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帝国之全面战争 >

第119部分

帝国之全面战争-第119部分

小说: 帝国之全面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万不可啊。”没等洪天成回答,赵残率先站出来反驳道:“马索维亚地区驻有大批基督教兄弟会主力,且被乔布斯特利用当地人对汉人的仇视,穷兵黩武拉起了大批民兵,可谓是全民皆兵对抗我军。

    我等大军一旦进入,必然会陷入战争泥潭,旁边又有基督教兄弟会的护教卫队虎视眈眈,再加上那里距离波兰立陶宛王国首都克拉科夫距离过近,驻有波兰人最后一批成建制的波兰翼骑兵精锐,我们速战速决的目标恐怕很难达成。

    反观红罗斯地区,没有经过战争荼毒,也没有大批精锐部队驻守,我军攻入后,补给问题迎刃而解,可以用以战养战的方式快速突进,后勤只需要负责运送一定的弹药补给就足够了。”

    这个时代由于前装燧发枪的射击速度堪忧,以太平军的战术,很少会陷入长时间对射中,一场战斗下来,每名士兵平均也就射击2到3发子弹,这还是第一线的士兵,作为预备队的士兵或许一枪不发就能等到战斗结束。

    因此,这个时代战争对于弹药补给的依赖性很低,更多的还是如同冷兵器时代那般,需要大量的粮草供应,上万人的大军,一天粮食的消耗可不是小数目。

    一旦粮食问题可以就地解决,太平军只需要派出小股车队运送后勤弹药物资即可,更何况,波兰立陶宛王国也是进入火药时代的国家,想必也能缴获不少黑火药和铅板,士兵们完全可以自行制造弹药。

    武器落后也是有好处的,不需要后方成体系的工业基地供应,在占领区搜刮物资士兵自己就能制造杀人武器。

    蒙古人当年就是这么快速突进的,一路烧杀抢掠,后勤约等于无,打下了半个世界!

    张居正听到赵残的分析后,微微皱眉,目光飘向洪天成。

    “立陶宛地区起码能拉出来数万地方卫戍部队,基督教兄弟会一旦进入,地方卫戍部队士兵们的军功田就成了泡沫,只要地方政府做好动员宣传,这些白人士兵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打一打防守战还是可以的,这也是我组建地方卫戍部队的目的之一。

    我不需要地方卫戍部队能击退基督教兄弟会,只要能让他们深陷立陶宛地区就足够了,张居正,基辅地区才是如今天国的根本啊。

    我会让维尔诺守备团团长,竭尽全力守住那里的。”

    洪天成平淡的声音将这个争论定下结果后,太平天国的战略规划再无疑问。

    众人接下来有商讨了一些作战细节问题后,第二天,明确的军事命令从基辅城传出,大批信使骑着战马开启了新一轮战争部属。

    强横的太平天国暂时无人敢动,洪天成的军事调动一直都是安安稳稳的进行着,只是太平军大批调动的情报却以极高的效率被送到了瑞典王国、俄罗斯帝国和波兰立陶宛王国政要首脑的案桌上。

    太平天国虽然对占领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管理,但由于洪天成和士兵们的异族身份,以及太平军不仅人道的改宗和强行灌输汉家文化的行径,让很多当地白人敢怒不敢言,这就给了外国的谍报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发挥场所。

    大多数的白人平民对那些形迹可疑的外国探子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光靠锦衣卫那区区一千人,很难真正杜绝这种情况。

    锦衣卫的职责更多是维护天国的基层稳定,防止民变发生。

    当然,洪天成也不在乎敌国知晓自己的军事调动,上万人的师团抽调,无论如何也瞒不住的,并且,诱使俄罗斯帝国主动出击,也是洪天成的战略计划中重要的一步!

    1654年开春,气温渐暖,也迎来了太平军的第一轮攻势!(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275 进攻上

    (全本小说网,。)

    战鼓喧天,火炮轰鸣。

    背靠着胸墙等防御掩体的波兰新建常备军士兵紧紧抱着自己的武器,或在胸前画着十字祈祷,或是轻声呢喃着自己都不知道的话语……

    被派驻到边境线防备太平军进攻的是波兰立陶宛王国抽调旧军队步兵、有战斗经验的城防卫兵、老资格雇佣兵、参加过战争的老练民兵以及大量的山民猎户组建的常备军第一军团。

    可以说,除了波兰翼骑兵这种精锐外,这个第一军团的兵源绝对是现今波兰立陶宛王国中最好的,屡战屡败的波兰立陶宛王国精锐沦丧,连原本的老兵数量也捉襟见肘,能组建起数万人的第一军团,算是波兰立陶宛王国倾家荡产的结果了。

    不光是共用的国库被掏空,还有大量的贵族捐款,这个第一军团才被筹建起来,并且配备了足够的武器。

    只不过,波兰立陶宛王国不是洪天成,直接从系统里提出来全副武装的士兵,数万杆火枪别说是国土沦丧过半的波兰立陶宛王国,任何一个国家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也没法打造出这么多武器来。

    因此,第一军团的士兵从甲胄到武器,可谓是五花八门,最好的武器当属火绳枪改装而来的燧发滑膛枪了,不少士兵还使用着十字弩和弓箭,这也是第一军团中有大批山民猎户的缘由之一。

    招募进来的山民猎户基本上都有过数年使用弓箭的经验,并且是带着武器入伍,可以为第一军团直接提供大批初步具有战斗力的远程弓箭手,只要稍加进行纪律训练,就能拉上战场。

    当然,这是以封建时代的士兵标准来看。

    在火枪火炮逐渐统御战场的近代战争中,这些勇气不俗的山民猎户能有多好的表现,还是个未知数。

    波兰立陶宛王国的第一军团只是刚刚完成编制整合而已,训练的时间很短,大多数士兵只是能熟练使用武器而已,队列什么的还处于刚刚区分左右脚的程度……

    好在,依托攻势打防御战,这第一军团看起来还是可以胜任的。

    至少,在与太平军对上之前,波兰立陶宛王国的瑟姆议会中大多数贵族大佬是这么认为的。

    “等敌人进入射程后再听令射击,没有命令,不准提前开枪!弓弩手需要等到敌人进入一百步之内再射击,弓弩的有效射程比火枪短,别让老子看到拿着弓弩的士兵跟着火枪兵一起攻击!”

    由骑士等小贵族担任的基层军官,一边走过士兵群一边大声对他们进行最后的提醒。

    后世里一直有人认为弓箭的射程比火枪大,这种想法理论上是正确的,只要拉力足够硬,弓箭的有效射程自然就会大幅度提升,就好比英格兰长弓一般。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使用硬弓的!

    臂力不够的士兵根本拉不开硬弓,即便一些臂力出众的壮士能拉开硬弓,他还剩余多少力气控弦射箭还是个问题……

    当然,也不乏那种经过长期训练的天赋异禀的勇士可以无障碍使用硬弓,可是,这种人又能有多少?

    几具乃至几十具远距离硬弓,在动辄上千人的战场上,不过是毛毛雨罢了,这还没有算甲胄的防御力!

    普通士兵都可以使用的单兵弓弩,有些射程不过是一百步罢了,这还是在弓箭抛射的情况下,直射的话距离更低!

    弩倒是可以通过机械力提供更强的拉力,来拉高有效射程距离,但是,那种机械力复杂的弩具,射击频率还不如火枪呢,并且还需要人力去踩踏拉伸,还不如干脆使用火枪。

    因此,唯一性价比还勉强可以的是单兵的十字弩和普通的步弓,只是这两种武器相对于燧发枪而言,射程和破甲能力完全没有可比性,再加上火枪训练简便的优越性,自然而然的就淘汰了弓弩武器。

    至于那种射程占据优势的长弓和硬弓,对人体要求太高,训练成本更是几何级增加,随着火器的发展,士兵成为战争消耗品,千辛万苦耗时长久训练出一批能拉得动硬弓的精锐来,一战拼光了,是不是就该投降了?

    反观火枪手,一个月就能上战场,双方真的是没法比。

    波兰立陶宛王国的统治集团自然也知晓这个道理,奈何他们的败仗打的太多,武器全都成了太平军的战利品,重新打造没足够的钱财不说,时间上也不允许,所以只能从库存中拉出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收藏品,用弓弩来替代缺失的火枪。

    好在,十字弩这东西制作不复杂,曾经火器没有盛行的时候,十字弩因为训练简单,产量很大,库存很多,数量充足。

    由于太平军使用的都是缴获的老式火炮,使用火炮的炮手也是类似满清部队的水准,实际上,19世纪的清军跟17世纪的欧陆军队水准是相差不大的。

    所以说,清军的战斗力落后西方整整两百年,不过当时清军由于大量采购先进火器,武器方面并没有落后多少,两次鸦片战争满清军队不是败在武器上,主要还是人的因素。

    士兵怕死,上层腐败,这种国家拥有再好的武器也不过是个送快递的料。

    由于火炮的落后和炮手的业余,当太平军的细长红线出现在波兰第一军团士兵视野中时,火炮声渐渐停息下来,后世排队枪毙电影中常见的步兵前行火炮伴随而进,对于太平军而言是打不出来的,主要是这个时代的火炮准头太差,误伤的概率太大,步兵进攻的时候火炮都会停止炮击。

    炮声停下来后,波兰士兵在军官的呼喝下,从防御掩体中站起身来,掩体前面胡乱堆放的木桩并没有阻碍太平军线列步兵的前行,这些木桩更多的用途是组织骑兵突击和阻碍步兵集群冲锋,对于列队漫步前进的部队用途不大。

    踏着鼓点声的太平军渐渐接近到了百米有效射程之内,这时,波兰第一军团的掩体后面响起了零散的火枪射击声。

    感谢邪丿皇灬逍遥打赏100币

    感谢九转圣神打赏100币(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276 进攻下

    (全本小说网,。)

    火枪的最佳射击距离是50米,因为只有在这个距离内,使用燧发滑膛枪的士兵们才有一定把握瞄准目标,而不至于开火后都不知道子弹会飞到哪里去。

    但是,滑膛枪在百米内的距离,铅弹就已经可以狠狠射入人体造成致命伤了,这也是火枪刚刚流行起来时,惜命的火枪兵往往会站在百米距离开外抬枪对射,结果打了半天双方死伤的人极为有限……

    能杀人的前提,首先是要能打到人……

    当然,人类是会学习进步的,战争频繁的欧陆统帅很快发现了这种战斗方式的低效率,开始渐渐拉近交战距离,直到18世纪线列战术发展到巅峰时刻,50米交战对射距离成为欧陆各国的共识,除了英国那种不按照常理出牌拼死顶着枪口前进的特例外,大多数国家都会在50米左右的距离外排队枪毙。

    此时,波兰人还没有50米射击的概念,只是按照理论上的滑膛枪最大有效杀伤距离来作为标准,所以太平军战列线刚进入百米就扣动了扳机。

    噼里啪啦火枪射击声打的热闹无比,那些拿着弓弩的波兰士兵则无趣的拿着弓弩预备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第一军团确实比其他新组建的常备军强出一大截。

    起码,士兵们能坚守战场纪律,这一点看似简单,在封建色彩没有褪色的17世纪,可不是容易办到的事情,只有各国精锐才能普遍做到。

    百米距离的射击,只给太平军造成了两位数的伤亡,对于数千人推进的战列线而言,真的可以算是九牛一毛了。

    一顿自由射击后,掩体后的波兰火枪兵开始忙碌的装填弹药,他们的动作由于紧张和业务不熟练,出现了千奇百怪的‘意外’。

    结果,第二次射击时,有超过一成的火枪兵没能将自己枪膛里的铅弹打出去,这一成火枪兵中,甚至还有不少人在扣动扳机没有击发后,再次重复之前的装填动作,而不是检查枪膛……

    可以预见,这些波兰火枪兵在这场战斗中,再也别想打响手里的滑膛枪了!

    这就是排队枪毙时代的常态,也是历史上英军极其重视第一次齐射的原因,无论多么精锐的火枪列兵,只有第一轮齐射是最整齐的,随后的装填在散布着死亡气息的战场上,士兵们很容易在各种负面情绪下出现失误,结果就导致各种意外发生无法开火。

    每一轮齐射后都会出现这种概率,人类终归不是机器人,这就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齐射的次数越多,同一横截面下能开火的滑膛枪越少……

    这种情况是普遍意义的,精锐部队只能降低这种概率而无法杜绝,哪怕是太平军士兵,没有紧张的情绪,也有极小的概率在多次装填下出现失误,只需要一次失误,装填弹药就需要重新来过,很显然,在战场那种争分夺秒的情况下,大部分士兵没有慢条斯理重新清空枪膛装填的耐性。

    所以说,太平军线列步兵同样注重前几轮齐射的质量。

    他们没有在百米距离内开火,仍然踩着鼓点挺胸抬头前进着,八十米,七十米,六十米,五十米!

    在不足五十米的距离下,太平军线列步兵终于可以瞄准目标了,于是,太平军的战列线停了下来,第一排士兵站立举枪瞄准一气呵成,随即在军官挥下的指挥刀命令中,扣动了扳机。

    成片的铅弹将露出半个身子或者一个脑袋的波兰士兵打的人仰马翻,很多挺身正在抛射弓箭的波兰弓箭手,身子一软趴在了掩体上,暗红色的鲜血很快淌满了周围的泥土。

    十字弩和弓箭手虽然加入了进攻的序列,但对太平军造成的杀伤力并没有预想中那么可怕。

    火枪的齐射将很多想要射箭的波兰士兵击倒,大大降低了波兰人的火力投送。

    第一排太平军线列步兵齐射完毕后,原地装填弹药,第二排线列步兵踏前两到三大步,在军官的命令下统一举枪瞄准射击!

    不足10秒的间隙,又一波弹雨铺天盖地的砸在了波兰人的阵线上,即便他们有掩体遮护,大多数铅弹都没有命中目标,也让露出半个身子和脑袋射击的波兰士兵死伤狼藉。

    掩体只是降低波兰士兵受攻击的面积,而不是将他们完全遮护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