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内病外治腹穴疗法 >

第29部分

内病外治腹穴疗法-第29部分

小说: 内病外治腹穴疗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 照射法治疗

    【取穴】 腹穴:天枢、关元、气冲、归来、腹结。配穴:脾俞、肾俞、三焦俞、八髎、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方法】 选腹穴及配穴2~3穴,红外线照射法15~30分钟;或特定电磁波照射15~30分钟;或激光针照射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6。 皮内针治疗

    【取穴】 腹穴:关元、气海、*、四满、水道、天枢。配穴: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法】 每次选腹穴、配穴各2~3穴,用麦粒型皮内针沿皮刺入穴位,胶布固定,夏季每日1次,秋冬季节埋针时间可适当延长至7日。

    (五)按语

    腹穴外治法对闭经有一定的效果或较好的效果。取效程度除与治疗恰当与否有关外,还与原发病性质有关。对精神因素所致的闭经能很快取效;对严重营养不良者、结核病、肾病、心脏病等所致的闭经,针灸疗效较差;对于*、卵巢发育不全者或生殖器肿瘤者,还应采取其他方法治疗。一般而言,针灸治疗闭经疗程较长,应使患者密切配合,坚持治疗。

    患者应注意情绪调节,保持乐观豁达心态,劳逸结合及生活起居有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skbshge

四、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有些妇女在经前期出现的一系列精神和躯体症状,随着月经来潮而消失,如烦躁易怒、精神紧张、神经过敏、头晕、头痛、失眠、*胀痛、水肿、泄泻、身痛、发热、口舌糜烂、大便下血等。表现症状各异,病情轻重有别,轻者可以耐受,重者影响工作和生活。

    (一)病因病机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临床症状表现,在中医学分别称为“经行头痛”、“经行眩晕”、“经行*胀痛”、“经行水肿”、“经行情志异常”、“经行泄泻”、“经前便血”等病名。本病的形成与经血注入冲任血海,全身阴血相对不足,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有关,体质禀赋与发病有密切关系,常以肾、肝、脾功能失调为主,其变化主要在气血阴阳失调。素性抑郁,或恚怒伤肝,肝失条达,经期阴血下注血海,肝血偏虚,肝失所养,使肝气更郁。肝经所过之处,气机壅阻,故出现经前*胀痛、胸胁作胀,郁久化火,上扰清窍,可致经行前后头晕头痛,烦躁失眠。若肝木横克脾土,脾失健运,则经行腹泻。阴虚火旺,则出现经行发热,经行口糜,热灼阴络,可致经行吐衄、便血。肾水亏虚,津不上承,可致经行声哑,阴水不能上济心火,心火独亢,可致口舌糜烂,心烦失眠。经期、产后遇寒饮冷,血为寒凝,或跌仆外伤,以致瘀血阻滞脉中,经期气血下注胞宫,以通畅为顺,若瘀阻经脉,清阳不升,也可致经行头晕头痛。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发病与精神社会因素、黄体酮的周期性变化、内源性*肽系统、前列腺素及维生素缺乏有关。

    (二)西医辨病

    经前期综合征主要根据经前期出现的周期性典型症状及月经来潮后的缓解情况来诊断。主要有两大类症状表现

    1。 精神神经症状

    精神紧张,容易情绪波动,哭闹;或情绪淡漠,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有时精神错乱,产生自杀念头。少数患者可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可出现有哮喘、荨麻疹等现象。

    2。 躯体症状

    (1)水钠潴留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手足与眼睑水肿,感*胀痛和腹部胀满,少数有体重增加表现。

    (2)疼痛症状:可有经前期头痛、*胀痛、盆腔痛、肠痉挛痛等全身多处疼痛。

    (3)低血糖症状:疲乏,食欲增加,喜甜食。头痛也可能与低血糖有关。

    (三)中医辨证

    1。 气血不足

    心悸气短,少寐多梦,神疲体倦,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舌淡苔薄,脉细弱。

    2。 肝肾阴虚

    两乳作胀,腰膝酸软,两目干涩,咽干口燥,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3。 气滞血瘀

    *胀痛连及两胁,疼痛拒按,经色紫黯或有块,舌质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有力。

    4。 痰浊上扰

    头晕头昏,胸闷呕恶,纳呆腹胀,平素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月经量少、色淡,舌胖质淡,苔厚腻,脉濡滑。

    (四)治疗

    1。 毫针治疗

    【取穴】 腹穴:中极、关元、章门、期门、京门、*。配穴:气血不足,配肾俞、脾俞、足三里、膈俞;肝肾阴虚,配太冲、水泉、侠溪;气滞血瘀,配太冲、阳陵泉、合谷、三阴交;痰浊上扰,配风池、丰隆、阴陵泉、建里。头痛头晕,加太阳、百会、风池;*胀痛,加膻中、光明;水肿,加水道、水分;泄泻,加天枢、归来;失眠,加神門、照海;口疮,加劳宫、内庭;风疹,加曲池、合谷、血海、委中、天井。

    【方法】 虚补实泻。上腹部穴章门、期门、京门宜斜刺,不可过深;下腹部穴针尖向中极斜刺,不可过深;肝俞、脾俞向脊柱斜刺;肾俞可直刺;余穴常规针刺。行经前2周开始治疗,隔日1次。

    2。 灸法治疗

    【取穴】 腹穴:气海、关元、中极、天枢、水道。配穴:脾俞、肾俞、足三里、腰阳关。

    【方法】 隔姜灸3~5壮或艾条回旋灸,也可温针灸,每日1次,直至月经来潮。适于虚证。

    3。 埋线法治疗

    【取穴】 腹穴:关元透中极、章门透带脉、期门、京门、*。配穴:内关、三阴交、膻中、肝俞透脾俞、脾俞透肾俞、肾俞透大肠俞、膈俞、太冲。

    【方法】 0号羊肠线,植入线体后,外用创可贴覆盖24小时。经前15天埋线1次,连埋3个月经周期。

    4。 磁疗法治疗

    【取穴】 腹穴:中极、关元、章门、期门、京门、*。配穴:气血不足,配肾俞、脾俞、足三里、膈俞;肝肾阴虚,配太冲、水泉、侠溪;气滞血瘀,配太冲、阳陵泉、合谷、三阴交;痰浊上扰,配中脘、丰隆、阴陵泉、建里。对症选穴同针刺。

    【方法】 选取腹穴、配穴各2~3穴,放置中等或小剂量磁片,用胶布固定,3~5日更换1次。

    5。 电针治疗

    【取穴】 腹穴:中极、关元、天枢、*、中脘、建里、气穴。配穴:内关、神门、足三里、膈俞、太冲、阳陵泉、合谷、三阴交、百会、风池。

    【方法】 对症选取腹穴、配穴各1~2穴,针刺得气后,选连续波,中等刺激,每次20~30分钟。适于精神神经症状及疼痛症状表现者。

    6。 推拿治疗

    【取穴】 腹穴:中脘、天枢、气海、关元、建里、气穴、气冲、维胞。配穴:肝俞、脾俞、肾俞、八髎、膀胱俞、膈俞。

    【方法】 选取腹穴、配穴各4~5穴,用一指禅推法推、按、振手法各2分钟;用掌摩法顺时针摩腹5分钟;用掌揉法顺时针揉小腹部约5分钟。

    (五)按语

    腹穴外治法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可以从整体上调节神经内分泌的平衡。一般于经前症状尚未出现时开始治疗,可收到更好的防治效果。患者消除紧张情绪,保持乐观心态,注意生活起居的调适。

    skbshge

五、盆 腔 炎()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包括*、输卵管和卵巢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部位所发生的炎症,以小腹或少腹疼痛拒按或坠胀,或引及腰骶,或伴发热、白带增多等为主要表现。

    (一)病因病机

    盆腔炎属于中医“带下”、“瘕聚”等范围。多因摄生不洁,或久居阴湿之地,或因手术损伤,而致胞络空虚,湿热乘虚侵入,蓄积盆腔,客于胞中,与气血相摶,气血运行不畅,使冲任受损而成。亦有因肝经湿热下注,或因热毒蕴蓄,损伤血络,导致带下赤白;或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脾运失健,湿浊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发病。素体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封藏失职;亦有肾阴偏虚,相火偏旺,灼伤血络,导致带脉失约,冲任二脉损伤。病变日久,气滞血瘀,痰湿毒热相互摶结,阻于冲任,结于胞脉。病变初期以实证为主,多见湿热壅盛、瘀热内结;病久,邪气滞留,损伤正气,则出现气滞血瘀、脾肾不足的虚实夹杂证。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肾三脏,涉及冲任二脉。

    炎症在一个部位,也可在几个部位同时发病。按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引起急性盆腔炎的主要病因是产后或流产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术后感染、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引起炎症的原因主要是病原体感染所致,主要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性传播的病原体(如淋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疱疹病毒)。盆腔炎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初潮前、绝经后或未婚者很少发生盆腔炎。若发生盆腔炎也往往是邻近器官炎症的扩散。急性盆腔炎可使机体发生急性*内膜炎及急性*肌炎、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等。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它可使机体发生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等,表现为*及附件增厚、粘连、变硬为主。

    (二)西医辨病

    1。 急性盆腔炎

    (1)有发热,下腹疼痛拒按,白带量多呈脓性等症状。可伴乏力,腰痛,月经失调等。病情严重者可见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等。

    (2)妇科检查见*、宫颈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宫颈举痛明显。*常呈后位,压痛明显,输卵管炎时可触及*一侧或两侧索条状增粗,并有轻度压痛,在盆腔一侧或两侧摸到囊性肿物。

    (3)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异常,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B超检查示盆腔内有渗出或炎性包块。

    2。 慢性盆腔炎

    (1)表现为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及不孕等,如已形成慢性附件炎,则可触及肿块。

    (2)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劳。病程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

    (3)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月经前后加剧。

    (三)中医辨证

    1。 热毒内蕴

    小腹或少腹有包快,疼痛拒按,或伴有腰骶痛,带下量多如脓,臭秽难闻,可伴经期提前或延长,经前腹痛加剧,高热口渴,寒战,烦躁易怒,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2。 湿热下注

    小腹或少腹疼痛有灼热感,口干不欲饮,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赤黄相兼,有臭气或伴*瘙痒,胸闷心烦,口苦咽干,纳食较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 气滞血瘀

    小腹胀痛或持续疼痛拒按,伴有经行不畅,或量多有块,带下黄而稠,小便混浊,大便干结,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黄或白,脉弦涩或弦数。

    4。 冲任虚寒

    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臭气,绵绵不断,神疲倦怠,畏寒肢冷,纳少便溏,小腹有冷感,小便频数,夜间尤甚,舌质淡润,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四)治疗

    1。 毫针治疗

    【取穴】 腹穴:关元、中极、天枢、四满、带脉。配穴:热毒内蕴,配合谷、行间、白环俞;湿热下注,配蠡沟、阴陵泉、行间、次髎;气滞血瘀,配太冲、膈俞、血海;冲任虚寒,配足三里、肾俞、三阴交、大赫、气穴。

    【方法】 虚补实泻。腹部穴位可刺向*方向,斜刺或平刺透向*均可,有针感达小腹或会阴佳,需注意针刺深度,防伤及内脏;次髎向耻骨联合方向斜刺,通向骶骨孔直达盆腔,以少腹部有胀感为度,不宜深刺,以防刺伤直肠,留针30~40分钟。急性盆腔炎每日治疗2次,慢性盆腔炎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不计疗程。

    2。 灸法治疗

    【取穴】 腹穴:关元、归来、中极、天枢、气冲。配穴:肾俞、脾俞、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腰阳关。

    【方法】 每次选腹穴、配穴各2~3穴,选用艾炷隔姜灸3~5壮,或艾条灸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此法适于冲任虚寒,脾肾阳虚者。

    3。 贴敷法治疗

    【取穴】 腹穴:关元、中极、四满、大赫、气穴、外陵、带脉、中注。配穴:带脉、*、三阴交、次髎、肾俞、志室、气海俞。

    【方法】 每次选腹穴、配穴各2~3穴。用方:①侧柏叶、大黄、黄柏各15克,薄荷、泽兰各5克,共研细末,蜂蜜或水调成糊备用。取适量置于穴位,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1次。适用于急性盆腔炎。②延胡索10克,莪术12克,香附、当归、柴胡、败酱草各15克,上药共研细末,用面粉或黄酒少许,调湿成膏,取适量置于穴位,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2次。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4。 注射法治疗

    【取穴】 腹穴:关元、天枢、水道、带脉。配穴:脾俞、肾俞、肝俞、足三里。

    【方法】 选取腹穴、配穴各1~2穴,选用香丹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每次每穴0。25~0。5毫升,隔日1次。

    5。 磁疗法治疗

    【取穴】 腹穴:关元、中极、四满、大赫、气穴、外陵、带脉、中注。配穴:带脉、*、三阴交、次髎、肾俞、志室、气海俞、秩边。

    【方法】 选取腹穴、配穴各1~2穴,放置中等或小剂量磁片,用胶布固定,3~5日更换1次。

    6。 照射法治疗

    【取穴】 腹穴:归来、中极、天枢、四满、带脉。配穴:*、八髎、肓俞、气海、三阴交。

    【方法】 选取腹穴、配穴各2~3穴,用激光针照射穴位,用弱光,每穴照射5分钟,1日1次;微波照射法每穴照射10分钟;红外线照射法每穴照射10分钟。

    7。 电针治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