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警大中华1985 >

第292部分

红警大中华1985-第292部分

小说: 红警大中华1985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他描绘的“美好画卷”,使得对于时局不满的一些人十分向往,即便是他们还是cp人,但也倾向于叶利钦做出改变。这时候叶利钦也是苏共党员,他们只以为,富有精力和魄力的叶利钦是想像中国一样,走一条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他们并没有设想过,叶利钦在今后的有一天会选择背离苏共和社会主义道路。

    其实改革家和叛徒,从来都只有一线之别,有时候甚至是一样的东西。

    从来只会捣乱的戈尔巴乔夫当然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这时候跳出来,直接指责叶利钦通篇发言没有一次提到“社会主义”,在称呼共和国时,也不加上“苏维埃”这样的定语,批评他“否定列宁主义原则”,鼓吹“分离主义”,这实际上是瓦解联盟,想要搞垮苏联。

    其实他说的也并没错,叶利钦就是不想要苏联了,也不想继续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了。但是戈尔巴乔夫气急败坏的指责,和居高临下的态度,让很多cp党员十分不满。他甚至召集俄联邦cp党员,指示他们给叶利钦投反对票。这更促使了一些人萌生逆反心理,这些日子上苏联刊物上言行无忌地攻击戈尔巴乔夫,不管假的还是真的,很多人心目中,戈尔巴乔夫的形象远没有叶利钦正面。

    5月29日,叶利钦以533票的微弱优势胜出,当选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这也是苏共的历史上,第一次党内少数反对派战胜了多数官方主流派。自1987年被解除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的职位后,叶利钦重返权力中心。而作为俄罗斯联邦的主席,叶利钦获得了更大的政治权力,能够通过法案和颁布政令,他甚至可以直接抵制戈尔巴乔夫的施政纲领。中央政权的权力被严重削弱了,因为一个俄罗斯就等于百分之八十以上甚至百分之九十的苏联力量,而现在这股力量属于一个一心背离苏联的家伙。戈尔巴乔夫和其他党内传统势力,已经无法阻挡叶利钦颠覆苏联的计划了。

    7月,苏共召开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三方政治势力再度杀得你死我活。会上,叶利钦提出了彻底改革论:苏共名称改为“民主社会主义党”,解散军队、国家机构中的党组织,没收苏共的财产等等。

    而苏共二号人物、“保守派”代表利加乔夫则向私有财产和市场经济开炮,坚持捍卫马列主义。利加乔夫还含沙射影地攻击叶利钦等激进派,他强调:“国内存在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cp的势力”。

    戈尔巴乔夫仍旧没有认识到问题所在,反而想要继续两面讨好,最终他也只能两面不讨好。

    终于,在戈尔巴乔夫再度当选总书记之后,7月12日,当大会宣布叶利钦被提名为新的中央委员候选人时,叶利钦面无表情走向讲台,高举代表证宣读了一纸声明:“鉴于我已当选为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考虑到国家正在向多党制过渡,我必须按照人民的意愿行动。鉴于此,我宣布退出cp。”

    在此刻,戈尔巴乔夫想要捏合党内三派的努力告完全失败,叶利钦的退出,也造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退‘党。到1991年7月苏共召开中央全会时,党员减少了420万人,占比超过党员总数的五分之一。

    甚至叶利钦还不顾那些地区分离势力,认为他们是自己推翻苏联的盟友,与波罗的海三国、列宁格勒等大城市的激进派,形成一股足以与苏联中央分庭抗礼的政治力量。在此种情况下,苏联的未来成为了一个谜局,但明眼人都能够看到结果了。

 第431章 维尔纽斯事件

    维尔纽斯的街头传播着一种不寻常的气氛,一股躁动之火从人们的心中蔓延,并在互相接触中不断的壮大,往日的愤恨和不满正在聚积,庞大的感受似乎只有需要一个宣泄口,才能够排出。

    商店里面没有商品,社会的福利政策得不到贯彻,波罗的海三国与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三国有个非常不同的背景,后面三个国家得到了来自中国的强力支持,尤其是在金融信贷和消费商品出口上,特别是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两国,因为没有经历罗马尼亚的那种冲突变局,直接在中国半授意或半控制的扶植下,差不多一些地区在一年之中就扭转了颓势。

    来自中国的经济学家、产业专家帮助上述国家进行产业经济调整,大笔的人民币投资重新使得一些企业焕发了生机,大幅度的关税减免也使得本地消费市场变得愈加繁荣,类似中国更加灵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使得一些头脑灵活的人开始下海从事工商业活动,总体而言,他们的危机虽然尚未完全渡过,但已经能够清楚地看到好转的迹象了。

    而立陶宛则没这个幸运了,甚至他们一心期望着投入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阵营,而压根对仍保留社会主义制度的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十分看不起。只是,他们所向往的那些国家却不会像是中国一样大举对他们进行经济的支持与援助。

    虽然立陶宛在九零年已经宣布了独立,但是这个独立尚未有什么人承认,实际上立陶宛的政权还是苏维埃政府,体制上也没有出现什么剧烈的变化。在经济出现困难,而且被西方斗士与本国民族主义者的煽动下,终于维尔纽斯的居民开始走上街头,工厂罢工、学校罢课,进行示威。不过这个示威活动很快就演变成了大规模的骚乱,整个维尔纽斯的秩序崩溃,反苏联和彻底独立的趋势更加明显。

    莫斯科,头疼于被叶利钦频频挑战的戈尔巴乔夫甚至心里乱七八糟的,他很想治住立陶宛的这股分裂势力,可是他更担忧苏共的高层就这样被叶利钦领导的势力给架空,如果俄罗斯彻底从苏联里实质独立出来,苏联基本上就完蛋了。

    可立陶宛这事儿还真不能不管,谁也不知道已经宣布过独立一次的立陶宛,会不会这次真的坚定自己的决心,就这样颁布个什么新宪法,然后彻底从联盟中脱离出来,连苏维埃这层皮也不要了。

    军方强硬派、国防部长亚佐夫大将专门召集相关人员给戈尔巴乔夫专门介绍了立陶宛的局势,并点明了如果放任下去可能会产生怎样危险的后果。不过戈尔巴乔夫却无心仔细倾听这些内容,只不过挥了挥手,对亚佐夫道:“我相信军方处理事态的能力,你们试试吧,把结果报我知道就好。”

    亚佐夫听了这话心里就是咯噔一下,他算是被戈尔巴乔夫提拔起来的,当年就是戈尔巴乔夫视察的时候一眼相中了他,所以他才能爬升这么快。可戈尔巴乔夫的性格弱点他也已经早摸清了,这个人是典型的志大才疏,而且优柔寡断,很没有承担,这件事情办好了还没什么,如果办砸了,八成他们军方就有人要被当作替罪羊推出来了。

    苏联处理这种加盟共和国的反抗情绪和骚乱一直都是缺少回寰而且粗糙大意的,他们最喜欢就是直接派出空降兵和运输航空兵,然后占领当地的电视台之类的设施,再进行清场,所以后世很多人戏称,苏联维持地方统治的基石就是空降兵+运输航空兵。

    对维尔纽斯的镇压行动很快就展开了,1月11日,苏军出现在维尔纽斯的大街上,伞兵部队占领了立陶宛国土保卫局大楼,断绝立陶宛官方武装力量的反抗能力。随即,新闻大楼也被占领,这也是苏联人镇压地方的老套路。12日,在空降兵之后赶到坦克部队大摇大摆的进城,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是集中在聚光灯之下的,即便是苏军相对平和,也没有开枪什么的,但是那种恃强凌弱,当那些新闻照片中苏军坦克行驶在大路上,而愤怒的立陶宛人跟苏军士兵对峙时,人们只会钦佩这些维尔纽斯人的勇气,而不会认为苏军是克制的。对于苏军的厌恶,自然骤升。

    这种厌恶甚至不仅仅是产生于立陶宛人和西方人中的,甚至那些已经被戈尔巴乔夫搞得节操全无的苏联媒体也是这样的论调,最后自然引发了连带性的负面效果。

    13日凌晨1点30分,10辆坦克围住了立陶宛电视大楼,克格勃特种部队强行占领了这座建筑,仅攻占过程中苏军并未造成人员的伤亡。此前几个小时,立陶宛电台已经播出消息:莫斯科开始进攻主权国家立陶宛共和国。

    不过苏军和克格勃本意不想伤人,不代表有些人不想。当晚在攻占电视大楼的过程中,一伙立陶宛极端民族主义武装分子为了扩大事端,在电视台大楼上朝下面的人群开枪,造成了14人死亡,随后的乱象还导致了一名克格勃安全部队的特种兵死亡,共造成了15人的死亡。

    流血事件顿时点燃了人们对于苏联的暴怒和不满,甚至还成为了以叶利钦为首的激进派攻击戈尔巴乔夫的重要口实。叶利钦强烈谴责戈尔巴乔夫出动军队镇压立陶宛人民,斥责这是暴力、血腥和**的,相关人等必须负责和受到惩罚。

    维尔纽斯事件最终果真不出亚佐夫所料,出了乱子后地图脑袋丝毫没有为自己的下属担责的魄力,反而他还在极力撇清自己的责任,强调命令不是自己下的,而是地方和军队方面的负责人过于武断和粗暴,用错了方式。

    戈尔巴乔夫丝毫意识不到,他越这样说,越会让那些终于他的官员和军方成员失望,他们在为戈尔巴乔夫卖命,但是最终出了问题却只能成为替罪羊被处置,反而下命令的戈尔巴乔夫跟没事人一样。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维尔纽斯事件之后,苏联军方开始跟戈尔巴乔夫更加的离心离德。

    这时候最让人哭笑不得的一幕出现了,一场反分裂的镇压活动,按理讲俄罗斯人应该对此包容力更强一些,毕竟是维护苏联,而苏联的主体就是俄罗斯人。可是反而在维尔纽斯流血事件爆出后,在莫斯科有超过十万的人民走上街头开始打着反苏共、反戈氏的口号。

    叶利钦当然在这里面出了不少的力气,甚至这些游行的主要组织者就是他的党众,目的就是营造戈尔巴乔夫已经是天怒人怨、不得人心的气氛,为之后推行自己的政策和毁灭苏联做准备。

    2月9日,立陶宛举行全民公决,90%的公民支持国家独立。3月3日,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也分别举行公投,虽然比例上比立陶宛少一些,但也占到了大多数,选择从苏联独立。

    苏联面临的内忧外患情势更为明显了!

    克里姆林宫外,已经变得跟西方国家似的,到处都是示威游行的群众,人群也很自然地分为两派,一派支持叶利钦,他们高声大喊:“叶利钦是对的!戈尔巴乔夫错了!”

    而戈尔巴乔夫的支持者喊出的口号则是:“审判叶利钦团伙!人民代表,这是你的斯大林格勒!”

    这个时候,戈尔巴乔夫又做了一件傻事,他的党团明明占据着苏联各要冲的宣传渠道,却没有善用这些渠道,反而被叶利钦倒打一耙。

    2月中旬,叶利钦要求苏联电视台为他提供一个小时的演讲时间。戈尔巴乔夫动摇了,他对电视台负责人说:“就在第二频道给叶利钦20分钟。”

    19日,叶利钦终于在电视采访报道亮相,此时他已经从一个cp人华丽转身成了类似西方的政治人物,发言强硬而直白,很受一些对现状不满的苏联人、俄罗斯人的喜爱。

    在采访中,叶利钦先是说了好多无关痛痒的东西,就当电视制作人为他没有爆什么猛料而感觉无趣的时候,突然叶利钦话锋一转,在节目最后几分钟炮轰戈尔巴乔夫的**,说他是对人民背叛,明确要求他下台。

    其实此前就有声音在要求戈尔巴乔夫下台,但是在这样公开而且有效的场合中提出这一点,叶利钦的话出现了巨大的影响力与反响。甚至一些人在反思后,强烈附和叶利钦,认为戈尔巴乔夫带来了混乱,应该下台负责。这时候,戈尔巴乔夫懦弱地选择了沉默,苏联最高苏维埃倒是通过了谴责叶利钦声明的决议。

    模仿西方模式的戈氏终于吃到了苦头,他所营建起来的制度,正在反噬他。在4月底召开的中央全会上,几个地方党委书记发言攻击戈氏的改革,并称改革带来了混乱。戈尔巴乔夫情绪失控,提出辞职,说完他也不管别人,就这样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中央全会被迫中断两个多小时,中央委员们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分小组讨论目前局势。由于苏共内已经是青黄不接,没有可以接替戈尔巴乔夫的人选,******最后宣布:为了党的最高利益,恳请总书记收回成命。戈尔巴乔夫答应继续担任苏共总书记一职,原因也是“为了党的最高利益”。可是这出闹剧一闹,很多苏共党员对于戈氏已经无比失望和厌恶,更不相信他能够领导苏联。

    民调结果显示,一年前戈尔巴乔夫的支持率还保持在六七成,到1991年第一季度时,其支持率却持续下降到只剩10%左右。

 第432章 不平静的地方

    在苏联开始内乱,军队开始离心离德的时候,其实更大的暗流在苏联的内部翻滚着,只不过莫斯科的权贵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安心于自己的内部斗争。

    正在翻起滔天巨浪的地方远离权力的中心,以至于根本不会被寻常人所注意,但是这些地方却对苏联的兴衰和发展意味良多。这些地方就主要包括中亚五国、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这三块地方实际上已经被齐一鸣所渗透多年了,特别是最新一任的军区司令到任后,都被齐一鸣用红警间谍给替换掉了,开始真正的掌握了这些地区的军权。

    另一方面,齐一鸣又认为仅仅是上下统属的关系还不足以让整个军区的结构稳定下来,只有在利益上让军区上下也能够统一起来,才能保证那些红警间谍变成的军区司令能够真的控制这些苏联军队,以在需要的时候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

    其中最为渗透严重的就是诺渥兹洛夫的远东军区,因为东北的边贸这两年搞得有声有色,所以不少苏联军官甚至普通军人都从中发了一笔小财,在诺渥兹洛夫授意和允许下,甚至一些中国工人还越境,再没有身份证明的状况下,为远东地区的发展做出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