后受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制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长期以来走的是外向型经济道路,出口增长曾经是或现在仍是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所以这些国家不希望亚太经合组织成为排他『性』的区域贸易集团,担心这样做的结果会损害其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别是形成两大区域集团对垒的局面,有可能会引发全球贸易战,从而使这些出口导向型的东亚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经过近三年的争论,最终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达成共识,自此开放的地区主义就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一面旗帜。

    此外,一些新型的区域间经济合作也在逐步发展,如1996年3月启动的亚欧经济合作在亚洲的东盟、有关国家(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盟的积极推动下,正处在探讨合作领域、加强合作的阶段。如果能够成功,亚欧经济合作将开创另一种范围更广泛的经济一体化模式。

    【相关链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于1989年11月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与欧洲共同体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不同,apec既不是经济共同体,也不是关税同盟,而是一个区域『性』的以促进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为目的的开放型国际组织。

    1。目标:apec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区域内各经济体的合作来促进各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具体的目标是,该组织中的发达国家不迟于2010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迟于2020年,实现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

    2。原则:为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九项原则包括:(1)全面『性』;(2)与wto一致『性』;(3)可比『性』;(4)非歧视『性』;(5)透明『性』;(6)维持现状;(7)同时起步,持续推进和不同程度;(8)灵活『性』;(9)合作。apec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还包括相互尊重、彼此平等、互惠互助、建设『性』的真诚伙伴关系及寻求协商一致等原则。

    3。机构设置:apec的主要决策机构是每年一次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部长级会议。行政和功能机构包括秘书处、贸易投资委员会、行政预算委员会等。此外,apec还有负责贸易和投资数据、贸易促进、产业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地区能源合作、海洋资源保护、电信通信、交通运输、旅游以及渔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小组。

    5。澳洲:澳新自由贸易区

    “澳新自由贸易区”是在1965年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政府』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后建立的。该协议生效运转了近20年后,于1983年被“澳新紧密经济关系协议”所取代。这样,澳新区域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发展阶段。1965年协议被取代的原因是,贸易自由化的产品范围不符合“实质上所有贸易”的要求,协议只涉及关税减让,而未就非关税措施问题作出规定。这样的自由贸易区促进两国贸易发展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从澳新紧密经济合作关系协议的主要内容看,该协议不仅包括了所有贸易产品,而且规定在1990年7月1日前,所有关税及非关税措施全部取消,并对反倾销、反补贴等作了规定。1992年,澳新对协议又作了修改。修改了关于双方对协调统一商业法规和竞争政策作出承诺,使双方产品相互免除反倾销行动。所以说,澳新自由贸易区是当前众多自由贸易区中贸易自由化程度最高、最彻底的一个。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贸易一体化已是全球『性』浪『潮』。这一方面反映了国际分工在当代的深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生产和消费越来越超越国界走向国际化,各国经济各自为政的局面已成过去,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经济联系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协调及相应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它又反映了多边自由贸易体制正面临巨大挑战及区域『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一种倾向。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表明,这种经济形式对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和外贸推动是利大于弊,同时使得非成员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着目前国际规则认可的新的障碍和限制。

19。5 中国的区域经贸合作() 
区域经济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产物,也是相邻国家为减缓全球化无序冲击而采取的合理选择。在过去十余年间,区域内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按照wto的估算,目前区域内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例在45%左右,预计2005年以后会超过50%。区域内贸易迅速扩张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贸易不再受制于多边贸易规则的约束,而是受制于区域贸易规则的约束。

    在wto的多边贸易谈判中,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前景面临新的考验;欧盟的东扩和即将完成的美洲自由贸易谈判将使区域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上升,对区域外国家所带来的贸易转移效应将会逐渐显现;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步伐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是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处理好的重大问题。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不仅需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以规避全球化的风险,为本国创造一个长期良好的地区经济安全环境,而且需要通过区域经济组织扩大本国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过程中的影响力。

    19。5。1 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合作

    自1975年中国与欧盟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贸易和经济合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但是相对而言,双边贸易总体规模不大。其中有制度的原因,也有保护贸易方面的原因。1975年中国与欧盟贸易总额仅为24亿美元,1985年达到83亿美元,1995年达到403。4亿美元。25年间增长了21倍。欧盟对中国的投资也逐年增加,到2000年欧盟对华直接投资累计额近400亿美元。其特点是部门分布广、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且为中国特别需要的部门或产业,如汽车、电子、制『药』业、零售商业等。

    进入21世纪,中国与欧盟的经济贸易合作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光明的前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中欧经贸合作的动力,也成为欧盟重视对华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贸易额的迅速增长,中国与欧盟2002年已成为对方第三大贸易伙伴,2003年上升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4年5月1日,欧盟接受包括匈牙利、捷克、波兰等在内的10个新成员国,从而完成其成立以来的第五次也是最大的一次扩容。扩容后的欧盟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体,其成员国也将由原来的15个扩大到25个。欧盟东扩后,中国的企业将面对一个更大、运作规则统一的欧洲市场,只要产品打入欧盟一个成员国,就可以进入其他成员国市场。我国企业在10个新入盟国家的业务相对较多,东扩为这些企业进入欧盟老成员国市场提供了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