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纨绔到底 >

第172部分

纨绔到底-第172部分

小说: 纨绔到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丐刘忙把他拉住,数出一堆铜钱来塞给他,‘谢谢这位郎君的好意,您也不容易,我就收您五文钱,多了不收,欢迎您下次光临。’围观的人看到这场景,竟然喝起彩来。高人看到这里,觉得很满意,也没和乞丐刘打招呼,便从人群中钻了出来。”
    范长风听得津津有味,他问道:“九郎,这故事肯定还没完吧!”
    李陶点点头:“又过了一个月,天上正下着雨,乞丐刘又来找高人了,‘多谢您的主意,我现在的乞讨业已经蒸蒸日上,若不是今日下雨歇业,我都抽不出来空过来看您。’高人笑道,‘你本身就长了一个适合乞讨的脸,再加上经历了这么多风雨,满脸都是沧桑,稍微有点同情心的人就想给你点施舍。’乞丐刘道,‘说来也怪了,和我一同在集市乞讨的,长的比我惨,可他们一天却要不来几个钱。’高人告诉他,‘这你就不懂了,不要以为你只是在乞讨,你在乞讨的同时,给大家带来新奇,带来快乐。人都是这样,有钱了就想找点新奇的事,如果听说哪有三条腿的蛤蟆,都多人都会不远万里去看看。所以,大家给你钱,不是因为你值得同情,是因为你这个行为让别人觉得与众不同。’乞丐刘听得直点头,‘我明白了,您是说很多人吃饱了没事干?’高人点点头,不再说话了。”(未完待续…)
    2014…9…22 11:31:11|9106467
    
    第三百九十四章 太平公主返长安
    
    “后来呢?”范长风又问道。
    “后来,高人再一次来到集市找乞丐刘,老远就看到集市一角围了很多人,比上回人更多了。高人走上前去,挤进去一看,虽然地上放的牌子还是乞丐刘,可人已经换了。高人问那人,‘乞丐刘呢?’那人答道,‘刘掌柜在京城总店呢,这里只是分店,我是他雇来看店的……”
    “再后来呢?”范长风真有些锲而不舍。
    “没有后来了,若再有,那也是九郎你这范氏商号再把故事续写下去了。”说到这里,李陶看向王胡风:“王掌柜,我的故事讲完了,你回去好好琢磨琢磨,若你能明白,就再来找我。若不明白,恐怕我们也没有见面的必要了!”
    说罢,李陶起身头也不回便离去了,只剩下三个面面相觑的人。
    ……
    “陶儿,你可来了!”满脸疲惫的李旦见了李陶如同救星一般。
    “叔翁,出什么事了吗?”李陶问道。
    “陶儿,你也知道朕准备让三郎即位的事了吧?”
    李陶点点头。
    “这么久以来,朕一直在和稀泥,可朕也有底线,朕的底线是三郎的太子位置不能动摇。一旦太子不稳,大唐就会重新陷于动荡之中。自从则天以来,大唐已经动荡了几十年了,作为一个皇帝,朕不希望它继续动荡下去。可是现在,在太平的压制下,三郎已经朝不保夕了。怎样才能确保三郎太子的位置不动摇呢?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给他一个不容挑战的名分,这个名分就是皇帝。”
    当初。李陶与李隆基定下了示敌以弱的计策,今天看来,已经现出效果了。他不由赞叹道:“叔翁好气魄!”
    李旦摇摇头道:“上个月,朕召见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向他讨教道术。司马承告诉朕,所谓道,就是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啊。我又问他,一个人自然可以这样修炼,那要是治理一个国家应该如何?司马承祯告诉朕。国家和个人没有区别,只要摒除私心杂念,顺其自然,国家也就治理好了!所以。我才下定决心让位于三郎。再说了。这也是当初你我二人早就商议好的。可是……”
    “可是什么?”
    “可是现在却遇到问题了。”
    “遇到问题了?什么问题?”李陶问道。
    李旦苦恼道:“可是朝臣大部分人都是太平公主的人,他们不同意朕传位于三郎,朕也是无可奈何呀!”
    李陶思虑了一会,对李旦道:“这件事还真有些麻烦,叔翁,这样吧,你先容我回去想想,等我想好了。再来回禀叔翁。”
    “陶儿,你得快点呀。朕可实在不想再在这火上烤了。”
    “我知道了,叔翁您等着我的消息吧!”
    第二日傍晚,李陶又去见了李旦。二人长谈了一夜,直到天亮时分,李陶才打着哈欠离开了皇宫,谁也不知道他们二人谈了些什么。
    ……
    远在蒲州的太平公主,虽然离开了长安,但日子过得颇为惬意。
    蒲州刺史是太平公主的心腹,对她照顾备至,把她安排在当地最好的建筑关帝庙内居住,有宏伟的大殿,明亮的房舍,几重大院内古柏苍松遮天蔽日。院内到处是花草,幽雅别致,犹如仙宫,没有干扰,没有尘嚣,整日与崔湜和随去的十几个娈童戏嬉玩耍,过着神仙般的日子。有时,她甚至觉得就这样过一辈子也挺不错。
    关帝庙中有一个司香火的庙祝叫慧范,年不过三十,英俊、聪明,百般伶俐。听说住在庙里的,是名扬四海权倾朝野的太平公主,常常在她面前献殷勤,借机一睹公主风采。虽说是五十多岁的老太婆,在他看来倒是个不过三十的风流女人。从此,他神魂颠倒,夜不能寐。
    太平公主也很注意这个慧范,有事无事地找他问这问那。三来两去,已各自有意,趁一个月黑之夜二人成了好事。
    慧范运用从旁门左道那里学的对付女人的本事,悉心侍候太平公主,使她感到从未有过的舒心和快乐。
    “因祸得福,不虚此行。”她常常用这八个字来形容在蒲州的难忘的日子。几个月后,睿宗下旨要她回京时,她倒舍不得走了。睿宗传太平公主回京,一则是念兄妹之情,再则是想与她商议传位于太子的事。
    回京城的马车里多了个和尚,太平公主旅途更浪漫了。回到长安后,慧范被安排在天慈寺。与当年薛怀义一样,慧范隔三差五去公主府问安。
    这一日,普润方丈将慧范喊进了自己的禅房。
    一个黑衣人正坐在禅房内,慧范一见,赶忙单腿下跪道:“暗影间部王诚见过首领。”
    禅房内坐着的不是别人,正是李申。根据李陶的要求,李申对暗影进行了整合,设立了间部、卫部与杀部。间部主要负责获取情报,卫部主要负责内部防范,杀部主要负责除去敌人。王诚便是暗影暗中安排在太平公主身边的间细,按理说与王诚的接触,李申是不用出面的,可他却亲自来了。由此可见,这次任务的重要性。
    “王诚,下一步计划可以实施了!”李申吩咐道。
    “首领,我明白了,您放心吧!”
    ……
    太平公主回到长安仅短短数日,便接连发生两次刺杀太平公主的事件:一次是在上朝的路上,一刺客手执钢刀,冲到太平公主的轿子边朝轿中刺去,轿子戳了个窟医,幸未伤人。刺客当场被杀死;一次是深夜,窗外连发数镖,均钉在太平公主榻前,也未伤着,刺客乘黑夜逃窜。
    太平公主把崔湜、慧范召来商议对策。
    太平公主介绍了两次被刺经过,恨恨道:“此事一定是李隆基遣人所为,如不对他及早下手,不仅仅我,就连你们都会遭到他的毒手。”
    崔湜也是义愤填膺:“他既然派刺客要置公主殿下于死地,我们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手段对付他!”
    慧范摇摇头:“李隆基住在东宫,高墙深院,暗杀手段不易施展。”
    崔湜反驳道:“那可以采取其它手段,比如毒杀之类……”
    “那也不容易,依我看,可以向睿宗进言,免了他的太……”
    “皇兄生性懦弱,不会轻易贬他的。”太平公主叹了口气道。(未完待续…)
    2014…9…22 19:14:45|9109776
    
    第三百九十五章 李隆基登基
    
    慧范趁机道:“最近,夜观天象,有慧星出现,要不我去向皇上进言,说少主有侵皇位的可能,让皇上把他贬了。如何?”
    太平公主皱眉道:“不妥,如果他顺水推舟,干脆借此把皇位让了,岂不弄巧成拙了?”
    慧范劝道:“皇帝谁不想当?则天皇帝八十多了还舍不得退位哩。”
    崔湜也在一旁附和道:“我看这事可行!”
    太平公主架不住两位情人的花言巧语,同意一试。
    当夜,慧范便以重要星相启奏为由,要见睿宗。
    睿宗迷信星相,听说慧范**师深夜求见;便召他近前。
    慧范向李旦奏道:“陛下,贫僧夜观天象,西方太微星旁,出现一慧星,长数丈,对帝座有威胁。依贫僧看,是少主欲侵帝位的征兆,请陛下及早做准备。”
    睿宗听了大大松了口气,但他故意皱眉问道:“这是真的吗?”
    “千真万确!”
    李旦挥挥手道:“你先回去吧,此事事关重大,明日我问问大臣们的意见再说吧!”
    太阳刚刚露头,含元殿已是一派紧张,一队队盔甲整齐。手执戈矛的殿前卫士在值日金吾的带领下,从两侧走向含元殿两廊,只听一片铁器撞击声有节奏地传过来,又荡开去,长长的两列卫队,把庄严肃稳的朝堂气氛渲染得浓浓的。
    接着,响过三通鼓。一位手执拂尘,身着朱衣的太监从一侧走出,向立于丹风门外的文武百官大声宣道:“时辰已到。文武百官上殿喽!”
    一声喊后,文武官员从左右两廊按品级进入大殿,齐齐整整排列在殿堂两旁。
    五通鼓响,由远及近传来一派悦耳的笙萧鼓乐之声,宫娥彩女拥着睿宗、太平公主、李隆基进了大殿。睿宗居中,太平公主、李隆基分左右坐在朝堂之上,只是太平公主座前有一道紫色的屏幕遮着。惟其如此,更显出其神秘和特殊。
    接着,由太监内给事中杨思勖查点朝班官员名单。向睿宗跪奏:“应到官员已到齐。”
    朝议开始了。
    果然,天监台少监首先奏道:“陛下,近日有彗星出现在天上,这预示着地上要除旧布新。彗星过后,帝坐星和前星皆有变。预示着皇太子当为天子。请陛下决断!”
    众位大臣听罢,心中都咯噔一下。众所周知,天监台的这位少监是太平公主的门下,由他向陛下禀报此事,肯定是出自太平公主的授意。看来太平公主一回长安,便毫不犹豫向太子出招了,而且这一招异常阴险狠毒。
    为什么说这一招阴险狠毒呢,因为这里面有名堂。帝座。也叫武仙座星,是天皇大帝的外座。象征皇帝。而前星是指心宿的前星,象征太子。如今,象征皇帝的星星和象征太子的星星都有变化,这意味着太子应当做天子,不能再待在东宫里了!
    谁不爱权力呀,此时唐睿宗当皇帝才两年,他是无论如何不会让李隆基当皇帝的。但是,根据星象,李隆基这个太子显然有了当皇帝的动向,已经不安其位了。如果睿宗不想让他当皇帝,恐怕只有废掉他了。因此,天台监少监的这番话的真正涵义在于:废黜李隆基!
    这可是非常厉害的一招,李隆基功高震主,历来皇帝都这样的人都是颇为猜忌的。而此时的李隆基,又没有了宰相的保护。只要睿宗一句话,李隆基就马上面临着灭顶之灾!
    众位大臣都看向了太子,太子却像一尊木雕一般端坐,一动不动,面上没有任何表情。
    睿宗听罢,并没有表态,而是向群臣问道:“不知众位爱卿是何意见?”
    如此敏感的问题,此时大臣们谁也不表态,甚至连太子唯一的心腹刘幽求都没有说话。
    最后,还是窦怀贞聪明,他对睿宗道:“一切但凭陛下决断。”
    “叫朕决断?”睿宗皱起了眉头,看向其他大臣:“你们也是这个意思吗?”
    “但凭陛下决断!”其余众臣齐声应道。
    中宗道:“朕自登基以来,日夜操劳,寝食难安,正想休息呢。既然是上天指示我要让位了。那好,明天我就叫人拟诏,把皇位传给太子。”
    窦怀贞听了大惊,忙奏道:“陛下刚刚年过半百,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哪有退位之理?则天皇上八十岁了尚在位。陛下如传位,定将危害社稷……”
    睿宗扫视了一圈群臣道:“当年中宗在位的时候,小人当道,上天屡屡预警。当时朕就劝他赶快顺应天意,立一个好儿子当太子。没想到中宗认为我动机不纯,还很不高兴。现在同样的事情轮到朕身上,难道当年朕劝兄长时明白,而到自己的身上就糊涂了吗?朕绝不会重蹈兄长的覆辙,决定传位太子!”
    窦怀贞还要再劝,睿宗却怒目道:“你们刚才不是说过,但凭我的决断吗?朕意已决,窦爱卿不必再说。退下吧!”
    李隆基听了父亲的决定,赶忙跌倒以头抢地道:“我不过就是立了那么一点功劳,连当太子都害怕不堪重任,父皇您要把皇位传给我,我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接受。”
    听完李隆基一番话,睿宗道:“国家之所以能有今天,我之所以能当皇帝,都是拜你所赐。如今帝座有灾,天象告警,我才把皇位传给你,希望能够转祸为福,你就安心登基吧!”
    话说到这份儿上,李隆基也没什么可推辞的了,百感交集,流涕而出。同样,话说到这份儿上,太平公主同样无法出面再劝说陛下了。
    太平公主枉费一番心机,聪明反被聪明误,等于将皇位拱手送给了李隆基,气得她一回去便指着慧范的鼻子破口大骂。
    就因为李旦这么一个出人意料的传位决定,整个局势都扭转过来了。本来,太平公主羽翼丰满,胜算很大;而太子李隆基则是损兵折将,自身难保。但是,忽然之间,一切又都颠倒过来了。太平公主再次白忙了一场,而李隆基则稳稳地接住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从太子晋升为皇帝了!
    延和元年八月庚子,李隆基接受了睿宗的禅让,正式登基称帝,改元先天。这一年,李隆基刚刚二十八岁。(未完待续…)
    2014…9…23 8:41:39|9112495
    
    第三百九十六章 忍
    
    退让从来都不是太平公主的风格,只要有一分希望,她都会付出十分的努力,所以她要努力把失去的东西夺回来。
    阻止李旦传位没有可能,太平公主决定在太上皇的权力上做文章,她想让李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