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古代的精彩生活-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是大家族长�2凰サ囊蛴伞
林家父子大喜,林怀德深深一揖:“多谢欧阳兄的大恩。”教书的先生有钱不难找,难的是能教好书的大儒,那不是有钱就能请到的。
☆、第16章
从欧阳府里出来,林怀德斗志昂扬,浑身有使不完的劲。父子俩先去铁匠铺定制了几十套漏粉器,出来后,林怀德坚持找牙人要在县城买处宅子,几个儿子已经定好十天后来欧阳族学附学,好天还好,可以乘马车来回,一旦闹天,孩子们没地方去,总不能老是麻烦欧阳府吧!
林子墨知道父亲对他们学业的渴望,也不劝说,制作粉条的原材料欧阳家出面收购,自家基本不用什么本钱,村里地方早买下了,除了自家的宅子,在盖几个大厂房都没事,盖厂房的钱还有,红薯粉条销出去,马上就能有分红,金钱方面不用担心,父亲高兴就好。
在牙人的带领下,看了几处宅子,最后花了二百八十两银子,买了一处挨着欧阳族学不远的一处一进院子。正房六间,两边各有四间厢房,院子中间种着一棵石榴树,房檐下还有一丛竹子,院子里也有水井,既方便又雅致,父子俩都很满意。
来不及被马上入学的消息震撼,一家人投入了忙碌之中。林怀德把召集来的人工先派到了要盖的宅子旁边的空地,督促着在这里开始建粉条作坊。周氏带着女儿和请来帮忙的几位妇人,租了紧挨着新宅子空地最近的一家人家的房子做饭,把家里空出来暂时做粉条,林子浩兄弟俩帮忙。
敲敲酸疼的背,林子墨抬起头看着一起忙活的奶奶:“奶奶,光咱几个人不行啊!这几天欧阳府将送来大量的红薯,我看咱先招几名干活的,等作坊盖起来再多找。”
黄氏也是累的够呛,放下手里的红薯,到底年纪大了,而且几个孙子过几天就得去学堂,必须找人了:“前院你刘奶奶家的四个叔伯都闲着那,听你六奶奶说,天天去县城里找工做,把他们请来吧。”
林子浩和林子翰也累了,虽说平时工作量也大,但连续工作也受不了。林子浩抢着道:“我去叫,看看几个叔伯在家不?”
不一会,六奶奶领着两个大汉走了进来,看着忙活的几人笑道:“我几个儿子要沾光了,有什么活计就给他们干,别的不敢说,这几个干活准实诚。”推了推两个汉子:“还不去给你大娘帮忙?”
两人一开始还手生,不一会做熟练了,比起林加几个人干的都多。六奶奶蹲下来也帮着洗红薯:“那俩去了县城找活,等明天也让他们过来。”找个活计不易,家里儿子孙子太多,还有个儿子没成亲,就那十多亩地,每年都不够吃的。
黄氏笑着说:“没事,主要是我孙子过几天都去学堂,他们来就好,等新作坊建成,就去那边干了,还得招不少人哪。”
六奶奶浑身震了震,还要建新作坊?还要大量招人?马上激动地道:“还招人啊?我家老头子也还闲着,到时也来帮忙?”林子墨看着六奶奶有点献媚的表情想笑,可看看老人补丁摞补丁的衣服,黄瘦的脸,粗糙的手笑不出来,想了想道:“六奶奶也别急,等作坊建起来,连女人也可以做活,只要勤谨,有的是活干。”
六奶奶激动不已,家里的房子太小,小儿子早过了娶媳妇的年龄,如果全家都挣钱,明年就可以盖房子娶媳妇了!
林子墨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以后不可能就这一个买卖,还得上别的项目,用人的地方多了去了。
看着林家晾晒的粉条,闲着的村里人都好奇地围着看。议论的热烈:“看人家怀德家,就是有能耐,不愧是在外边见过世面的,虽说穷困一时,看人家几年就缓过来了,这钱挣的!”又有人说“一个村的,有了钱也不想着大伙,就自己家挣钱,我看着家人不怎么样。”这是□□裸的嫉妒了。
想了想,林子墨拉着刚回家的父亲嘀咕了几句,林怀德点点头,去了门外,挥挥手:“乡亲们听着啊!我家马上要开个作坊,这人一定先在本村找,不过偷奸耍滑的不要。”人群大哗,熙熙攘攘:“真的吗?那我要报名。”“我也要报名,不过,要的了那么多的人吗?”…
林怀德手压了压,人群静下来:“这两天我会同族长说一下,等作坊完工就招人,现在大家先散开吧。”人群渐渐散去,每家每户都在热烈讨论这个话题,有工做,就意味着能挣钱,有了钱就能过个好年。
房子盖的很快,第八天的时候基本有了雏形,林子墨去转了一圈,清洗、削皮的工坊,磨制的工坊,出浆的工坊,漏粉的工坊,阴干的工坊,再加上储存的仓库和地窖。
林子墨算了一下,这个作坊投入了家里四百多两银子。和欧阳家大量收购红薯囤积比起来,几乎可以不计,现在红薯还算是比较珍贵的东西,欧阳家一开始定价就是针对有钱的人,二十个大钱一斤的红薯,大概能出三四两的粉条,定价一两银子一斤,绝对是暴利了。
林子墨算了一下,这样的价格大概能保持三年,等红薯育苗传开,价格下跌,粉条肯定跟着下滑。不过到那时,自家和欧阳家再加上神秘高层,绝对能赚的盆满钵满了。而且,做粉条的秘方保密的好,也能拖延几年流传出去。至于永远保密不可能,世上最不能保守的,就是秘密了,越神秘,越吸引人来挖,能人无处不在。
林怀德给族长提了一条肉和两匹细布,到家里拜访了一下,说了要求,族长当场拍了胸脯:“这是村里的大好事,放心兄弟,我给你挑选老实认干的人,有族里撑腰,没什么人敢捣乱。”开玩笑,族长真心为族里办事,正为族里的人生活犯愁,往上追述四代,族里也出了个举人老爷,也做过两任县太爷,据老辈子人讲,那时候的林姓族人在这一带扬眉吐气,周围村子的人都来巴结,
如今不但没有那样的恢弘,还渐渐衰落下去,弄到大部分人饭都吃不饱了,照这么发展下去,别说让林姓族人扬眉吐气了,怕是连血脉传承都有困难。
族长发了狠:“如果有人敢捣乱,那就是和我们一族人过不去。”恶狠狠的样子,把林怀德都吓了一跳。
有了族长出头,招收变得很顺利,没有机器,所有的活计都得手工操作,所以一次性招收了二百名村民,差不多壹叶加腥私し弧5鹊饺值苌涎玫哪翘欤鞣焕镆丫娇ぃ约业拇笳右部冀ㄉ琛
☆、第17章
林怀德很忙,家里没人送他们去学堂,林子浩只好练了几天驾马车。以前虽然驾过牛车,可是级别不一样,很是让这个认真的小伙子伤了几天脑筋,练了几天才能勉强驾驭。
快进十月的天已经很冷,手都伸不出来,看着大哥冻得通红的手,林子墨教给他娘缝制了几双手套。半截拉了一层薄棉的手套,套在手上暖呼呼的,虽然露出几个手指还是冷,但勉强可以接受了。
周氏和林雨对这手套也很有兴趣,翻来覆去看了半天,周氏慈爱地摸着林子墨带着手套的手:“你这孩子是很聪明的孩子,可惜就是对看书写字兴趣不大,要不你得比你两个哥哥都强。”林子墨头大:“娘,我已经很认真了。”别和他谈学习,谁谈学习跟谁急。
林雨摆弄着刚刚缝好的一副全棉手套笑道:“娘,您别和三哥说这个,反正大哥、二哥学的很好,三哥能学好就学,不能学好也没什么。倒是这手套我觉得是个机会。”周氏白了她一眼:“什么机会?你懂啥呢?”
林雨噘嘴,不敢顶撞:“我是说可以缝制多些手套,让哥哥们带到县里去卖,县里肯定没有。”林子墨也眼前一亮,是啊!这个肯定没有卖的,自从有了这几千两银子,家里一直大动作不断,等盖好宅子也就剩三四百两,如果再加上定制写好家具的钱,应该剩不下大些了,挣钱迫在眉睫,粉条的分红得年底才能下来。
周氏皱眉:“就咱家几个人,还要忙着盖房子,能缝制出多少?”林子墨接过话:“可以请村里的婶子大娘们帮忙,多缝制些,到时我们拿去县里卖。”尽量多缝制,也就是一锤子买卖,国人的山寨功能一直很强大,大概卖完几天就得有仿制品。
“行啊,家里还有几匹细棉布和茧绸,等你们明儿去学堂回来,捎回些就够了。”能买得起手套的,也得是中等以上的人家,所以做的精致些没错。
在炕桌上练习写字的林子浩抬头:“那些还是前些天欧阳家他们送子墨的东西,家里还用得上,等明天到了县里,我们各布庄转转,找那些过时的布料买回来,肯定便宜不少。”
林子墨对这个大哥刮目相看,正直中透着圆滑,这要是进了仕途,肯定能走的很远。周氏点头:“也行,快过年了,家里的料子准备做新衣服吧!”新衣服、新鞋子都必须手工缝制,飞的时间很长,现在安排不算早。
林子墨提议:“娘,裤子的裤腰能不能在里边缝上一圈带子?”他早受够了免裆裤,就是缝上几个裤腰带也不行,裤腰那里总是一大坨。林子墨曾提议做的合身裤子,被周氏批了一顿驳回。合身的裤子□□的,会被人骂死的。
把松紧带裤腰的样子画给周氏看,没有松紧带,可以用布带代替。周氏眼睛一亮,这个可以接受:“这个行,把带子系上,不用担心掉下来。”林子墨算知道为什么古人的裤子上有腰带,还要在外衣的上边系腰带了!不但是为了美观不透风,还防止里边的裤子系不住(^_^)
奶奶从外边走进来,笑着道:“你们娘几个说什么了?老远就听到笑声。”几个人忙把奶奶扶到炕上,林子墨埋怨:“奶奶,说了不让您老去跟着忙活了,您就是不听!”黄氏笑着摆手:“没事,你们明天去学堂,你娘得给你们收拾好东西,我没事就去看看,又不用我干活。”老人对现在的日子很满意,一心想帮衬着孩子在过好一些。
看着奶奶冻得有些红的脸,林子墨猛想起一件重要的事,帽子有,手套也有了,还有两样东西,他和二哥坐在车厢里还好点,大哥可是要在外边赶车的,忙把口罩的样子,和围巾的样子画给周氏:“娘,你看这两样东西能做出来吗?”说着,在嘴上和脖子上比了一下。
周氏仔细端详了一下:“行,娘试试,这些东西都不错,你大哥省的挨冻。”可以说周氏的手很巧,在黄氏和林雨的帮助下,费了半个时辰就弄好了。
口罩很好弄,两层布加上点薄棉就得,围巾费了点劲,做好了三条才弄出一条合适的。深蓝色的细棉布里,深蓝色福字花的茧绸面,围在脖子上很舒服,就是没有毛线的漂亮。
坐在马车里,打着车帘子,林子墨担心地看着林子浩驾着马车。真想在马车前树立一个牌子:新手上路,请保持距离。幸亏马车是个贵重物,路上真心不多。
林子翰拍拍明显紧张的小弟:“没事的,大哥驾牛车很好,马车也能行。”天天和大哥在一起干活、读书、睡觉,林子翰充满了对大哥的崇拜。林子墨冲他一笑,转头又紧张地看向车外,林子翰只好摇摇头,拿起本书努力看起来。
终于在林子墨的担心中,马车晃晃悠悠地到了县城。学堂离着县城的新家很近,三兄弟决定把马车放到新家里,徒步去学堂。
藤制的书箱太沉,林子墨让周氏做了三个能斜跨的布书包,哥三个把口罩、围巾手套放在了新房子里。身穿一样的宝蓝色茧绸长衫,披着藏蓝色薄棉披风,斜挎着蓝色花纹书包,威风地走向了学堂。
走到学堂门口,和林子墨熟悉的欧阳府小厮来旺正等在那里,看到林子墨眼睛一亮,屁颠颠地跑上来要接过他手里的书箱,但看了半天也没有:“林少爷,您的书箱哪?我家少爷让我在此等您。”
林子墨一笑,撩起披风,露出书包:“在这里哪,不用你拿着,领我们找你少爷去。”来旺惊奇地看了一眼书包,忙在前边引路,进了学堂大门。
青砖灰瓦的门楼,青砖铺地的大院子,院里栽了几颗桃树和梨树,寓意桃李满天下。两排干净整齐的青砖瓦房排列着,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走进第三排房子,大开的房门和窗子,让人一眼就看到了里边。有个四十多岁,留着三缕长胡须,白净面皮,长着一双丹凤眼的文静男子坐在上边,一排排的小桌上,坐满了十几岁的学生们,欧阳志就坐在了靠后的位置上。
☆、第18章
来旺上前,轻轻禀道:“陈先生,林家村林氏兄弟来报道。”那先生聊起眼皮看了一眼,眼睛精光闪烁,一看就是不好打教道的人:“先坐去后排,等会做篇文章,不够格的去别的先生哪。”
三人只好小心地上前施了一礼,走到了后排坐下,林子墨痛苦地发现,这不是他以前上学时坐的那种桌子,而是一人一张小木桌,木地板上放着个蒲团,大家都盘腿坐在上边。
林子墨就纳闷了,放着好好的凳子不坐,非要坐在蒲团上,有自虐的嗜好吗?
不过也不敢说别的,刚才几兄弟走过来时,两边的学子们都只是用眼角看看他们,正襟危坐地看着写着字,连欧阳志也是小幅度地摆摆手打招呼,一点也不敢喧哗,看来陈先生是个很严厉的先生。
刚坐下,就有助手前来,每个人发了一张试题,林子墨看了看,题目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头疼地敲敲头,拿出笔墨纸砚,桌子上还被放了一个洗笔的小竹筒。
好在林子墨有了十几年的学龄,对于作文还不费劲,从古到今,作文一直是学生的必修课。林子墨只要在心里打好草稿,在转化为文言文就可以。之乎者也,真他娘的拗口。
费了一个时辰,三兄弟交上了卷子。林子浩和林子翰比起兄弟显得悠闲得多,林子墨却是满头大汗,自己也不知道紧张个什么劲。
陈先生静静地看完,闭目想了一下,冲着三人道:“林子浩的文章不错,林子翰有点欠缺,总体还行。”说着,皱了皱眉头,看向林子墨:“你的文章虽然不太通,但立意新奇,可能年岁小也有点关系。”又想了一下:“好吧,现在我的班级学习,三个月后没进步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