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金品典当师 >

第23部分

金品典当师-第23部分

小说: 金品典当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抛鸥髦质榧渲幸宰旨7夯频南咦肮偶淦肪佣唷�
  当然最吸引季凡的是还是墙上显要位置悬挂着的那件内镶钧瓷的四扇屏。季凡是识货之人,自然一眼就看出这屏风是由名贵异常几乎绝种的黄花梨制成,上面镶嵌着是居然是号称“黄金有价钧无价,一具钧瓷千重复”的瓷中珍品钧瓷。
  钧瓷始于唐,兴于宋,宋朝时名列钧、汝、官、哥、定五窑之首,宋朝徽宗皇帝在位时册封钧瓷为国瓷。在中国有一句古语: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钧瓷不但享誉国内,在国外也是声誉极高,日本人有一句话:“家无钧瓷不富。”为什么钧瓷如此珍贵呢?因为烧制它实在不易,窑工们有一句话,“十窑九空”,就是说烧十窑钧瓷也成不了一窑。而这一窑中又是“百钧难得一宝”,真正能烧出一件珍品来是异常艰难。为什么这么难呢,因为钧瓷的各种色彩,不是用颜料染上去的,而是用铜为着色剂,经高温锻烧,使其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窑变”。所谓的“窑变”是指它的釉色和色彩都是在窑里烧出来的,入窑一色,出窑千彩,有海棠红、鸡血红、胭脂红、朱砂红、火焰红、玫瑰紫、茄皮紫、雨过天晴、月白风清等等,说它难烧是因为它一半靠人工,一半靠天然。这里包含着窑工的技术、经验和对火候的掌握,同时也带有很多偶然因素,因此窑工们常说“钧无二样”就是这个道理。
  眼前的这件四扇瓷屏组成了四副完美无壁宛若天成的画卷,仿佛一个名家书就的山水画稚拙质朴而又温馨静谧,堪称珍品中的珍品。
  “季凡随便坐。”程汉章把季凡从对瓷屏的沉醉中唤醒,“这瓷屏是我二十几年前在北京琉璃厂古玩店淘来的,这是我最得意的珍藏。”程汉章颇为自得说道“季凡你知道我今天约你到家里来所为何事吗?”
  程汉章见季凡不解地摇了摇头说道:“我想先向你提个问题,你知道作为一个优秀的典当师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吗?”
  “我认为作为典当师首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这是从事是从事典当工作的的基础,再有就是要有火眼金睛般鉴别物品真伪的能力。”季凡想了想回答道。
  “你的回答倒是中规中矩,但却没有道出最重要的一点,其实一个真正优秀的典当师他鉴定物品能力水平的高低反在其次,关键是他要为人正直善良宅心仁厚,心术要正,这也是我今天收你为徒的真正原因。”程汉章笑容可掬地说道。
  “收我为徒?你不是说要以三个月为期对我进行考核,然后再决定是否收我为徒吗?”季凡满脸疑惑不解地问道,这个消息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太让他惊喜了。
  “做人要擅于变通,不能过于迂腐,你不会把师傅我当成那种食古无化的老顽固吧!你今天乐于助人的表现令我非常满意,我决定破格收你为徒。”程汉章笑着说道。
  “师傅在上,请受弟子一拜。”季凡心中不由一喜虔诚地说道。
  “算了,师傅我不计较那些繁文琐节,不过祖师爷面前你还是要拜一拜的。”程汉章领着季凡来到一幅画像前,指着画面上一个身穿杏黄道袍,手拿拂尘,面目清奇,一派仙风道骨的道士说道:“这就是咱们天机门的开山祖师紫阳真人,你来给上柱香。”
  季凡点燃了香上前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季凡来你先坐下,听我慢慢向你讲述天机门的历史。”程汉章神色肃穆地说道。
  PS:今天看了评论区,大家对四十五章节的内容非常不满意,一顿刀削笔阀,秋雨认识到这是个BUG似的败笔,对于大家的意见秋雨诚恳地予以接受,以后专心淘宝,不再去搞那种下三滥的故事情节,也希望大家不吝赐教多多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四十八章 沉入海底的思茅古茶
     更新时间:2008…11…24 0:52:26 本章字数:2462
  “紫阳真人他原本是明末京城老字号当铺宝和发的少东家,自小就博学多才。只可惜生于乱世,李自成攻陷京都,络大的家业被洗掠一空,心灰意冷之下遁入玄门,并创立了天机门,取天机不可泄漏之意。他本着宁缺勿烂的原则,制定了近乎苛刻的择徒门规,即先重品性,资质天赋反在其次,这也是本门至今人丁凋零的原因。
  紫阳真人潜心参悟道义多年,悟出一套吐纳养生之功,这套太虚气功讲究清净无为以静制动,不但有强身健体修心养性之功效,而且对你学习古玩收藏知识乃至以后从事典当工作都大有益处。对现在的你来讲,可能已经学习了大量的古玩收藏以及典当方面的知识,但它们就象是随意堆放在仓库中的铜钱,既博又杂毫无章法,缺少一根把它们串在一起的绳子。而你学习了这套内功,就象是多了根把各种知识穿插联系的纽带,使它们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让你相得益彰受用无穷。我现在就把这套气功的口决传授给你,你用心地记下来。”程汉章有意放缓节奏传授了三遍后问道:“季凡你都记住了吗?”
  “师傅我差不多记全了。”季凡胸有成竹地回答道。
  “噢,那你背诵一遍让我听听。”程汉章难以置信地说道,这口决读起来晦涩绕嘴,他不敢相信季凡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把它毫无遗漏的全部记下。
  “天地氤氲,万物化纯,身致虚极,心守静笃,生气盈然,神机始发。游心于淡,合气为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无穷,心地纯真,复归于朴。”季凡抑扬顿挫地诵来不差丝毫,程汉章听在耳中是又惊又喜,“此子博闻强记,天机门复兴有望矣。”
  “汉章该吃饭了,饭菜都快凉了。”陈晶在外面催促道。
  “咱们先去吃饭,一会儿我要和你对弈一局,也不知你小子最近棋艺是否有所长进?”程汉章笑呵呵地说道。
  “汉章你难得这么高兴,不喝点吗?”陈晶关切地询问道。
  “我今天收了一个非常出色的徒弟当然高兴了。”程汉章志得意满地说道。
  “你一向择徒甚严,这可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呀,汉章恭喜这回终于有了衣钵传人。”陈晶转头又对季凡说道:“你师傅难得器重于你,将你收录门下,你可不要枉费了他对你的一番苦心呢!”
  “请师母放心,您的教侮季凡一定铭记在心绝不敢忘怀。”季凡说道,几样简单的家常小菜,倒也烧得精致可口,季凡食指大动,连吃了三大碗这才放下碗筷。
  “晶儿,把我那珍藏多年的思茅古茶沏上一壶。”程汉章说道。
  一会儿功夫室内顿时茶香四溢满屋飘香,“什么茶味道这么香?”季凡嗅了嗅鼻子说道。
  “季凡这可是你师父压箱底的沉货,他自己轻易都舍不得喝的。”陈晶端起紫砂壶一边向细瓷茶杯里注水,一边说道,湛青碧绿的茶叶飘浮在细瓷茶杯里煞是好看。
  “你师母此话倒是不假,这思茅古茶在海底沉睡了上百年,你能喝到它也是你的福分。”程汉章微微一笑说道。
  “沉睡海底?”季凡闻言有些不解地问道。
  “不错!这茶是我多年的老朋友——瑞典哥德堡号的船长安德森从一艘沉在南海海底的中国古船上打捞出来的,他知道我喜欢喝茶于是就送给了我。这茶算来也得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季凡云南的普洱茶你应该有所耳闻吧?”程汉章问道。
  “北纬25度以南的云南自古以来就盛产茶叶,被誉为世界茶树的发源地。而居住在中国高原地带的藏族同胞,经年以牛羊肉为主食,缺少蔬菜,而普洱茶清热、解毒、润燥的功能,恰好可以调理膳食结构,正所谓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于是,历史上,云南的商人便用普洱茶与西藏的马匹和药材交换。在崇山峻岭、雪域高原的翻越中,‘茶马古道’由此而生。按照专家的说法,不管历史上还是今天,普洱茶因为有降低血脂等诸多保健功效,加上人们生活水平改善,大受人们欢迎。”季凡侃侃回答道。
  “你说的很有道理,思茅被称为茶文化的绿洲,茶马古道文明的起点,这些年随着普洱茶的热销已越来越引起世人关注。传统的普洱茶缓慢的发酵过程就是它品质形成和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要经过二十多年才能达到完美的程度。我们现在喝的这叫思茅女儿茶,这可是普洱茶中的极品啊!相传是古时候年轻的女孩在春季的谷雨前后采集新茶芽,装入竹筒后,进行适当的烤制,保存在房梁上,等女孩长大**,婚嫁之前再取出变卖,用所得的银两购置嫁妆,因而被称为女儿茶。近些年来,人们竞相品鉴和收藏普洱茶,并把它称为‘有生命的古董’,特别是在广东东莞一带这已经蔚然成风,很多人热衷于玩茶。现在的东莞据说至少有200万人在收藏陈年古董茶,2002年11月,国际贸易广州春秋优质茶评比会上,鲁迅先生收藏的20克普洱茶曾拍卖出16万元的高价。
  季凡细细品味这茶汤色艳丽口味醇厚不由赞道:“果然是好茶,历经百年仍然香味持久。”
  此时程汉章拿出那套榧木棋盘轻轻放在黄花梨的茶几上象是无意地问道:“围棋棋手分有九段是为九品,你知道都是哪九品吗?”
  季凡笑道:“师父这你可难不倒我,北宋张拟在《棋经。品格篇》曾云: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门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
  “不错,我果然没有看走眼。”程汉章付之一笑随即抓起一大把棋子开始猜先,程汉章以星、无忧角开局,行棋未几,于右上角成势。季凡执白后行,从外围着手,以其超卓的大局观掌控局面,他先从中腹落子,如疾风暴雨水银泻地般侵入右上角黑棋模样。
  “季凡你小子几天不见,棋风倒是凌厉老到了许多呀!”程汉章苦苦思索着应对之策说道,听了程汉章的话季凡倒是深有感触,望着场面占优的白棋,他自己也不知今天大局观为何变得如此强大。
    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四十九章 传说中的鱼脑冻碎石砚
     更新时间:2008…11…24 0:52:26 本章字数:2338
  程汉章见黑棋局面堪忧忙于守空,短兵相接后季凡则再次深入右上角做出一劫,此着手法老到,井然有序,令黑棋颇为棘手,程汉章思索再三,也只能做出让步,听凭白棋在右上角吃掉两颗黑子,白棋瞬间天堑变通途,从此放心大胆地长驱直入与黑棋会猎中原。
  打劫过程中,季凡进退有度,取舍自如,先是借找劫之机,夺取黑棋右下角,而后又迅速转身,弃角换取边上成势,其灵动着法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局面掌控功力。程汉章不能忍受白棋在棋盘下边围出巨大模样,遂从棋盘二路潜入,着法刁钻诡异,俨然星星之火,黑棋孤棋渐渐壮大。此时季凡倒也不慌不忙,利用左边黑棋大块亦未活净的软肋,左右开弓,黑棋两边受欺,好不忙乱。
  “你小子下手倒够狠的!”程汉章见场上形势不妙强颜欢笑地说道,此时已显败势的程汉章异常老到地弈出惊人之着,他以一手很难想到的“靠”在中腹强行分断白棋。一旦季凡应对有误,必将被黑棋卷杀一块,棋局即告逆转。但季凡洞若观火,根本不给他可趁之机,一手平凡却显功底的“顶”宣告黑棋搅局无效。如果黑棋执意分断白棋,白棋只需简单地一挖,黑棋即已无应手,至此,程汉章见败局已定,只好推枰认输,“看不出你小子下棋真有一套,今天这一局我是输的心服口服啊!”
  “多谢师父承让,时候不早我先回去了。”季凡站起身准备告辞。
  “这里记载着太虚气功的修炼方法,你拿回去照着好好练习,如有不懂之处只管来问我。”离开时程汉章递给季凡一本纸张泛黄的线装古籍。
  回到家中季凡按照书上的说明,盘膝坐在床上,排除杂念凝神聚气进入了忘我的境界,运气在体内运转一周天,最后纳入小腹的丹田处,睁开双眼只感觉浑身上下说不出的神清气爽。
  此时看到放在桌上的那品砚台这才想起,当时在许传尧家中自己只是粗略地看了看,根本没来得及上手仔细审视。
  砚,本义是指光滑的石头,雕刻成为研墨、盛墨、舔笔的器具,又称砚海、砚池、石友、墨海等,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它与笔、墨、纸构成不可分割的关系,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文房四宝”,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
  一般来说,古玩文物年代越久远,就越具有价值,而唯有这砚台是个例外。中国最早的砚台起源于汉代,但是汉、唐、宋时期的砚台都是以实用为目的,所以用料不太讲究。到了明清以后,文人将玩砚台当成一种时尚,选材要求越来越高,砚台的观赏和收藏价值也因此大大提高。在众砚中,人们把广东肇庆的端砚、江西婺源的歙砚、甘肃临潭的洮河砚、山西绛州的澄泥砚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砚。
  眼前这品砚台呈长方形,石色青灰偏绿,石质娇嫩、细腻,堪称端砚中的上品,砚堂内的“鱼脑冻”由各色的小石子集聚而成,诱人可爱。所谓“鱼脑冻”是砚台的一种天然形成的一种花纹,砚石里不同成分在千万年的地层中,日积月累就会形成的的许多不同的花纹,砚台里的砚堂里发白的斑纹像鱼脑,因此通常称之为“鱼脑冻”;而砚堂周围的花纹似火烧留下的印,人们称这“火捺”。砚侧用隶书刻有十四字铭文:“青牛粗解耕耘债,啃草坡头卧斜阳。”
  先是由碎石组成的鱼脑冻,然后是含有青牛的铭文,此时季凡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四句谒语:“白鹤啄松,青牛眠草;瓜迭垂实,猕猴捧桃。”难道说眼前这品端砚就是传说中失传已久的被誉为“广东三宝”之一的鱼脑冻碎石砚?
  季凡轻轻地朝砚台上擦了点水,令人感到不可思异的一幕发生了,只是砚台里本是碎石的位置竟然奇迹般地出现了一只青牛的形象,这只憨态可鞠的青牛神态悠闲地卧在草地上,周围是碧绿的青草。
  果真如此,季凡见此情景不由想起了一段尘封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