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明-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存银取银处,雇佣了二十几个青年朝奉,最大的不过三十来岁,只有一个五十左右的是管事级别,负责最后的核对工作。
朝奉们刚来时,很轻视那些十来岁的小孩子,有几个门店都陆续出现朝奉中饱私囊做假帐的行为,后来被一起突击核查出来,后来朝奉们才明白,这些少年不仅能骑马射箭,舞刀弄枪,还人人都识字,而且都会算术,九章算术这种入门级的几乎人人都掌握了,而且还有一些似乎掌握了更高深的记帐核对法,他们想弄鬼,纯粹是自己找死。
碰过几次钉子之后,现在这些帐花子都十分老实……当然,惟功从来不差饿兵,每个朝奉的俸禄都不低,远远高于他们原本所在的地方,当然指望这些人有忠诚度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店铺都是从少年时带起,带到青年成人后才掌握了基本的技艺,是师傅领进门给自己帮忙,甚至是传家养老用的,银子一多就挖过来,品性肯定不是那种可托以心腹的,现在叫他们做事,同时在店后传授经验,十年之后,就能带出自己的一批人来了。
顺字行钱庄的生意是爆炸般的发展起来了,有赖于前几年在商业上的经营和打出了招牌,加上依托于顺字行发货存货一条龙的服务,选择存钱在顺字行的商人越来越多,眼前的情形就是明证,就在惟功眼前,最少有超过一万两的白银被存入了柜中。
八家门店,现在能调动的白银已经超过百万,今年国库的存银可能达到二百万,也就是说,惟功的这商行存银,已经是拥有过亿人口的大明帝国的库存银的一半!
钱庄存银,赚钱的法门很多,放高利贷绝对是最来钱的选择,然后是承担炉房功能,熔银铸银,从中获取利润,或是动用存款做大股本的买卖,也是来钱的法门之一。
其实最来钱的,肯定是用这些银子发行货币,用信用和本银当本钱,发行银币赚取钱息,这是最保险最为赚钱的方法之一,但很遗憾,大明的朝廷既没有这种精细化管理的能力,也不注重匠人的待遇,很难成批量打造合格的银币,更不可能有任命牛顿为皇家铸币厂主管的这种任命出来,在惟功自己掌握真正的权力之前,这等事还是想想就算了。
“东主。”
“东主来了,小人给东主请安。”
惟功一路进来,伙计们都是抱拳,朝奉们是站起身来,躬身行礼。
有这么一位有身份的少年东主,朝奉们有些拘谨,但也有相当的自豪。
开始时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顺字行的这些商业上的运作,是不是真的就是惟功主导。他们都曾以为是背后还有别人,但时间久了之后,所有人才渐渐明白过来,商行的主导者真的是眼前这个高大的异乎常人的少年。
“不必多礼,大家继续手上的事情,不必理我。”
惟功在这里也很和气,没有在军营中那种杀伐之气,在商则言商,他的角色转换很成功,使得伙计和朝奉们对他都很亲近,没有太多的压抑感觉。
甚至在不远处来顺字行办事的商人们,其中有不少认识惟功的,此时也是忍不住向惟功招呼起来。
在初始创业时,惟功也没少亲力亲为,他和这些商人中不少人也很熟,干脆抱拳团团一揖。
以他现在的身份,算是格外多礼了,引的很多商人赶紧长揖还礼,然后大堂之中,一片叫好的声音。
当时京城的商行已经有了后来前店后厂的雏形,也就是说,招牌幌子上是鞋店,前头的店面果然是卖鞋的,从柜台里头进去,则是不小的院子,里头有雇佣的工人,每天进行鞋子的加工。
帽子,衣衫,很多需要手工制成的产成品,后来都是这样生产出来。
比起苏州动辄用工千人数百人的工厂来说,京城这里一般的店铺只能算是小打小闹,但惟功的顺字行却是与众格外不同,因为要存货,兼有脚行和塌铺两者的功能,现在还加上钱庄,每个店都有自己的银库,所以在气派的门房里头,更是有另外一番天地。
从门店进入,往里行数十步,竟是豁然开朗,眼前一片敞亮。
有近二十亩地方圆的房舍都被顺字行暗中买了下来,最外围的围墙和房舍不变,但里头已经是另有一番天地。
院子之中,有武库库房,还没被挑到舍人营的部下们就在这里练武,惟功会隔一阵子,亲自到每个店里去考核。门店的掌柜已经换了一批人,同样也很得力,值得信任。
武库南,则是银库,全部用砖石加固过,窗子也封死了,只留下一扇铁门,防盗和防火兼备,再往南,是伙计们的住处。
西边,是存着货物的库房,绵延十余亩地方,房舍近二百间,可想而知,这一个门店可以寄存多少货物。
“胡应嘉,”和自己一手带出来的这些伙计们,惟功就不需要任何的客气了,他向新任的掌柜询问道:“老赵在不在,前日听说有眉目了,到底如何?”
“在呢。”
胡应嘉答应着,指着大院一侧,那里有一个忙忙碌碌的身影,中等个头,身形较瘦,正趴在一大堆物事之中,两手不停地在组装着什么。
惟功没有说什么,大步前行,隔着十来步,就是叫道:“老赵,老赵!”
被他叫“老赵”的回过头来,却是一个二十来岁不到三十岁的青年人,胡须也是留的不长,眉宇之间,满是精明干练的色彩。
“都说叫你们莫这般叫法,生生被你们叫老了!”
“嘿嘿,谁叫你比咱们都大这么多呢。”
“老赵”带着南音,人也很和气,虽是抱怨,但也没太多的情绪,此人也是一个际遇奇特的奇人,可以说是极具传奇色彩。
此人名叫赵士桢,浙江人,但因其祖在朝为官,所以自小也是在京居住成长,后来为太学生,四处游学,在士林中也颇有几分名气。他写的一笔好字,书法号称是“骨腾肉飞,声施当世”,虽然不是什么老儒大家,但在书法上的造诣已经可以够资格卖字吃饭了。后来写的一把诗扇被一个太监买去,这个太监又将扇子带入宫中,叫万历看到了。
皇帝自己已经不能练字,但对书法的爱好倒是在骨子里的,一见赵士桢的字就爱若至宝,隔了没几天就将布衣身份的赵士桢召入宫中,一番对谈之后,赵士桢的奏对也算称旨,于是万历征得张居正的同意后,授给赵士桢鸿胪寺主簿一职,以白衣入仕,赵士桢这番际遇可叫人啧啧称奇了。
但就这么一个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出身,又任文职,书法超绝的文官,居然更大的爱好就是鼓捣器物,做手工活计。
如果在天启年间,估计赵士桢将会和天启帝成为至交好友,但在万历那边他的这点小爱好就不吃香了,不管做什么,都得偷偷摸摸的来,否则叫言官御史知道了,弹劾一本,他就得吃不了兜着走,有辱官体这一条是难免要落在头上了。
除非是奏明朝廷,以正经名义研究某种武器,这个倒是可以,只是赵士桢现在也没有什么想法,只是喜欢天马行空的想到什么做什么。
张惟功也不知道这厮是后世赫赫有名的鲁密铳的大规模的仿制者,迅雷铳的发明者,国朝和宋应星齐名的大家,明末奇人之一,他只知道,这厮不用真心浪费,这一番鬼才,不可白白叫此人虚掷了!
第128章 前进
“老赵,怎么样,东西做得了没有?”
赵士桢是嘉靖三十二年生人,现在已经二十六岁,比起惟功大一轮还多,被老赵老赵的叫着,其实也真是没脾气。
当下只能翻翻白眼,对惟功没好气的道:“做得了,这东西你讲的稀里糊涂,还好老哥我不是白给的……你可以拿去试用一下,估计不会差。”
赵士桢也是在宫中伺候差事,几乎每日都入宫的,当然不一定天天见得着皇帝,有时三五天,有时十天半个月,反正皇帝想起要看字画时,总是能想起叫此人陪同,就算自己不写,有这么一个高手陪着一起观看,皇帝心里的底气也是足些。
一来二去,赵士桢和惟功这个亲从官也是熟到不能再熟,彼此建立了很深厚的交情出来。惟功一年前就通过讲说,画图纸等诸多办法,请这个鬼才给自己做一套东西,时隔这么久,赵士桢经过多少次的试用修改,此番既然他说可行,那是多办可以了。
惟功强忍欢喜,打量着赵士桢手头的东西。
这一套器物,一米多长,由硬木和铁片打造镶嵌而成,左右两侧又有半米长的延长,看起来怪里怪气,根本叫人想不到它的用途。
“用它就可以实行前轮圆滑转弯,因为它可以同时控制前轮的两个轮子进行小范围侧转,只要驭手扳动主轴就可以了。”
“多谢,多谢!”
惟功深深长揖,笑道:“老赵,你可帮我解决大麻烦了。”
“我不知道你弄这个有什么用?”赵士桢是智商超绝的一个奇才,当下只懒洋洋道:“惟功你这么欢喜做什么?马车这东西,四轮肯定比两轮拉的多,但你要注意前后轮负重的分配,不然马力难以拉动太重的大车,还有,后轮要加固,不然的话,重量上去轮子吃不住劲,会翻车的。再有,不论如何,道路通过还是两轮的小车方便,当然了,独轮车更方便,真不明白,你这个聪明人想起搞这个玩意做甚?说是你这顺字行在京城送货,我竟大不以为然,这四轮车拉的再多,京城道路上多少民居和行人,你跑又跑不起来,不少地方过不去,还真不如现在用的两轮车方便呢。”
赵士桢长篇大论,但惟功也只是认真地听着,和这厮交谈,经常会有火花四溅的情形,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比如车辆通过性,车轮固化的思路等等。
他请赵士桢做的是四轮马车的传动转向系统,说来复杂,其实就是一根主轴加两个辅轴,加在马车前端,可以控制两个前轮转弯,四轮马车这个欧洲大陆的产物,就算提前在中国大陆的土地上诞生了。
说来也怪,四轮马车,板甲,挽马耕地,这些明显很先进的东西却不能在中国出现,而且出现了也不能推广,现在欧陆过来的东西只有葡萄牙人的佛郎机炮,这东西也是当时最为先进的火炮了,由炮管炮身子炮三段一体形成,发射之前,在子炮充满弹药,然后将子炮放入炮管,点火击发,炮身由青铜铸成,设计合理,炮管上有射击瞄准用的准星,比起大明自己铸的大将军炮虎蹲炮先进的真不是一点半点。
但现在这东西已经是几十年下来了,欧洲那边早就更进一步,几十磅的重炮早就铸成多少门了,大明这边仍然是在仿制之中,并且由于管理不善,工艺越来越落后,到天启之后,因为战争的缘故,红夷大炮的铸造才猛增,并且工艺迸发式的进步。但,已经为时已晚。
大明好歹还不拒绝进步,到了“我大清”就是骑射安天下,拒绝任何学习的机会,那种傻子式的行为不提也罢。
惟功虽然不是什么专家,马车这东西倒是见过实物,也曾经看过一些研究文字,在中国四轮马车不曾出现和大规模使用,前轴传动转弯系统不曾出现过是一重要原因,两轮马车,在此时都是硬转弯,需要的幅度空间很大,当然舒适性就不存在了,拉货的重量也很低,超过一千斤,拉车的骡马就很吃力了。
限制马车的原因还有就是道路,道路失修,路况不佳,是十分限制车辆出行的最重要的原因,就算在王朝兴起时兴修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也是败坏不堪了。
现在的大明,除了少数军用驰道和南北漕运的主干道,多半的官道肯定都是不宜通行的。
至于南方水网纵横,更利于船运不利车运就更加不提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独轮车,因为中国人口众多,独轮车这种负重最轻在一二百斤,多则三四百斤的小车纯粹用人力推动,虽然损耗很大,但不缺的就是人,而且这车的道路通过性就不是马车能比的了,只要人能走,这车就能过!
种种原因使得四轮马车没有在中国出现和流行开来,但惟功仍然是在四轮车上花费了不少心血和财力物力,原因也很简单,他用得着。
往南方,可以考虑未来发展海运,而他的顺字行想在九边和北方成为一支垄断性的商业力量,进而成为影响朝廷军政,他就非得把顺字行的网点铺设开来不可。
西到甘肃,榆林,延绥,再到固原和大同,再是居庸关和紫荆关,然后是宣府,蓟镇,山海关,宁远,辽阳,广宁,南下是昌平和保定,大名府,一直到开封为止。
这是陆路的网点线路,和水路通州到德州和临清彼此还可以交叉,弥补枯水时期水运不足的短板……惟功心里就是有这样的大手笔在,一规划,便是半个中国。
当然,现在的他也是有这样的财力和物力了,顺字行在进行钱庄业务之前一年纯收入就接近四十万两,钱庄业务进入之后,最少能年入近百万,有这么充足的财力当后盾,他有什么不敢想象的?
现在只是需要等待和时间,他要经营自己在地方上的人脉和势力……在大明经商做事,肯定不仅仅是财力和商业上的考量,更多的时候是自身实力和势力的延伸,势力到哪儿,网点才能铺到哪儿。
“这东西我自然有大用处,老赵你说的有些道理,不过考虑再三,还是制作为宜啊。”
“这是你的事了,我可懒得管。”
“不不,还是你的事……”惟功呵呵一笑,拦住了想走的赵士桢,嬉皮笑脸的道:“不把事情做完,你就想走?”
“嘿!”赵士桢无奈道:“耍起无赖了是吧?”
“管你怎么说,反正这后轮加固之事,由你出手帮我了。了不起,我帮你多买几幅宋人书法条幅送你便是。”
惟功和赵士桢的合作是不谈钱的,赵士桢是技术天才,人格上也是有名士的臭脾气,没有讲情只讲银子,他能将你送的银子丢到院墙外头去,好在他有爱好,山水字画都是花钱的东西,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