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 >

第26部分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第26部分

小说: 一个帝国的生与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觉事件后,宋金之间继续着摩擦,一是围攻平州的金兵老来要粮要钱;二是女真人又开始继续向宋人要逃往宋境的燕人和官员;三是协议中女真人应该交割的西京及附近八州也不见女真人有所动静,而负责驻守的这些官员(原辽国官员)中的一些人主动向宋人交涉,说反正早晚是你们的地,希望能早点回归大宋,如朔州节度使韩正、应州节度使苏京、蔚州土豪陈诩等。

同为公公掌军,谭稹多年来一直被童贯压制,现在好不容易有了出头的机会,自然要争取政绩。张觉投诚事件泡汤,现在朔州等地要来降,谭稹当然高兴,毕竟这些地盘和平州不一样,这些地是属于宋廷的(协议中)。

谭稹顺水推舟,派人去收复了山后云中府等地的土地。

女真人生气了,说我可以给你但你不能抢,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冬天,金军出兵,把宋人收复了的朔州、应州、蔚州又给抢了回去。

这是宋金间的第一次军事冲突,谭稹看着三州得而复失,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增援三州守军。女真人觉得打宋军比打辽军还轻松。

这坚定了他们南下的决心。

谭稹上任一年,北事一塌糊涂,宋金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浓,赵佶很生气地罢免了谭稹,连力荐谭稹的宰相王黼也受此事牵连,被迫申请退休。赵佶重新任命童贯为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来主持北事。

童贯上任后,派武翼大夫马扩到云中和金人负责商谈云中府交割事宜。马扩到云中后交涉了半天,女真人倒也没有翻脸,还是老借口,你们把我们要的人给我们,就给你们地盘。

马扩回来后对童贯说,女真人恐怕不会把山后诸地给我们了,当务之急是加强燕山府的防御力量,最好能把西北军调集到燕山府帮助郭药师的常胜军进行防御。

童贯说现在金国后方不稳,不会急着进攻我们的。

童贯所说的女真人后方不稳,是指天祚帝还远循夹山,夹山地形艰险,到夹山先得穿过几百里无人戈壁区,这是金国人的心腹大患,只要耶律延禧躲在夹山一天,女真人自然有顾忌。

尽管如此,童公公还是到燕山府进行了视察,将王安中罢免,任蔡靖取代他;并对河北路驻军进行了分配,分为四路,辛兴宗掌管中山府,任元掌管真定府,杨怀忠掌管河间府,王育掌管大名府;并命各路军队招收逃亡军人及无业无地游民,补充军力,在河北进行了一定的防范。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躲在夹山的耶律延禧不知道哪根筋不对了,竟然决定出夹山,进攻金国。

耶律大石劝阻无效,不愿跟着这个疯子自杀,率三百骑出走,开始了他传奇的西征之旅,并最终在天山脚下为契丹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西辽。

出了夹山,天祚帝就成了跑不动的小鸡,女真人没费什么劲就抓住了辽国最后一个皇帝。

这时候的时间定格在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二月,天祚帝、张觉、萧干(宋人帮忙干掉的)三股残余势力都已经消除,金国的刀可以对准大宋了。

天祚帝被俘之后,宋廷这边依然没有足够的警觉,帝国上下都认为现在一年给女真人这么多银子,是能够满足女真人的胃口的,所以童贯不仅不听从马扩的将西北军调至燕山的建议,竟然在宣和七年十月的时候,以边疆安定为由上奏折请求将安肃军统帅改任安肃县知县,永贲军统帅改任博野县知县,保定军统帅改任保定县知县,沿边界的哨卡边寨,除非常紧要的以外,其余一律裁撤合并。赵佶批示照准执行。

而金国方面一边悄悄调集兵力至边境,一边继续麻痹宋人,俘虏天祚帝后,先后派了三拨使臣到宋朝,庆祝两国海上之盟圆满成功。

当然,大规模的军事调集行动不出一点声响是不可能的。燕山府方面有一名叫陈角的郎官负责送金国的第三批使臣出境,到了女真人的地盘,陈角发现金国方面正在大规模集结兵力,气氛异常。虽然刺探军情不是他的任务,回到燕山府后,他还是将这个重要的军事情报向燕山路安抚使蔡靖作了报告。结果蔡靖怒斥他道听途说,制造恐怖气氛,差点治他的罪。

六月,马扩接到前方的探子线报,说女真人在飞狐、灵丘两县的军事活动频繁。马扩密陈童贯,再次要求将西北军调到中山、真定等地驻扎,并派兵驻扎易州,防止女真人的进攻。

童贯对马扩的重要军事情报再次置之不理。

到了十月份的时候,金国人的兵马屯集边境的情报不断从各路传来,连边境的老百姓都知道了女真人即将向宋廷开战,但是童贯等人的想法竟然还是等金国方面交割土地。

十一月中旬,童贯派马扩、辛兴宗再一次去云中府,目的是两个,一是对女真人说宋人已经不要西京八州那么多了,只要蔚州、应州二州即可,看女真人是否同意;二是看看女真人是否真要与宋廷开战。

马扩到了云中府,金军主帅完颜宗翰(粘罕)对宋军要求割让蔚州、应州的要求正式地表示了拒绝,没有一丝商量的余地。

细心的马扩发现,这一次女真人对他特别客气,陪同的金国方面使臣撒母说热情这是应该的,咱们为了两国合作的事来来回回跑了这么多趟,也不容易。

不过恐怕也是最后一次了,撒母笑着对他说,笑容里意味深长。

马扩无语,他纵有神射之术和三寸不烂之舌,但代表的国家没有强大的实力支持,依然注定了他只能作为一个失败者。

而回头,他看见的是不可避免的战争乌云已经笼罩了他的国度。



宣和七年十一月,金国正式发起了攻宋战争。

女真人大军兵分两路,东路军以完颜宗望(韩离不)为主帅,率兵六万,自平州入燕山,掠取河东、河北的广大地区;西路军以完颜宗翰(粘罕)为主帅,率兵六万,自云中入太原、下洛阳,绝宋军西北军援助开封的道路,并防止赵佶奔蜀,最后的战略目标是两路大军合围开封,一举灭宋。

战局的进展完全出乎金人的想象,第一个没想到的是西路军竟然被太原的孤军们拖了那么久,第二个没想到的是东路大军会如此顺利。

因为在燕山府,宋人最倚重的郭药师已经心猿意马。

十一月二十六日,金人的东路军攻下了澶州,向燕山府逼近。

燕山安抚使蔡靖派郭药师、张令徽、刘舜仁率兵四万五千人屯兵白沟,抵抗金兵。

十二月六日,完颜宗望到了白沟东岸后,对郭药师的部队有所顾忌,一时不敢贸然进攻,在东岸扎营观望。

郭药师认为金军对辽对宋都是一路凯歌,必然不会想到自己会主动进攻,于是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偷袭金军。

可惜宗望早有防范,等郭药师部渡过东岸,金兵早已做好准备。

接下来的是一场硬碰硬的激烈战斗,双方厮杀战况惨烈,战火绵延三十余里。

交战正激烈的时候完颜宗望发现,只有郭药师的常胜军还在和自己死磕,而张令徽、刘舜仁的部队却已经开始撤退。

机不可失,宗望决定放弃与郭药师死嗑,转向追击张、刘部。

结果是郭药师部占领了金军的大营,但张、刘溃逃,损失相当巨大。

郭药师率军撤回燕山府,此战杀得太猛,郭药师本人的三百近卫军仅剩一百余人。

就在他为拥有两个猪一样的战友而郁闷的时候,他收到了张、刘二人准备向金人投降并献上自己脑袋的消息。

事已至此,郭药师决定提前于张、刘二人投降金人。

十二月十日,郭药师挟蔡靖打开了燕山府的城门,带领着七万守军投降了完颜宗望。

郭药师一降,燕山府再无军事力量对抗女真人,燕山六州很快陷落。

忙活一场,帝国几乎耗尽了自己的财力兵力,就是为了幽云六州,结果,一个降将,就将这一切葬送。

后来《金史》评价郭药师,说“郭药师者,辽之余孽、宋之厉阶、金之功臣也”,评价不可谓不高。

但女真人和宋人不一样,郭药师的部队虽能打,但女真人并不需要(因为女真人同样能打,打仗的事不用郭药师操心,金国人自己会出手)。降金后,郭药师基本上只是充当一个向导和军事顾问。东路军进攻途中,完颜宗望听说徽宗下课钦宗上台后,一度担心宋人已做好准备,想退兵,郭药师鼓励宗望说南朝兵不能战,防备空虚,而且东京就是天堂,什么金银财宝都有,遂向宗望讲述了自己在东京的见闻,重新勾引了宗望的欲望。东路军第一次到达汴京后,郭药师又带着金兵去城西北的牟驼岗,丢掉天测监在此地的二万匹战马和大量饲料,让东路军得到了极大的战略补充。

此后,郭药师就消失在宋金战史中,他后来被女真人剥夺了军权,被任命为平州守,天会十年(公元1132年)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得罪了完颜宗翰,被夺取了官职下狱,不久被释放,但是所有家产被完颜宗翰所夺,只保住小命一条终老。

女真人总算是做到了一丝人道,不似郭药师的前东家留下了杀降的名声。

第十六章十月围城

引子1

靖康元年五月,山西盂县,兵败的杨志又成了孤家寡人。

种师中令他作为先锋部队,救援孤城太原。然而在山西盂县,他的部队并没有和女真人作太多的交战就溃散了。

并非杨志的手下皆狗熊,小种经略名震西北,治军有方,而他杨志亦是名门之后,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这个排位还远远不能体现杨志的实力),带的部队怎么可能全是吃干饭的呢?

原因非常简单,饿,军中无粮,一个军士三天的口粮只有一勺豆子。

就算是花和尚鲁智深在小种经略的帐下效力,胖和尚也提不起他的禅杖。

杨志杀出重围后,逃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土坡上,坐在一块大石上。

他发现此时的情况和当初丢失生辰纲多么类似,一切好像又轮回了。

接下来,他又该何去何从?回去,按律也是诛死;逃亡,此时的天下连梁山都没有了。

他拿起了那把宝刀细细审视,这把他曾经失去的刀。小种经略体恤部属,杨志在他手下为将后,替他索回了这件宝物。这把刀染过了很多人的血,有宋人的,有辽人的,也有他自己的先祖杨业的,还有泼皮牛二的,现在又多了女真人的血。

无论多少鲜血,都无法替杨志博回他梦想的荣耀。

下一个,这把刀添上的是不是就是他杨志的血?或许,当初老太公杨业兵败血洒雁门的时候,这把刀,还有他杨志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杨志拔出宝刀,刀声萧萧,轻轻回荡在寂静的黄土高原上。

刀是好刀,可惜其主不幸。

身不逢时!

(注:杨志史有其人。《三朝北盟会编》记载,童贯第一次伐辽,种师道的大军中,杨志为帐下的先锋军;《北盟会编》卷四十七记载,金军入侵河东路时,“杨志败于孟县”;《靖康小雅》记载更为详细,杨志本为巨寇,后招安,在种师中率军解围太原时,为先锋,首不战,由间道径归。)

引子2

宣和七年十二月七日,太原的冬天显得如此寒冷。

宣抚司衙前的大堂上烧着大盆的炭火,却无法驱赶童贯心中的寒意。

童贯说张知府王将军你等好好固守太原,我要立即把金人入侵的军情回开封向皇上汇报。

张孝纯眼中露出了惊讶和不满,说金军马上兵临城下,广阳郡王你监军西北,执掌河北燕山军队,此时正应该召急各路兵马,援救太原。太原是河东的要塞,太原一失,河东必失,河东一失,河北也保不住,那样时局可就完了,这个时候广阳郡王你怎么能走呢?

童贯生气了,说我是宣抚使,守太原是你张知府和王禀将军的事,我要负责全局,怎么能光顾着太原一地而失全盘呢?

张孝纯生气了,嘲讽说郡王今日若走,二十年积攒下来的威名怕是要留在太原城了。

童贯怒喝说那不是你来操心的事,你守好你的太原城就行了。

张孝纯说那是当然,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双方的气氛僵化。与童贯一起前往太原的马扩这时发表了不同意见,说将宣抚司设在太原确实不合适,目前金兵两路入侵,西路军所侵河东之地皆有要塞相拒,倒是河北诸路长期军备松散、城设荒芜,郡王应将宣抚司移至保州中山真定,在那里率军阻击金军,为东京建一道屏障。如果天下各路兵马都知道郡王在最危险的地方抗击金军,谁又会不死命出力呢?

童贯闭上了眼睛,捋了捋他那已快白了的几根胡须,说马刺史的建议倒是可行,我们之后再议。

离开太原后,童贯还是习惯性地坚持了他的最初选择。二十年了,他已经不是那个可以把身家性命豪赌在战场上的中年太监,他认为目前朝中的政局比宋金的时局还要艰险,回到东京政治中心,在老板赵佶的周围,才会让他有安全感。

沧海横流,方见英雄本色,毕竟他只是一个帮皇帝干杂活的太监,帝国将如此重要的军事权力交给他一个太监,或许最初就是一个错误。

但这一切又能怪谁?谁该为这一切埋单呢?

童贯选择了逃回东京,而一直活跃于宋金同盟的年轻外交使臣马扩则孤身去了真定府招兵。从一个外交使节变成了抗金将领,他得让女真人知道,当初阿骨打赠送给他的“力麻立”(善射之人)的称号是货真价实的,南朝人不缺射手,也不缺勇气。

(注:马扩在北宋灭亡后一直在北方组织抗金活动,一度成为河北、河东各路义军的首领,从者十万余,起义失败后南渡,在南宋历职沿海制置使等要职。秦桧当政后被罢官,归隐。)

而童贯奔往的那条路,则葬送了他和帝国的一切。

当日的争论,王禀一直没有发言,他只是感到了无比的失落和悲哀,当年他在西北军中还是一个低级将领时,对眼前这个不是男人的男人是何等的顶礼膜拜!到底是什么让一个英雄慢慢变成了鼠辈,时间还是权力?

他站在太原城楼看着童、马等人离去,抚摸着手中的剑,轻轻念叨一句。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第一次入侵的两路金兵进展情况大有不同。东路军一口气吞并了燕山,招纳了郭药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