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

第235部分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第235部分

小说: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流民的关系,心知纵是可怜亦无能为力的他,也就是叹了口气。

    听着少东家在那叹息,赶着车的九贡则笑了起来。

    “少东家,您瞧这些流民瞧着可怜,可走到了这,过了这关城,可就算是踏上活路了!”

    “九贡,瞧你说的,这过了山海关,到辽河去还有千把几百里那,就是路上碰着好心的,也就是给个大饼,这一路上不知得饿死多少人……”

    九贡的话让年年往关外采办的李景山笑驳了一句,出了山海关的路两边草沟里不知埋着多少饿殍,不知多少人走着走着人便饿没了。

    “这闯关闯关,那鬼门关可是一关又一关啊!”

    车夫和主事两人的话,听在关少波的耳中,却让他迷惑起来,这两人怎么说的话都不一样啊!

    “李主事,您老说的是往年,可不是现在,”

    赶着马车进了城的九贡,朝着主事丢了个您老不知道的眼神。

    “您瞧这渝关,和往年有啥不一样?”

    “有啥不一样?”

    左右看了眼,瞧着两边满眼的断垣残壁,李景山长叹一声道。

    “入目之处,尽是满目疮痍之状,当初叶大人能与此死守十六日,着实不易啊!”

    街道两侧的惨状让李景山忍不住称赞起死守渝关叶志超叶大人了,当初这长城的隘口尽陷,也就是叶大人守住了渝关,令唐逆十万大军不敢入关,只敢偏师入关,逼朝廷签下城下之盟,若不然这大清国啊……

    “那是人家不想打!若是想打,这天下还能有攻不下来的城?”

    笑嘲一声,家离渝关只有十几里的九贡显然不会像李主事那般夸奖叶大人,甚至因为往来关内外的关系,他甚至生出了迁往关外的念头来。

    “那一仗打过了,这渝关以南,就是李中堂的地方,出了这渝关,便是唐大帅的地盘儿……”

    “嘿,九贡,我说你可别提那乱臣贼子的,若不那姓唐的,大清国至于今天这般嘛,地方上的总督无不是欲求自立,听说这各地今年夏税加了,秋税还要再加新政捐、新军捐,我瞧着,这姓唐的就是咱大清国的安碌山!大清国的天下,就坏的这姓唐的手里!”

    李景山的听在九贡的耳朵里,顿时让他脸上露出恼色来。

    “李主事,瞧您说的,就好像这大清国多好似的,你瞧瞧刚才那城门口,那就是您老口中大清国兵,淮军是这样,过去八旗兵也是这样,您老还别说,过去您也见过不是,就是号上,那一年也是按定例交上二百两银子,要不然,也得跟他们一样!”

    嘴上这么说着,李景山又继续说道。

    “少东家、李主事你们可知道,出了渝关往北三里半,就有东北军设的难民营,出关的百姓可在那住下,包吃包住,还包给活做,再朝北走这沿途每隔几十里都有一个供百姓吃食的粥棚,保准饿不死,咱这大清国,我瞧着,也就是唐大帅,把咱老百姓当做人看!若是只有这乱臣贼子的能百姓一条活路,我看这天下当真也得变了,若不然又岂会让乱臣贼子给大家伙一条活路!”

    活路。那些流民之所以来到关东。可不就是为了找一条活路嘛。而在九贡看来,单就是凭唐大帅给那么多人一条活路,他就是不乱臣贼子。若是这样的人都是乱臣贼子的话,那这天下还是天下吗?

    “哦!”

    九贡的让原本按着爹的要求,多听多看少说的关少波好奇起来。

    “九贡,若是唐大帅当真这么做,可真是活人无数的大善人,到时候咱们得去看看。您是不是这个理儿,李主事!”

    “哼,不过只是沽名钓誉罢了!”

    沽名钓誉、活人之善也罢,无论外界如何说,在离渝关不过只有三里半的空地上,有一片占地颇大的木屋,那里曾是第一师的兵营,在进攻山海关的过程中,第一师就驻屯于此,而在第一师撤出之后。这处营地却被移民安置处接管下来,用于救济出关的难民。

    睡上一个踏实觉。吃上一顿热呼饭,对于这些难民而言,根本就像做梦一般的事情,而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竟然还能洗上一个热水澡,直到洗完了澡的时候,李立杰仍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所经历的,而入耳的嘈杂和那些笑容,却告诉他这是真实。

    “别愣着了,快点去餐厅那边排队吧,今个这人可不少!”

    就在李立杰诧异的时候,旁边却有一个人笑着提醒了一声。

    “谢,谢谢大人!”

    听着提醒的李立杰连忙提醒道,不过他的道谢却让那青年笑摆着手说道。

    “别说大人不大人,我可不是大人,好了,赶紧去吧!哦,对了,还有你若是想干活,4号登计处那里报名,各种各样的活……”

    瞧着站在李立杰身后的两个虎头虎脑的男孩,看到一个步履蹒跚的妇人拖着一个少女,那青年像是意识到似的,轻声提醒道。

    “你是一家人过来的?”

    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青年又提醒了一声。

    “既然是一家人,我建议你去报名报名租地,这租地租的都是熟地,这地是官府的,每年的租税白纸黑字的写在文书上,第一年租税还减半,现在去正是时候,到了地方,领上建房的材料,乡亲们帮衬一下,不出三天就能把房子建起来。”

    注意到李立杰脸上的疑惑与犹豫,青年又加重口气说道,

    “现在关东的地不比过去,这官荒严禁私垦,再说了纵是你去投奔亲友,到最后不还是租地种?就是官荒放垦,你又那来的钱去置办田产、农具?”

    这句话却是实打实的说到了李立杰的心底,为了闯关东他可是祖传的那三亩半祖田给卖掉了,可这一路上也花个差不多了,到了关东又能怎么办?不还是要租地种吗?租上个十几年再用那些年的积蓄,再置下那些田,可这也不过就是一想罢了。

    “兄弟,这,这地当真是官租的?”

    相比于那些不知品性的财东,官府或许更可靠一些,虽说在老家的时候没少受官府的欺压,可官府毕竟还有那么点权威。

    “瞧您说的,这地当然是租官府的,那地是大块的熟地,农具也都是一色新家什,要是你觉得的自己干不了那么多活,还能一并租下一头大牲口来……”

    在那个青年官员的话语中,就连同那牲口的租法也和过去不一样。

    “只要租满两年后,就能分期把这牲口买下来,分成三年的期,可以分三笔,也能分六笔,虽说比直接买牲口贵了一点,可胜在划算不是。”

    别说是工具、牲口可以分期,甚至就连同盖房子的木料、砖瓦,也都是分期的,说白了,都是为了给这些百姓一点生计,官府先垫下银子让他们衣食无忧。

    “大人的定量是36斤,其中面20斤,米7斤,还有9斤粗粮……”

    置身于难民营中,看着那告示上的“安置配给”,李景山有些失神的喃语着,若不是少爷非要来这地方,他绝不会来这乱臣贼子招揽民心的地方。

    可纵是招揽民心,也没有这般招揽的,只要是衣食无着的关内难民,愿意接受官府的统一安置,在明年收粮之前,政府就会提供足够的粮食供其糊口。虽这定量不足够劳力之食,但却又远非糊口之粮所能相比。

    “居然每月还能领鱼干五斤,这唐大帅当真是……”

    感叹着,关少波却是说不出话来,当真是大发善心吗?若是单论这给粮,给肉,其确实是善心,可在京城,又有谁不说其是乱臣贼子,谁人不说这大清国落得今天这步田地,都是他招的祸害。

    但是这关里关外的又是模样?

    别的地方不说,单说这山海关,关那边的兵丁恨不得把那些老百姓身上的最后一点油都榨出来,而出了山海关到这里,这边却给其衣食,非但如此甚至还一直张落衣食到他们明年田间收获的那一天。

    “你没看过,这些粮食是借给百姓的,待收获后再行返还……”

    不等李景山把话说完,关少波又指着下一句说道。

    “借粮偿还任由百姓自便,以其民力为准,各地民政厅绝不得催逼,不得加征粮息。”

    这一句话才是关少波真正欣赏的地方,这粮食表面上是借的,可那不过只是顾及着“大家”的面子,这所谓的偿还,非但没有约定还期,甚至还直接告诉百姓,这粮息是不加的,还何时还粮,还多少粮完全由你自己作主,若是你不还……那便不还了。

    “哼,沽名钓誉而已……”

    尽管口气中带着嘲讽之意,但李景山的眉头却皱成了一团儿,现在他真的有些迷惑了,这唐浩然当真是乱臣贼子?当真是据此收买民心吗?可这种收卖,又有何妨?若天下官府皆是如此,这天下又岂会是乱世?

    “李管事,说真的,若是那旗人朝廷也沽这个名钓这个誉,旁人不说,我九贡立马跪下去说皇上圣明,可他们何时又把咱百姓当人看,我看那……”

    九贡的话声微微一扬,环视着周围,瞧着那些因看到希望而面露出笑容,与关内百姓脸上的麻木形成鲜明对比的百姓,心底不由的一热。

    “这天下,到时候早晚得归唐大帅!别人不说,只要唐大帅派兵打过来,咱就给唐大帅的兵带路……”

    “哼,当真是市井奸民,”

    一声冷哼,李景山不无得意说道。

    “你口中的唐大帅的兵,都被李中堂赶到几千里外了,又岂能入关?”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今天只有一更了,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十一期间肯定会加更的,提前求一下月票!拜谢!)

 第21章 授田(第一更,求月票!)

    夜幕中的东宁县绥芬河一带,显得寂静非常,这片平素见不着人烟的偏远之地,距离中俄边界不过只十数公里,而两个月前,随着一支千余人的部队开入这片地区,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顿时变得热闹起来,从山上伐下的木料,变成一间间木制的营房,一座军营出现于这片边境之地。

    军营的出现,甚至为这片蛮荒之地带来了生机——集市更是应运而生的出现于军营附近,军队的驻防总是在不经意的改变着一些事务。

    凌晨时分,尖利的哨音划破了营区的宁静,在那集合哨于营区响起的时候,营门外的卫兵,只是朝着营房看上一眼,依然纹丝不动的站在哨位上。

    在一排木屋前,值星排长在院里用力的喝吼道:

    “全连紧急集合。”

    “集合!”

    在值星排长喝吼着集合命令时,来回于营房前踱步的连长则面无表情的看着手中的怀表,在军队之中,考核、比赛是无处不在的,即便是一个简单的晨练集合也是如此。

    “快、快……”

    被首先惊醒的班长们大声喝吼着,冲出营房内小卧室的排长,甚至连看都没看上一眼,便立于门边,冷眼瞧着营房里的战士们,那些被惊醒的战士们则从床上一跃而起,以极快的速度穿起衣服来,他们许多人的军装甚至都是直接套在头上,以省去扣扣子的时间,在穿戴整齐之后。又迅速冲到柜边从柜中取出背包。与战时背包中背负着衬衣衬裤袜子工具口粮毛毯不同。现在战士们的背包中,仅只有重为十公斤的砖块以及一件用于防雨的雨衣。

    穿好携具背包背包之后,战士们又纷纷从枪架上取下武器……这种紧急集合是战斗连队的日常科目,每个战士要在五分钟之内从床上窜起来,打好背包,穿戴好枪支弹药、水壶、挎包,然后冲进操场站好队列。

    再接着便是日常的“开胃菜”——10公里武装越野,这是根据“东北战役”的经验将平时训练要求的5公里武装越野距离增加到10公里。以加强部队长距离奔袭能力。

    “快点,你们两快点!”

    比旁人早已起了足足半个钟头的吴满屯,一边帮手忙脚乱的李子山、张大力两人将刺刀以及手榴弹袋卡在腰带,然后又将步枪递给他们,李子山没戴军帽就窜出屋子,吴满屯拿起帽子追出去。

    “子山,你的帽子……”

    三人都是去年第二师于苏北募来的老兵,不过吴满屯因为年纪大点的关系,却总跟在屁股后面照顾着他们两个,对身边这两个比个小了两三岁的兄弟。更是当成亲兄弟去待。他在后面追着,李子山跟在那里跑着。冲进集合队列中,立即找准自己的位置站好队。

    集合、稍息,立正,没有多余的废话,随着一声令下,连队出发了,这是部队的例行训练科目,十公里武装越野,按照正常的训练安排,三分之一的部队出营训练,其它部队留于营地,于营内训练场跑操。

    连队分了成四路纵队跑出营房到了土路上,这条土路是战士们的双脚踩出的土路,两边全是人高的荒草,连队跑步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那些刚刚补充来的新兵们,这会已经累得喘不过气来,而那原本看似整齐的队型也开始渐渐乱了起来。

    瞧着这模样,一旁跟着跑步的连长则大吼一声:

    “各班注意队型,跟上。”

    队列中的李子山大口地喘着气,挣扎着向前跑,张大力上气不接下气地掉队了,他们两的身体并不算强壮,实际上他们两的考核成绩永远都是中等,从来都是不上不下的,相比之从小就在盐场里长大的吴满屯体力却比他们都强上许多。

    “大力,枪给我!”

    大口喘着粗气的吴满屯,拿过张大力的步枪枪背在自己背上,四公斤重的步枪,让他的觉得肩头更重了,这时又有一个新兵讨好似的抢过李子山的枪,却遭来李子山的一阵抱怨。

    “你个新兵蛋子,我自己能背……”

    一边跑着,一边嚷着,虽那话说的激动,可李子山却完全没有接过枪来的念头,若不是军令不允许,估计他都想把砖头都塞进新兵的背包里头。

    “我说,我说大哥,这瞧这混小子,可真,真够丢人,咱,咱可是老兵……”

    张大力的话没说完,李子山便接过腔来。

    “老兵,有本事你别让满屯背着枪,我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