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勃留索夫日记钞 >

第3部分

勃留索夫日记钞-第3部分

小说: 勃留索夫日记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翅羽丰满的作家,他的社 交面已辐射到彼得堡。他不仅在《俄国档案》上发表了一 些重要的研究文章,而且,还是一家新成立的出版社 天蝎出版社的举足轻重的人物(象征主义者大凡都对神秘 天蝎星座和“天 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天蝎” 天秤星座,这两个名字就证明了这一点)。 秤” 天蝎出版社由谢尔盖 波利亚科夫②(哈姆生 、 卜 易
①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公主。得阿波罗帮助,能预卜吉凶。但因拒绝 中译者 阿波罗的求爱,受到诅咒,从此无人再信她的预言。 ②谢尔盖 ):莫斯科象征派的资助者,创办 波利亚科夫( 英译者 《天蝎》出版社,同时又是数学家、翻译家和语言学家。 :挪威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饥饿》、 ③哈姆生( 《老爷》、 《大地硕果》和剧本《王国之门》等。 年获诺贝尔文
学奖。
中译者
第 16 页
生及其他作家作品的译者),一位有教养的商人后裔创立, 它在创立后的十年里所出版的著作,不仅在俄国,即便是 在全欧洲,也算得上是最杰出的作品。它的出版物外饰以 漂亮的装帧,很容易同其他出版社的出版物区别开来。俄 国象征派运动如果没有天蝎出版社便难以想象。而对于勃 留索夫来说,它又是他坚强有力的后盾。自 年至 年,他和波利亚科夫一起把许多作家的作品编成了一系列 合集介绍给俄国读者,合集以《北方之花》为名(不定期 出版。《北方之花》一名取之于安东 杰利维格①十九世纪 二十年代的一本同名出版物,而此名又是由杰利维格的朋 友普希金所题)。象征主义思想主要是靠这套合集在俄国传 播的。 年,《天蝎》出版了勃留索夫的《罗马和世界》, 勃留索夫以这本书当之无愧地登上了俄国诗人领袖的宝座。 他的诗歌创作至此已达到了顶峰,他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方面的探索也因此在诗人中,尤其是在年轻的诗人中产生 了极大的 影响。他已成为青 年一代诗人的楷模 。在《罗 马和世界 》中,尽管他在主 题的开拓和风格的 创新方面 已发挥得 淋漓尽致,但异国 色彩和色欲情调以 及抒情的 城市主题 却依然如故。这本 书的最突出成就表 现在“民 歌”部分。勃留索夫的“民歌”,并非是指传统的民歌, 而是在异国心境下的抒情独白。这一部分笔调变幻多端, 情感也抒 发得动人心弦。许 多人都认为《罗马 和世界》 是勃留索 夫的最上乘之作, 而他以后的作品, 甚至包括
① 安 东 ):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同学兼诗友, 杰利维格 ( 中译 希腊罗马名著的爱好者,又是俄国第一份文学报的编者。 者
第 17 页
那本写得极为出色的《花环》都不过是《罗马和世界》的 扩写或续篇。 年,天蝎出版社主办的《天秤》刊物创刊,勃留 索夫任此刊物副刊的主编。随后的六年紧张忙碌且常常困 难重重。这家刊物的全部重任几乎都压在了勃留索夫的肩 上,他经常为此怨声连天。《天秤》杂志社这个人才济济、 众星汇集的地方,曾几度被其内部私人的或工作上的各种 复杂关系搅得几近于分崩离析。勃留索夫像外交界的调停 者一样调解纷争。在《天秤》与其他象征主义者派别激烈 论争的那几年里,勃留索夫硕果累累。他除了为该杂志写 例行的稿件外,还出版了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一本短篇小 说集,两本诗集,发表了数不胜数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章, 以及一大批译文。 不幸的是,勃留索夫这几年的日记却中断了,但留下 至 的片言只语却也反映出 年间他个人生活的剧 与尼娜 彼得罗芙斯卡娅终年的爱情纠葛,以及 烈动荡: 年革命的超然漠视,还有 国外的几次旅行也有 他对 简单的记 载,但对他倾注自 己毕生心血的《天 秤》刊物 却几乎只字未提。为了使勃留索夫这个时期的形象更趋饱 满,我们求助于他的一些来往信件和档案材料的记载,从 年,他对象征主义 中发现 了这样一个史实,即早在 运动的热情就已明显地冷却下来了。那时的俄国文坛,象 征主义的概念发生了变形,文学创作氛围也与以往有所不 同,此时已不再需要为已经赢得重大胜利的新艺术而论战 了。况且,所谓的第二代象征主义者(即俄国后象征派) 与勃留索夫在本质上是不相容的。勃留索夫的行动表明他 本人也有 所转变。他在《夫 秤》刊物停刊后转 到了《俄
第 18 页
国思潮》 。《俄国思潮》是一份文学、政治学和哲学月 刊,它的主编是彼得 主党的重要人物。 斯特拉夫,一位经 济学家和立宪民 年,勃留索夫对俄国诗坛改革者的
先驱这样的地位已不再感兴趣了。《俄国思潮》风格明快, 内容丰富,与象征派的晦涩朦胧相去甚远,其广博的知识 性使它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因而在社会上享有盛誉。 勃留索夫在《俄国思潮》一直工作到
年底。随后
的五年中,他出版了好几本诗歌集和一本小说集,发表了 一些文学随笔 、理论与文学评论,及为数 不少的译作。 年,勃留索夫出版二十五卷文集的宏愿看来快要实现 了。但文集只出了八卷。由于西伦出版社的破产,文集的 出版计划夭折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直到

月,勃留索夫任
随军记者。他起初满腔热情,但数月后便产生了失望感和 厌恶感。从战场上归来后,他便重返文坛。有一段时间, 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诗歌创作和亚美尼亚②文化的研究
上。在马克西姆
高尔 基的鼓励下,应莫斯科亚美尼亚委
年他编订出版了一本亚美尼亚诗集。这本 员会之约, 集子中有一部分诗是他亲自翻译的。继此之后,勃留索夫 又以严谨的、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如他妻子所说),开始 了亚美尼亚人民历史的写作。亚美尼亚学者因而一直对他 怀有特殊好感。
年;莫斯科、彼得堡, 《俄国思潮》:莫斯科, 年。自由主义的文学、社会和政治月刊。勃留索夫曾任该刊文
学编辑( 在外高加索南部。
英译者 年) 。 世纪初并入帝俄。
年独立。
年加入苏
联。
中译者
第 19 页
如果说勃留索夫像他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天生的就是一 个诗人,那么,他天生也就是个当官的料。活跃于莫斯科 文艺界协会的那些年中,他早在 年就已经是该会的主 席。这个协会组建于 年,由莫斯科一批知名人士创 办。这些知名人士包括赞助艺术活动的安德烈依 尤鲁索 夫王子和枚利剧院的演员和导演亚历山大 圣巴托夫 尤金王子,还有那个风度翩翩的“莫斯科巴黎人”、精神病 学者尼古拉 巴扎诺夫①,他视艺术家为自己专业研究的 对象。文艺界协会还吸收了不少对象征派持异议的人。在 年下半年被选人文 艺界 巴扎诺夫的举荐下,勃留索夫 协会的文学委员会,也许是勃留索夫怪诞的颓废派思想引 起了这位精神病学者的浓厚兴趣。勃留索夫很快又被选人 “星期二晚会”的组织委员会。“星期二晚会”不久就成为 莫斯科及其他城市的人们所关心的大事。起先,晚会由康 斯坦丁 巴尔蒙特② 和勃留索夫主持,新艺术的代言人们 在晚会上宣读自己的论文,竞相朗诵各自的诗作。他们都 目空一切,狂妄自大。一些著名的律师、医生和新闻记者 以及他们经过精心打扮的夫人们都不声不响然而却不以为
):俄国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 尼古拉 巴 扎 诺 夫 ( “文艺界协会”的积极活动分子,著有《文学与社会的精神分 析》。 英译者 ):俄国前象征派代表诗人之一。 康斯坦丁 巴 尔 蒙 特 ( 诗集《在北方的天空下》( 年)被认为是俄国象征派文学运动 的起点, 具有文学史意义。 主要诗集有《无限》、 《静寂》、 《燃烧的 房子》、《像太阳那样》、《苍空》等。他的诗句富有音乐性,以自 我、个性、热情作为创作的中心主题。他在国外旅行期间,因在外 至 年之间被禁止回国。但他 国杂志发表反帝俄诗篇,以至 年以后流亡巴 又与十月革命相敌对,反对社会主义革命思想, 中译者 黎,在孤独、贫穷与被遗忘中死于希特勒占领时期。
第 20 页
然地听着。“星期二晚会”上的争论有时会变成相互间的恶 意中伤,而这些细节在星期四的报纸上会有详细的报道。 小说家波瑞斯 扎特塞夫①回忆道,有一次,安德烈 别 雷向一位听众挑起决斗,后被扎特塞夫的妻子和哲学家尼 古拉 伯特亚耶夫②拉开。当时在诗坛崭露头角的诗人弗
拉狄斯拉夫
霍达谢维奇③还记得有一次他为参加“星期
二晚会”而特意穿了一条黑裤子,以掩饰他高中生的身份。 那时的他以及其他人都把晚会上所说的一切视为金科玉律, 尽管事实并非如他们所想的那样。在文艺界协会存在的二 十年里,它在俄国文坛的重要影响丝毫也没有因为“星期 二晚会”上索然无味的冗谈而有所削弱,相反,它却愈办 愈兴旺:协会的图书馆、赌场和精美的餐具都给人留下了 难忘的印象,此外,协会还不断举办形式多样的集会。作 为该俱乐部的主席,勃留索夫不仅运筹有方且事必躬亲, 甚至亲自下厨房。这个协会是他治下的最后一个“王国”。 十月革命后,文艺界协会解散了。这时,勃留索夫尽管还 人民教育委员会文学 艺术 有足够的权力为他的新基地 学院搞到原属协会的那个图书馆,但他的权威地位却终未 得以恢复。对于勃留索夫来说,在《天蝎》、《天秤》及文 艺界协会的那段美好时光已一去不复返了。
波瑞斯 黎。 尼 古拉
扎特塞夫( 中译者 伯特亚耶夫( 中译者
:俄国作家,十月 革命后,流亡巴
):俄国宗教哲学家。十月革命后
流亡国外。
)苏 联 诗 人 。 的 以 描 写 : 他 弗拉狄斯拉夫 霍达谢维奇( 年),被称为苏联早 被流放经验为体裁的诗集《欧罗巴之夜》( 中译者 期“流放文学”中的名篇。
第 21 页
弗拉狄斯拉夫 霍达谢维奇回忆道,在象征主义的和 风吹拂下,象征派运动为一时风尚所趋。凡是呼吸了象征 主义空气的人,都会逐渐变得孤僻离群,这种离群性将永 远成为烙在象征派身上的标记。而另一方面,象征派内部 成员之间,象征派作家与他们的作品之间又不可避免地有 千丝万缕的联系。“作家不可能超凡脱俗”,霍达谢维奇写 道,“因此,象征主义者也同样逃脱不了个人恩怨或文学作 品中的爱憎之网的羁绊”,因此,象征主义既作为一种创作 态度,也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两者是紧密相融的。勃留索 夫认为,象征派诗人应该具有一种激情澎湃的气质。他对 此说坚信不移,不仅从理论上加以阐释,而且在创作实践 和生活实践中也身体力行。勃留索夫自己当然是充满激情 的,但他的这种气质是理性的,缺乏自生性。无论是巴尔 蒙特还是别雷,他们所具有的那种自发自生的、超理性的 奔放无羁都要比勃留索夫的激情来得自然。也许正因为此, 勃留索夫为了克服自己超理性体验的局限,不懈地努力着。 这种努力本身产生了一种激情,但其努力动机的有意识性 又使这种激情仍旧未能超越理性。他采取各种方式以求获 得更多的超理性体验,于是,躲进了诗歌、情欲、唯美论、 巫术魔法和精神狂乱之中,后来又躲进了吗啡里。在所有 这些非理性体验中,情欲是与诗歌最紧密相融的。 勃留索夫作为一个象征派诗人,如果他的诗反映的是 他的生活,而他的生活又是他诗歌创作的素材的话,那么, 情欲便是两者间的联接点。因此,他与女性的情爱在经过
第 22 页
一番艺术夸张后便写进了诗里,而诗中所描述的情爱即使 不是全部也大部分具有生活原型。例如,他自己曾渴望能 成为某部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而生活中他又向往自己能 像毕巧林。莱蒙托夫小说《当代英雄》中的这位带浪漫色 彩的“多余的人”曾使勃留索夫着迷不已。勃留索夫早期 的情诗并无惊人之作,诗中的女性也大都寡然无味。他的 情诗不是题献给这个某某女士,就是那个某某女士,比如, 托尔耶斯,玛娜耶斯或凯特耶斯。他早期的恋人中,似乎
伊丽娜 玛丝洛 娃。他们俩的浪漫史只有短短的两个月(见日记, ), 以玛丝洛 娃死于天 花而告终 。在勃留 索夫 年写的自传体小说《我的青春》中,伊丽娜 玛丝洛 岁,而当时的勃 娃被冠以尼娜 爱丽娜的名字出现:她 岁。尼娜其貌平平,有 一双“神智恍惚” 留索夫才仅仅 的眼睛,需以脂粉来掩饰其渐衰的容颜。勃留索夫在向尼 娜的妹妹求爱遭到冷言拒绝后,马上转而爱上了尼娜,因 为,他说:“事实上,对于我来说,爱上谁都是一回事 我只是想为我的诗歌创作寻找一个生活原型,一个可以供 我思念的对象。”他的富有魅力的“少年之梦”便因此轻 而易举地实现了。那段时间他正在读波德莱尔和魏尔伦的 作品,他坚信艺术之美超过自然之美。尼娜 爱丽娜的夭 折使她更进一步成为颓废派诗中完美的颓废派恋人形象, 基地也因此成为勃留索夫早期诗作的主题。他对爱丽娜的 爱究竟真诚到什么程度?爱丽娜在世时,他似乎并不知道, 只是在她死后他才感觉到了他们的爱情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是何等重要。在那段时期的日记中(有些未发表),勃留索 夫深切的悲戚之情渗透于字里行间,尽管这种感情是被勃
只有一位姑娘值得一提,她叫列欧娅
第 23 页
留索夫做过一番艺术加工的。此后,爱丽娜不断地在勃留 索夫的诗中出现, 直到 年。勃留索夫出的第一本书即 以爱丽娜作为笔名。爱丽娜至少给一位崭露头角的颓废派 诗人以启发性灵感,或许还不止于此。 真正对勃留索夫的创作活动以及他的声誉之树立产生 较大影响的,并不是伊丽娜 玛丝洛娃,而是勃留索夫后 来的另一些秘密情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尼娜 彼得罗芙 斯卡娅。他们的关系属于那些紧密地编织成勃留索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