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越沧海 >

第243部分

越沧海-第243部分

小说: 越沧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此前吴越国多年的雇佣劳役制度下,给役工的饷银最多也就每个月八钱银子的程度,如果毫无技术含量的力工只有五六钱,如此一来参军后2贯的军饷也足以形成梯度吸引力,让一下子收入达到原来三倍的士兵愿意拼命。
    ……
    会议散去后,顾长风却是没有直接回自己的府邸,而是恳请钱惟昱准许他去后宫与自己的妹妹顾少妍见一面。原本自从顾少妍担任后宫内卫都统之后,男性的内牙军将领就再也没有去过后宫,但是对此事钱惟昱却很是大度。毕竟他前一阵子派顾长风去邢州做了那么多出生入死的危险活儿,人家回到杭州之后给亲人见一下让人安安心也是应该的。
    咸宁殿一处偏殿里,顾长风见到了已经至少大半年没见的妹妹。顾少妍如今十足十七岁,虚岁十八,因为十岁就开始习武,身段也已经彻底长开了。对于妹妹至今没有被大王宠幸过这一点,顾长风心理也着实有些复杂。谁人不希望自己的姐妹可以有个好的归宿当上正牌夫人,可是如今顾少妍已经做了后宫内卫都统,显然也没什么机会另找朝中达官显贵做正房了。既然如此,纵使大王如今已经有四个侧妃,能够早一日得到大王临幸也是好的。
    顾少妍看到兄长时,也是又激动又后怕,扑上来求安慰:“阿兄此去可有什么险情么?大王当初这般异想天开时,小妹心中着实心惊肉跳呢。想不到大王终究料事如神,看准了赵匡胤会在元月初一就伪造敌情图谋篡逆,倒是被大王的布局给丝丝入扣地利用了。”
    “好了,为兄这不是回来了么,为兄跟着大王出生入死十五年了,隐约记得自从忠献王落水重病那时起,大王便成熟睿智,远超同龄之人,这些年来还真是少有算计遗策的。赵匡胤的野心、慕容延钊的布局,也定然是大王明察秋毫、决胜千里所致。如此谋定后动,能有什么危险。”
    顾长风温言劝慰着自己的妹妹,一会儿又解开自己罩在甲胄外面的大氅,指着锻钢胸甲上两道刮割的痕迹,只见钢板被切入的厚度也有两个毫米左右,分别从胸腹往两边腰际侧滑过去,貌似是横刀或者被槊的戟刃所伤。顾少妍也是习武的行家,知道如今吴越新出的锻钢板甲防御一百五十斤一下的马步弓箭基本上没啥问题了,而对于刀刃的拖割也防御效果优良。唯有枪矛全力捅刺或者有战马加速度惯性支持的刀剑戳刺依然可以破开。
    这两道铠甲上的伤口显然都是顾长风凭借着个人武艺的精熟,在被刺到的时候避开要害,然后利用整体拱形锻造的弧度形成类似于“t34倾斜装甲跳弹”的效果,把对方的兵刃偏斜开了。由此也可以想见,当日邢州夜战的混乱中,有多么的危险。
    “阿兄这是……”
    “那日幸好为兄带着两支‘硝化棉’装药的手铳,这才在于周军骑将厮杀中数次化险为夷,后来才知道慕容延忠和党进两员大将都是死在为兄手上——只有招讨大帅慕容延钊本人的人头被萨达姆给抢了。为兄今日说这个,是想和妹子说明:清凉散人性格狷介离群,那也不过是因为从小修道、不问世事所致,这才疏于于人接洽。如今她为大王殚精竭虑弄出了‘硝化棉’,在大王心中的分量定然是更重了,妹子还是莫要与她时时置气、针锋相对。”
    “哪里是小妹不识大体了不成,哎呀呀,实在是那厮——”
    “不管原先如何,现在好歹她也算是间接救过你大哥的性命,便让着她一些又如何呢?先祖全武公可是如今也只有你大哥我一个孙子成才了,你想让咱家绝后不成?妹子你好歹是喝酒吃肉逍遥自在长大的,和一个修道的臭脾气一般见识何苦呢?如今这般,为兄也是看在眼里,大王本不是在女色上多少上心之人,却着实是有情有义不愿意负人,你和清凉散人再这般下去,大王为了不让你们难堪,定然是一个也不敢宠幸的,反正大王又不缺美人,也没有喜新厌旧之恶,到时候还不是苦了你们自己。”
    “阿兄说的什么昏话来着!小妹不搭理你了呢!”顾少妍一下子面色红得不行,跺着脚抽出倭刀砍在椅子上,下一刻才发现自己太过失态了,收好刀两下提气纵跃就跑远了。只把好言相劝的顾长风呆立在当场。
    ……
    顾少妍不好意思赌气走了,不过心中着实是知道阿兄是为了自己好,何况她自己也没有想过别的男人了,若是大王真的因为她常常和小道姑针尖麦芒地不对付,便连着两个人一起冷落了,终究是自己吃了亏。刚才赌气走人也不过是一下子被人说破心病面子挨不下来罢了。这番冷静一下之后,思忖着倒是觉着不如去小道姑那里探探风声。
    去了甘露院转了一圈,发现小道姑不在,一问倒是大王准备让她随驾一起去城北的抱朴道院了——据说是这两个月来湖州的铁厂又做出了一些新的大家伙,是去年十月份弄出来的那批小手铳原理差不多的东西,大王想去葛岭试着看一下这个初样的效果。
    顾少妍执掌着后宫内卫,按说只是保护钱惟昱的妃子们的,外头随驾扈从都是交给源赖光或者渡边纲担任。但是顾少妍若是想去,倒也可以很容易地申请到随驾的机会。少女心思三分钟热度起来后,便很少会“从长计议”,因此便立刻找了钱惟昱一同随驾去了葛岭。
    葛岭上的半闲堂红梅阁,如今依然还在,可以作为大王的避暑行宫,偶尔太妃娘娘也会来这里住着,毕竟这葛岭上也是先王忠献王的陵寝所在。鹫峰禅院、保昱塔等名胜也风采依旧,诉说着吴越国一桩桩历史事件的痕迹。不过除了这些依然照旧的场所之外,如今的葛岭上也有一些“煞风景”的所在。
    因为当上了大王之后,不可能经常有时间往湖州跑——虽然湖州距离杭州城北也就再走一百多里地而已——所以钱惟昱在宝石山北麓缓坡、黄龙洞以东之地围了一个长两里、宽一里地的校场,作为如今军器监部分新式武器的实验场所。当地原本也是山坡地,没法种植稻谷水田,本就只有些山货果树,朝廷给当地农户略微补了些钱财也就把地给圈了。当然,为了掩人耳目,这处所在依然是简单砌了如同禅寺一般格局的宫墙,对外宣称是大王新起的避暑山庄。
    这处所在落成也就个把月的事情,也是小道姑发明了硝化棉之后才开始规划的。原本顾少妍还不曾来过这里,今日第一次随驾而来,心中也是好奇的,只见其中除了略微几座建筑外,剩下也都是标靶校场、各种原样仿造的楼橹城垣,显然是个打靶实验武器威力的所在。因为周遭民户都被赶得很远,定然不虞声响被外头听见。
    顾少妍跟着钱惟昱来到校场一侧,远远看到那里躺着几个和厚壁铁桶相似的粗夯物件,揣摩着这定然是湖州那边新锻造出来的火药兵器了。还未曾看个究竟,就见到小道姑已经提前在那里了,一见到钱惟昱就蹦蹦跳跳地过来卖弄显摆。
    “哼,还不是军器监的沈大人和张大人工巧干练,才打造得出这般器物。这玩意儿里面,也就火药是你的功劳罢了。”顾少妍明明想好了要和小道姑服软和解,一见对方那副萝莉卖萌状又是气不打一处来,幸好小道姑也没朝她看,不曾在意。
    “那日大王说要用硝化棉试验这个大家伙,可是把贫道愁坏了——如今湖州钢厂的硫酸,一年刨除铸币镀银用,也剩不了万斤上下。所幸贫道后来用三黄合练的法门又调制了些土法子,把硫磺焚烧吸收后再行处置,倒也可以弄出些硫酸,若是专门制取的话,不开高炉一年多个几万斤硫酸也还好说。哎呀,闲话不说这些了,大王且看军器监的人用新火药试炮吧。”
    
    第357章 火炮雏形
    
    毫无疑问,顾少妍看到的那几根厚壁铁桶一样的东西,便是湖州那边钢铁厂和军器监最新弄出来的臼炮初样了。
    钱惟昱深知火药兵器这玩意儿,论根本性的门槛可以说是丝毫没有——不就是铸造或者锻造加工出一些金属管子,可以耐受火药爆破时的压力,把弹丸给推送出去么?宋朝人靠打通了竹节的老韧毛竹都能造出突火枪,可见火枪火炮都是没有质变性的技术瓶颈的。关键还是一个膛压的问题——三尺竹竿的突火枪,有效杀伤距离可能也只有十几二十步,因为相比于弓弩没有杀伤和射程优势,最多只有火光和声响吓人、毒烟可以熏人这两点微不足道的独到之处,这才让历史上的突火枪没有发扬光大罢了。
    所以,既然要搞火器,就要稳扎稳打,先从对材料耐受膛压要求最低的东西开始搞起。几个月前那种枪管只有八寸长的近距离手铳便是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临时应急产物,在邢州奇袭战之后,后面就该按部就班地来了。
    所有枪炮当中,膛压管壁强度之间比值最低的,便是臼炮了吧。臼炮这种东西造型上管壁粗厚、身管短小,也就是俗称的倍径比比较小,在发射的时候因为炮管短,弹丸在炮膛内的加速时间也短,所以使用同样口径弹丸的情况下,炮室内的装药量也可以相对少一些。同时因为身管短,在同样的吨位重量下,臼炮可以把管壁铸造或者锻造得更厚实一些,在同样的运输机动条件下更容易形成火力。
    钱惟昱带着顾少妍和小道姑略微看了一下,初样一共有4门,口径多是在半尺略小一些,换算到后世的单位,也就是150mm炮的样子——当然,因为这个时代发射的还是圆球形的弹药,所以弹丸重量肯定比后世锥形弹的150mm级别火炮要轻得多。后世随便一款150炮的炮弹分量都有八九十斤重,而这种球形弹如果用铸铁做炮弹的话也就二十来斤重,如果发射的是石球的话,可能充其量也就十斤重的弹丸。
    相较于还算不错的口径,这些铁桶的长度就比较粗短了,其中三门约在五尺——也就是比高个子的士兵身高还略短一些,便于大倾角的时候装弹和刷膛操作,最后一门特别短的,则只有三尺。而管壁厚度却是个不一样,有三寸厚管壁的,也有四寸厚、五寸厚的;很显然,军器监的人对于多厚的管壁才能保证不炸膛还没有摸索出信心来。这几门里面,最轻的有600斤重,最重的1500斤。
    “这东西试过多少炮了?”钱惟昱心中发毛,对这次送炮来的张思训问道。
    “每一门都试过十炮了。试的时候也是按照大王的吩咐,人在二十步外点引线,而后快速往回跑,躲入距离大炮三十步外的壕沟内、并盖上厚藤牌遮蔽观察,这才至今没有伤人。原本还有一门管壁两寸厚的,仅仅打了七八炮就裂了,后来才总结出一点——以我吴越如今的锻钢铸钢材质,至少要管壁厚度达到口径的六成以上,才敢实验。
    这些炮管也不仅是厚薄不同,便连加工方式也颇有差异——管壁最厚的那门,厚五寸,也就是厚度比口径还略大,但是却是直接用钢水浇铸的,模具用的是尽可能干透了的翻砂泥范,可惜外层依然有砂眼气孔,质地也不够致密,砂范的内芯只能一次性使用,铸完一门炮就要重新做内芯的模子。那门管壁厚三寸的炮,倒是想了软热锻钢的法子——把钢材加热到赤铜可以化作铜水的温度时,钢材也就软到可以用锻锤压延展变形、不致断裂了。而后用花岗石精密雕凿成圆柱状作为锤头,挤压软热的圆柱钢芯子,约摸半柱香的时间可以把钢芯挤出炮膛来。但是此法只能加工壁厚与管长比例不超过五六倍的材料,将来要想做长倍径的火炮时便断然用不了了——经过反复试验,再长的话,炮管壁延展厚薄就会不均匀,完全无法使用。”
    钱惟昱点点头,他原本也没认为有了张思训这个天才,就能直接连铸铁气孔的问题都彻底解决掉,钢铁铸件的内部应力释放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就目前的工业水平来说,只怕他有生之年也只有指望以铸造作为火炮加工的主要工艺,最多在热处理方面进行一些优化,提升身管的紧致度。后世的锻造制炮大多是锻造一根实心铁棍,然后再用钻孔机钻掉芯子的,不可能直接锻造出空心的深孔管。
    “那便先试一下吧,各种装药都可以么?”
    “都有试过,目前发射18斤铁弹一般是使用高硝黑火药10斤,或硝化棉4斤。这两者射程相若,炮膛也都能扛住。”张思训口中说的斤都是宋斤,也就是约摸等于后世一斤四两上下,所以18斤的炮弹应该是折合11公斤。
    四门炮都没有炮架,只有一块厚铁板的底座,上面有两个炮耳连接着铁箍箍住炮身,所以发射的时候只能是有工兵先进行土工作业,把炮管抬起到一定角度后用夯土堆积的办法吧炮给垫起来。每门炮都被抬到了将近60°的高仰角,好确保后座力绝大多数由地面和底座吸收——在没有炮架的情况下,如果让火炮小角度平射,很有可能导致炮因为没有吸收后座力的机构而倒飞出去。
    钱惟昱提前躲到一处距离大炮侧面五十米远的壕沟内,上头还盖着三层老竹藤条编成的护盖,然后用一根东海水晶片打磨的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情况。小道姑和顾少妍就暂时没这么好的待遇只能蹲在坑里靠自己的视力了。一男二女在这种隐蔽的黑坑里待着,倒是颇有一些让人心猿意马的可能。
    点燃引线的军器监工匠立刻回奔,躲进另一个近一些的坑里,数秒钟后,轮番的“轰轰”巨响开始传出,四门炮依次开火,炮弹以大抛物线角射出,最后落在了远处一些做好的城墙样品上,只见城砖纷纷崩碎飞溅,一尺厚的筑城大条石都被打烂了。经过报靶人员的测量,最后炮弹还能打入糯米汁粘合的夯土大约两尺深,才算被夯土吸收了全部动能。
    三门长炮的炮弹落点大约在六百步上下,据说如果弹丸换成轻得多的同口径石弹的话还可以多打一百多步射程,而短炮则装药略减、射程也近了一百多步。因为是大角度滑膛曲射,准头可以说是丝毫没有,在瞄准方向经过严格校准、几乎一致的情况下,炮弹飞出五百步远后散落直径就有一百三十步之大!也就是说炮弹每飞出十步远,就有一步的横偏误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