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融总是大摆宴席,对着一屋子前来蹭酒喝的朋友,夸张地感叹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我再也没有忧愁了。”孔融不知道,他喝的不是酒,是去黄泉路上的断魂汤。
204年攻占邺城后,曹操兼任冀州牧,有人投其所好,建议恢复古代的九州制。这大罗列的理由一大筐,堂而皇之,但是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古代九州里冀州最大,曹操担任冀州牧,可以号令更广大的地盘。
古代,九州就是中国的另一个叫法。最早提出九州概念的是《周礼》,规定中国分为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九州,但是以州为单位的行政区划却始自汉朝,但已经不是九州,而是十三个州。恢复古代的九州制,就要对各方势力重新洗牌,当然洗牌人是曹操。
一贯与曹操站在一起的荀彧,这次却对曹操说不,写信给曹操说,恢复古九州,冀州就应该得到很多现在属于其他州的郡县,现在刚刚破了袁尚,海内震骇,大家都自恐不能保其土地,守护其兵,假使恢复古制,大家必将心生恐惧,担心被夺走土地,必然会拼命死守,那样的话,天下就无法统一了。
曹操没有生荀彧的气,因为孔融说了比荀彧更难听的话。孔融一上来是支持恢复古制九州的,曹操十分高兴,可是,孔融接下来说:“九州制是古制,王畿制也是古制,恢复九州,那是不是也要恢复王畿制?”曹操一听,傻眼了。王畿制也出自《周礼》,“方千里,日王畿”。畿就是直属管区,意思是说以首都为中心,方圆千里以内都是王畿。按照王畿制,以许县为中心,千里之内的地区都应该划入天子直接管辖的范围,这样一来,豫州、兖州、冀州的大部分地区,也就是现在曹操的根据地,都应该是天子禁区。
孔融,算你狠!曹操下令终止关于恢复九州制的讨论,但是暗暗地给孔融和荀彧记下了一笔账。
恢复九州制是国家大事,孔融参政议政也罢了,可是曹操娶儿媳妇的事儿,孔融也说三道四,怎么难听怎么说。攻下邺县后,曹丕娶了甄宓,孔融听说后,给曹操写来一封信祝贺说:“武王伐封,以妲己赐周公。”曹操纵然读了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书,可是也不知道孔融引用的典故出自何处,于是更加敬佩孔融博学了。后来,曹操见到了孔融,就虚心地向他请教:“周武王把妲己赐给周公,出自何典啊?”孔融眼皮朝天翻翻,说:“哦,我是根据当时的事情,想当然编的。”曹操气得直翻白眼,原来这小子是有意笑话曹家啊。
妲己是纣王的爱妾,骚名昭著,据说封王是因为迷恋她才亡国,孔融把甄宓比作妲己,把曹操比作武王,把曹丕比作周公。而周公与武王是兄弟,曹操与曹丕却是父子,孔融说公公把儿媳妇赐给儿子,似乎是在说儿媳妇先经了公公的手。
孔融这样说,看来的确是活腻了。可是,孔融名声太大,曹操要是直接杀他,会落下打击迫害人才的嫌疑。最好是让别人去杀孔融,可是天下之大,谁敢杀孔融呢?曹操在苦苦思索。
荀彧和孔融虽然阻挡了九州制的步伐,但是没有阻挡得了曹操权力扩张的步伐。杀了袁尚之后,曹操已是天下独尊,可是他的官职才只是一个司空,与司徒赵温并列三公。司空要是什么都说了算,从程序上说有很大麻烦,最起码一点,曹操不可能直接过问司徒要管的事儿。
怎么办?那就不要赵温做三公了,208年春,曹操罢免了赵温。可是,司徒罢免了,司空也该罢免啊,曹操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从司空位子上罢免了。这样,三公制度告别了历史舞台。
同样是被罢免,赵温回家抱孙子去了,曹操却自任为丞相。曹操宣布自己为丞相的时候,很多不好学习历史的年轻人,都不知道什么是丞相。就汉代来说,西汉成帝以前,基本上是丞相制,三公并未实际权力,丞相权力很大,到了成帝,为了限制丞相的权力,就把御史大夫改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并列为三公,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到了东汉,丞相这个职位干脆消失了,三公改为太尉、司空、司徒。现在,曹操要统领权力,恢复丞相制度,从而获得一人集权的合法性。六月份,曹操当上了丞相。
按照丞相制,应该设立御史大夫作为丞相的副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需要德高望重者担任,八月二十三日,曹操公布了御史大夫的人选,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曹操公布的人选是郗虑,此人此前担任光禄勋,虽然也位列九卿,但是职责是守卫宫殿门户,资历浅,经验少,怎能去弹劾百官?而且,郗虑与孔融关系恶劣,他要是当上御史大夫,怎么能摆得平孔融?在中国,摆不平孔融,由着他说三道四,是什么事都干不成的。
汉献帝早就失去了对官吏的实际任免权,他的作用就是在曹操确定的任免书上签字盖章。可是,在当初曹操表荐郗虑为光禄勋的时候,汉献帝还是忍不住犯了嘀咕,当着郗虑的面,问孔融:“郗先生有什么特长啊?”孔融看也不看郗虑,全然忘记了老祖宗的温良恭俭让,残忍地说:“可以打发他去路边站着,不能让他掌权。郗虑是小人物,但是小人物不一定好惹,他当场指着孔融的鼻子,对献帝说:”孔融当年主政北海国,政治混乱,人民流散,他的能力在哪里?“两人在皇帝面前翻脸了。后来,曹操还做了一次和事佬,分别写信给他们,让他们和好。曹操能够扫平北方,却不能扫平郗虑和孔融之间的隔阂。
郗虑自上任的第一天起,什么也不做,只做一件事情:搜集孔融的罪名。郗虑恨不得让孔融死已经很久了,早就给他找了一万多个罪名,最后郗虑随便列了四条罪名,足够判孔融好几次死刑,然后指使担任丞相军谋祭酒的路粹写检举信,上报给曹丞相。
郗虑为何不自己检举孔融呢?因为郗虑是御史大夫,对皇帝负责,他的检举信要交给献帝,但是献帝显然不会杀孔融;而路粹是丞相府的人,对丞相负责,他可以把检举信交给曹操,这样曹操就能获得对孔融案件的处理权。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有人检举孔融,曹操落下早就准备好的笔,第一时间作了判决:斩立决,杀无赦。八月二十九日,曹操任命郗虑为御史大夫的第六天,许县的中心广场上,孔融被斩首示众,他的老婆也被杀了。孔融的鲜血惊醒了人们:郗虑正是因为与孔融过不去,才被选为御史大夫。
孔融被抓的时候,他的七岁的女儿和十岁的儿子正在别人家做客,消息传来的时候,两个孩子正在下棋;两个孩子看看传递消息的人,神色没有任何变化,又低下头下棋。大人急了:“你们的父亲被抓了,你们还不站起来,为什么呢?”他们回答:“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主人可怜他们,给他们端来肉汤,哥哥渴了,端起来就喝,妹妹说:“有今日之祸,岂能活得太久,以后还能知道肉味吗?”哥哥终于流泪了,号啕大哭,再也无法咽下一口肉汤。
很快有邀功的人向曹操报告:“孔融的一子一女,非同一般。”曹操说:“不能留有余患,那就杀了他们吧。”于是,这两个孩子被押上了刑场。临死的时候,妹妹对哥哥说:“如果死后有知,我们就能马上见到父母了,这不正是我们盼望的吗?”
连孩子都不放过,曹操恨极了孔融。曹操为何非要孔融死?大家都以为孔融是祸从口出,就连孔融也是这么认为的,他临死的时候,也没忘了展示自己的文采,写了一首诗,前两句是“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可是,祢衡用拐杖敲着地骂曹操,曹操也没杀他,为何对孔融如此从重从快呢!别忘了,杀圣人的后代,要受天下人非议的。
事实上,孔融要不是圣人的后代,也许曹操还懒得杀他。孔融这样的大人物,杀了他才会震慑天下,祢衡那样没有分量的角色,杀了只会空落个滥杀的名声。随着对朝政控制的力度越来越大,曹操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国贼”,他决定要用杀戮来树立权威。现在孔融一死,就没有人敢说曹操是国贼,而是毕恭毕敬地称呼他为丞相了。当你只强一点点时,别人往往会攻击你,但是当你强大到别人无法超越时,别人就只能去崇拜你。孔融一死,许县朝廷再也没有人敢对丞相说三道四,曹操可以放心地进攻荆州了。
其实,曹操七月份就出征了,杀孔融的命令是在路上下达的。曹操之所以这么急着赶赴荆州,是因为荆州眼看就要落在刘备手里了。
七 诸葛亮还是算错了
在诸位雄踞一方的霸主当中,刘表是活得最痛苦的一个,因为他始终在后悔。官渡之战时,他既不支持袁绍,也不支持曹操,结果曹操消灭了袁绍后,能从容对付他;他当时迎接祖宗一样地把刘备安置到荆州,但是刘备来了之后,背后总搞小动作,挑拨他两个儿子的关系;曹操北征乌桓,刘备建议他乘虚袭击许都,但是他还在犹豫当中,曹操就从乌桓凯旋了。
后悔啊,他对刘备说:“不采用你的建议,才失去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后悔有什么用呢?刘备安慰他说:“现在天下分裂,每天都有战争,战事一个接一个,哪里有尽头呢?如果能应付好接下来的事情,这也不值得去遗憾。”
和贻误战机相比,刘表最后悔的却是生了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这亲哥俩,为了争夺嗣位,已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这在做父亲的刘表看来,是多么耻辱和痛苦的事情啊!唉,还是只生一个好啊。刘表天天长吁短叹。
七月份,曹操南征荆州,直趋宛(今河南南阳)、叶(今河南叶县西南),杀机凛凛地扑来。孙权这个碧眼贼,刚刚剿除黄祖,攻占夏口,对荆州也虎视眈眈。内忧外困,年老的刘表终于耗不住了,病倒了。
刘表的病越来越重。一个人往往在病重的时候最清醒,这时候做出的事情往往是一生之中最正确的抉择。也许,每个人都能听到死亡之神的召唤,躺在病床上的一代霸主刘表,知道自己要退出这个让他身心疲惫的霸局了。他完全丧失了斗志,这时他才发觉:人最宝贵的不是地位和权力,而是生命和亲情。他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们在他死后为继承权而争得焦头烂额,同时面对曹操、孙权、刘备的攻击。知子莫如父,他太清楚两个儿子的本事了。儿子们能够在这个乱世平安地活下去,这才是他这个做父亲的渴望。他要把荆州这个烫手山芋转给刘备。
他把刘备叫到病榻前,说:“我就要离开了,把荆州托付给你吧。”
像安慰所有已露死亡迹象的人一样,刘备急忙凑上前,说:“呵呵,话不可这么说哦。等你康复了,我还要和你聊天呢!”
刘表说:“现在去死,我也该知足了,67岁了嘛。和曹冲比,我已经活得太长了。”曹冲是曹操的儿子,聪明无比,留下了“曹冲称象”的佳话,可是,他刚刚得病死了,只有13岁。日薄西山的病人对死亡的消息格外敏感。
刘表让人把一道奏表拿给刘备看,说:“以后,荆州就是你的啦!”刘备接过来一看,刘表表奏他为荆州刺史。荆州牧是在为荆州安排接管者。
刘备从来不相信送上门的东西,他冷静地说:“你的两个儿子都年轻有为,在下无德无能……”
刘表说:“孟子有言,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我的儿子不才,诸将先后去世,我死了之后,你取了荆州便是。”这似乎是在哀求刘备和平取得荆州,不要伤害他的儿子。
刘备说:“你的儿子都有贤能,你不要担心。”
“你为何不答应呢?”刘备回去后,诸葛亮失望地说。都知道刘表病重,荆州处于敏感时期,有远见的人都在选择将来可依附的人,选择刘琮的,就去蔡瑁、蒯越那里套近乎,选择刘琦的,就来诸葛亮这里套近乎。正是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刘琦才选择去了江夏,人们都知道刘备和诸葛亮是刘琦的后台。
在座的荆州人都着着刘备,等着他回答诸葛亮。刘备环顾一下所有人,一字一顿地说:“这个人待我优厚,今天如果听了他的话,别人肯定认为我薄情,我不能做这样的事情。”真让人感动啊,在座的荆州人纷纷点头,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泪。
可是,刘备真的是高姿态放弃荆州吗?荆州的权力主要掌握在琮派蔡瑁、蒯越手里,他们拥护刘琮,就是为了占有权力,他们对刘备戒备已久,曾经想暗杀他,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会允许刘备掌握荆州?曹操和孙权都在向荆州用兵,这时谁掌管荆州谁就是找抽。练达如刘备,聪明如诸葛亮,岂能看不透这些?他们这样一问一答,不过是作秀,让刘备有充分的机会在荆州人面前表演仁义的一面。
果然,人们向诸葛亮和刘备告辞后,把“刘备是仁义之君”这类的话传扬开去。在荆州最内忧外困、刘表病重且早已丧失威信的时候,刘备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
“荆州牧的病越来越重了,似乎……似乎……不那么好……”诸葛亮语气沉重,劝刘琦回去探望刘表。刘琦是一个孝顺孩子,他远在江夏,刘表病重的消息正是诸葛亮告诉他的。联络沟通本来就是诸葛亮的特长。
刘琦从江夏回到襄阳,请求与刘表见面。可是,琮派显然不会允许他见到刘表的,诸葛亮早就预料到了。刘琦被拒绝后,就有了起兵夺回襄阳统治权的理由。那时,刘表二子相残,刘备就有机会了。
果然,蔡瑁、蒯越等人拒绝了刘琦探望父亲的请求。生命垂危的刘表,一旦看到刘琦后,父子相感,就有可能做出让刘琦做继承人的打算,这可不是琮派所希望发生的事情。
蔡瑁的亲卫队齐刷刷地亮出兵器,挡在刘表的门外。委屈,愤怒,仇恨,刘琦流着眼泪离开了。
刘备最盼望的局面终于出现了。只有如此,刘琦才会产发生兵变的念头。而且,刘琦见父亲而不得,会博得更多荆州人的同情。同情,也是一种力量。
刘琦没有回江夏,因为父亲死了,他有理由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