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76年软妹子宠夫 >

第19部分

重生76年软妹子宠夫-第19部分

小说: 重生76年软妹子宠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秋一直计算着时间,想着很快乌渡镇就会作为c城首个田地分下户的示范点,到时候各种农具都会紧俏起来。于是拿起村里给她发的铁锅工业劵去了铁制品铺子,一口锅换了四把镰刀,四个锄头,还有一个小的铁耙。
    “啧啧啧……”吕建斌花销都算大手大脚了,可叶秋竟然用一口锅换了这么点东西,也忍不住咋舌,“你换这些没用的干嘛,现在反正用着集体的东西,何必自己置办呢?”
    唐桂芝也有点心疼,那可是一口锅啊。
    叶秋是打算好了,家里的锅还够用,可农具却不行。村里的铁制农具也不是人人一把的。土地分下户后,分集体的东西也分了,可不是人人都能得到那些铁制农具。没有农具,到时候怎么种地?
    “我有打算的,你们看着吧。”说完,叶秋把铁耙扔给吕建斌拿着。
    “喂,叶秋同志,你使唤去我,是不是有点理所当然了?”吕建斌假装不悦。
    看着一路嘻嘻哈哈的俊俏小伙子冷着脸,唐桂芝被唬住了,伸手连忙准备拿回来,却被叶秋拉住。
    只见叶秋笑,“吕建斌同志,你是不是比我俩大?”
    吕建斌点点头。
    “咱们是不是阶级同胞?”
    吕建斌再点头。
    “阶级同胞就该互相帮助的,何况,你比我和幺妹大,应该是哥哥,妹妹让哥哥做点事情,不是理所当然么?”说完,转身就拉着唐桂芝离开。
    吕建斌闻言,睁大了眼,这样也可以?看着跑了的俩丫头。吕建斌忽然追上去叶秋和唐桂芝,然后在二人身边,轻哼着当地以前流传的一首情歌,“妹儿,妹儿…前头走,哥哥后头,脚儿不停地…追……哟。妹儿,妹儿…前头走,哥哥后头,心儿噗通地…跳……哦。”
    声音虽然低,可还是有人听到,街上的人纷纷侧目地看着吕建斌,眼里都带着鄙视,还有的瞒着怒火,竟然有人光天之下,调戏妇女?
    幺妹唐桂芝站在叶秋和吕建斌的中间,听到吕建斌的歌词后,连忙低下头,整张脸羞得像个红苹果。
    叶秋很怕唐桂芝对吕建斌生了什么心思,见吕建斌真是什么话都敢说,板着脸道,“再唱,我叫你耍流氓。”说伸手就要拿回吕建斌手上的东西。
    吕建斌连忙后退一步,“别别别,开个玩笑,玩笑。”他觉得叶秋不是这样死板的人呀,怎么这么不经逗?
    叶秋知道吕建斌玩笑,也没真的因此对吕建斌生气,只是气他不分场合和人,看了眼依旧不好意思的幺妹,心里微微叹了一口气,拉着她往前走。
    吕建斌摸了摸鼻子,跟了上去。
    
    第27章 
    
    走着走着,三人竟然到走到了猪市场。
    猪市场不是国营的,但卖猪的人都要走关系后才能进去,没有关系的根本近不了这里。而私自买卖就会被当投机倒把的。
    “咱们去看看章程国他们。”吕建斌连忙道。
    刚进乌渡镇时,秦璐,秦国文,章程国以及李建刚直接从小道去了乌渡镇的下场。章程国是特意来买猪仔回去养的。因为隔壁村就有个青年因养猪上交集体,再教育成功,于是推荐上了工农兵大学。章程国一心想回城,所以听到任何门路,都想试一试的。
    “他们会不会已经走了?”叶秋疑惑地道。
    “章程国是个纠结的人,应该没走。”
    “同志,买猪呀,香因点(便宜点)卖。”这卖猪的人看起来是见过世面的,眼睛毒,见到叶秋三人,连忙道,“石龙村有个同志,一年喂了三头猪,贡献大,再教育合格,如今被推荐上大学去了,同志,要不要来两只?只要养了猪,很会就能回城了。”
    石龙村就是建设村附近不远的一个村子。没想到那个养猪青年的事迹竟然在这里流传开了。
    吕建斌闲得无趣,身子一侧,打趣道,“买啥子猪哟!淘神!”
    “看你这个崽崽就是个要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
    吕建斌没好气地说:“你才扎根一辈子”。
    “你这个崽崽别急嘛,我晓得你不想扎根一辈子,那你就更要喂猪了。”
    “为啥子?”
    “为啥子?为了不扎根一辈子。招工要贫下中农推荐吗?读大学要推荐么?但是人家凭啥子推荐你呢?光工分做得多有屁用啊,最主要的是看你有没得扎根农村的思想,‘扎根不扎根,猪儿喂几根’。你喂了猪,就有了扎根农村的好思想,喂了猪请干部喝酒才有肉吃,干部吃了你的肉,不推荐你都不好意思了。”
    “哦!”吕建斌做着若有所思的模样。
    叶秋真是无语极了,耍宝当有趣,他吕建斌要是会喂猪,叶秋名字跟他姓。不想跟着这么一个人,叶秋在猪市场寻找起来章程国他们。
    “五嫂,章大哥他们在那里。”幺妹唐桂芝突然扯了扯叶秋的衣袖。
    叶秋也看到了,拉着唐桂芝走了过去。吕建斌也不再打趣那老汉,大步跟上。气得那老汉骂骂咧咧一阵子。
    秦璐呼吸之间满是猪粪味,心里暴躁得快要跳起来。可看到秦国文淡淡的表情,又忍了下来。可当章程国挑三拣四地转悠了整个猪场。秦璐的脸色不好看起来,于是拉了拉秦国文,“秦大哥,咱们能不能先去街上逛逛,我还没看过乌渡镇呢。”
    章程国和李建刚太磨叽了,买个猪也挑肥拣瘦的。在这臭气喧天的地方转悠半天。秦国文其实早就想走了,可碍于面子,不好主动提出。听到秦璐的话后,连忙对着还在挑猪的章程国道,“秦璐要去外面看看,买点东西,我先陪她过去。”
    “好,好,你们去吧。”章程国看了眼捂着鼻子的秦璐,心里了然,连忙道。
    于是秦璐和秦国文走出来时,刚好碰到走向他们的叶秋和唐桂芝。
    看到叶秋,秦国文情绪有点波动,但被他隐忍了下来,装着若无其事地从叶秋身边离开。叶秋倒是没什么,平静地走了过去。
    吕建斌跟秦国文说了几句,然后约定在镇子口汇合一起回去。
    叶秋到章程国身边时,正好听到章程国挑好了两只猪,正问着价钱。
    “好多钱?”
    “三角一斤,一个八斤一两,一个七斤整,才称了的,四块五角三,看你这娃儿是个实在人,给四块五角钱,猪就归你啦。”
    “能不能少点?”
    “不能了,不能了,你看看这里卖猪的,差不多都是这个价钱了。”
    “老板,猪崽都烂市了,你还卖这么高。”叶秋突然出声道。
    “你这个女崽崽说啥子。”卖猪的有点生气。
    “我们是一起的,你卖得恁么高,难道还不让我讲价呀。”叶秋继续道,“买猪真不划算,你看猪崽恁么小,要费多少猪草才能养大啊,而且光吃猪草还不行,还得混合米糠吃才能长膘。你看,米糠人都会吃,却拿去喂猪,这是不是不划算嘛?”顿了顿,“要是我们不卖,你带回去也是个包袱。所以,您再少点吧?”
    “你这个女崽崽真是个会说的。两角八一斤,不能再少了。”顿了顿,“否则我宁愿拿回去吃了。”
    “两角八就两角八。”章程国急忙道,然后掏出了钱。叶秋只能叹了一口气,其实两角五就能买的,可惜章程国心急了。算了,反正不是她出钱。
    卖猪的见章程国爽快,他也大方一回,把放猪的竹编篮子一起给了章程国。
    一行人这才从猪市场出来。门口卖猪的老头见到这一行人时,气呼呼的,在吕建斌经过时,很是生气地噔了他两眼。
    吕建斌无所谓地走了过去。
    众人也没什么东西要买,于是提议到镇子口汇合。
    叶秋想了想自己身上的各种票据和唐家的情况,发现好多票都可以兑换了,刚好家里能用上。于是拉着幺妹唐桂芝又逛了起来。吕建斌这次没跟着,他和李建国两人把叶秋买的东西都带着走了。
    “马灯和电池是在哪里买?”
    “五嫂,你有马灯票和电池票?”唐桂芝有些惊喜,“那是不是有大电筒啊?”
    建设村都没有通电的,村民家里一般都是用煤油灯,有钱一点的人家是用马灯。而外出的话,大都是拿着火把,条件好的就会用大电筒。
    “马灯票和电池票有的,是村里按照国家规定发的。”叶秋笑笑,“大电筒没有的。不过,咱们去买个吧。”
    “那个很贵的。”唐桂芝摇摇头,“二十多块钱一个呢。要是有电筒票就好,一张电筒工业票就行了。可惜,要城里上班的人才会发的。”顿了顿,“五嫂,还是算了吧,我还听说了那个大电筒费电池的。”
    叶秋摇了摇头,还是买个吧,万一有事要走夜路,电筒总比火把好些的,“先带我去看看吧。”
    唐桂芝点点头,带着叶秋去了一个店,写着国营杂货铺。
    国营杂货铺里是副食品和工具一体的店。十多个工作人员穿着杂货铺发的蓝大褂、胳膊套着套袖,招呼着买东西的村民。
    叶秋看到日常生活用的油盐酱醋茶、鸡蛋、白糖、香烟、白酒等等,以及一些日常用的工具:电筒,马灯,茶盘,热水瓶,铁瓷盆,针线等等日常家用的。
    在日常生活区逛了一圈,换了二斤煤油,然后去了工具区,换了马灯和电池。
    唐桂芝拿着马灯和电池像看稀奇玩意似的,翻来覆去地看着。
    叶秋笑了笑,然后对着售货员,“同志,我没有电筒工业劵,能买电筒么?”
    “可以,二十五元一个。”这个价格有些贵了,可叶秋想了想,还是觉得应该买一个,还有马灯也是。
    马灯是叶秋准备给婆婆公公用的,他们二老一直用着煤油灯。煤油灯是一个玻璃瓶子做的,火露在外面,很危险。每次看到他们带到楼上,心里都捏了一把汗,生怕把屋子给烧着了。马灯虽然也是煤油灯,可外灯芯外面有一个玻璃罩子,安全得多了。
    “怎么这么贵,我们村来买的,才二十一。”
    售货员淡淡地看了眼唐桂芝,“这可是上海牌的,你看看这标志。”语气傲慢,还带着瞧不起的意味。
    唐桂芝涨红了脸。
    叶秋心里也有点生气,可如今的国营店里的售货员都差不多的态度,深深吸一口气才忍住那股怒气,“马灯多少?”
    “十三。”
    连忙付了钱,叶秋又给公公带了一斤白酒后出了杂货铺。二人又去猪肉铺子店,拿猪肉票换了两斤猪肉后,叶秋和唐桂芝拿着满满的东西朝着镇子口走去。
    路过一个国营废品站时,叶秋把东西扔给了幺妹拿着,然后钻了进去。在里面,叶秋发现了很多好东西。雕花的木床和屏风,桌椅。虽然都有些缺胳膊断腿的,可这些却都是古董。还有仍在角落的花瓶瓷碗等等。可因为幺妹在外面,她不好买下后放进空间,想想只有等后面抽空来镇子上一趟。
    又翻捡一会,叶秋找到了很多小人书和连环画,还有一些服装剪裁的书。小人书和连环画放了几本到空间。服装剪裁的书买了三本,分别是湘江工农兵服装厂出版的《工农兵服装剪裁》,s省服装总厂汇编的《服装缝纫工艺操作》以及南方服装总厂研究汇编出版的《服装量裁基本知识》。
    总共花了一块多钱,想着回去跟婆婆一起学做衣服。不过要是有台缝纫机就好了,可惜乌渡镇只是个小镇,很难买到。叶秋心里琢磨着,什么时候去一趟c城看看。她离开s城的时候,城里已经开始流行三转一响了。若是结婚的时候,有三转一响其中一个,很是备受瞩目的。
    乌渡镇地处西南山区,虽然现在没有开始,可只要改革开放后,很快就会流行起来。叶秋想着其中的商机,心脏猛烈地跳个不停。可如今还不到时候,想想就觉得十分难受。就像一个十分饥饿的人,面前放着一块大饼,却不能吃。
    叶秋连忙抛开所有思绪,和唐桂芝一起朝镇门口走去。
    路上遇到了魏红芝和杨大珍。
    魏红芝脸上带着笑意,看到叶秋买了那么多东西,连忙帮她拿了些。杨大珍就羡慕不已了,心里嘀咕两句,又看了眼魏红芝。比较一番后,心里微微有些失落。
    本来叶秋还想拿粮票去粮站换点粮食的,可看到杨大珍的模样,又看了眼魏红芝,想想还是等后面再说。于是几人很快到了镇子口,与众人汇合后,回建设村。
    
    第28章 
    
    叶秋刚跟吕建斌他们汇合,却突然想起自己的信还没寄。于是村长大娘打趣声中,转身回镇子上寄信。
    那时的邮票是无号邮票,主图是农民、工人或者解放军,面值分别是4分、8分和10分。叶秋向邮局工作人员拿了一共信封,填好地址后递给了邮递员。
    工作人员一看,竟然是xx部队,忍不住看了眼叶秋,道,“同志,一共一角三分。”停顿一下解释,“邮票八分,信封五分。”
    叶秋连忙付了钱,然后看着邮递员把信收起来后才转身出邮局,朝着镇子口而去。还有邮局离镇门口不远,十分钟就看到站在镇门口不远处的一群人,小步跑了过去。
    刚好秦国文和秦璐也买了一些东西回来。然后一行人一起回了建设村。
    叶秋把东西都给了周菊,自己留了一把锄头,放进了空间。然后拿着糖去了隔壁大哥唐伟石家。
    周菊见叶秋买回那么多东西,本想说两句,过日子不要大手大脚。可转眼周菊就想到,这也许是叶秋自己的钱和票买的东西,说了不是得罪儿媳妇么。所以嘴唇动了动,却什么没说,只是把农具慎重地收藏了起来。
    唐传河看着二两肉,忍不住道,“石板那次,老五媳妇为你出头,我还原以为是个精明的,可这买东西就暴露了。哎,这也是个老实的。你看这二两肉,瘦不拉几的,肯定被人坑了。这砍肉的是个心肝黑的家伙,就会欺负下乡的青年,恁是不会多砍点肥肉,全是瘦的。你说瘦肉有什么好吃的,磕牙齿不说,还不肥肚,要是我晓得有肉票……”
    “又吃又嚼(说),吃都堵不上你的嘴。”周菊恨恨地道,说完,还看了下前门,生怕叶秋回来听到这些话后,心里头不安逸。俯身又开始规整叶秋买回的东西,看到了一个酒壶,“喏,这老实人办老实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