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

第620部分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620部分

小说: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皇帝常常没有来由的发火、焦躁、寝食不安,太医几次会诊也查不出毛病,只能开一些疏肝益气的药调理。而见喜明白皇帝根本就没有病,他纯粹是在宫中憋得。宫中生活对于皇帝来说还是太寂寞了,过去的兄弟们都领兵在外,那些大臣们见了都是毕恭毕敬,皇帝不论说什么,回答都是‘圣明’‘万岁’不离口,毫无乐趣而言,他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天长日久只能将火气撒在这些常伴左右却木头般的内侍身上……

    “这回你说对了,赵礼单刀赴会上山谈判,萧翰里剌为其打动率军下山,不过却不算他投降!”赵柽笑笑说道。

    “难道赵礼还将他礼送出境?”见喜瘪着脸发狠了似的问道。

    “比这个还完美,他和其谈判只说不想与西辽交恶,而是要共同灭金,没提投降之事。然后不但将西辽军的人全部放了,还将缴获的兵器盔甲都尽数交还,连伤兵、死尸都没有留下一个,然后撤围任他们自去!”赵柽拍了下桌子说道。

    “这样也行,如果西辽军不肯走,或是偷袭我军岂不吃了大亏。再者他即便肯罢兵,那耶律大石也不会放过他,我们不是白忙乎了!”见喜惊道。

    “哼,你当谁都像你那么不要脸。萧翰里剌也是沙场老将其中奥妙他不会不懂,我们动用的不过是一支由辎重队和各部协从军组成的杂牌便将他们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而他们发举国之兵才不过十数万人,继续与我们为敌不过是自取灭亡。至于耶律大石,我们再三忍让不愿与其交兵,又将其败军无条件放回,他应该感受到了我们的诚意,再说仗都打成这样了,他还有脸继续对我们用兵吗?是不是这个道理,喜爷!”赵柽笑意盎然地说道。

    “二爷,您可不能这么叫,否则小的就得一头撞死啦!”一声喜爷可把见喜吓坏了,翻身跪倒说道。

    “唉,你是陪我自小走到今日的伙伴都变成这样了,这皇帝当得还有什么趣儿,起来吧!”赵柽抬抬手让见喜起来,叹口气说道。

    “二爷,小人明白您是念旧的人,可如今您是九五之尊,要统驭群臣,没有尊卑岂不乱了套!”见喜看皇帝神色黯然,磕了个头劝道。

    “我饿了,去膳房看看有什么吃的!”赵柽一下没有再说下去的兴致,挥手说道……

 第三百五十五章 神伤

    “这把椅子坐得我是众叛亲离,兄弟反目,一同打天下的伙伴们如今连朋友都没得做了,只剩下这把椅子啦,何其悲哀啊!”赵柽苦笑着说道,同时把宝座拍的啪啪响,似乎要将它砸碎才解气。他十分清楚自己改变不了这个现实,千百年后的人们也无法改变,因为这把椅子的内涵太丰富了。

    不管别人如何想,在赵柽心里座位这个东西是典型的物质与精神的结合。有了把椅子坐着好说话或办事,这是物质;坐上去别有一种感觉,这是精神。有了这么多好处,大家就都想弄把椅子坐,龙椅坐不上去,弄个太师椅,帅座也是好的,实在不济有个小板凳也比站着强。坐椅子的人慢慢多了,就要排个次序,就有了等级。而等级就是一种精神。有时候等级不可没有,无等级就无效率,没人愿意听你废话。但赵柽以为也不可太严,太严了就成障碍,心理障碍,工作障碍。

    事情正如列宁所说:真理很灵活,所以不会僵化;又很确定,所以人们才能为之奋斗。现在这个时代对座次的设计是越来越精,越来越细,只剩下僵化而没有灵活了。不用说上朝时谁先迈过门槛,谁站在什么地方,谁先开口说话,退朝时谁先走也都是有规矩,没规矩大家也暗自定了个潜规则,事事都要排个座次。即便一起说个事情,也要专门准备把大一点的椅子,供领导坐。

    庄子曰:“先贤而后王”,从政者必得先有贤能之德、之力。才敢去接王位。王位是什么?就是一把办重要事情的椅子。历史上凡大让之人都有大公大仁之心,尧让天下于舜;舜让天下于禹;孙中山让总统位于袁世凯;华盛顿当了两届总统毅然让位;他们都是大公大仁之人。而风云际会之下。赵柽这个‘贤者’也被推上了王座,坐到了大椅子上。

    可这种人为的‘崇敬’对赵柽这个皇帝更是有过之而不及。每天早晨一睁眼就陷在各种规矩中,吃什么穿什么,是走路还是坐轿,这等小事他都没有发言权,早有现成的规矩让他照着做,且美其名曰一切为了维护皇家的威严,树立皇帝的权威,以便于统驭群臣,治理天下。

    对于崇尚自由。讲究平等的赵柽,过去当王爷时他远离朝堂,虽有规矩他还可以玩儿个暗度陈仓。可如今是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稍有不慎便被劝谏,不能失仪。他也‘抗争’过,闹腾过,但是第二天依旧如此,那把‘大椅子’又巍然矗立原地与他面面相对,即便他是皇帝也拗不过笼罩四周的座次威严。终于也把他变成了孤家寡人。

    赵柽觉得自己现在已经变成了大宋最为高贵,最有权势的囚徒,每日生活在唯唯诺诺的歌功颂德声中,身边除了那些板着脸或是陪着笑的朝臣。就是那些寸步不离的内侍们。难得出一次门,身边也是前呼后拥,动辄千人、万人沿途护卫。将他与外界隔离,昔日的兄弟也成了如今的臣子。即便想有所亲近,也被自己屁股下的这把椅子吓退了……

    “老子不他娘的干了。老子要出去!”赵柽越想越憋屈,忍不住在殿中大声喊道。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他这么一嗓子倒是不要紧,殿中伺候的小黄门和宫女们都跪下了,连声请罪。

    “你们都出去吧,哪里不好,非要待在看不见天地的笼子中!”赵柽听了这些人的话如火上浇油一般,自己发泄两句关他们何事,用得着这样吗,不禁怒喝道。

    “陛下息怒,保重龙体!”皇帝脸都气得茄子色了,他们怎么敢动,又是齐声规劝。

    “保重个屁,都出去,出去!”赵柽苦笑不已,自己这个皇帝真悲哀,他们连自己不高兴的权利也要给剥夺了,大爆粗口道。

    “陛下,为何事大动肝火?”小黄门和宫女们更加惶恐,哆哆嗦嗦不知所措的时候,有人进殿道。

    “你们来做什么?”赵柽抬眼看看,却是自己的老婆们连襟而来,奇怪地问道。

    “我们听说西征军大捷,臣妾等前来祝贺啊!”贵妃余里衍笑着说道,挥手让那些小黄门们出去。

    “唉,大捷、大捷,天天大捷,可又有哪一仗是我打下来的,有何好祝贺的!”赵柽听了却长叹一声凄然道。

    “陛下,定是因为未能亲临前线而懊恼吧?”余里衍一下便听明白了,笑着问道。

    “是也不是,这个破地方让人喘不过气来,那把烂椅子让人失去了所有,我是待够了!”赵柽余怒未消地说道。

    “陛下,消消气!高将军是您的臣子,他代君出征取得的胜利不与您亲征一样吗!”李潇潇拉着赵柽的胳膊笑着说道。

    “哼,属你爹不是东西,等哪天我亲自领兵平了他!”赵柽却没有好气地说道。

    “好好,臣妾陪你同去,我熟悉那里山川地貌,还能助您一臂之力!”李潇潇依然笑嘻嘻地说道。

    “唉,真是天家无父子啊!”赵柽斜眼看着李潇潇再叹口气道。

    “陛下此言差矣,臣妾嫁入大宋,便是大宋的臣民,为国效力岂不应当,只是陛下却不视臣妾为自家人而已!”李潇潇正色说道。

    “陛下又在胡言乱语,大夏国主不已经同意即刻出兵高昌,并应允我大宋借道大夏运送辎重,调遣军队吗!”折美鸾扶着赵柽坐下说道。

    “他就是因为不能亲自领兵上阵,看着人家在外打胜仗他气不顺,然后将怨气都撒到大家身上!”赵信重新给皇帝斟了杯茶放到桌上说道。

    “陛下,英明神武怎么会如此做,定是有它事让陛下生气的!”余里衍摇头说道。

    “姐姐定是误会陛下了,皆是我父王背盟毁约以致高昌战事久拖不决惹得陛下不快!”李潇潇一脸歉意地说道。

    “错了,陛下乃是仁义之君决不会因为这些事情伤了亲情,妹妹误会陛下了!”折美鸾摇头道。

    “对、对,是臣妾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还请陛下原谅臣妾则个!”赵信听了急忙施礼道。

    “你们是向我道贺来的,还是故意气我来的!”赵柽被几个老婆一唱一和弄得哭笑不得,只能板起脸说道。

    “当然是来向陛下道贺的,可我们刚进殿,陛下便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大发雷霆,定是臣妾等让陛下不喜了!”余里衍言道。

    “噗,你们还说是道贺,却都是空手而来,定是见喜那厮搬来的救兵!”赵柽听了笑笑,又恨恨地说道。

    “怎么又怪到喜爷身上去了,我们是在膳房偶遇,说起西征大捷要为陛下填菜、备酒,大家才知晓的,来的匆忙自然没有准备了!”折美鸾白了眼皇帝说道。

    “你们……”

    “陛下,听闻高帅取北庭打得精彩,可否给我们讲讲!”李潇潇看出皇帝气消了,拉着他的胳膊摇摇道。

    “好好,不过等酒菜上来再说如何?”赵柽心中的火气被几个人这么一闹腾也下去了,感觉自己也饿了,无奈地说道。

    时间不长,膳房将酒菜送进殿中,不过却没有分食,而是按照赵信的安排摆下长桌,大家围坐而食,热烈的气氛让赵柽又有了当日宫中说书的感觉,他也酒杯一顿打开了话匣子……

    高宠在盐泊城展开战斗的同时率兵到达北庭,高宠上下一片惊慌,现在城池被围又是冬季,消息无法传往天山以南的国都高昌,实际上即便接到了他们也无法翻越,这样高宠便有足够的时间发挥而不用担心腹背受敌,因此仗打的从容、优雅,让高昌人民感受到了大宋威武之师、仁义之师的魅力。

    当宋军大军压境之时,北庭大伯克的老爹恰好归天,举城发丧,按说这正是攻城的好时机,但是高宠决定暂时放弃攻打的机会,让其安心发丧。而他为何如此从容呢?因为高宠坚信赵礼能够击败西辽军,援军根本无法到达北庭城下。

    由于宋军来得突然,北庭周围的百姓蜂拥入城,而城中又未做好准备,围城时间稍久,城中粮食开始短缺。而北庭又是做商业城市,供给全靠与外界商队的交易,生活用品便不可避免的发生短缺,后来连做饭的烧柴也没了,导致城中物价高起,贫者无食,百姓怨声载道,形势紧张。

    但是高宠再次放弃了攻城的机会,向城中射书告之,可出城上山砍樵,并在城西设立市场允许城中百姓与外界商队交易,但是不准携带兵器入城,否则将处于极刑,关闭市场。宋军的大度得到北庭百姓的极大好感,敌意大消,但是北庭官府却担心宋军借此攻城,每日只准许百人出城交易,当然使百姓不满。

    围城稍解,也使得信息畅通起来,西辽军战败已经归国的消息不可避免的传入城中,没两天北庭上下尽知自己被西辽人抛弃了……

 第三百五十六章 埋伏

    赵柽觉得自己这世比前世最大的进步就是口才大有长进,想想也是他六七岁便开始说服黄经臣等人夺权掌家,然后又煽动庄子里的庄户们开渠修河。此后做买卖、斗王黼,忽悠他老爹、老娘,又煽动上万人跟他一起立旗建军。随着手下的人不断增多,地盘增大,直至登上宝座,最后哄着天下的人跟着他干,口才也日益渐长,现在拿来糊弄几个老婆是绰绰有余了。

    赵柽将一个没有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平淡无奇的战斗讲的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高宠利用城西的市场将西辽军兵败的消息传入了北庭城,也与城中的人有了接触。他命人在市场中散布消息,声称宋军一直未攻城还开市允许百姓交易,是因为大宋皇帝仁慈,在得知北庭百姓多为汉人后裔,不忍伤害,但是高昌人不降,大军也不能久留,不日将关闭市场,准备攻城了。

    消息一放出去,北庭上下果然人心惶惶,便有人联络宋军城自己是汉人不想与同族兄弟反目,询问可有良策避免同室操戈。高宠便命人告知说只要城中的人能证明自己是汉人遗族就行,像家中祖传的废铜烂铁,破罐烂碗,只要是汉人过去的东西就行。实在没有东西传世,只要能说清祖上姓氏,原籍何处也可,总之条件比较宽泛,当然审查也比较松懈,只要不是天生一副回鹘人的黄发碧眼都基本能通过。

    对于认定的同族之人,高宠都会给其发放一面杏黄旗,告诉他们城破时只要将旗插在家门之上。宋军便不会前去骚扰,更不会抢东西杀人。如果家中有人被征募为军被迫与宋军为敌。那也不打紧,在与宋军交战时将杏黄旗别在自己的头顶。宋军就不会向其射击以保全其性命,他们只要虚张声势,胡乱放箭糊弄高昌人就可。

    宋军保护同族,发放‘保命旗’的事情在北庭城中的汉人遗族中传开,自大秦汉拓边移民,屯守北庭都过去数百年了,这里不知道都换了多少回主人了。而每一次易主都是一次种族屠杀和民族融合,还能保留纯正汉人血统的人能有多少可能比现在的大熊猫还要稀少,能将祖上的文物保留下来的更是凤毛麟角。说清自己姓氏和祖籍的倒是不少,毕竟不忘祖还是中国人的老传统。

    但问题是这么多年来,各民族相互通婚,dna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变化,有些人的外貌便有了其它民族的特征。这黑眼黄发的还好说,只需把头发染染便能拿到保命旗;那些碧眼黑发的就困难了点,那时候又没有变色的隐形眼镜,总不能将眼珠抠了当瞎子吧,于是便有人前去‘纯正’的汉人家攀亲戚。结亲家,只为能得到一面小旗儿。最后连一些回鹘人也卷了了进去,当然‘黄牛市’也就诞生了。

    “嘻嘻,这倒卖小旗儿定是官家编的。好不容易得到的东西,谁会拿起卖了,难道他们都要钱不要命了!”李潇潇被皇帝的故事逗的嬉笑不止。她听到这里拍了皇帝一下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