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逐欲红尘 >

第78部分

逐欲红尘-第78部分

小说: 逐欲红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开东海已经一个多月了,深圳和香港两地的事也办得差不多了,等一切安顿下来后,我就登上了去日本的飞机,第一次来到了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国家。
    香港这几年有些萧条,主要还是因为九七的缘故,越是临近九七,对大陆不了解,或者说对大陆多变的政策有恐惧心理的香港人越是觉得自己前途渺茫,由此而来,移民国外,逃离香港的商人、富豪也越来越多。这些大批的精英们外逃,也使得香港的整体商业受到了很大打击,再加上大量资金的流失,进而也影响到了香港往日的繁华。
    当然,这对国家来说是个难题,可对我来说却不是什么坏事,要不是这样的话,我来香港还没这么容易,等到了香港没几天,我就用低价收购了一家香港的本土公司,因为原公司的老板一家准备移民加拿大,再加上逃离香港的商人太多,公司想要用合理的价格转让也比较困难,所以这家坐落在轩尼斯道,拥有二十多名员工,业务稳定,具有二十五年历史,运行良好的公司,最后仅仅只用了五百多万港币就拿到了手。
    五百多万港币,折算人民币是六百万不到些,这些钱对有钱香港商人来说并不算一笔巨款。可对我已经差不多是全部身家的大半了。不过,拥有了这家比较成熟地公司,再加上公司里留下的那些很有能力的职员,对我从香港重新起步来讲,却一份非常宝贵的财富。
    东海那边的业务结束了,深圳的加工厂货源也就断了,这么一来。以现在的库存来计算,只能够勉强再维持二个月左右地生产。由此可见。迫在眉睫的就是货源问题。还有,香港地新公司主要的业务还是转口贸易,可由于原来老板的移民,导致流失了不少大客户,虽然靠着留下来的订单勉强维持几个月的经营并不成问题,但如果没有新的业务跟上的话,刚经历过转手地公司。很容易会发生员工对公司失去信心的情况。
    等做完这一切,我没有半点耽搁,必须得把当初的计划尽快实施才是,两边都是等米下锅,何况香港又不比内地,轩尼斯道的办公楼租金昂贵,以我现在的实力是没办法长久负担的。
    摸了摸日本那边的情况,再利用香港公司的渠道和日本那边地客户取得了联系。等事情有些眉目后,我就登上了去日本的飞机,陪同我同行的是公司里一位懂得日语的香港人,同时也是在这家公司工作了五年的业务好手。
    “李生,我们和长谷川先生约见的时间差不多了,日本人是很看重时间地。我们是不是可以过去了?”陪着我在东京街头逛了逛,严家俊那带着浓厚港腔的普通话在我耳边响起。
    抬手看了看表,离约见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我点点头,由经常来往香港日本两地的严家俊带路,一同往不远处行去。
    这是一家中型的日本贸易公司,也就是日本人常称的株氏会社,规模要比我香港的那家公司稍大些,坐落在东京市区的一幢办公楼里,老板也就是社长姓长谷川。全名是长谷川胜康。四十多岁的年纪,中等身材。身穿西装,下巴刮得发青,瞧上去一脸的精明。
    到了公司,先由严家俊用日文交涉,接待的小姐毕恭毕敬地把我们请到了会议室,没过一会儿,长谷川胜康就来了,先是和颜悦色地同严家俊说了一通我根本就听不懂地日文,接着等严家俊向我介绍后,他连忙向我又是鞠躬,又是握手,这种形式上地礼貌让第一次正式接触日本人的我很不习惯。
    不过,入乡随俗,我也坦然下来,带着微笑向他问候了几声,接着就是一连串地客套话,严家俊在中间做着翻译,忙得不亦乐乎。
    “李君,贵公司和我们合作多年,大家一直非常愉快,现在由李君接手,一定更会蒸蒸日上,财源茂盛,还望李君以后继续关照我们公司,长谷川多多拜托了!”长谷川胜康站起来又是一礼。(为了行文方便,舍去翻译对话)
    “长谷川先生客气了。”我笑道,等他坐下后说道:“我刚接手公司,这次来日本也是想亲自看看以前公司合作伙伴的情况。长谷川先生和我们公司合作了这么多年,当然是信得过的客户,所以我今天第一个就来拜访您。”
    “李君能这么说,让长谷川非常惭愧,感谢李君的如此看重!”日本还真是多礼,不去说这礼是不是出自内心,可没说几句话他又站了起来,左一个鞠躬右一个鞠躬,我当然也不能坐着,只能苦笑着起身回礼。
    “长谷川先生,虽然你我是第一次见面,可从公司角度来说大家也都是老朋友了。我们中国人讲究的是礼在心即可,我又是第一次来日本,是不是等会就不用再……呵呵。”又一次坐下后,我笑着打趣道。
    长谷川先是一愣,接着严家俊又帮着我解释了几句,他这才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起来:“李君还真会开玩笑,既然李君不介意,那我也就答应就是。”
    没了繁琐的礼节,说起话来也让人轻松不少。接着我们谈了谈公司之间的业务问题。因为香港这边换了老板,接下来大家怎么合作,还有以前签订的合同如何履行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一同解决的。这些事,在香港地时候一直就是严家俊在处理。我刚接手公司并不长,也就把具体的谈判全交给了严家俊,而自己坐在一边,侧耳听着他们的对答,并借此了解长谷川在商业上的为人。
    严家俊看来和长谷川之间打过不少交道,并没有和他客套,直截了当地就谈起了这些事。至于长谷川那边。边看他刚才说得漂亮,可一到谈生意的时候却变得非常严肃认真。尤其是我们公司转手后的资金情况,货源情况,甚至其它细节一一询问,大有打算了解得一清二楚的样子。
    不过,这些也难不倒我们,因为来前我就和严家俊做好了准备,当下一一回答了他地问题。给了他还算满意的答复。等全部问题问完后,长谷川也松了口气,高兴地笑了起来,并取出早就准备妥当地新合同,让双方重新以新公司的名义签约。
    “长谷川先生,我听严先生说,您在东京的人脉很广?”办完这些事,我把合同递还给他的时候。笑着问了一声。
    “这是当然!我们会社在东京历史悠久,商界之中朋友不少,而且我们和政府方面也常有接触,许多订单都是政府的采购单。不过……不知李君问这些问题,究竟有何所指……?”这日本人也不是傻子,微微一愣后。就笑着反问道。
    “长谷川先生,不瞒您说,我这次来日本不仅是联系你们这些老客户,其实还有件事要办,是关于生意上的事,就不知您是不是可以……。”我带着微笑看着他。
    “生意?”长谷川一听到生意两字,两眼就放光,身体略微前倾,用手指了指双方,急切地问道:“李君。是什么生意。能不能拿出来探讨探讨?”
    “可以!”我笑道,向严家俊点点头。严家俊会意地从包里取出一份文件,递给了长谷川。
    这是一份关于废品物资收购的计划书,计划书是我和柳玫好不容易搞出来地,再经过严家俊的翻译整理后,这才成型。长谷川接过计划书,只看了第一眼就大吃一惊,疑惑地抬头望望我,见我笑眯眯地回望着他,他忍不住皱起了眉头,低下脑袋继续往下看。
    喝着日本的茶,我点起一支烟悠闲地坐着。长谷川那边已经把计划书看完了,可他并没有说话,反而又重新细细地再瞧了一遍,等两遍全瞧完后,他更是微闭起了眼,一手按在计划书上,手指轻轻敲打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李君,恕我冒昧,我想问您个问题,可以么?”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睁眼问道。
    “当然可以,请说。”
    “不知道李君怎么想起来做这个生意的?说实在,您的这份计划让我非常吃惊。”
    “呵呵,长谷川先生问的好,不过这个问题也非常简单,因为我以前就是做这行的。”我笑着回答道。
    “以前就做这行?”长谷川顿时惊讶。
    “没错!”我点点头,抱手道:“我接手香港公司之前,在中国内地做的就是废品物资再利用地生意,只不过由于某种原因我才从大陆到了香港。不过,我内地的加工厂还在我公司的旗下,再加上加工厂的逐年扩大,大陆的货源已经满足不了我的需求,所以我才打算从海外找寻合适地供应商。”
    我这话有真有假,长谷川听后恍然大悟,佩服地点点头:“想不到李君能搞出这种成绩,真是让人意外。其实在日本,废品回收利用也有不少年的经验了,只不过随着日本的经济发展和人工成本上升,十年前日本的废品加工业就逐渐走了下坡路,现在全日本的废品加工厂基本全都关闭了,政府回收的废品不是用来填海造地,就是运到国外填埋处理。”
    等会还有一章!
第一百五十二章 眼光
    “这我清楚。wWw;”我点点头,长谷川的话并没说错,来日本前我已经对日本的情况进行过了解,的确如长谷川所说的,日本的废品回收利用历史比中国长远得很,而且在工艺和利用比例上来看,也比中国高出很多。可由于日本的经济发展,再加上加工处理的成本上升,现在在日本做废品加工已经无利可图了。因为直接从国外采购原料的价格,甚至比加工利用后的原料更便宜,所以现在除了几个政府补贴的加工厂勉强维持外,大多数的废品不是填海造地,就是花钱运到第三国家处理。
    也就是说,长谷川对这行生意的前景并不看好,无利可图的生意又能赚多少钱呢?何况中国的废品回收利用率并不高,要货量也不会大到什么地方去,同我合作并不是件好买卖。
    当然,我也看出了他神色中的疑虑,而且他最后说的客套话里也带着一种婉拒的意思,不过我早就心理准备,不等他继续往下说,就主动开口。
    “长谷川先生,我们公司这么多年合作,大家都是老朋友了。我也知道,让你同我合作做这个生意,对你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事。不过我倒觉得,这个生意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
    “哦,不知李君有什么高见?”长谷川笑着问道。
    “很简单!”我让严家俊再取出一份资料给长谷川,胸有成竹地说道:“我们了解过。以贵国政府处理废品的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废品地生产量。也就是说,每天废品的产出和消耗不成比例,这也就形成了贵国要花大价钱把废品用船运到第三国填埋的处理方式。可是,长谷川先生,你既然在政府中有人脉,当然也清楚世界上对废品的接收是有严格要求的。所以能接收贵国废品填埋的国家也越来越少,导致贵国政府在这上面耗费的成本每年上升。”
    长谷川看着第二份资料上地数据。并没有反驳,点了点头。只不过,他奇怪我提出这些,对这生意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其实是一件事。”我笑道:“您可以这样想,假如您能为贵国政府解决这些问题,或者说是一个长久解决问题的办法,想来贵国政府对贵公司一定回刮目相看。相对而言,贵公司在你们政府地份量也会增加不少,这不是让贵公司提高政治地位的一个好路子么?另外,长久的解决废品,贵国政府当然会相应地付一笔长期的费用出来,这费用从单位来讲并不太多,可从整个废品总量来看,累积起来就不在少数了。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话。那就是细水长流,这些钱一个月,两个月对贵公司来看并不算多少,可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呢?长谷川先生。您计算过这个数额么?假如我把量再放大一倍,十倍,甚至百倍的话,您又觉得这还是件小生意么?”
    长谷川默默想了想,点头道:“李君,您这比方是正确的,从理论上来说的确是这样,可是您别忘了,理论往往和现实有区别,一旦出现了意外。这其中地损失可也不小。”
    “您说的没错!”我笑了笑。反问道:“可是,您别忘拉。消耗废品是我这边的事,这些损失和您有关么?”
    长谷川又是一愣,顿时大笑起来,连连点头道:“呵呵,李君说的对,这损失的确和我无关。”
    “这就对了!”我大方地说道:“既然是合作,我也把话说明白些,长谷川先生您只需要把政府处理废品的供应权帮我拿下来就行,至于怎么处理,或者我这边的利润还是亏损都不用您来担心,这些全是我的事。作为报道,贵国政府关于废品处理地补偿费我可以全部转让给您,只不过船运运输需要您帮我解决,您看怎么样?”
    长谷川没想到我这么大方,他本来还以为我要和他分成补偿费,可我很明确地告诉他,我补偿费一概不要,只要他免费帮我把货物运到指定地点就行。如果是这样的话,再加上双方合同的限制,长谷川这边可以说不担任何责任,只要大笔一签就能每月收钱,这么好的事怎么会有?不等于天上掉馅饼么?
    长谷川第一个反应就是其中有问题,我肯定有什么地方隐瞒着他,或者有什么关键他没看出来。可他想了半天,总觉得他一点都不吃亏,一切都很透明,我就是想搞鬼也搞出不什么名堂。
    利益的趋势,让长谷川忍不住心动了,他终于开口问道:“李君,请问您需要多少量,或者能处理多少的废品呢?”
    “当然是越多越好!”我笑道:“不过开始不会量大,这样吧,我们可以先试着做几票,每周发一次货,以五百个集装箱,八千到一万吨计算。如果做地好,等三个月过,我再追加五百到一千个集装箱。”
    “这么多?”长谷川被我说的话吓了一跳,一周八千多吨,一月下来就是三万五千多吨,如果再追加一倍到两倍的话,这可不是小数字。他眼珠子急转,脑子里盘算着以政府处理废品每吨补偿费,去掉运输费用他能拿到多少钱,算了后,结果让他忍不住激动,双手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当然!长谷川先生,货源的保证你一定要帮我完成,至于废品的种类我也不什么都需要的。我搞的是物资回收利用,可不是垃圾场填埋,这点我不希望你搞错。”瞧着他激动的样子,我忍不住暗暗偷笑,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