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奉旨成婚 >

第3部分

(红楼同人)[红楼]奉旨成婚-第3部分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奉旨成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爷,此前皇上赏了姑娘东西,老奴让人登记在册时,顺便让人将小姐的账册抄了一份。那贾家……老爷还说自己看看吧。”
      侯门内院,林如海再清楚不过,自然会时常送一些东西,给黛玉长长身份。这些东西都是另行造册,随着比往日还要厚重三分的节礼一同送往荣国府。
      而现在,林嬷嬷却让林如海看黛玉的账册,这意味着什么,他又岂会不知。也料到送与黛玉的东西会被人暗中扣下一些,却没有想到,册中记载足足少了五层。
      “他贾家欺人太甚。”林如海的手重重的拍在案桌上,随后便激烈的咳嗽起来。捂嘴的手帕上一片的猩红,看的人心惊。
      “海哥儿。”见此,林嬷嬷急了,立即就想着让人请大夫。
      “乳娘,不用麻烦了。”林如海阻止了乳娘的举动,又咳嗽了一阵,才舒缓一些:“乳娘,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只怕是过不了今年冬天。我现在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玉儿。我在时他们尚且如此,若是我不在了,玉儿岂不是……”
      说话间又是一阵咳嗽,林如海见乳娘欲言又止,复又说道:“乳娘不必安慰,安顺王为何会看中玉儿,我岂会不清楚。”
      这桩婚事是安顺王求来的,体弱多病、年纪幼小、幼年丧母丧弟,不久还有加上丧父。不管是哪一点,太上皇都不可能将黛玉赐给自己的幼子,可事实上却是下了圣旨。
      就在各大家算计着安顺王王妃之位时,安顺王却在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求了黛玉为妻。其原因,却和自己一直任巡盐御史不得升迁一样。
      这一日,扬州各族皆收到一张请帖,乃是巡盐御史之嫡女与姑苏赵家结谊的请帖。
      赵家与林家同是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两家乃是世交,现任家主赵冶之父更是林如海的老师。林如海自知命不久矣,又恐自己死后黛玉无人教养,便起了结谊的心思。
      这赵冶比林如海还小上七岁,一身学识却让林如海敬佩。却不想此人不爱官场纷杂,反倒继承了父业。
      六月十三日一早,林家便摆了宴席。宾客分坐,扬州大家皆来全了。黛玉穿着大红袄裙,一身喜庆。因着黛玉是女子,一应礼节都在内院完成。
      林如海和赵冶在外面陪着席,而女眷这边,黛玉之母早在三年前便过世。于是林如海问了自家乳娘后,便由林嬷嬷陪着黛玉,向赵冶的夫人周氏赠了礼。上等丝面制的鞋帽、一些绸缎玉器,皆是一早便准备好的。周氏亦回了礼,其中有着银制的碗筷和长命锁。
      “谊母。”待礼成了,黛玉便唤了一声,只这一声,让周氏落下泪来。
      却原来,这周氏早年有一女,却在幼时因着一场大病而亡。此后周氏虽诞有两子,却再无所出。今因着黛玉一声谊母,竟将对长女的爱转移到黛玉身上。
      这谊亲是非常正式的事,宴后两家皆签了契,又到官府报备了,登记在册,此事才算真正的完成。
      那赵冶只有两个嫡子,一个五岁,一个年仅三岁。对着忽然多出来的姐姐,倒是非常的喜欢。看着两人,黛玉亦想起来夭折的幼弟,自然疼爱了一些。虽是半路才成为家人,两家却相处的比贾家更加愉快,这自然是后话。

      第五章
      :扬州城黛玉初管家,荣国府贾母接湘云

      黛玉没去荣国府之前,身边就有着两个一等丫鬟,四个二等丫鬟,乳娘两人,婆子杂役若干。如今黛玉回来,自然还是由这些人伺候。房中一应物件摆设,竟像从没离开过一般。
      雪雁本就是黛玉身边的二等丫鬟,因着和黛玉年纪最为接近才陪着黛玉去了荣国府。在荣国府时,也是被紫鹃压了一头。现回到府中,所做倒是和在贾府时无二样。
      这其中唯一不同的便是紫鹃,紫鹃是贾母拨给黛玉的,本应和其他伺候黛玉的人一样留在贾母。只是在黛玉离开前,关于紫鹃,贾母却找黛玉说了一通话。
      名义上是怕黛玉离开了紫鹃不习惯,字里行间更是透着将紫鹃送与黛玉的意思。但是,在黛玉离开前,紫鹃的卖身契,依旧在贾母手上,贾母似乎忘了这件事一样。
      一些大家,在女儿出嫁时陪嫁的往往会挑家生子。这些人的卖身契在女儿手中,亲人又在娘家,无需担心背叛。甚至日后收到男主人的宠爱,也好拿捏。一如王夫人身边的周瑞,一日凤姐儿身边的平儿。
      由此可见,一个奴才的主子,往往是掌握着他们卖身契的人。而紫鹃很明显无法让林家的人信任,特别是在林如海了解到一系列事件后。
      可奇怪的是,林如海却特别嘱咐了林管家一声,让他将紫鹃安排在黛玉的院中。一应待遇,也是和在贾府中无二样。
      “姑娘,老爷吩咐,既然姑娘回来了,这管家权便一应交到姑娘手中。若姑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询问老奴的母亲、老奴和老爷,也可以写信询问姑娘的谊母。”
      一大早,黛玉刚刚用完早膳,林管家便带人来拜见黛玉。一同带来的,还有林家近几年的账本,厚厚的一摞。其中,放在最上面的,却是各家往来明细。
      林嬷嬷深得林如海信任,也得黛玉尊敬。账目上的事,从未避讳过她。在黛玉看账目时,林嬷嬷也在一旁陪着,一方面是方便黛玉询问。另一方面,也是怕黛玉伤心,可及时安慰。
      黛玉最先看的,是同族往来的一份,其二才是姻亲。同族往来并没有太大的问题,黛玉也从未接触过这方面,虽看了,却未发表任何看法,而是直接看姻亲的。打算全部看完,再将不懂之处一同询问林嬷嬷。
      林如海是家中嫡子,亦是独子,无姐妹无兄弟,姻亲自然只有荣国府一家。两家往来账目非常齐全,所往来之物,一一记录在册。
      两家往来物品也是正常,均是林家厚上一分。直至贾敏去世,林家的节礼忽然比往日又厚了三分,而贾家却不知何故,反而减了两分。
      “姑娘可是累了,这些多是过往账目,不必急于一时。姑娘若是累了,便休息一二。”
      “林嬷嬷,我不碍事,父亲可是回来了?”
      “老爷刚刚差人传了口信,今日与同僚相聚,要晚些回来。”
      “林嬷嬷,我家与外祖母家的节礼,一向如此?”
      “夫人在时,便是多上一分。后因着姑娘借住在荣国府,老爷便吩咐,比往日又加了三分。”
      “自玉儿去了荣国府,每回节礼其后,皆有备注。所备注之物,乃是给玉儿的?”
      “老爷恐姑娘用不惯北方的东西,便让人每次带过去一些。”
      黛玉面前的账册正翻着,正是贾林两府往来的那本。在那一页的备注上,有着很多东西。名贵的中药、上等的燕窝、各种份额的银票还有玉器、面料等。在最后,写着零散碎银、小件银制首饰、中等品级的珠玉等。
      “林嬷嬷,在外祖母那里,玉儿每走一步,每做一事,都思考再三,生怕辱了我林家的脸面。即便如此,玉儿也总能听到下人的一些传言。”林黛玉顿了一下继续道:“我知是那些下人欺我年幼,又不是府中的姑娘,不曾想……”
      “姑娘,老爷之所以让老奴去。是因为当时,随赐婚圣旨而来的,还有安顺亲王的一封信。”看着黛玉落泪,林嬷嬷也是心疼。只是,想着林如海此番的目的,也只得继续说下去。
      黛玉有着一颗玲珑心,虽年幼,有些事也是一点就通。听了林嬷嬷的话,对事情已是了解了大半:“他荣国府将父亲的颜面置于何地,竟在外也如此胡言。”
      “幽兰。”说的气愤,黛玉忽对外唤了一声。门被推开,一十来岁的丫鬟走了进来。其衣着打扮并不比宝玉身边的袭人差,想来身份不低。
      “姑娘有何吩咐。”幽兰是林黛玉身边的大丫鬟,年岁和紫鹃差不多,此前一直在外面候着。
      “去将紫鹃请来。”黛玉心中隐隐有着猜想,叫紫鹃过来便是证实一下,待幽兰到达门口时,又开口将人叫住:“人不用请过来了,将人带到林管家处。就说……就说,紫鹃是外祖母借调给我的。”
      在黛玉回来前,于黛玉不利的谣言都被人封了口。话说,那日云泽命人请了太医院令来为黛玉诊治,贾母等人便奇怪。堂堂亲王,又如何会关系一个臣女的身体,最后也只归到林如海身上。
      到了傍晚,元春来府中宣旨,贾家才知道真相。元春在宫中打听到赐婚圣旨之事,却苦于无法向贾家传递消息。那日便乘着传旨的机会,告知一切。
      王夫人本就不喜黛玉,那谣言能如此在府中传播,也和王夫人纵容有关。贾母自知王夫人无法指望,便亲自下了令。甚至还找了牙婆子,卖了几个奴才,此后,府中无人再敢提半句。这事,雪雁可能不知,但原位贾母身边二等丫鬟的紫鹃,却一定是知道的。
      紫鹃自来了林府,虽然一直跟在黛玉身边,却也无事可做,黛玉身边的事,她根本插不上手。这边她还在想着,怎么重登黛玉身边,最受器重大丫鬟的地位,那边幽兰已经过来找她。自此,紫鹃算是彻底失了势。
      却说那贾宝玉,也是一个浑人。自黛玉走后,便一天天的闹着,天天想着法子求贾母将黛玉重新接回来。就那通灵宝玉,也不知被摔了多少次。也亏着那玉有灵,竟依旧完好无损。
      宝玉如此闹着,竟连三春和宝钗也劝不住。见宝玉如此,那王夫人心中,倒是又厌了黛玉一分。贾母也是心疼,便想到了自己本家的侄孙女,史家的长房嫡女——史湘云。
      两人岁数相差无二,若是人来了,或者就让宝玉正常了。思及此处,贾母一边派人去史家接湘云,另一边也写信让人送到扬州,看看能不能将黛玉接过来。

      第六章
      :七月半如海祭宗祠,赵夫人至府教黛玉。

      话说自那日后,黛玉又认认真真的看了几日的账本,心中对几家往来都有了数,便开始真正的当起家。林管家遇到需要主人决断的事,也都到黛玉处请示一下。渐渐的,黛玉倒也熟悉了那些事情的处理方法。
      七月节日不多,总共也就两个。乞巧节自有赵夫人带着黛玉,一应准备并不用黛玉操心。
      但中元节,却是要由黛玉亲自筹备的。中元节,民间亦叫做鬼节,是大型的祭祀节日。这一日需放河灯,其后更是要祭祀祖先、去寺庙添香火钱。具体实施各地均有差异。
      中元节前几日,店肆便开始贩卖纸制的衣帽帷帐、锡纸折的元宝等物。这一日,管家一早便来请示黛玉。中元节购买采办,黛玉自是不知,此前这些事情她并未管过。现在也只是应着林管家说的话。
      林管家来询问黛玉,也是让黛玉知道中元节的一应准备而已。这些东西,自有下人采办,黛玉无需亲自出去,却也必须要知道。不仅采办,寺庙香火也是按着之前的来。这些,林管家都一一和黛玉说了仔细,让黛玉心中有数。
      “族中祭祖定的几日?”
      “回姑娘是二十三日。”黛玉记得,每年中元前后,林如海是必然会回苏州祭祖的。
      中元节当日,林府便派了仆从沿路烧锡纸制元宝。待到中午,则在家中小祠堂设了案桌,又摆放上早已准备好的贡品。案桌上除了祭品还有三个酒盅,酒盅内都倒满了酒。
      因为是家祭,规矩并没有那么严,黛玉自是可以参拜的。待烧了纸衣纸钱,林如海才开始参拜,其后便是黛玉。黛玉参拜完毕,林如海便拿起一杯酒撒在地上。又在各祭品上去了一点,让人扔在外面。算是祖先享用了祭品。
      中元过后,黛玉又命人准备着林如海的行囊。扬州到苏州虽不远,却也有三日的行程,一路行装皆要打点妥当。林黛玉虽是嫡女,到底是女子,所以,此行回去的便只有林如海一人。
      考虑到林如海的身体,黛玉便和林如海商量了一下,决定提早几日出发。出发前,更是将随行伺候的叫了过来。
      “你们在父亲身边也伺候了多年,我自是放心你们。只是父亲的身体大不如前,这一路上又舟车劳顿。你们还要仔细着父亲的身体,你们都是父亲身边的老人,林家自不会亏待你们。”
      “小人知道。”
      “待回来,每人便去林管家那里领十两银子。”十两可是他们半年的月俸。几人自是谢了黛玉,又保证一定照顾好林如海。
      一旁林嬷嬷满意的点点头,林黛玉一番话依然不错,比起刚回来好了很多。虽不知恩威并用,却也很让林嬷嬷满意。
      林家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做官的却不多,到林如海这一辈,虽有两三个为官的,却也都是小吏。唯林如海官位最高,现在嫡女又被赐婚安顺王,在族中地位更是水涨船高。
      林家族长乃是林如海的叔辈,已是杖国之年,在族中威望颇高。近两年来,每次见到林如海,都是不住的惋惜。
      林如海因着是嫡系,又是二品大员,站位亦是非常靠前。族祭每年都会举行两次,各人都是轻车熟路,自不会出差错。
      “侄儿拜见叔父。”来人恭敬的给林如海行了一礼。
      “听闻叔父身体欠恙,侄儿处刚巧得了一个药方,治疗咳嗽有奇效。”那人已到立冠之年,一身华衣。虽是世家子弟,身后却未跟着奴仆。
      “多谢侄儿关心,只可惜族叔染了病,无法和侄儿久叙。”林如海看着那人,眼中多了一份厌恶。
      此人名叫林瑞,乃是林如海从兄弟的庶子。自贾敏死后,便一直讨好林如海。看中的,便是林如海嗣子的身份和身后的遗产。
      刚开始林如海有动过心,此子文采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