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

第47部分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第47部分

小说: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羰浚⊿ir John Fisher)坚信,海战的未来以及对海洋的控制将从煤炭向石油转移。他在1901年给一位友人的信中写道:“石油燃料绝对会彻底改变海洋战略。这是‘唤醒英国’的机会!”尽管没有取得突破性发现,但是所有的证据都显示波斯很有可能潜藏着大量的石油。皇家海军非常希望获得其独家使用权,但是前提是必须防止这些资源的控制权落入外国人手中。
    于是海军部开始介入进来,并帮助诺克斯?达西与一家在缅甸成绩斐然的苏格兰石油公司达成了协议。1905年,在签署了一份每年向海军部提供5万吨石油的合同后,缅甸石油公司(Burmah Oil pany)的董事们同意买下更名为康瑟森斯辛迪加公司(Concessions Syndicate)的大部分股份。他们这样做不是出于爱国主义,而是因为这是一个明智的多元化战略,而且他们之前的优异成绩能使他们吸引到更多的投资。尽管这让诺克斯?达西松了一口气,他写道,“我不可能从其他公司获得更好的条件了”,但是,一直持怀疑态度的英国驻德黑兰外交代表在发回国的报告中严肃地指出,这并不能保证成功。找到石油是一个问题,对付那些无休止的敲诈勒索是另外一个问题。
    这家新公司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同样没有取得什么进展。打下的油井出油很少,而勘探支出继续吞噬着股东的资本。到了1908年春天,缅甸石油公司的董事们开始公开地谈论是否要彻底从波斯撤资。1908年5月14日,他们给现场负责人乔治?雷诺兹(George Reynolds)——他被某个同事描述为是用“实心英国橡木”制成的死脑筋——发出指令,准备放弃勘探行动。雷诺兹会将位于马斯吉德苏莱曼(Masjed Soleymān)已经建好的钻井钻到1600英尺的深度;如果还是没有找到石油,他必须“放弃行动,拆除钻井,尽可能地收回设备”,并且运送到可能让它们发挥更大作用的缅甸。
    当这封信已经在从欧洲到黎凡特再到波斯的邮路上周转时,雷诺兹还是在坚持不懈,丝毫没有意识到他离停工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他的团队继续在岩层中钻井,坚硬的岩石使得钻头都脱落了。钻头丢失在洞里好几天,最后终于被找到并重新装上。5月28日凌晨4点,他们钻到了主脉,喷涌而出的黑金射向高空——他们终于成功了,而且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负责现场安全的陆军中尉阿诺德?威尔逊(Arnold Wilson)用密电将这一消息发回英国。他写道:“见《诗篇》第104篇第15节第2句。”——该节祈求上帝从土中得油,以润人面。阿诺德?威尔逊告诉他的父亲,这一发现将会给英国带来难以置信的回报。也希望能回报那些工程师们,他们“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坚持了这么久,还要忍受那些戴着高帽子的董事们”,他补充道。
    1909年,控制着特许权的英波(Anglo…Persian)石油公司开始发售股票,蜂拥而来的投资者预测,马斯吉德苏莱曼的第一口油井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未来的收益会更高。当然,修建石油出口所必要的基础设施,以及开钻新油井和寻找新油田,都需要时间和金钱。让事情顺利进展并不容易,阿诺德?威尔逊抱怨说,他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消除“含糊其词的英国人与言不由衷的波斯人”之间的文化隔阂。他举例说,英国人认为合同是一份能够在法庭上站得住脚的协议,而波斯人仅仅将其视为一种意图的表达。
    尽管如此,一条输油管还是很快就竣工了,将首个油田中的石油运输至被选定为炼油厂和出口中心的、位于阿拉伯河上的阿巴丹岛(ābādān)。波斯的石油抵达波斯湾,并在那里被装船运回欧洲,以满足欧洲大陆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这条输油管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它是未来亚洲交错纵横的输油管网中的第一部分,这些输油管网将为古老的丝绸之路带来新的表现形式和生命力。
    麻烦随之开始酝酿。石油的发现使得波斯国王在1901年签署的那一纸条文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它奠定了一家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企业的基础(英波石油公司后来成为英国石油公司),同时也带来了政治上的混乱。协议的条款让外国投资者控制了波斯王冠上的宝石,这使得当地人对外部世界的仇恨日益加深,并进一步导致了民族主义,最终体现为现代伊斯兰激进主义对西方更深层次的怀疑和排斥。试图控制石油的野心将成为未来许多问题的源头。
    在个人层面,诺克斯?达西获得特许权是一个凭借商业智慧战胜逆境的故事;但是它在全球层面的意义,却可以与哥伦布在1492年横越大西洋发现美洲相媲美。征服者再一次掠夺了大量的宝藏和财富并运回欧洲。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密切关注着波斯局势的海军上将费希尔以及皇家海军对石油的高度重视。当英波石油公司在1912年出现了现金流问题时,费希尔迅速介入,他担心该公司的生意会被像荷兰皇家壳牌公司(Royal Dutch/Shell)这样的生产商获得,后者以荷属东印度群岛为基地已经建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和运输网络。费希尔前去拜会当时的海军大臣,强调将海军战舰的发动机由燃煤转为燃油的重要性。他宣称,石油就是未来,它可以大量存储,而且价格便宜;最重要的是,它能够让舰船跑得更快。他说,作为常识,决定海战的“首要因素是速度,它让你能够在你希望的时间、希望的地点,以希望的方式进行战斗”。它能让英国战舰比敌舰更胜一筹,并且在战场上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听完费希尔的话,温斯顿?丘吉尔明白了他的意思。
    改用石油意味着皇家海军的威力和功效将被提升到“一个明显的高度:更先进的舰船、更优秀的船员、更强大的经济力量,以及更加紧张的战争形势”。正如丘吉尔所指出的,这关系到能否实现对海洋的控制。此时,英国在国际上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在欧洲或者其他地方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也日益增加,他们需要周密考虑如何建立并充分利用这一优势。1913年夏天,丘吉尔向内阁提交了一份名为《皇家海军石油燃料的供应》的文件。他提出,解决方案是从众多石油生产商手中提前买入燃油,甚至可以考虑直接“控股一些值得信任的资源供应商”。不过,随后的讨论并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仅就一点达成了共识:海军部应保证范围最广、出产最多的石油供应地的安全。
    然而过了不到一个月,事情又发生了变化。首相和他的大臣们现在相信,石油是未来生存的必需品。他随即在定期汇报中告诉国王乔治五世,政府计划控股英波石油公司,以保证“可信资源供应”的安全。
    丘吉尔积极地推进他的事业。保证石油供应的安全不仅仅和海军有关,它还能够捍卫英国的未来。尽管他将煤炭资源视为帝国霸业的基石,但相比之下,石油更为重要。他在1913年7月告诉国会:“如果我们得不到石油,我们就得不到粮食、棉花,以及保持大不列颠经济活力所必须的无数的商品。”我们必须为战争做好储备,但是不能指望公开市场,因为投机商们已经使该市场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笑话”。
    因此,英波石油公司似乎给许多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在前任海军情报机构负责人、该公司特遣保卫部队指挥官海军上将爱德蒙?斯雷德爵士(Sir Edmond Slade)看来,英波石油公司的特许权“十分合理”,如果有充足的资金,它将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庞然大物”。控制该公司,从而确保石油的供应,是上天赐予皇家海军的良机。斯雷德认为,当务之急是如何“以完全合理的成本”获得该公司的控股权。
    与英波石油公司的谈判进行得非常顺利,到了1914年夏天,英国政府成功买下该公司51%的股份,并获得了该公司的经营权。丘吉尔在国会下议院的雄辩赢得了多数人的支持。英国的决策者、规划者和军队感到十分满意,因为他们拥有了在未来的军事冲突中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石油资源。仅仅十一天后,弗朗茨?斐迪南就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
    在开战后的一片混乱行动中,人们很容易忽视英国为确保其能源需求所采取的措施。一部分原因是很少人能够知道当时的幕后交易:除了买下英波石油公司的大部分股份之外,英国政府还签订了为期20年的向海军供应石油的秘密条款。这意味着1914年夏天出海的皇家海军军舰,在与德国军舰的拉锯战中,能够享受中途燃料补给的好处。以石油作为燃料,使得英国人的舰船比对手的更快更好,但是最重要的优势是它们能够停留在海上。1918年11月,寇松勋爵在签署停战协议后不到两周时,在伦敦发表了一次演说。他告诉听众:“协约国是乘着石油的波浪驶向胜利的。”一位法国议员领袖对此表示欣然同意。他说,德国对钢铁和煤炭过分关注,但是对石油的重视却不够。石油是地球的血液,同时也是胜利的血脉。
    这的确说出了某些真相。虽然军事历史学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佛兰德的杀戮场上,但在亚洲心脏地带所发生的事情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却有着重大意义,甚至对战后的影响更大。当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第一枪打响时,奥斯曼帝国正在考虑自己将在愈演愈烈的欧洲冲突中扮演何种角色。尽管苏丹坚持认为他的帝国应该置身事外,但他的官员们强烈建议,将帝国与德国的亲密传统升级为同盟关系是最佳的行动方案。当欧洲列强忙于发布最后通牒和彼此宣战时,喜怒无常的奥斯曼帝国战争部长恩维尔?帕夏(Enver Pasha)联系了位于巴格达的陆军总部司令,警告他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很有可能与英国人开战。”如果战争爆发,阿拉伯的领导人将站起来支持奥斯曼帝国在圣战中的军事行动;波斯的穆斯林民众也将站起来反抗“俄国人和英国人的统治”。
    在这种情况下,战争打响的头几周内,英国就从孟买派出了一个师去保卫阿巴丹,确保输油管和油田的安全。之后,英军又于1914年11月占领了战略重镇巴士拉。珀西?考克斯爵士(Sir Percy Cox)在升旗仪式上向当地居民宣告:“本地已无土耳其政府的残余势力。英国旗帜在此地升起,无论在宗教还是世俗方面,你们都将享受到自由和正义的恩泽。”其实,当地的习俗和信仰根本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保证英国能够获得该地区的自然资源。
    英国意识到其对波斯湾地区的控制十分薄弱,因而向阿拉伯世界的领导人——包括麦加的谢里夫(Sharīf)侯赛因(?usayn)——提议:如果侯赛因“及大多数阿拉伯人”能够支持英国对抗土耳其,那么英国“将保障麦加酋长国的独立和特权不受任何外来侵略势力的影响,特别是来自奥斯曼帝国的”。这还不是最诱人的,作为支持英国的回报,圣城麦加的守护者和古莱氏族(Quraysh)的成员、先知穆罕默德的曾祖父哈希姆(Hāshim)的后代侯赛因,将得到一个帝国:也许现在该由“血统纯正的阿拉伯人”在麦加或麦地那建立一个哈里发国家。
    事实上,英国人根本没有这个打算,也没有实力去履行承诺。然而从1915年初,当局势向着不好的一面发展时,英国人决定欺骗侯赛因。这部分是因为在欧洲战场上无法速战速决,但更为关键的原因是,奥斯曼帝国终于开始摆出与英国在波斯湾的对峙姿态。同样令英国担心的是,土耳其人还对埃及虎视眈眈,并且威胁到了苏伊士运河。东方来的船只如果不能够经由苏伊士运河抵达欧洲,那就不得不多耗费几个星期的时间绕非洲航行一圈。为了转移土耳其人的物力和注意力,英国人决定在地中海东部登陆并开辟新的战场。因此,只要能够减轻协约国军队的压力,英国便愿意与该地区的任何势力做交易,况且许下一个要很久以后才会履行的、不切实际的承诺并不是什么难事。
    针对俄罗斯,伦敦也在打着类似的盘算。尽管对战争的恐惧很快四处蔓延,但是英国的一些核心人物却在思考是否要让战争尽快结束。前任首相亚瑟?贝尔福(Arthur Balfour)担心,迅速击败德国会让俄罗斯变得更加危险,促使后者野心膨胀,从而危及到印度。此外贝尔福还听说,一个关系过硬的游说团体正在圣彼得堡试图劝说俄国人与德国人妥协——在贝尔福看来,游说成功等同于英国战败。
    英国人的担心意味着他们必须确保俄罗斯对联盟的忠诚。君士坦丁堡和达达尼尔海峡就是两个相当合适的诱饵,不仅可以维系协约国的团结,还能够将沙俄政府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上来。尽管俄国很强大,但是它的“阿喀琉斯之踵”是它缺少黑海之外的不冻港。俄罗斯想要进入地中海,必须先后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这两个位于马尔马拉海(the Sea of Marmara)两端的狭长水道将欧洲与亚洲分开,是连接俄罗斯南部粮食产地与其出口市场的生命线。1912年至1913年巴尔干战争期间,达达尼尔海峡的封闭使得大量小麦烂在仓库里,给俄国的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并且引发了是否要对控制着这两个海峡的奥斯曼帝国宣战的讨论。
    因此,当英国在1914年底提出关于君士坦丁堡和达达尼尔海峡未来归属的问题时,俄罗斯人十分高兴。英国大使对沙皇的官员们说,这是“整个战争中最丰厚的战利品”。一旦战争结束,君士坦丁堡将转交给俄罗斯,但是要保留一个“非俄罗斯领土的、供货物往来的”自由港,并承诺“货船能够在这两个海峡间进行自由的商业通航”。
    尽管西部前线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参战双方都在承受着巨大的损失,而且流血和厮杀预计还会持续几年,但是协约国已经开始坐下来讨论怎样瓜分敌人的土地和利益,以及停战后如何指控德国及其同伙的帝国主义行径了。这真是莫大的讽刺,战争爆发后仅仅几个月,协约国居然就在设想如何饱餐敌人战败后留下的尸体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