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无闲人-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自己嫁不出去的确是事实,但被她这么大咧咧说出来,我去,简直不能忍了,杨梅一好想揍她一顿。
“你这种满嘴喷粪的高技能可不是人人都会的,你强得令人作呕,我等望尘莫及。”杨梅一怒了,反正山上也没人,今天就跟她死磕到底。
林大嘴被她这一串的话说得脸更黑了,“看不出来你倒是个嘴厉的,难道你爹娘没有教你对待长辈应有的态度吗。”
杨梅一斜看她,声音加大说道,“既然你都没有丝毫有做长辈的样子,我又何必对你轻声细语。”她杨梅一别的不会,应对极品要再是个忍气吞声的白莲花,那也不用在这里生存了。
这丫头比她还会说,林大嘴知道今天在杨梅一那是讨不了什么好的,当下就准备把剩下的松菇采完走人,谁知杨梅一扯住她。
“你个小蹄子,我都不跟你计较了,你还拉着我作甚?”林大嘴气得翻白眼。
杨梅一本来不想做得太绝,不过实在是忍无可忍,“林婶子,请你搞清楚,这片松菇是我把上头的枯枝落叶拿掉才发现的,你后来居上我不跟你计较,但是这剩下的你再动一朵我就跟你拼了。”说完随手捡起地上的一根棍子吓唬她。
林大嘴当下就哭天抢地起来,抱起头巾里的松菇边往山下走边喊:“来人啊,快来人啊,杨大丫打人了。”
林大嘴回到村里逢人就把山上发生的事添油加醋说一遍,以讹传讹,不用说,杨家大丫头的脾气大就这么顺理成章传出去了,在“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会”基础上又多了一项“骂啥啥都赢。”
在没什么可失去的时候就是得到的时候,杨梅一已经看淡了,不想杨兰一跟着担忧生气,笑着说道,“不知道事实就听信传言的人,我们辩解也没用,姐没事的,不怕说。”
外头把她传得一文不值,姐姐却一副看开的样子,杨兰一自认没有这种承受力,只得紧紧拉着姐姐的手,仿佛这样能给她一些力量,心里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让姐姐吃饱。
夜幕渐深,高氏把编好的扫帚连带麦秆收好后看到大女儿屋里还亮着灯,故过来看看,顺便赶孩子们回去睡觉。
“都这么晚了,你们姐弟几个说啥呢?”伴随着说话声,高氏推门而进。
“娘,我在跟弟弟妹妹唠唠嗑呢。”杨梅一心底一直佩服这个家里家外干活都一把好手的娘,不用想都知道本来的杨梅一也被她教得很好,如今换了自己却变成干活白痴,娘心底想必也是失望的,要不是她的样貌不变,肯定都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女儿。
杨唯一还小,目前跟爹娘住一块,一看到高氏进来,很快爬下炕,乖乖走到高氏身边,伸出手仰着头道,“娘,抱。”
“好嘞,娘的乖儿子。”高氏弯腰一把抱起儿子,继而吩咐两人道,“你们姐妹俩也早些睡觉,别说得太晚了。”
“好的。”一直都很听话的杨兰一应道。
“娘,我们这就睡觉。”杨梅一笑看在高氏怀里已经开始打盹的杨唯一。
高氏跨出门槛的时候,回头瞅了一眼在油灯映照下眉眼弯弯,脸颊盈润的杨梅一,心底透出一股怜惜,外头的传言难听又怎样,只要她还有口气在,即使很难,她一定给闺女配户好人家。
☆、003谦书
“王大姐,我家虎子也老大不小了,实在是不好拖着了,他的亲事就拜托你了。”莫氏两手紧紧握着王秀娥的手,语气里透着一丝恳求。
王秀娥是十里八乡名声最好的媒婆,传言只要是她经手的姻缘没有不成的,而且夫妻两人还会和和美美到老,这么多年从未有人打破这个传言,是以王秀娥为了保住她几十年以来的招牌,现在应不应下说亲活考虑的也是越来越谨慎。
毕竟莫氏是熟人,王秀娥说话也不拐弯抹角,“莫小妹,不是我说,你家虎子要是容易说上亲我早说了,实在是……”王秀娥顿了顿,实在是不想自个好不容易形成的名声毁在你儿子手里,不过这话王秀娥想了想终是没说出口。
莫氏为了能早日解决大儿子的亲事,不惜多次拉下老脸来请求王秀娥,难道这次还是无功而返吗?莫氏不甘心,继续请求道,“王大姐,我这不是没法子了才来请你出马的么,你就看在这么多年来我叫你一声姐的份上,你就帮帮我吧。”虎子的亲事没少请媒婆出马,不过挑来挑去都没有满意的,莫氏这才求到王媒婆这。
“哎,你先把虎子的生辰八字给我吧,我去走动走动。”可怜天下爹娘心,看到莫氏说着说着眼眶就红了,王秀娥还是心生不忍,毕竟她跟莫氏还是有些交情的,罢了,就帮她这一把,成不成再两说。
其实王秀娥是换了一种方式思考,往最坏方面想,要是招牌没了就没吧,但是如果她能给大伙都不看好的虎子说成一段好姻缘,那她这个好媒人的招牌不仅没砸,还能更加金光闪闪,就冲着这点,她拼了也得给莫氏办好这事。
王媒婆答应出马,此事有戏,莫氏一听喜极而泣,声音颤抖道,“诶诶,好的,我一直带着呢。”说着立刻从包袱里取出红纸。
王秀娥看她兴奋得手忙脚乱的样子,心底微微一叹,仔细想想,其实她家的虎子挺好的,相貌那是没得说,身材又高大挺拔,除了年龄大些,还有……
如果说杨梅一是近两年村妇们挂在嘴边津津乐道的闲话,那么稻香村还有个跟她同样遭遇非议的人,小名唤虎子的薛谦书,此人固执己见,胆识过人,不卑不亢,不屑曲意逢迎,与名字截然相反的性格。
早些年薛老太爷给重孙子取名为薛谦书,供他去私塾读书,本是望着他“谦以表性,书惟立身”,没成想他在读书方面却没什么天赋,最后只是勉强把字认全,加上有个身为武官的莫小舅,他反倒对于那些舞刀弄棍的事感兴趣。
平日里他最听薛老太爷的话,不过在薛老太爷走后,他就再也不肯踏入学堂一步,薛爷爷和薛爹没少对他进行棍棒教育,结果却是把他越打越顽皮,离“文”这条路越走越远。
相反的,往“武”这条道却越来越近,在他十四岁那年,恰逢上面派人来征兵,那年的征兵还是自愿式的,他知道这消息后一蹦三跳地跑回去告诉家人他想去当兵。
莫氏最疼这个大儿子,知道他的想法后,一个栗子往他头上送,“你不好好读书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眼看就到娶亲的年纪了,你给我把那些莫名其妙的想法收收。”莫氏早就暗中打算着给大儿子物色姑娘了,她有四个孩子,两男两女,最小的孩子才三岁。
莫氏打他的手劲并不大,薛谦书为了逼真,一手捂着被敲过的地方,一手拽着他娘的衣袖,可怜兮兮朝他娘道,“娘,我只是想像舅舅那样建功立业,能为咱王朝出一份力。” 英勇骁战的莫奇涛当年也是当兵入伍,没少跟他提过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和硝烟弥漫。
虽说弟弟是教过这小子武功,他也的确有两下子,不过莫氏是说什么也不同意他去当兵,再者这次征兵又不像上回那样强制性的要求每家都出一个男儿,自己的孩子都是心头肉,又不是后娘,谁舍得把他往那鲜血淋漓的战场上送,所以抱着这事是没得商量的心态莫氏怎么也不肯松口。
薛爹跟莫氏是一样的想法,他早就想儿子成亲好含饴弄孙了,薛爷爷倒是觉得男儿志在四方,趁着年轻就该出去走走,再者是他自己想去的,何不由着他出去闯荡一番,没准最后还能光宗耀祖。
不消说,莫奇涛是举双手双脚赞同的,于是薛家就形成对峙的两方,正方的主要战力是薛爷爷莫小舅,反方则是薛爹薛娘,在加上鬼点子多的薛谦书在正方背后推波助澜。
最后的最后结果是,莫小舅开怀大笑,薛爷爷盼着孙子能闯出一片天,薛爹薛娘挥泪送走虎子,对虎子芳心暗许的姑娘黯然神伤。
十年后的虎子果然不负众望,他竟然由最初的小士兵成了朝廷的武官,这其中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怕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过当官的这份荣誉对于薛家来说,那得是烧了几辈子的高香,薛家的流水席整整摆了三天,整个稻香村的人都为之骄傲。
儿子有出息了,莫氏这才放下心里的担忧,唯一遗憾的只是儿子仍旧孑然一身,以前她鞭长莫及,现在催着儿子成亲就成了莫氏的头等大事,上赶着嫁过来的姑娘是不少,不过数量多了容易花了眼,薛谦书自己倒是不急,对于这事又不怎么上心,莫氏看着挑着迟迟做不了决定,转眼薛谦书又踏上去京城的路途,亲事又得暂且搁下。
没想到好景终是不长,薛谦书的本意是等适应官场后把家人都接过来,可是在朝廷当了一年官后,感觉自己不喜欢官场夹杂的尔虞我诈、阿谀奉承,不是他怕,他只是不想与歹人同流合污,这一切渐渐让他感到厌倦,于是两年后他彻底放弃那种生活,选择辞官归乡。
能够当上朝廷命官这是多大的荣华富贵以及光耀门楣,而且他又没犯什么错,也不是被贬,这无缘无故自己辞去官职,此举震惊多少曾经对他赞誉有加的同乡人。
再者乡里人可不懂你说的什么不适应官场那套,这对于大伙来说,当官即意味着泼天富贵,薛谦书的做法可不就是脑子进水了,他的事一时之间在村里炸开了锅,大伙议论纷纷。
“哎,听说他还是什么骠骑大将军呢,你们说他是不是疯了。”有人为他惋惜。
“原来他也不过如此。” 有人的语气里不乏幸灾乐祸的成分。
“好在当初没把闺女嫁过去,看来我还是明智的。”这人一副我有先见之明的样子。
“他年龄本就有些大了,如今又干出这等傻事,以后怕是不好说亲了。” 曾经眼红过他的人暗地里爽。
“话也不能这么说,其实他那模样身板还是没得挑的。”终于有人说了一句好听的。
……
听热闹的不嫌事大,村民们你一眼我一语的说起这平淡的乡里好不容易出现的一件奇人奇事。
薛谦书的此番作为,薛家人一开始是不谅解的,特别是莫小舅,还专程赶回来与他彻夜长谈,之后才理解他。
此事已成定局,薛爷爷在唉声叹气一段时间后也只能慢慢接受。
薛爹薛娘没那么大的野心,儿子回来留在身边也好,没什么比一家人在一起更好。
只是令全家头疼的一件事来了,他的终生大事,家里连最小的薛明花都出嫁了,如今就剩他这个老大。
莫氏那是心急火燎、马不停蹄地为薛谦书张罗亲事,虽说儿子的年龄是大了点,但当娘的也不想太委屈儿子,不要求对方家底,起码得找个品性温和的清白姑娘。
结果这两年请来的那些媒婆都给她找的是什么样的人家?腰肥膀圆的的不说,满脸麻子的就算了,小气计较的她也忍了,可是连村尾那个爱勾汉子的寡妇都给她介绍。
莫氏激了,掐腰怒骂道:“你们这找的都是些啥人,这不是在糟践我儿子吗?”她家虎子除了年纪大了点,哪哪都是好的,她们这是瞎了眼。
“还想找个年轻的好姑娘,你还真当你儿子是个香饽饽呢,真是白日做梦。”为寡妇说亲吃了闭门羹的媒婆立刻回嘴道。
“那是你们没眼光,我儿子就是个香饽饽,咋了。”莫氏气得吼道。
莫氏心中郁结了几日,知道王秀娥的性格,本来不想过来麻烦她,不过如今看这些媒婆的嘴脸,看来是不能抱着希望了,于是思来想去,莫氏决定来求求她的王姐姐。
“虎子回来也有两年了,亲事更是拖不得了,我就拜托姐姐了。”莫氏临走的时候,再次拉着王秀娥的手郑重请求。
王秀娥理解她的心急,轻拍她的手腕安抚道,“我晓得的,一定给你办好这事。”
☆、004说亲
天色还未亮透,外头传来几声鸡鸣,杨梅一悠悠转醒,把手伸出被窝后摇摇睡在身旁的杨兰一,接着才睡眼惺忪地掀开身上有些老旧却干净的棉被。
此时已是秋末,清晨的天气微凉,杨梅一往自己身上添了一件薄外套,叮嘱杨兰一多穿点才走出去。
高氏和杨伯志也早早起了,杨伯志正把担回来的水往缸里倒,高氏在厨房里捣鼓早饭,杨梅一洗漱后从院门后拎出扫帚开始清扫院子,厨房活她不会,但这扫地还是难不倒她的。
没过多久高氏喊开饭,杨梅一帮着把粥端出来,杨兰一手脚轻快地碗筷摆好,连杨唯一都自告奋勇要提装着窝头的小篮。
高氏知道现在闺女饭量大,煮粥的时候锅里的米不变,但往里头加了很多野菜,添了很多水,熬的时间比较久,米粒稀烂,混着野菜看着倒也有些浓稠,一家五口配着窝头其乐融融吃得香。
早饭后,杨家夫妻俩准备下地了,按照惯例,杨梅一跟着爹娘去地里,杨兰一留在家里带杨唯一,顺带洗衣做午饭。
没办法,姑娘家不会农活怎么行,即使杨梅一对于这方面的学习成果老是一副“朽木不可雕”的样,高氏和杨伯志也不能放弃对她的教导。
虽然秋收已经过去,但在地里松松土还能捡着不少遗落的作物,杨伯志埋头专心干活,高氏开始手把手教杨梅一锄地,在她示范一遍后,杨梅一依着葫芦画瓢。
“不错了,这次比上回好多了。”高氏鼓励道,跟上回抡着锄头能把人给锄了的姿势相比,这回明显是进步了。
杨梅一对于上回曾差点把锄头抡到自己的脚仍心有余悸,这回这一锄头下去,锄把一歪,土也没翻出多少,显然火候还是不够,她娘这是谬赞她了,果然农活是要从小抓起。
“嘿嘿。”杨梅一摸了摸自己长长的辫子不好意思朝她娘笑笑。
虽然她干活那样跟没干一样,但杨梅一还是跟着爹娘到中午才收工。
趁着现在的季节还有些太阳花,响午过后,杨伯志一人下地,高氏带着孩子们一起把甘薯去皮切成细片晒干做成甘薯丝。
等到炎热夏季的时候,甘薯丝和米粮混在一起煮的稀饭放凉了,再配上自家的腌菜或者咸鱼,味道最好了,这对于杨梅一来说,这也是跟上辈子乡下的奶奶家里最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