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世界级阴谋 >

第11部分

世界级阴谋-第11部分

小说: 世界级阴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5)关于光明会的访谈:leweb2zero。tv/video/alfred_15454f730d5b8d8
    16)光明会在公共文化中的角色:fr。wikipedia。org/wiki/illuminati_dans_la_culture_populaire 17)Charlie Skelton: en。wikipedia。or/wiki/Charlie_Skelton18)三边委员会:。trilateral。org19)《三边委员会看不见的权利》,Pouvoirs opaques de la Trilatérale,外交世界杂志Le Monde diplomatique; 2003年: 。monde…diplomatique。fr/2003/11/BOIRAL/10677
    20)Bill Wilkerson,《洛克菲勒的三边:一个国家规划者关于三边委员会建立世界政府计划的报告》The Rockefeller triangle: A country editor’s report on the Trilateral mission plan for world government; Idalou Beacon出版社,1980年。
    21)David Rockefeller,《回忆录》Mémoires; Fallois出版社,2006年。
    22)美国外交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cfr。org23)迪特利基金会The Ditchley Foundation: 。ditchley。co。uk和fr。wikipedia。or/wiki/Fondation_Ditchley24)他们对我们隐瞒了一切:。onnouscahetou。25)反对世界新秩序网站:r…sistions。over…blog。/article…15592806。html26)世界主人的马基雅弗利主义:。syti。/index。php27)《世界小集团:波西米亚俱乐部》Le Bohemian Club: la secte globale: 。conspiration/sujets/nom/bohemian_club。htm* * *
    [1]《真正的选择: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2004年由Odile Jacob出版社出版,是1997年由Bayard出版社出版的《大角逐: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新版本。在1997年的版本中,作者认为,很可能发生旨在促使美国人接受帝国主义军事计划的新的珍珠港事件。
    [2]“乳头乐”(tittytainment)由“tits”和“entertainment”两个词组成。——译注[3]维尔佛雷多·帕雷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是一位意大利社会经济学家。帕雷托法则也称“80/20”法则,是一个和企业管理相关的经验论法则。它认为,80%的结果由20%的原因所决定,以此作为帮助企业制定策略的依据。
    [4]包含七个星体的昴宿星团(pléiades)在公元前三世纪和公元十六世纪成为两个诗人团体的名字,后被用于暗指小团体之意。——译注

    第四章 CHAPITRE 4
    
    光明会,希特勒和世界新秩序
    史无前例地,物质与道德的毁灭只和一个名字息息相关。
    伊恩·科修(Ian Kershaw),英国历史学家,《关于希特勒》* * *
    光明暗喻精神的认知与高扬,光明一词的复数形式意指智慧和知识之光,并成为18世纪法国和欧洲文化与哲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运动——“启蒙运动”的代名词,18世纪也因此被称为“启蒙的世纪”。有时,我们怀疑它的光芒一直照耀到我们的身上。
    启蒙运动的发生得益于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的发现和伽利略(1564—1642)的理论:将太阳置于宇宙的中心,而不再是地球。两位天文学家引发了自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以来一直奉为信条的地心概念的大震动,他们所面对的,实际上,是科学进步与神学信仰的对抗[1]。
    其后,哲学家们开始投入到反对非理性、专制与迷信的宗教和政治压迫中。通过确认哲学精神是一种对所有规律进行精确观察的精神,启蒙运动显示出对于“进步的乐观信念”和对于“人类理性的信心”。其思想影响引发了一个世代的革命运动,加速了法国18世纪末重大事件的发生以及北美十三个殖民地反对英国争取独立的战争,而“美国国父”之一,1801—1809年担任美国第三届总统的托马斯·杰弗逊,也许是在新大陆传播启蒙思想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然而启蒙运动只在统治阶层,贵族精英和资产阶级中传播,除了他们,谁会拜读伏尔泰、卢梭,还有那些百科全书派的著作?在咖啡馆,在来自英国的“俱乐部”,在这些来自特权阶层,有时又十分隐秘的场所里,上演着关于启蒙思想的争论。
    巴伐利亚光明会
    根据现代阴谋理论,光明会是一个假想中躲在暗处类似超级黑手党的组织,通过渗入政府、银行、大型跨国公司来建立世界新秩序。
    最初,在巴伐利亚的安格斯塔特曾经有一个昙花一现的秘密组织,即原耶稣会神父、教会法教授亚当·韦斯豪普特(Adam Weighaupt:1748—1830)于1776年5月1日创立的光明会精英团。光明会精英团以启蒙运动之名,在德国“暴风雨和激情”浪漫主义文学和政治潮流推动下,追求激进的改革运动。其成员多为自由思想家、激进分子、进步人士和自由主义者。他们寻求从极端天主教和信奉宗教理念合法性取决于神权绝对性的神圣罗马帝国巴伐利亚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
    与英格兰,苏格兰和法国一道,德国也是现代共济会的重要诞生地之一,招募新成员的工作起先在这些共济会间有序展开。1780年,加入到运动中来的大贵族阿道夫·克尼格(Adolf Knigge)将共济会重组为三个入会阶层和十三种管辖级别,光明会由此成立,并随即扩展到莱茵河沿岸诸国,以及奥地利和瑞士,共计两千人加入进来。哥达和魏玛的公爵、乔伊斯(也是共济会成员)都是亲近光明会的人。
    在巴伐利亚极端保守的州中出现这样一个组织,不能不被统治者视为危险的信号。1784年6月22日,太子查里·狄奥多尔(Charles Théodore)禁止所有秘密社团的活动,解散所有秘密组织。韦斯豪普特也因怀疑参与阴谋活动被迫逃亡到哥达寻求庇护[2]。1786年,巴伐利亚光明会正式消失。1789年,只有几个撒克逊的“抵抗者”仍在艰难求存。
    在分散到世界各地之前,成员们接到韦斯豪普特谨慎行事的指令:“我们的巨大力量存在于隐形之中,永远也不会以它的真实之名出现,而总是以另一个名字,另一个活动的名义。”以此方针为指导,光明会不但策划了法国大革命和反对天主教廷的行动,还渗透进欧洲共济会和法国及外国反革命阵营中。
    身为共济会会员的厄内斯特·奥古斯特·冯·古持霍森(Ernst August von Gochhausen)在其著作《世界性政治体制揭密》中揭开了这个全球政治阴谋的假面;又名“吕塞总督”(Marquis de Luchet)的曼恩拉罗什总督在大革命当年即发表了名为《光明会组织》的随笔;修士奥古斯特·德巴胡艾尔(August de Barruel)认为,法国大革命,名为雅各宾派主导,实则为光明会组织与策划,他还宣称自己也曾收到过指令。在其著作《雅各宾主义历史记录》(1798年)中,德巴胡艾尔列举了这个谋反机制所牵涉到的人物名单:圣殿骑士团骑士、蔷薇十字会会员、雅各宾派成员、无神论哲学家、渗透进来的共济会会员和光明会会员。他们的目的何在?推翻欧洲宗教与政治权利,进而征服整个人类。同一时期,一位苏格兰共济会会员约翰·罗宾森(John Robinson)也提供了一份“证据”,证明光明会取代人文主义宗教传统,希望创立一个世界性唯一政府的企图。
    光明会成员就在我们中间
    两个多世纪后,巴伐利亚光明会,也就是现在的光明会(出于怎样的秘密?)已经将他们的权利扩展到无所不在的境地,并朝向他们开始时的目标——控制世界,大踏步迈进。
    在一美元纸币光芒四射的三角形上,一只“全知”之眼耸立在有着十三级台阶的金字塔的顶端。这一在阴谋论者看来如此震撼的标志被解读为阿道夫·克尼格划分的光明会的十三种管辖级别,并由此证明光明会的无处不在。全知之眼上端的口号“我们的事业将被成功加冕”以及下端的“世俗新秩序”也都引起了阴谋论者们的极度怀疑。
    在《美国的秘密建立:骷髅会介绍》中,英国经济学家、史学家、斯坦佛大学胡佛基金会研究员、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系教授安东尼·西斯勒·苏东(Antony Cyril Sutton: 1925—2002)将世界新秩序与另一个秘密组织——骷髅会联系起来。骷髅会起先为耶鲁大学的精英学生社团,由威廉·亨庭顿·罗素(William Huntington Russell)于1830年12月建立,并很快成为光明会美国分部的一支,开始在美国其他大学繁殖和“克隆”。让作者苏东倍感震惊的是,在骷髅会的成员名单中,最富盛名的家族名字全部系数到场:洛克菲勒、固特异、伯金斯、贝氏堡、克罗格、范德比尔特、克里和布什……苏东认为,这个超级俱乐部的建立意味着“个人自由不再被接受,而必须被合理的专制所引导”。骷髅会的终极目标即为建立一个世界新秩序[3]。
    一个名为罗伯特·吉莱特(Robert Gillete)的人也写过一篇相同主题的文章。他认为,光明会长期以来影响着政府,控制着银行、股市、跨国公司,将媒体和意见领袖工具化,进而有效地让民众屈服于他们的统治。为了更完美地实现国际化的远大蓝图,他们不惜使用最激进的手段,动用国家机器来肃清异己:暗杀,行贿、勒索、支持革命、发动战争[4]。作者断言,1917年的十月革命后,美国政府表现出对红色政权胆战心惊的同时,华尔街大公司却立刻私下给与这个新政府经济上的援助。
    这些并不比“9·11”更耸人听闻的“历史后镜”中的匆匆一瞥,足以令我们信服吗?
    阿道夫在华尔街的护翼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根据凡尔塞条约(1919年),德国不得不付出高额的战争赔偿费,然而千疮百孔的德国却无力偿还。在美国和英国政府的倡议下,一队由查尔斯·G·道威斯(Charles G。Dawes)领导的金融专家于1924年7月24日提出一个延长国际债务偿还期限的计划,目的在于帮助刚刚建立不久脆弱不堪的第一个德国民主政府——魏玛共和国,度过高通货膨胀的危机。四年之后,各国就德国一战的赔偿问题再度协商,制定了杨格计划。1929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希特勒上台,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登基使得这一计划最终流产。
    通过对纳粹经济的分析,苏东对第三帝国为战争所做的规模巨大的准备作出自己的解读。他认为,1939年前生产炮弹和炸药材料的大公司,诸如法本和联合钢铁,正是从道威斯和杨格计划以及美国科技中获益。比如,法本公司和位于新泽西的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合作,从煤炭中提取汽油的合成物,从而提高了德国军事车辆的作战能力。根据他的分析,没有华尔街的资助,也就没有法本公司,没有阿道夫·希特勒,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通过多年来对美德关系研究,苏东断言,美国在德国一直拥有巨大的金融利益,尤其是罗斯福倡导下的重建银行、经济和股市,旨在帮助美国走出经济萧条的新政更是这一关系的彰显。
    罗斯福,光明会成员?
    “希特勒女祭司”的童年
    本节部分资料来自于英国资深学者尼古拉斯·古德里克·克拉克(Nicholas Goodrick Clarke[5])关于纳粹主义神秘源头的研究,其1998年出版的著作《萨维特里·黛维:希特勒的女祭司》将一个鲜为人知的新纳粹主义狂热信徒推至台前。
    马克西梅阿尼·朱丽亚·珀塔兹(Maximiani Julia Portaz)1905年出生于法国里昂,母亲是英国人,父亲是希腊公民。在她十一岁的时候,曾用粉笔在火车站的墙上写下“打倒同盟国,德国万岁!”的口号,抗议法国、意大利和英国远征军于1916年12月1日登陆比雷埃夫斯[6]。1922年,中学毕业会考将近,她却远走希腊,希望重新发现那个曾滋养过她童年时代无限想象的国家。她在那里住了一年多,然后重新回到法国完成中学学业。1928年2月,她选择了希腊国籍,宣告她对希腊化时代的信念,以及与“西方文明的伪善和堕落”一刀两断的决心。一次去巴勒斯坦的旅行使她对基督教和犹太教产生强烈的反感,德文版的《我的奋斗》则使她决定将雅利安人和包括希腊公民宗教在内的多神论主题深入挖掘下去。渐渐地,她开始在异教以及与光明、健康和种族有关的观念间摇摆不定。
    另一本对她产生深远影响的书是出版于1903年的《吠陀经中的北极家园:吠陀早期经文和传说新解》,作者巴勒·冈伽德哈尔·提克拉(Bal Gangadhar Tilak)在书中描绘了极地后来如何成为印欧文明发源地的过程。
    在好奇心和雄心的支配下,朱丽亚·珀塔兹开始攻读起先是科学,而后是文学的博士学位,并开始学习冰岛语、印地语和孟加拉语。1932年,未来的“希特勒女祭司”踏上了前往印度寻找“被犹太基督教排挤取代的雅利安异教”起源的旅程。她发现,和来自雅典,罗马和古日尔曼的诸神和祭祀仪式相比,“我们种族的人们早在六千年前已经拥有了对太阳的宗教祭祀。”珀塔兹随后加入印度教,改名萨维特里·黛维(Savitri Devi:印度—雅利安的太阳女神)。起初她仍不断旅行,最后决定留在印度,并拿起笔来为印度独立主义运动提供支持。1939年,对轴心国的狂热信仰使她差点儿遭受牢狱之灾。之后,萨维特里·黛维嫁给孟加拉僧侣贵族、纳粹主义观点发言人、亲德报刊《新信使》驻加尔各答编辑阿西特·克里沙纳·穆克荷纪(Asit Krishna Mukherji)。在萨维特里·黛维对印度教的崭新狂热中,折射出她对纳粹主义的信念。她认为,在纳粹党党徽的太阳雅利安之轮中,“可以看出希特勒和正统印度教之间的联系。”
    在梵文中,纳粹党党徽有着“带来好运”之意,这一标志最初出现在古印度史诗《摩珂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是人文科学领域的最早标志之一,被许多文明所使用,却拥有不同的含义。在艺术装饰、宗教或者非宗教建筑上都可以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