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妾心如宅 >

第228部分

妾心如宅-第228部分

小说: 妾心如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天授帝对这桩婚事的态度也是几经改变。从最初的震怒,到后来的抗拒、犹豫,直至如今点头应允,这其中他也经历了一番煎熬挣扎。 

  撇开各自的身份不提,沈辞的人品仪表都很出众。就连天授帝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肖鸾公主很有眼光,朝中尚且没有哪家子弟能与之比肩。他也不忍拂了爱女的心意,让父女之间多生嫌隙。 

  原本天授帝有些忌惮威远王割据,可一旦两家结为姻亲,沈辞成为驸马,也相当于留在京州做了半个人质。天授帝相信,只要沈辞人在京州,其父威远王必定不会轻举妄动,朝中也会再观望一阵。 

  就这么各让一步,天授帝和威远王达成了协议。沈辞进京做驸马,与肖鸾公主成婚,不再承袭威远王的爵位。他的世子之位,顺延给胞弟沈略。 

  回想这桩婚事的个中艰难,每个知情之人都要叹上两个字“曲折”。不过好在现下苦尽甘来,一双有情人即将终成眷属,帝王与威远王成了亲家,皆大欢喜! 

  七月初七一早,淡妃便从应元宫里出来,去往公主府张罗婚仪,恭待帝后大驾光临。 

  不是没有遗憾的,好端端一桩婚事,天授帝死活不让威远王及王妃进京观礼,给出的理由是——于礼制不合。 

  淡心只得撇嘴,诚然让驸马一家进京是于礼制不合,可礼制不是皇帝定的吗?还不是皇帝说得算?何况威远王又不是别人…… 

  淡心最清楚天授帝的脾性,说来说去,他还是气恼不过,总觉得这桩婚事是被威远王夫妇算计了。况且公主大婚,普天同庆,他也怕威远王入京之后多生事端,再有居心叵测之人趁乱惹事。 

  想到此处,淡心也只能为之遗憾。不过好在威远王每年都会入京述职,有时王妃出岫也会随之而来,进宫陪她几天。这般自我安慰一番,淡心才略微感到开怀。 

  她自己处在深宫久了,总是羡慕如今出岫的生活,育有两子不说,最关键是那自由而广袤的天地,开阔渺远的北国风光…… 

  想着想着,淡心已莲步轻移走近公主府的花厅。本以为自己算是早的,可谁料一只脚还没跨入门槛,便听到一群诰命夫人们在絮絮叨叨地闲谈: 

  “原本我家老爷还说,圣上打算撤藩呢!这如今倒好,两家成为亲家了!” 

  “我听说淡妃娘娘也没能劝动圣上,是诚王出马说项了呢!” 

  “诚王出马有何稀奇?大家都知道他与威远王交情极深。” 

  “说起诚王,也不知忘初小王爷如何了,最近倒是闭门不出,安生许多……” 

  聂忘初,诚王嫡长子,从太子聂忘凌的“忘”字辈。这位小王爷不仅是京州一霸,也是房州一霸,惹是生非的本事无人能及,好在品性尚纯,不过就是调皮了些。 

 “要我说,都怪诚王妃太娇惯孩子了,我瞧诚王两个嫡子两个庶子,没有一个走正经路的。都和诚王一样,喜好什么音律啊、诗文啊、书画啊,偏偏对仕途没兴趣,也不晓得报效国家。” 

  “呸呸!诚王也是你能议论的么?还是说肖鸾公主的婚事罢。” 

  …… 

  淡心站在花厅门外听了半晌,发现几个诰命夫人越说越没谱,便打算敲门进屋打断。 

  “这桩婚事哪儿都好,就是公主比驸马大了两岁……” 

  “两岁怎么了?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二必生儿!” 

  …… 

  “咳咳。”淡心清了清嗓子,浅笑着迈入屋子里:“几位夫人都在呢!来得这么早?” 

  女眷们见是淡心,纷纷起身行礼,其中一位夫人回道:“咱们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好不容易凑见一桩喜事,自然要早早过来唠嗑说话!” 

  闻言,淡心掩面再笑,径直入内坐下。她的气质颇为特殊,妇人的风韵与少女的娇俏在她身上兼而有之,几位诰命夫人不止一次见过她,也忍不住纷纷在心中暗叹,难怪淡妃娘娘隆宠二十年不衰。 

  “娘娘也来得这么早啊?”一个女眷又问。 

  “嗯,来陪你们说说话,唯恐公主今日成婚,她府里招待不周,有所怠慢。”淡心很自然地答道。 

  “娘娘太客气了!” 

  “哪里不周?咱们聊得不亦乐乎。” 

  “皇后娘娘和淡妃娘娘都如此平易近人,真真儿是天下人的福气,咱们也受了恩典。” 

  女眷们深知淡妃娘娘在天授帝心中的地位,都不愿放过逢迎她的机会,各个不深不浅地恭维着,借着这好日子讨她欢欣。 

  淡心最开始并不喜欢这种场合氛围,如今听得多了,倒也习惯了,遂转而叹道:“转眼公主都十八岁了,单独开府不说,也即将嫁人。我那灵犀宫是一日比一日寂寞冷清……” 

  众位夫人见淡心语中一阵落寞,又连忙七嘴八舌地劝慰她,也顺势将话题茬了开来。 

  一屋子的女眷说了许久的话,公主府里也越发热闹起来。虽然花厅离正厅还有些距离,但外头那些炮竹声、喧闹声、恭贺声还是时不时地传了进来,可见许多宾客都就位了。 

  淡心望了望窗外天色,心生疑惑:“咦?圣上和皇后娘娘怎还没来?太子也不见人影。” 

  话音刚落,便听得外头响起一阵禀报声:“皇后娘娘驾到!” 

  花厅内一众女眷立刻起身,下跪恭迎:“娘娘千岁千千岁。” 

  “都快起来!”皇后庄萧然真正不负她的名姓,为人端庄贤德,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见了她,都是难以掩饰母仪天下的风范,从未见过皇后失态。 

  今日因是肖鸾公主大婚,嫁的又是威远王嫡长子,因此皇后的穿着也显得分外隆重,竟比以往众人所见都要高贵大气许多。 

  她也不多做客气,径直坐上花厅的主位,与诸位诰命夫人客套了几句。淡心朝外看了几眼,见皇后只字不提天授帝,便忍不住问道:“娘娘,都这个时辰了,圣上还没来吗?” 

  见此一问,皇后淡淡看向淡心,笑中别具几分深意:“今日你离宫甚早,有所不知,宫里来了几位贵客,如今圣上正在待客。” 

  皇后说得轻描淡写,反而令淡心心底起疑。什么贵客能耽搁住帝王?就连爱女的婚事都不急着过来。 

  许是猜到淡心必然有此一问,皇后隐晦再笑:“来者是圣上的故人子女,便留在宫里多叙了几句。太子已经提前过来招呼了,至多再等半个时辰圣驾必到。” 

  话到此处,皇后停顿片刻,又对淡心笑言:“你放心,必定误不了吉时,保不定一会儿更加热闹……” 

 番外11:红尘无尽缘未了 


  圣上的故人子女来了?淡心有些许不解。是哪位“故人”如此有分量,自己未到,子女先到,还能让堂堂帝王滞留宫中,连独女的婚仪都不着急参加了? 

  显然,皇后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意思,更何况这一众诰命夫人们在场,有些话也不能多说。淡心识趣地没再追问,一屋子的女眷们又开始谈笑起来。 

  不过这一次,因为有皇后的加入,众人都显得拘束许多,不如方才毫无顾虑说得开怀。女眷们先是恭维了皇后一阵,有些话题也心知肚明不再谈及,譬如圣上对淡妃娘娘的宠爱等等。 

  淡心已经无心再参与进去,只兀自猜度着圣上的“故人”是谁。若非皇后在场,她先行离开于礼不合,淡心估摸自己必定坐不住,会去找太子问个清楚明白。 

  说来也奇怪,太子明明是个早产儿,足足提前了一个月落地。按道理讲他本该是“先天不足”才对,淡心也曾多次忧虑,唯恐这孩子半路夭折。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太子聂忘凌一直都是体魄强健,莫说没有早产儿的孱弱病痛,就连高热等症状也甚少出现。从小到大,太子便如同他父皇天授帝一般,对行军布阵、骑射战术颇有天赋,也喜欢得紧,许多时候都能够无师自通。 

  因而这些年来,天授帝重点对其文治课业抓得很紧,唯恐太子爱武成痴,少读了圣贤书,最后会成为拥兵杀戮的一代暴君、昏君。 

  淡心曾多次听天授帝提起过此事,身为父皇,他对太子的军事天赋又欣喜、又担忧。可淡心却不以为然,至少目前瞧着,太子要比天授帝的性情温和许多,没有继承帝王的乖张狷狂和阴鸷性情。 

  淡心每每思及此处,都自诩是自己和皇后的功劳。须知孩子的脾性如何,多是传承于父辈母辈,如今既然不像天授帝,那自然是像生母和养母了。 

  单凭这一点,淡心已很是感激皇后对太子的教导。她扪心自问,如若太子养在自己膝下,未必会比现在教得更好。这便是出身大家的皇后,与她这个奴婢出身的妃子之间最大的区别。 

  何为“母仪天下”,从教养儿女上便可见一斑。相反的,肖鸾公主自幼在灵犀宫长大,倒是养成了刁蛮任性、口无遮拦的性子,比淡心自己年轻时还更甚三分。 

  如此一分析,淡心也足以安慰自己,太子养在皇后宫中,实在是最好的选择了。 

  事实上,早在太子聂忘凌十岁那年,他人已很是成熟稳重,天授帝便私下将其生母是谁告诉了他。当日淡心并不在场,后来太子专程来灵犀宫认母,母子两人掏心挖肺诉说了一番,真真儿是相对垂泪。 

  再后来,太子在人前看不出任何变化,照样是与皇后亲近,也不常来灵犀宫走动。可淡心心里头明白,这是太子保护她的一种手段,母子连心,两人都默契地不再人前故作亲近,以一种略显疏离的礼仪维系着血脉关系。 

  时至今日,真相大白已有八年了。天授帝、淡心、太子三人心照不宣,唯有皇后还被蒙在鼓里。又或者皇后早已发现了什么,但她苦于膝下无子,只得倚靠太子,便也佯作不知了。 

 淡心想着想着,心头不禁一阵唏嘘。再回顾这十八年来的宫中生活,她自认已足够幸运了。至少她明白,帝王一心系在她身上,十数年恩宠不衰,也不计较她的肚子一直再没有动静。 

  就这么陪伴着帝王终老,也不负人世一遭,相许一场。 

  想到此处,淡心才发现自己走神了,便又生生地将思路撤了回来,再次猜测起圣上的“故人”是谁。许是方才思绪跑得太远所致,当她再回神时已插不上话了,不知怎的,众位女眷又将话题扯到了威远王妃的身上。 

  “也不晓得王妃是如何保养的,臣妇这几年见过她两次,竟都没什么变化,容貌看似还是二十七八……明明臣妇与她的岁数相差不大,可站在一起就跟母女似的,真教我们这群老家伙汗颜。”其中一位诰命夫人感慨不已,对皇后叹道。 

  皇后只是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并不接话。反是另外一位女眷说道:“你可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威远王妃风姿倾城,即便与你站在一起,也不会像母女,你可没她长得好看。” 

  此话一处,花厅里立刻响起一阵咯咯的笑声。 

  至此,皇后才笑吟吟接话:“威远王是神医屈方的关门弟子,懂得驻颜之术也不稀奇,大约是有什么独门秘方罢。” 

  “北地天寒地冻的,也是冻龄的好地方。这就跟贮存食材是一个道理,放在太阳下总是烂得快,放在冰窖里便能长久不腐。” 

  “感情张夫人将自己比成猪牛羊肉了!”一位诰命夫人顺势开口戏谑一番,转而再对皇后、淡心两人道:“如今可好了,威远王与圣上成了亲家,两位娘娘又与王妃交情匪浅,可千万记得替咱们讨要方子,也让咱们老得慢一些。” 

  众女眷纷纷出声附和,大家又畅聊了几句,可淡心再也投入不到这气氛当中—— 

  她忍不住担心肖鸾公主的婚仪会出差池,兼且顾虑圣驾迟迟不到误了吉时,还得揣摩天授帝的“故人”到底是谁,又得分神与这些贵妇们周旋应付…… 

  正兀自烦恼之际,但见皇后身边儿的宫婢已走入花厅之内,娇声禀报道:“启禀皇后娘娘、淡妃娘娘,圣驾到了,请您两位移步前厅。” 

  终于来了!淡心长吁一口气,连忙起身跟着皇后朝外走,三出三转,到了公主府的前厅里,这才发现宾客们都被赶了出去,只有太子聂忘凌和几个年轻人在侧。 

  淡心与皇后常年练得颇有默契,前后脚走到天授帝面前,齐声朝他行礼,然后一右一左坐到御驾两侧,接受礼拜。 

  “草民臣晔(臣昭)见过皇后娘娘、淡妃娘娘千岁千千岁。”两个俊逸无匹的年轻男子从座上出列,行了下跪大礼。 

  这两人是姓“陈”还是“臣”?淡心飞速在脑中过滤一番,认为能够让天授帝称得上“故人”,还是如此重视的“故人”,只有一家姓“臣”的。 

  这是……前北宣晟瑞帝臣暄的孩子!那他们的母亲是谁也毋庸置疑了,必定是天授帝“从前”的心上人——鸾夙! 

  淡心恍然大悟。难怪方才皇后说话极为隐晦,欲言又止且别具深意,原来是臣暄和鸾夙的后人到了…… 

  可这一家子不是出海归隐了么?一二十年毫无消息,怎么这时候突然出现了?淡心心里头虽疑惑,但也并未觉得拈酸吃醋,毕竟都是些陈谷子烂芝麻的陈年往事了,对方的孩子都来了,她也没什么可吃醋的。 

  若是每一缸醋都吃,那天授帝岂不是要杀了竹影才甘心?如此一想,淡心只觉得好笑,面上也坦然许多。 

 再看皇后,此时已对臣晔和臣昭和蔼笑道:“果然是器宇轩昂,后生可畏。你们都是圣上的贵客,不必客气。” 

  淡心也接过话茬,对兄弟二人续道:“两位贤侄怎能自称‘草民’呢?圣上可是要生气的。” 

  果然,这句话戳中了帝王的心思,但见天授帝已指着臣氏兄弟二人,对淡心笑道:“朕都说过几次了,他们该自称‘侄儿’。可两人偏偏都不听,非得恪守这迂腐的礼节。” 

  听闻此言,臣晔立刻开口解释道:“我们兄妹三人临行之前,家父特意叮嘱过务必遵从君臣之礼,切莫乱了纲纪伦常。” 

  “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