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 >

第15部分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第15部分

小说: 萌和尚大自在:延参法师的静心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skbshge

第二十五章 禅即生活() 
峨山禅师在月船禅师那里修行多年并得到印可,月船对他说道:“你是个禅门法器,你的成就也会很高。今后,你应该发心再去亲近更多的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因为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是禅者的修行。”峨山把师尊的叮嘱牢牢记在内心。

    这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某地开讲《碧岩录》,便赶到此处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看了以后却说:“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我真被你的臭气熏到了。”说完便命人把峨山赶出去。

    峨山不服,再三请求,都被拒绝。峨山心想,我是被印可的人,难道和白隐禅师没有缘吗?他看不出我已经对禅有心得了吗?或许白隐禅师在考验我吧!他又再鼓着勇气去叩见白隐禅师,说道:“前几次都因为弟子的无知触犯了您,愿您慈悲我,我一定虚心接受。”

    白隐禅师说道:“你虽担了一肚皮的禅,可是到了生死岸头,也难解脱。如果你要痛快平生,须听我‘只手之声’。所谓‘只手之声’,就是你去参一只手所发出来的音声。”

    峨山禅师便在白隐禅师座下随侍四年,在三十多岁时终于开悟。

    峨山是白隐禅师晚年的高足,后来大振白隐禅师的门风。峨山年老时,在庭院里整理自己的被单,信徒看到,觉得可怜,便道:“禅师,您年纪已经这么老了,门下有那么多的弟子,为什么您还要亲自辛苦做这许多杂务?”

    峨山禅师道:“年老的人不做,那要什么人来做呢?”

    信徒说道:“年老的人去修行就好了。”

    峨山禅师非常不满意,反问道:“你以为处理杂务就不是修行吗?那佛陀为弟子穿针、为弟子煎药,又算什么呢?”信徒终于了解到生活中的禅,也学会在生活中实践禅的智慧。

    对于很多人来说,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日常生活与修禅悟道截然分开。当然,这个话题我之前也说过好几次了。可是,你们真的能在黄檗禅师的开田耕种、沩山禅师的合酱采茶、临济禅师的栽松锄地、仰山禅师的牧牛之中觉悟到禅法吗?

    真正的禅道不脱离世俗,真正的幸福也从不脱离生活。一切都到生活中发现吧,生活是启发我们开悟的最好导师!

    skbshge

第二十六章 护贼度贼() 
有一天晚上,残梦禅师正在方丈室读经时,突然听到墙壁上有声响,他猜想可能是有小偷光顾,于是就叫醒徒弟,说道:“你拿一些钱给那位凿墙的朋友吧。”徒弟走到邻室大声说道:“你不要把墙弄坏了,我给你一些钱,你走吧。”小偷一听吓得转身就逃跑了。

    残梦禅师以责备的口气对徒弟说道:“你怎么可以大声吼叫呢?一定是你的声音太大了,把小偷吓跑了。他钱也没有拿到,就这么跑了,这么冷的天气,可能他还没有吃晚饭,你赶快追上去把钱拿给他。”这个小徒弟没有办法,只好在寒冷的深夜里到处寻找那个不知躲在何处的小偷。

    同时代,还有一位安养禅尼,半夜遭小偷行窃,唯一的棉被被偷走了。安养禅尼没有办法,只好把纸盖在身上取暖。小偷在惊慌之间,被安养禅尼的弟子撞见了,仓皇地将偷到手的棉被遗留在地上。徒弟们捡到师父的棉被,赶紧送回师父的房间。只见安养禅尼身上盖着一堆纸,缩着身子,直发抖。

    安养禅尼看到被送回来的棉被就说道:“哎呀,这条棉被不是被小偷偷走了吗?怎么你们又把它送回来了呢?既然是小偷偷去了,那就是他的东西,赶快拿去还给他。”

    弟子无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逃到很远的小偷找到,表明师父的意思,坚持把棉被还给小偷,小偷受了感动,因而皈依了佛门,从此改邪归正。

    残梦禅师和安养禅尼的慈悲和推己及人的爱心,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其实真正禅悟的人尽管不能像佛陀割肉喂鹰、舍身喂虎那样,也应该有一颗推己及人的爱心和慈悲心。

    所以,我们参禅学道,可不要修出一颗自私自利的心哦!慈悲善良的人,幸福永远跟着他,嘿嘿,不信你就试试吧!

    skbshge

第二十七章 个人承担() 
杨岐方会禅师少年时机灵聪明,在湖南潭州道吾山出家,阅读经典又过目不忘,所以很快就积累下很多知识。他追随慈明禅师很长一段时期,自愿负责监院的工作,虽然过了十年,但未能有所省悟,每次请求参问,慈明禅师总是回答道:“你的工作繁重,以后再说吧!”

    后来有一天他又去参问,慈明禅师说道:“监院以后的儿孙满布天下,你急于悟道,忙什么呢?”

    有一天,慈明禅师外出,忽然下起了雨,杨岐在小路上遇到他,就拉住慈明禅师说道:“师父!您今天必须说给我听,不说我就不让您回去。”

    慈明禅师说道:“你如果要知道这个事,一切便休。”话刚说完,杨岐忽然耳中轰然一声,心中忽觉阳光一闪,即刻大彻大悟,跪拜在雨地上,叩头说道:“至今一切便休,至今一切便休!”

    有一天,慈明禅师上堂说法,杨岐禅师出众问道:“‘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何?”

    慈明禅师说道:“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

    杨岐禅师又说:“万事虽休,更借一问。”

    慈明禅师便大喝一声。杨岐禅师反而称赞道:“好喝。”

    慈明禅师又喝,杨岐禅师也跟着喝。慈明禅师连续喝了三声,杨岐便顶礼三拜。杨岐禅师礼拜后,诚恳地说道:“师父,这个事必须是个人才能承担!”

    慈明禅师听后拂袖便行。

    慈明尊者不肯为杨岐说破,是希望杨岐养深积厚,等待更好的机缘。但杨岐禅师悟道心切,只有说出,希望能早一点觉悟,所以真是好一个杨岐禅师,先说至今一切便休,再说一切必须自己承担。慈明禅师拂袖而去,那意思是让他自己承担。杨岐禅师后来有一首偈语便说:“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慈明禅师说他这时才真正进入到禅的世界之中。

    什么是禅?“心有灵犀一点通”是禅,“柳暗花明又一村”是禅,其实所谓的“禅”,也不过是对命运的一种认识和从容豁达的心态。这样的心态,不经过千锤百炼,断然是难以拥有的。所以,受到些挫折算什么呢?天总会晴朗的,人生大道也总会顺畅的。

    skbshge

第二十八章 我也可以为你忙() 
佛光禅师有一次见到妙顺禅僧时,问道:“自打你来我这里学禅,已有十二个秋冬,你怎么从不向我问道呢?”

    妙顺回答道:“老禅师每日都很忙,学僧实在不敢打扰您啊。”

    一过又是三年。有一天,佛光禅师在路上又遇到妙顺,再问道:“你参禅修道上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你从来不向我提问呢?”

    妙顺就回答:“老禅师很忙,学僧不敢随便和您讲话。”

    又过了一年,妙顺禅僧经过佛光禅师禅房外面,禅师又再对妙顺禅僧说道:“今天有空,请你到我的禅室来谈谈禅道。”

    妙顺禅僧就赶快合掌作礼说道:“老禅师很忙,我怎敢随便浪费您老人家的时间呢?”

    佛光禅师知道妙顺禅僧过分的谦虚,不敢直下承担,再怎样参禅也是不能开悟,非采取主动的手段不可,所以又一次遇到妙顺禅僧的时候就问道:“学道参禅,要不断地参究,你为何老是不来向我问道呢?”妙顺禅僧仍然恭敬地说道:“老禅师您很忙,学僧不便打扰。”佛光禅师当下大声喝道:“忙,忙,为谁在忙呢?我也可以为你忙呀!”

    佛光禅师的“我也可以为你忙”这一句话,打入妙顺禅僧心中,妙顺禅僧立刻有所悟入。

    有的人太顾念自己,从来不顾念别人,自己有一点小事就再三去麻烦人,搞得别人都不待见他;也有人过于顾念别人,而不肯为自己考虑,其实这样也不好,搞得自己最后失去很多机会,也很不值得。

    禅的本来面目,就是要我们直下承担。在修行中,我们要勇敢、要自信、要有所承担,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skbshge

第二十九章 身心自在() 
有一年临济禅师在结夏安居时,吩咐弟子们不要随便外出,要专心修行,但是他自己却在修行半途中溜了出去,跑到黄檗禅师这里来。

    临济到了山上,看到黄檗禅师正在佛前诵经,觉得很奇怪,便说道:“以前我一直以为您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想不到原来老师也只不过是一个专事念经的和尚而已。”

    黄檗禅师并不辩解什么,只留临济禅师住下来。但是临济禅师认为老师也像一般人一样,以音声求佛、以身相求佛,极为不满,因此住了几天便要告假下山。

    黄檗禅师则说:“你结夏安居的中途,就来到这儿,已经是违犯戒律了,现在结夏安居时期还没有结束,你又要离开了。”

    临济禅师就说道:“我来此的本意,只是想给老师请安,作一个短期的参访,现在已经做到了,我不走,还留下来做什么?”

    黄檗禅师听后举手便打,打后把临济禅师驱赶了出去。临济禅师走了好几里路,心中觉得这样匆忙离去确实不好,于是他又回到黄檗山请老师继续打他。但黄檗禅师立刻将双手缩进袖子里,就是不肯出手。

    结束安居,临济禅师要辞别时,黄檗禅师问道:“你准备往哪里去?”

    临济禅师回答道:“不是河南便是河北。”

    黄檗禅师听后举起手来就要打临济禅师,临济禅师立刻用左手接着,并以右手反打老师一掌。

    黄檗禅师被打了以后,哈哈大笑,随即给予临济印可,说道:“很好,很好,你有来处,也有去处,现在河南你可以去,河北也可以去。”

    临济义玄禅师在黄檗希运禅师座下参禅,三年的时间中被黄檗禅师打了三次,后来临济禅师向大愚禅师诉说被打之事,觉得很是懊恼,大愚禅师安慰他道:“黄檗禅师一片婆心,他像慈母一样呵护你,你还有什么不满呢?”

    临济禅师终于言下大悟,即至后来反打黄檗,黄檗哈哈大笑,这意思是说,临济已了解他的心意,所以告诉他东西南北都可以去了。有了禅,十方世界就能逍遥自在了。

    临济之前身心不自在,他看到黄檗禅师诵经便觉得是违背了禅道本意,殊不知,正是他自己身心不安宁,才觉得别人念经违背了禅道。其实很多人都有这个毛病,明明是自己内心不宁静,反而要嗔怪身边的人惹恼了他。有慧根的人,在经过明师的点拨或者经过一系列遭遇后,总会明白到身心自在方是禅道。可有慧根的人毕竟是少数,比如我那个不成器的小徒弟,就不在此范围内。

    skbshge

第三十章 被人借去的无缝塔() 
有两位学僧同住在一个寺院,彼此多日没有见面。有一天,这师兄弟两人相遇,师兄就问师弟:“哟,多日不见,这些日子你在忙些什么呢?”

    “我在忙着造一个无缝塔。”师弟神秘兮兮地说。

    师兄一听非常欢喜,开心地说:“我也想造一个无缝塔,能否借你的那个无缝塔的样子,给我做个参考啊?”

    “这可真不巧,你怎么不早说呢?我的无缝塔被人借去了。”这个师弟双手一摊,一副很无奈的样子。

    师兄很有自信地说道:“没有关系,我就依照你所说的样子,来建造一座无缝塔好了。”

    故事中的无缝塔,其实是指我们的清净心性。师弟说在造无缝塔,其实是说在修自己的心性,而师兄说要借一下师弟的无缝塔,实际上是在追着别人的脚步走,在模仿中失去了自己的心性和个性。

    小朋友要记得,心性和个性是借不走的,只能靠自己去参悟、去修行,盲目模仿就像是鹦鹉学舌一般,最终自己什么也不会得到。

    skbshge

第三十一章 找禅心() 
南天寺的无德禅师每过一段时间就会举行一次小型的座谈会,主要是给学僧们一种更为直接、方便的开示。有一次,他对学僧们说道:“各位来到我这里参学,时间长的已有数年,时间短的也有数月了,不知各位找到禅心没有?”

    学僧甲说道:“我是个主观性很强的人,除了‘我’或‘我所’之外,世界上再没有什么值得我关心。但自从我参禅以后,我才发觉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要靠因缘才能成就,所以我觉得很是惭愧,我之前太过自私了。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佛,我想我已经参到禅心了。”

    学僧乙说道:“以前我总以为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具体的事物才可信。但自从参禅以后,我不再短视而变得有远见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心胸狭小而是变得度量大如虚空,我想这就是我找到的禅心吧。”

    学僧丙说道:“从前如果说我一天能行三十里路,我决不会走五十里,但自从参禅以后,我才感受到生命不仅有限,而且无常,我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印证永恒的法身,所以我不敢再浪费生命了。我想我现在已经证悟到禅心了。”

    学僧丁说:“我资质平庸,没有什么才华,平时也不喜欢做事情,因为我很自卑。但是,我觉得即便再普通的人,也能成为对他人、对社会有帮助的人,所以我现在不那么自卑了,而且还经常去帮助师兄弟们。我想,我已经找到禅心了。”

    无德禅师点头说道:“你们所说的都是你们的进步,你们自受用的法喜,这只是一种参究的初心,而非禅心,真正的禅心在于‘明心见性’,你们大家继续好好地修持吧。”学僧们听后,个个敛目内省,继续去寻找禅心了。

    明心见性是参禅的最主要目的,但是我们在参禅的过程中改过自己的缺点毛病,让自己变得更有智慧、更有力量,充满自信地生活,这也是件好事情啊!参禅可以净化我们的身心、激发我们内在的活力,如果你能像故事里的那几个学僧一样,也未尝不是种幸福!

    skbshge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