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标准化生产技术-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仙伲杀Vぱ桃墩3墒旌褪湛荆陨胖恃桃蹲钗欣R虼耍谌范ㄒ圃云谑保κ箍狙痰男杷媛捎氲钡氐慕涤旯媛上辔呛希芽狙痰耐て诎才旁谟炅砍渑娴募窘凇�
(3)无霜期 无论在移栽初期,还是收烤后期,霜冻都会给烤烟的生长和烟叶品质带来不利的影响。移栽初期的霜害,延迟烟苗生长,甚至冻死烟苗;生长后期的霜害可使成熟叶片枯死,失去商品价值。因此,确定移栽期应根据当地无霜期长短,把烤烟生育期安排在无霜和确保烟叶良好发育的季节。
(4)光照 烤烟较其他农作物更喜温、喜光,尤其在烤烟的旺长和成熟期,需要有充足的光照条件,促进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从光照角度考虑,应尽可能把烤烟安排在日照较长、日照百分率较高的季节。
2。 种植制度
在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制的烟区,春烟种植在冬闲地,移栽期的选择主要考虑气候条件。在一年多熟制地区,移栽期的确定主要考虑种植制度的影响,因移栽期的早晚往往影响前作的收获和后作的播种。一年多熟地区烤烟移栽期的确定必须前后作兼顾,适期移栽,不误农时。前作收获后早整地、早移栽,以利于后作能适期播种。
skbshge
(二)移栽适宜期()
我国烟区分布广,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种植制度复杂,烤烟移栽期不尽相同。黄淮烟区的春烟以4月中旬至5月中旬移栽为宜,夏烟以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移栽为宜。例如,河南省气候特点的总趋势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入夏气温偏高,常有干旱天气,7月份雨量最大;夏末秋初气温适宜,光照、雨水充足;冬季寒冷干旱。烤烟生长季节明显表现出伸根期长,旺长期短和成熟采收期长的“两长一短”的生长特点。烤烟栽培过程中只有实现“五六月壮,七月稳,八九月长”的生长过程,才能把烤烟的生长发育规律与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吻合起来,达到优质丰产。因此,河南烟区春烟的最佳移栽期应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这样可以使烤烟缓苗、伸根在5月至6月中旬,旺长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成熟采收于7月下旬至9月中旬,使烟株的生长过程与气候的变化吻合起来,充分合理地利用光、温、水资源。
西南烟区由于种植制度和气候的关系,移栽期比较复杂。云南烟区多数在5月上旬移栽,5月中下旬进入雨季,从5月至8月日平均气温均在20℃左右,这段时间最适合烟叶的生长与成熟,因此5月初的抗旱移栽是夺取优质丰产的关键。
东北烟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只种春烟,其移栽期以5月上中旬为宜。我国主要烤烟产区移栽期见表7…2。
表7…2 我国主要烤烟产区移栽期
(摘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主编,中国烟草栽培学,1989)
skbshge
(三)移栽密度()
移栽密度和单株留叶数、单叶重共同构成了烟叶单位面积产量,并且还对烟株生长发育的环境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群体结构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着田间小气候,而且间接影响着烟株的光合面积、光合强度、光合时间及呼吸消耗,从而决定着烟叶的干物质积累、化学成分以及产量和质量。
1。 确定移栽密度的依据
烤烟和其他农作物一样,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群体与个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群体的结构及特性,是由个体的数量和生长发育状态所决定,而个体的发育状况又充分地反映了群体的影响。所以,合理的烤烟群体结构,即合理的种植密度是解决群体与个体的矛盾以及群体内部的各种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既能保证群体的发展,又能保证个体的良好生长的有效措施。只有合理的种植密度才能使烟叶生产在一定范围内获得较高的产量,较好的品质和较高的效益。据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烟田小气候(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的影响,在团棵以前表现差异不大,但在烟株进入旺长期表现差异明显。随着密度增加,地温和气温下降,相对湿度上升,风速减小,光照强度减弱,又以烟株中下部尤为明显。密度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密度增大,株高增加而表现明显,烟茎变细,节间变长,单株根重减少,烟株生育期延迟。如果种植密度过大,株间透光率减低,相对光照时间缩短,叶内干物质减少,叶变薄,单叶重减轻,叶中糖含量减少,烟碱含量下降,品质变差。不同密度对烤烟品质的影响见表7…3。
表7…3 不同密度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2。 确定移栽密度的原则
合理密度的目标是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使群体和个体都得以适当的发展,因而必须根据烤烟的生长发育特性,配以相关技术措施,达到优质丰产的目的。密度与自然因素、品种特性及栽培条件等有关。在生产中,由于采用少叶型优质品种和实行规范栽培,所以确定密度主要应考虑自然因素。
在自然因素中,日照、水分、温度、湿度和土壤肥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烟株的生长发育,也影响到群体结构。一般地说,丘陵坡地,灌溉不便,土壤瘠薄,烟株生长差,可以适当增加株数,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如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水利条件好,土壤肥力高、植株生长旺盛,密度可稀些。
3。 适宜的移栽密度
合理密度不仅要求单位面积上有合理的株数,而且要求合理的种植方式。即在一定的密度条件下安排适当的行株距,使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合理分布,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间,扩大植株的受光面积,使个体和群体得到协调发展。原则上在一定密度条件下,首先考虑行距,在有适宜的行距的前提下确定株距。行距的适宜标准是,在烟株长成打顶后不封行,两行叶尖相距15~20厘米。这样,有利于通风透光,阳光能直接照射地面,使叶片能接受到更多利于植物生理需要的散射光,从而提高中下部叶的质量。
高肥力烟田适宜密度一般为1 000~1 100株/667米2
,行距1。1~1。2米,株距0。5~0。6米;中低肥力烟田适宜密度为1 100~1 300株/667米2
,行距1。1~1。2米,株距0。4~0。5米。
skbshge
(四)移栽方法()
1。 常规移栽方法
首先按株距在垄上定点挖穴,穴径在20厘米左右,穴深在10厘米以上,然后施窝肥和农药(甲霜灵75克/667米2
),摆放均匀一致的烟苗,浅封土,封土高度以刚盖过烟苗土块为宜。浇足定根水,水量1。0~1。5升,浇水时应使水流沿穴壁缓慢下流,待水下渗后再封土。封土时一手护叶,一手封土,封后不可挤压,以防烟苗根际土壤板结。若是栽后盖地膜,在地膜盖好封压严实后破膜掏苗,用细土封压烟苗周围地膜;若是盖膜后栽烟,在地膜上定点打孔栽烟,然后把烟苗周围地膜封压严实。
2。 深栽烟方法
深栽烟就是比常规栽烟的烟苗埋的深些。深栽烟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培育高茎壮苗,茎秆粗0。5~0。8厘米,高6~8厘米。移栽时穴要适当挖大一些,穴径在20厘米以上,穴深在15厘米以上,以保证能栽深。移栽作业如划线、定点、挖穴、施肥、施药、放苗、浇水、封土均与常规栽烟相同。只需注意的是栽烟深度,以把烟茎全部埋完,不埋心不露茎为宜。深栽的烟苗返苗较快,烟株根系发达,烟株发棵开片早。
3。 膜下小苗移栽
黄淮烟区为躲避前期干旱和后期汛期水涝,可以推行膜下小苗移栽。小苗移栽时间为3月25日至4月5日,烟苗4~5片真叶时。小苗移栽必须早起垄,垄体平直,垄顶宽30~40厘米,垄土细碎且紧实。移栽时定点挖穴,穴径25厘米左右,穴深20厘米。起苗时选择长势一致的4~5片真叶烟苗,带土起苗。施入穴肥和农药后,放苗、浇水、封土。烟苗栽后四周呈直径20厘米,深15厘米的盆状凹坑空间。坑周边撒毒饵后,封盖地膜,压实封严。烟苗处稍拱起,为烟苗营造一个利于生长的小环境。小苗移栽的前期要注意保温,因此烟苗处地膜不得有孔洞。中期注意通风,移栽后10天左右,天气晴朗气温回暖后,应适当扎孔通风。后期注意防止高温灼苗:移栽后25天,气温明显升高,这时烟苗已长到8~10片真叶,部分烟苗叶片已顶住地膜,如不及时掏苗,就可能因膜内高温而灼伤烟苗,所以应及时掏苗封土。由于小苗移栽使烤烟生育期提前,从而躲过了8~9月份的汛期水涝,并且充分有效地利用了光热资源,促进烟株生长,产量、质量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4。 机械移栽
(1)挖穴机 目前,烟区推广使用的挖穴机由机架、挖穴轮、挖穴板和施肥机构组成,与15~30匹小中型四轮拖拉机匹配。其特点:一是适用于烟田起垄后烟苗移栽;二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三是可同时实现垄上挖穴和穴内施肥,作业效率高,每小时可作业“12~15亩”。烟田挖穴施肥机工效对比见表7…4。
表7…4 烟田挖穴施肥机工效对比 (作业面积10亩)
(2)烟苗移栽机 烟苗移栽机采用拖拉机后悬挂连接,链夹式送苗装置,适用于各个烟区烟田农场化种植模式或者农机合作社形式,烟苗移栽方式为膜下移栽,匹配30~50马力四轮拖拉机。其特点:一是功能齐全,可实现开沟、栽植、覆土、镇压、浇水、施肥一体化操作;二是行距、株距、栽植密度可根据需要调整;三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劳动强度低、作业效率高,每小时可栽烟3~5亩。目前各个烟区已经推广烟苗移栽机,起到了减工增效的明显效果。烟苗移栽机工效对比见表7…5。
表7…5 烟苗移栽机工效对比
5。 移栽注意事项
①尽可能做到当天起苗当天栽完,以保证全苗缓苗一致。
②移栽时选择大小一致的烟苗,均匀施入窝肥,均匀浇水,保证大田烟株生长的一致性。
③注意雨后不可栽烟,否则会引起土壤板结,影响新根发生。
④要掌握天旱栽深,墒好栽松,晴天栽深,阴天栽浅。
⑤移栽深度一般以栽后叶心距地面2厘米为宜。
skbshge
(一)地膜覆盖的作用()
1。 提高地温
覆盖地膜后,因地膜可有效地阻挡土壤热量散失而提高地温。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三年多点测定,盖膜较不盖膜4~5月份0~20厘米土层中平均增温2。5℃~7。2℃。由于地膜覆盖提高地温明显,从而促进根系早发,烟株早长。但当地温过高时,地膜增温就成了负效应。
2。 保墒防旱
盖膜后,垄体水分蒸发被薄膜阻挡,并在膜内形成水珠落入土中,使其在膜下形成循环,从而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三年多点平均,盖膜地块土壤含水量达17。13%,较不盖膜的土壤含水量相对增加了24。58%。早春土壤水分蒸发损失严重,是烤烟早发开片的主要障碍。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有助于缓解这一矛盾,这是地膜覆盖增产提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3。 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由于地膜覆盖后避免了水滴直接淋击烟株附近的表土,因而有效地防止了根际土壤的板结,起到保持土壤结构的作用,防止了土壤中速效养分的淋溶损失。地膜的提温保墒作用,促进了微生物的活动,加速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转化,促使养分的提早发挥释放。所以,地膜覆盖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养分供应状况具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优质烟的形成。
4。 抑制杂草
地膜覆盖后,膜下温度较高,密封不透气可抑制或杀伤部分杂草,因而起到了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
5。 减轻病虫害
由于蚜虫是烟草黄瓜花叶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覆膜后因地膜具有反光驱蚜作用,因而使该病发病率有所降低,发病程度也较轻。据试验调查,盖膜较不盖膜大田前期烟株的单株有蚜量减少22。13头。黄瓜花叶病重病株率分别为1。5%和7%。
如前所述,由于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等作用,因而对促进烟株早发快长具有明显的效果。根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试验,盖膜比不盖膜的烟株团棵期时间提前6~13天,现蕾期提前5~8天,腰叶成熟期提前4~7天。
skbshge
(二)地膜覆盖栽培的适用范围()
地膜覆盖栽培有较强的针对性。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烤烟的地膜覆盖栽培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针对当地烤烟生产中需解决的障碍因素,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地膜覆盖栽培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在推广应用中才可达到经济高效的目的。不是任何地方、所有田(地)都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①在海拔较高,烤烟成熟期低温出现较早的烟区应用地膜覆盖栽培,可适当提早移栽期,缩短生育期,将烟叶的成熟期调整到较为有利于烟叶成熟的气候条件下,尽量避开后期低温对烟叶品质的不利影响,提高烟叶质量。在烤烟大田生育期存在明显的阶段性低温等优质烟生产的障碍因素的植烟区,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也有同样的效果。
②在移栽至团棵阶段出现干旱或易出现间隙性干旱的烟区应用地膜覆盖栽培,可使土壤的旱情明显好转,移栽成活率大大提高,有效降低烟株生育前期的干旱胁迫,促使烟株早长快发。
③在多雨烟稻轮作区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减少肥料淋失,提高地温,缓解多雨对烟株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提高烟叶品质和产量。
skbshge
(三)地膜的选择和覆盖方法()
1。 地膜的选择
地膜应选厚度0。005~0。010 毫米,宽80~120厘米的无色、黑色或银灰色地膜,严禁使用聚乙烯类有毒薄膜。一般生产上多选用无色透明膜,原因是无色透明膜提高地温效果最好。烟田覆盖也有用有色膜的,如银灰色膜对驱蚜防治烟草黄瓜花叶病效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