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古代的精彩生活-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睿温声道:“快起来,那种情况,谁都会伸手。我问你一下,那个人为什么这么理直气壮的抢你的东西?”扎伊道:“那是小人那里的老爷,和鞑靼物坦部落的大王子有亲,小人们每年都要向他交税,这一次小人在北边的山里挖到这颗大参,不知怎么被他知道了,非要让小人上交给他。小人老了,儿子在这次战争中死了,媳妇走了,只剩下这两个小孙子、孙女,本想着给他们留点钱傍身,哪能让他们白白夺去。”
看着这个老人,用笨笨磕磕的汉语,在那里讲述着辛酸史,林子墨心里也不是滋味。不论古今,一旦发生战争,伤害最大的还是老百姓,看着这个带着孙子艰难过日子的人就知道。
朱睿道:“这颗人参作价一千两银子卖给我们,你看可以吗?”扎伊连连摆手:“不用那么多,刚才在集市里,最高价才给小人二百两,这个价格太高了。”何况两位老爷对他们还有救命之恩。
朱睿摆手,安乐递给扎伊十张银票,每张一百两,省的拿着太大面额的银票出去,被人盯上:“收下吧,你的老家就先被回去了,我给你开个路引,在这里买间房子生活吧。”回去后,那帮人肯定和他们家没完,一千两银子,足够祖孙三人好好生活在这里了。
看着扎伊欢喜而去,林子墨心情有点沉重。说是改变北地的格局,但是看样子任重而道远,边关复杂的情形已是如此,深入北方腹地是什么样子?他不敢想象。
朱睿拍拍他的肩膀:“不要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只要你想出办法,我会站在你的前边。”林子墨感动,手和朱睿交叉在一起,握的紧紧地,仿佛成为一个整体。
不管怎么说,双方互市总的结果不错。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大大缓解了冬春大雪灾害带来的危机。
等到四月份的时候,内地派来的大批有经验的老农来到。老农们到来,就要到实地考察一番,前世的时候,林子墨知道,北地不少地方土地都肥沃,甚至能产出天下闻名的大米。
最后决定,朱睿和林子墨带着这群人到处走走看看。
一望无际的草原,光秃秃的土地上已经发起了一层绿色的嫩芽。早春的风还有点冷,空气却出奇的好。林子墨留心细看,虽然看着到处都是嫩芽,但是不少地方由于牧人只知道放牧,不知道保养一方土地,已经露出了地皮,这些地方在不整治,就会变成黄沙地。
路上不时有牧民上前来问好,他们也知道这群人是在为他们努力。北地地广人稀,走了好几天,才走了一个地方。
晚上,林子墨和朱睿、汪师爷坐在搭好的帐篷里,坐在羊毛毡上说话:“这样下去不行啊,等咱们走过来一趟,黄花菜都谢了。”汪师爷也道:“不行分成几路吧,让人各自带一路人马,把分配的地方转下来。”
林子墨只知道大概地方向,那时候的北地,不光大米,玉米和小麦都可以种植,产量都还不错。但是他不能明说,只能道:“让各路人马带着种子,遇到合适的地方种好,到时候派人回来回报。”第一年不需大量产出,只要知道那地方能种植什么,有了经验,明年就能大干特干了。
还有自己拉了一点,拍拍手下的羊毛毡:“这东西忽视了,其实这个运到中原,也是很好的,铺到床上,防潮、柔软、保暖。”只是黄白的颜色,稍微有点羊臊味,一般的贵族看不上眼,行商的眼光放在高级产品上,没人注意这个,只是牧民们拿来搭建帐篷用。
汪师爷道:“有办法去掉羊骚味吗?”林子墨摇摇头:“完全去掉办不到,不过,能比现在好些,没有设备,什么都办不出来。
点点头,汪师爷道:“只要那样,就不错了,太有钱的人看不上,一般富户和平民还是能用。”朱睿敲了敲手指:“只要百姓们生活安定下来,那么,下一步就是划定固定地方,让北地百姓也有固定的地方居住,等他们完全安定下来,天下就太平不少了。”
汪师爷也感慨:“是啊,只要安定下来,有少数人蹦达,也蹦达不出什么来,百姓们生活安定了,谁愿意打仗?”
林子墨道:“现在召集各部落说明一下,草地不能这么霍霍,必须留一块地,专职种草打籽。别处每年牛羊放过后,必须把草籽撒一遍。”汪师爷不解:“为什么啊?”林子墨道:“被畜生糟蹋后,那块地几年缓不上来,等缓上来,人们又过去放牧,如此几次,那里就废了,变成寸草不生之地。”这是后人用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真等成了荒漠,在想治理,难度简直没法说,是需要几辈人去努力的。
☆、第90章
各路部族齐聚朱睿的毡帐,幸亏现在天气回暖了些,住在毡帐里也没多冷。出头主事一贯是朱睿,林子墨向来是退居幕后,朱睿道:“初步分析,你们散养牲畜,不如圈养,先在一地固定下来,冬天的时候,牲畜在屋子里不论多严寒也能过冬,不至于冻死。等到春暖花开,可以赶出来四处放一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保养好草地,定期撒草籽,如果糟蹋过甚,保养几年在过去。”对于朱睿的说法,有人神情凝重,有人半信半疑,也有人嗤之以鼻。
千百年来,老祖宗们都是这样放牧的,没道理到了在他们这里就不行了。叶赫那拉族的族长当初最先投诚,这时候也支持朱睿的决定:“这些倒没什么,只是固定居住,一旦牲畜出了问题,怕是百姓们不够吃和。“朱睿道:”本王已经派出人去,都是有经验的老农,到时候,让这些百姓跟着学习,一旦形成主业,放牧都是次要的了。”
众人议论纷纷,都对这种新兴事物半信半疑。朱睿也知道让他们改变自己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并不插言,端起茶杯坐在一旁,任凭他们争论。
争论的结果,多一半部族暂时同意了朱睿的意见,建设一个固定的居住场所,过一两年看看。少数部族还在观望状态,暂时持保留意见。
林子墨并不在乎,什么新兴事物都有一个介绍的过程,只要有人同意,结过会很快见效。和朱睿商量了一下,决定随着最先的支持者,叶赫那拉族的哈默德回去,指导他的部族建设新家园。至于别处,身后跟随的人又分了一下,跟着别的同意这么做的部族回去,幸亏跟来的人多,这一分散,身边只剩下了他原来的两千护卫队随行。
在现代的时候,林子墨并没有到博览群书的地步,不过,指导这些古人还是胜任的。叶赫那拉族的地盘,处于一个半山区、半平原的地方,林子墨注意了一下,平原地区土地还算肥沃,从山里流下来的小溪,形成一条小河,蜿蜒向远方,正是能长期居住的好地方。
叶赫那拉族对于朱睿他们到来,可能受他们族长哈默德的影响,特别欢迎,殷殷的眼光中,包含了太多的渴望。哈默德其实只有三十多岁,但是一脸的连鬓胡子,看着好像岁数老大的样子,只有一双睿智的眼睛,发着智慧的光。
叶赫那拉族只是个中小的部族,林子墨相信,只要给哈默德发展空间,他能带着他的部族飞翔。部族的人口有两万多人,老老少少全都迎接了出来,在小河边,搭建着大大小小的帐篷,孩子们好奇地围绕着林子墨他们转着,甚至有胆大的,还上来摸摸他们穿着的衣物。
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人,平常只能穿各种兽皮衣服,这种亮闪闪的衣物,在他们的认知里,只能是特有钱的老爷们能穿的。
朱睿摆摆手,阻止护卫们赶走孩子。尽管这些孩子们很肮脏,但是能感受到他们释放出的最大善意。哈默德爽朗大笑着:“尊贵的客人,还请你们原谅,孩子们并没有恶意。”朱睿点头,在这里,完全看不到战场上鞑靼军士的狠厉,他们也和大汉朝的百姓们一样,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
哈默德要邀请大家去他的大帐住,朱睿谢绝了,只在他的大帐中休息了一下。哈默德的帐篷,没有林子墨想象中的奢华,比起一般的帐篷,就是大了一些,主要用的还是白毡帐,只在帐篷的墙上,挂了两幅彩色挂毯彰显不同。暗暗点头,这个叶赫那拉族的族长,到真心为了族人们,一点不为自己享受。
他们途中也曾经进过别的部落族长的帐篷,打扮得那叫个奢华。不光墙壁、顶棚,用彩色的挂毯和绸缎装饰起来,就连脚下踩的也是彩色的波斯地毯。
外边的护卫们一阵忙乎,搭建了围绕着中间王帐为中心的一片帐篷。离着密集居住的人群稍微有段距离,既保有了自己的私密性,又远离了那边的脏乱,特别是各种牲畜的的味道,简直难闻透了。刚刚过来不好说话,林子墨决定,等固定居住地建起来,第一个要抓的就是卫生工作,否则的话,不但人受不了,牲口们圈养,如果卫生做不好,怕发生瘟疫。
先搭建好了王帐,两座帐篷连接在一起,前边是商量事情的大帐,后边是作为他们卧室的小一点的帐篷。大帐林子墨没管,后边住的帐篷还得住一段时间,兴致上来,指挥的小砚和安乐他们团团转。
经过林子墨指导加工的白毡毯,不仔细闻的话,已经没有多少味道,周围的墙壁,地上,都铺上了这种毡毯,中间的大床上,也铺了白色的绸子床单,摆上两个小博古架,一边是小个的古董,一边是各种书籍,开的小窗口下,一张小桌子,两把靠背椅,猛然进来,既干净又整洁,居然像那么回事。
他们这次带来的匠人也不少,第二天开始,就看好了村庄坐落的地点。这是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旱涝都能保证安全,选择好后,有懂的烧青砖的匠人,教授人们烧青砖,为盖房子做准备,只是青砖毕竟费时费力,最后决定,盖那种土坯和青砖结合的房子,既结实些,还保暖性强。
现在的泥土不值钱,决定好后,可全族的人,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哈默德带着朱睿和林子墨转了转,到处都是目光里充满希望的人,孩子们也都不再玩耍,在旁边跟着干点零碎活。土坯的制作很简单,打制个木头模板,是个人就可以干,原料也是不爱长庄稼的胶泥,把搅拌好的胶泥,朝模板里一放,上边磨平,取下模板,就是一块完整的土坯,然后等着它干透就可以用了。
牧民们学得很认真,一张张黝黑的脸全是严肃感。这是他们以后赖以生存的,新的技艺,不用在四处流浪。
一窑窑的青砖也烧了出来,盖房子的工作提上日程。大部分房子,都是三正三倒,加上左右厢房的小四合院,这样下来,家里有个四五口人也能住下,实在人多的人家,加上两间正房。其实林子墨也很紧张,有个踏实生活,慢慢汉化,这是他的计划没错,实行起来却麻烦重重,其实在现代时,也是他们自己打入关里,自己把自己汉化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这些人也是从心里向往安定的生活,希望自己这次没有估计错。春天到,万物复苏,地上的积雪基本已经融化,黄黑色的土地显露出来,到处都是绿油油一片。
除了盖房子,也抽出一部分人开始耕地。牧民们一点经验也没有,各种工具更是没有,幸亏朱睿他们早有准备,调来一批农耕用具。牧民们什么都没有,但是牛马最多,看着耕牛拉着犁,把土地耕的一溜溜的深沟,后边跟着人,笨拙地把种子撒下去,围观的牧民们笑的满脸的折子。
老天也给面子,刚把所有能耕的地耕完,淅淅沥沥地就下了一场小雨。春雨贵如油,这场雨过去几天,种好的麦子和玉米,以及薄地里的红薯和土豆,都发出了绿油油的小芽。
蹲在地边,林子墨舒了一口气,看样子对了,虽说不能和南边一样,一年出产两季作物,但是一季作物没多大问题了,加上圈养的牲畜,牧民们吃饱饭没多大问题。只要能吃饱饭,他们就不会在想着四处劫掠,北地就能太平下来。
朱睿心疼地摸摸林子墨的脸,这张小脸更加瘦了。为了北地太平的千秋伟业,他的子墨吃不好、睡不香的,如今终于看出点成绩。
从各地报来的成绩来看,子墨提出的这个建议,已经成功了大半。只要这批农作物顺利收获,并且产量不少,子墨就完全成功,成为千百年来的第一人。
土地的肥料也不用担心,牧民们最多的就是牲口的粪便,甚至用它烧火做饭。幸亏这里离着山区不太远,有的是干枯的灌木丛和干枝树叶,不然的话,用拿东西做饭,会吃不下的。
肥料跟得上,庄稼就长势好,加上多年养的土地肥沃,作物都很是喜人。等到村落形成的时候,庄稼已经半人高了。
良好的势头,也吸引了附近几百人,或者上千人的游牧小部落加入进来。人越来越多,渐渐形成五六万人的大城镇,光靠小河的水已经不能满足百姓们的需要,朱睿又调集来打井的师傅,给这里打了几口深水井。
哈默德得意非常,满面红光,找到朱睿拱手道:“叶赫那拉族有今天多亏了王爷和王君,如今城镇已经成型,还望王爷赐名。”朱睿也很高兴,看着一个新兴城镇在他手里形成,也是很有面子的事,高兴地道:“你这里是第一个全方位健全的地方,是北地的开门红,就叫红门吧。”
☆、第91章
随着天气渐暖,林子墨出去也不再带着兜帽。绝艳的面容露出来,不禁震动了整个红门的大姑娘小媳妇,连男子们都在偷偷看他。房子大多数人已经住上,地里的庄稼秀了穗,家里的牛羊养得很好,这一切的变化,都来自这些远道而来的汉人。
北地汉子长的粗糙,大汉朝来的人,哪怕是普通士兵,也比他们秀气,已经让这些没有大汉女子规矩大的女人们倾心,连朱睿都收获不少粉红,谁知道,林子墨露出脸来,竟比九天的谪仙还要漂亮。
看着围观他的男人、女人们,林子墨无奈,要不要这么夸张。哈默德看着朱睿的黑脸,尴尬的搓搓手:“王爷勿怪,我们北地规矩不多,喜怒一般形于色,这些人是真心喜爱王君,才这样放肆。”
朱睿也知道这些,心里就是不舒服。不过,还是要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