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红楼之林氏长兄 >

第178部分

红楼之林氏长兄-第178部分

小说: 红楼之林氏长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没胆子的。”林沫平静地道,“熹大哥哥是个好人,他的性子若是和仲澐换一换,容家的下一代不知道得多风光。”
  若是容家为长子,容熹为次子,容家未来的确会多出无数种可能来。然而事实上就是这样,长子中规中矩,次子大放光彩。林沫低下头看着自己怀里的两个孩子,慢慢地把他们拢紧:“你们啊,长得慢一点罢,让爹爹再多抱你们几年。”
  遂承听到消息,又去找容熹哭了一场。他也说不出什么话来,想说非但那个女人来了,还要带着她娘家的亲戚一起霸了他妈的地方,他却得走,这不是鸠占鹊巢是什么。然而这样的话即使“童言无忌”四个字都没办法掩盖他的小肚鸡肠,容熹虽然溺爱,但却好面子得紧,不许他说这样的话的。容遂承只能抱着他爹一通大哭,直到嚎得说不出话来。倒叫容熹更加心疼。但他也不能说,自己娶个媳妇,媳妇要娘家嫂子过来住两天都不许。没有这样的道理的。只能去找容白氏。
  “内宅的事,不牢你操心,你好好念你的书。我如今连遂承都不敢叫你操心了 。得亏撞见的是我,若是你儿子那天中午进去了,我看你这当父亲的脸面还要不要呢!”
  不管他说破了嘴皮,容白氏就只拿着他的不检点说事。偏偏这事极戳容熹软肋,只要略提一提,他的后悔、难堪就直冲上心头。
  “熹哥儿,你是容家的长子。刚生下来的时候,你父亲激动得都快哭了,说容家未来全靠你。这么多年我也不敢管你,你毕竟是下一代的家主,我得给你面子,捧着你,毕竟未来是要你做主的。什么时候你能当容家的家了,别说你不乐意邀请你大舅嫂,你就是想到天上去,我也不拦着你。也不必别人说,你自己觉得你能当家了,你告诉我同你父亲。我们绝对把家里的事都交给你。”
  “儿子不敢。”容熹有些灰溜溜的。
  
    第269章

  容熹本来就是个孝子;现在没中进士不说,又被容白氏逮着了把柄;自然什么也不敢多说。凤姐原先以为自己就是带儿子女儿出来散散心;顺便攀上这门亲事;给贾薇、巧姐的未来谋点子别的法子。不过到了容家;却与她想的不大一样。她本来就是个能干又好揽事的;脾气又爆;见迎春这样都没被丫头踩在下面;不觉感叹,果然是容白氏理家有方。想想自己当时理家;起初也是存着卖弄权势、占些便宜;可到了后来;劳心劳力不说;别人不见她的好,还赔了不少嫁妆进去。且她这个长房长媳,捞得这样的“大好事”还是因为二太太身体不好、李纨不揽事、宝玉未成亲!她既然有这许多委屈,迎春奉容白氏之命求她多留些时日,教她理家之道,她客气了一会儿,便也答应下来。
  “皆大欢喜。”静娴不禁拍了拍手,“得亏的你平时不爱算计人,否则还真不好说。不过你怎知灵均道长会出山?”
  “他不出山,就找个名气不如他的呗。无论招不招得得回魂来,就说同属蛇的克就行。招不回来,那是因为属蛇的还在——这不正巧,灵均道长出山了,而且还成功了,他的话,荣国府的人都得听着,不过我也挺奇怪的,难道这世上真有鬼怪之说?否则说招魂就真的把一个傻子变灵光了,也太稀奇了。”
  他却不知,此刻的灵均道长正独自闭关思过,然而仍有一个跛足道士破了他的阵法,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不觉苦笑:“仙人。”
  “神瑛侍者下凡历劫,然犯了蛟之责,被真龙改了命势,沾染了俗世尘气,身上仙魂自当散去,然你又是从何为他寻来那一缕魂魄?”
  灵均道长道:“仙人云游四海,恐怕有所不知,贫道那日细细查过神瑛侍者命格,在铜臭之气侵沾前,神瑛侍者早被凡俗女子的男女情爱散尽了先魄,乃是一块贪恋红尘之灵石,以自身灵气加持着。如今贫道做的,也不过是把那灵石之气继续借来,还他一个清醒之身罢。日后如何,还需看他自身造化。”
  跛足道长喝道:“胡闹!若是痴情司问起来,看你如何能羽化呢?”
  “许是俗世看多了,贫道心中牵挂,恐怕多了。”他往外头看去,一墙之隔的道观外头,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是极热闹的景象。
  朝代的兴衰更替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这其中带来的,却是血流成河、流离失所。上位者纠结着利益,下面人只求平安。若是太平盛世能再延续几十年,叫他闭眼前还看着自己最熟悉的景象热闹如常,便是不能成仙,也没什么大遗憾。
  他看着自己手下的沙盘。
  紫微星动。
  紫微星动!
  钦天监简直想甩自己两个大耳光。紫微星动意味着什么?当今年富力壮,刚过了大寿,身体没有任何毛病,你这时候测出来紫薇星有异?
  一时之间,朝廷上议论纷纷。
  “钦天监胆子够大啊。”水溶冷笑道,太上皇时,几个王子都拿钦天监做过文章。最成功的大约是忠顺王,借着钦天监成功地让太上皇相信皇帝的幼子是个克自己的。那会儿,钦天监在他们这些人眼里头就是收好处说胡话的。现在自然也不会怎么相信,“泰隐你说,是谁在准备造势呢?”
  “这可不好说。”林沫摸了摸自己的耳朵根。皇帝不是太上皇。钦天监测出来的那些个玩意儿,对他的影响并不大。他甚至不大信鬼神之说——毕竟这些东西让他与自己最宠爱的小儿子不能相见相认。所以想要借钦天监来造势的人,首先就得自己先明白,他将来得承受着皇帝的怒火。谁会这么笨?
  他脑子里转过吴廉水的摸样,感觉牙根一冷,蓦地对水溶笑道:“许是好事呢。”
  是好事,不过不是对他们的好事。
  “是该立太子了。”皇帝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
  立太子?!
  谁是太子?这个话题一直是朝野内外争论不休的话题。几个皇子都没有他们父辈、叔辈的气候,只拉拢了门客,并未有当年义忠老千岁、废太子之流能调动禁军的权势。因为这个,谁当太子,几乎就只是皇帝一句话的事。这是天家大事,纵然几个重臣明着暗着是有心里倾向的,然而却也不敢明着提出来,只怕稍有不慎,就要落人口实,一顶“妄图把持朝政”的帽子扣下来,谁都吃不消。
  更何况,现在情况已经明了了。
  宋家已经全线退让,“铁嘴”宋琪甚至都开始悄悄地倾向秦王。其实若不是宋家势大,这本来就是两个嫡皇子之间的争夺。两个人的王妃,一个姓吕,一个姓周,都是大家子出来的,不过吕家是将门,已经悄悄没落,周家却正兴旺着,周翰林还当了一年考官。因而齐王这个幼子看起来同哥哥也算平分秋色。然而比起儿子来,却逊了一筹——他没有嫡子。
  事实上,皇家的血脉,一向是衡量储君的一项标准。从这点看,几个皇子都做的不咋的。皇帝在他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有了许多个孩子,除却早夭的,尚有七子两女。而他的皇孙们,却连除夕大宴时给他把皇家的那张大围桌凑齐都做不到。不过即便如此,有了嫡子的秦王还是占了上风。大家正等着看他们斗法呢,齐王的庶子把自己老子一辈子的前程给坑了进去。
  大家伙儿都心知肚明了,然而水浮自己虽然心里有些小得意,却也没有表现出来。他清楚得很,父皇年富力壮,再活二十年不是问题。他又不是皇祖父这样老糊涂的,自己现在手上的牌连当年废太子的一半都还没到,自然不敢折腾出什么动静来。要是真让父皇猜忌了,传位给别人,他后悔也没有用。可见心知肚明归心知肚明,大家对立太子并没有多大的准备。尤其是皇帝经历过太上皇执政的末期兄弟相残的时候,对于过早定下太子人选的后果有详细的了解。就是皇后也以为,要立太子,得再等上两年。
  儿子当太子固然是好事,然而她却又如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担心着另外两个儿子。齐王不必说,水浮心里自然是忌惮他的。就连已经改姓林的老八,水浮好像都同他有不和。他即位以后,两个小儿子的日子怕是要不好。
  玉征文脸色发白地问皇帝是否要着手准备太子册封大典,皇帝笑道:“不着急,朕还没想明白呢。哪里能一蹴而就。”
  他这么一说,就连水浮的心都提了上来。
  “如今多事之秋,殿试还有一个月不到的时候,士子的水平干系着朝廷的未来。况且扶摇翁主好容易要走,咱们这儿来个册封大典,她若是想留下来看热闹呢?”和惠大长公主抿了一口茶,“礼部尚书是怎么当上尚书的?拍马屁都不会,我还当能当上一品大员的,都挺会琢磨圣意的。”
  林沫笑道:“公主可以往好里想,玉大人这么不知皇上的心意,却依旧得到重用,可见他是个有才的,而皇上是个任用能干之人的好皇上——这么想可就说得通了。”
  和惠公主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你既然已经在官场上,少不得要小心行事。这点也不用我提醒你,你自己做得就格外好。不过太过小心忍让也不是好事。原来不就被人欺负到头上来?亏得是小厮忠心。”公主想起静娴对自己说的林沫被人行刺,多亏白时越赶巧到了京城来寻他、申宝忠心耿耿以命挡箭,否则自己孙女儿就要当寡妇了,仍旧心有余悸地拍拍胸口,“我也这一大把年纪了,只景宁一个孙女,只图她好了。趁着我在宫里头还能说上话,你有没有什么心思?”
  林沫想了想,笑着揉了揉鼻子。
  他是真不需要妻子的娘家替自己去谋划什么。若说和惠大长公主同宫里头能说上话,他偷偷地想一想,兴许他自己同皇帝皇后,只怕还要更近一些呢,何必要为了这点事坏了公主几十年下来攒的好名声。他并不需要和惠公主替他求个官职,只要公主依旧德高望重、世人交口称赞,对他而言,就是一种无形的助力了。
  和惠公主也不勉强,只道:“你那日去吴大将军府上,可见到你外公的旧部?”
  林沫摇头道:“毕竟是外公,且我如今过给了老爷,还是皇上亲自赐下的,同白家军旧部太亲近了也惹眼。况且外公都多少年不带兵了。只怕现在军中知道舅舅名声的还比他要多。”
  “吴大将军现下,还是那些人心目中的带头大哥么?”
  林沫沉默了半晌,才道:“恐怕更甚。”
  和惠公主叹道:“没有一个好消息。”
  林沫眼珠子一转,他倒是知道一个好消息,但答应了水溶,不告诉第三个人。
  他在心里悄悄地给嘴上贴了个封条,乐不可支地佩服自己的信用。
    
    第270章

  当了这么多年的官,大家也算摸清楚了皇帝的喜好。他但凡说了什么事;那是一定会办的;空口给承诺最后只字不提那是他父皇的作风。不过什么时候办、怎么办,却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就像当年给儿子们封亲王;那是连老圣人都没知会一声,除夕大宴的时候张口就吩咐了礼部;弄得礼部措手不及不提;忠顺、忠敬几个更是连说几句酸话的机会都没有。太上皇心里头憋屈,问他怎么不同朝臣商议商议,他倒是大大方方地回一句;半年前不就提过了吗?朝臣们也没说什么;怎么的;现在又有异议了?坦荡得让忠顺王都说不出个什么来。
  现在他提到立太子,一是为了稳定人心,毕竟天象异常不是件好事。二来,他怕是心中的确有了太子人选,并且会在他觉得合适的时候把那人拥立为太子。但相应地,他想要立谁、什么时候立,也没有别人置喙的余地。
  这叫水浮心里很是没底,生怕他父皇看上的其实是五弟——否则又何必大费周章。好在命运还算偏袒他,吕王妃折腾了一天一夜,诞下一子。虽然王妃自己是盼着有个小郡主的,然而在秦王没了一个庶子的当头,又多了一个嫡子,毫无疑问,又多添了几分筹码。皇家又不是养不起孩子,自然讲究多子多福。嫡子意义尤其重大。秦王虽然已经有了两子,其中还有个最得上人欢心的崇安王,然而多得了一子,连他自己都感到无比庆幸。
  皇帝也大方,没让他考虑太多,直接告诉了太上皇,三皇子品行兼优,行事有方,且贵为嫡长、教子有方……可立太子。
  在场的有端王、忠敬王、卫驸马、兵部马尚书、工部何尚书,都是朝廷的股肱众臣。他这番提议不可谓不正式。
  说白了,“嫡长”二字出来,就足够压人了。水浮虽然在户部时不大讨喜,然而作为一个皇子来说,却没有任何的过错。该办的差事都还算妥当,为人也方正,没出过什么差错,如今又有三个嫡子,花霖还养在老圣人宫里头一阵子,颇受宫里头喜爱。比起其他的庶子、教子不当的齐王,他相当地拿得出手。
  太上皇在心里盘算了半天。他对皇帝这个儿子,当年也没多亲近,更别说孙辈了。只是这事儿皇帝既然来问他了,他什么也不提,未免要朝臣太轻看自己,于是沉吟了半晌:“老三脾气躁些,也罢了,崇安王深得朕心。”
  皆大欢喜。
  “人定下来,省得底下人说三道四的。”皇帝道,“册封太子倒不急于一时半会儿的,内务府好容易刚忙完了两个丫头的大事。得给他们个喘气的时候。今年打开春来,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儿就没听过,户部、礼部那儿怕是也要有意见。”
  册封太子倒的确是个既花心思时间,又耗银钱的大项。内务府刚刚弄完两个公主的下嫁婚服、仪仗。要他们马不停蹄地立刻去忙活太子的朝服、印鉴、册封大典,那恐怕是要把人累坏的。何况今年花钱的项多,虽然林沫省银子有一手,但省下来的银子在国库里头,他对内务府的人可没好脸色,今年户部给内务府拨项的时候,他当着许多重臣的面儿问了宫里头的素馅儿包子几十两银子一个,发落了不少人。今年事务多,户部多拨些银子给内务府也是理所应当,但北狄之乱才刚刚平了,皇帝这儿一个劲儿地花钱,怎么看都不像。
  卫驸马听他的意思,恐怕还得再等些时日册封太子,甚至可能拖到明年去——这倒是个好主意。水浮作为皇子绝对合格,然而在文人笔杆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