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乞丐王 >

第163部分

大宋乞丐王-第163部分

小说: 大宋乞丐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静,死一般的沉静。
  突然而出的一首《定风波》瞬间震慑全场。
  ……
  殿内文武百官深深的陷入了这首《定风波》之中。曾几何时,忆当年年少,书生意气,指点江山。而如今,历经多年朝堂争斗,再回首,双鬓已泛白。
  ……
  “好,好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好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李煜最先反应过来,拍案而起。面色潮红,满脸的激动之色。
  对于这位千古词霸来说,得一首好词,兴许比打一场胜仗,攻克一座城池,更加令他兴奋。
  “好词,好句。”韩熙载摇头晃脑的品评道。
  “韩兄,本王终于明白韩兄为何被称为‘大宋第一才子’…”李从善颇为兴奋,立即投桃报李,似乎在回敬刚刚韩旭对自己的暗中帮助。起身朝着满场文武正色道:“韩大人的词想必诸位大人都听到了,今后有谁再说韩大人浪得虚名,就是和本王过不去。”
  “郑王殿下说得是……”
  “韩大人的才学有目共睹。”
  ……
  低下的文武立马附和。这一招偷盗,果然震慑了精通词曲的一帮南唐文官,苏大词人一出,都得给老子跪下唱征服。当然,千古词霸李大才子就算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是现在的李煜,还未体会到亡国时的痛骨哀伤,做出的诗词太多宫廷富贵习气,境界上还差了点。至于南唐那些武将,以及几个胸口起伏不定的愤青,直接无视之。
  
  第251章 长春殿,夜话韩旭
  
  长春殿。
  李景放下手中的奏折,捏了捏略感发胀的额头。自打皇弟天下兵马大元帅李景遂,以及太子李弘基死后,他是越发的感觉精神不振,身体不适。南唐的政事已渐渐的开始转交给现太子,尚书令李煜。若非极重要之事,否则他也不会再过问。
  对于李煜这位自小聪慧而仁孝的皇子,李景是相当的看重。论军政之才,李煜不如从善,更不如已故太子李弘基的杀伐果断,但李煜的仁厚忠孝却远非两人可比。南唐经不起再次的战争,三年的淮南之战早已拖垮了南唐的经济,对后周和大宋的岁贡更是雪上加霜。
  由于金银铜钱向大宋的流失,此刻南唐已经到了不得不铸造铁钱的地步,而铁又是铸造兵器农具的必须品,这样一来又大大的降低了军事和农业的发展。
  “皇上,该喝药了。”
  一声尖细的嗓音打断了李景的思考,近侍公公端着药汤,小心翼翼的摆放到御桌上,又道:“皇上,太子,枢密使殷大人,吏部尚书严大人正在外恭候。”
  “宣。”
  李景看着桌上那黑呼呼的汤药,不由眉头大皱。向来爱好江南糯甜美食的他,一见到这苦不拉几的东西就反胃。不过,这药可是向城外的皇家寺院清凉广慧寺的高僧求来的。不相信宫内的御医可以,但不能不相信寺院的高僧。
  江南之地几十年无大的战事,寺庙佛堂数不胜数,尊佛崇道风靡南唐。金陵城的清凉广慧寺被封为了皇家寺院,洪州府的龙虎山更是道家的仙家圣地。
  端起黑乎乎的药汤,浓烈的药味直冲肺腑,李景皱着眉头一饮而尽,强忍着反胃之感,在近侍的服侍下漱了漱口,随后捏起一块桂花蜜饯放入口中,这才感觉舒服了些。
  “儿臣见过父皇。”
  “微臣见过皇上……”
  李煜,殷崇义,严续三人走了进来。在宋人面前称呼李景为国主,一旦关上门,依然呼皇上。
  “爱卿平身,坐吧。”李景摆了摆手,叹道。
  坐而论政在南唐依旧延续着,而大江北面的赵匡胤却已取消了重臣的这个待遇。若非赵匡胤亲口赐座,就算是王爷也得站着说话。
  不知是不是喝了药的效果,李景面色红润,彷佛一下子年轻的十多岁,呵呵笑道:“说说吧……”
  一进长春殿,李煜就闻到了一股浓烈的药味,此味道对他来说相当的熟悉。这大半个月来,长春殿就一直被这药味所包笼,瞧着李景那斑白的双鬓,忍不住的俊眼微湿。和殷崇义相视一眼后,缓缓将宴会之事一一说了出来。
  片刻的沉默后,李景呵呵一笑,说道:“吾愿为一乞丐?呵呵,这位宋使韩旭,倒是位妙人。不过,那一首《定风波》,放眼南唐之地,却无人能及了。”说罢,摇头晃脑的品评起来。
  枢密使殷崇义见李景半天不再说话,不由眉头微蹙,拱手道:“启禀皇上,据润州守将镇海军节度使林仁肇将军来报,韩旭此人不仅仅文才了得,武略方面同样颇有建树……林仁肇将军这几日接连密集的向扬州派出探子,得来的消息说明韩旭并非像传说中的‘浪荡节度使’,此人在宋军平叛淮南李重进叛乱中,当居首功!”
  “你说林仁肇这段日子‘密集’的向扬州派出探子?”李景一听这话,皱眉道:“林仁肇太不知轻重,赵宋兵锋正盛,此刻若是被他们发现我南唐的举动,岂会干休?”
  李景不先了解韩旭其人,反而先向林仁肇发怒,这让身为枢密使的殷崇义大为失望。心下暗自摇头,皇上已被北面吓坏了,一有风吹草动,就成了惊弓之鸟。
  林仁肇可是南唐为数不多的猛将,镇守润州对抗赵宋的不二人选。李景明显已不满,为了避免李景产生换将的念头,殷崇义连忙说道:“皇上,林仁肇将军智勇双全,乃淮南之战的功臣,其心中必有计较。况且扬州府刚刚平定,我南唐对其一无所知,派出探子查探情况是有必要的。我不想战,可不代表赵宋不会对我南唐下手,防人之心不可无呐。”
  “不错,殷大人说得对,微臣附议。”吏部尚书严续附和道。
  李景见太子李煜不说话,不由开口问道:“太子怎么看?”
  李煜面色数变,最终咬牙道:“父皇,儿臣赞同殷大人的建议,以今日韩旭在朝堂上的表现来看,赵宋已成咄咄逼人之势。虽说他们刚刚平定扬州叛乱,短时间内应不会南下,但我南唐必要的举措还是需要的,以免到时候仓促应战。”
  此言一出,殷崇义和严续满脸的不可置信,就连李景都楞住了。
  李景面无表情,不置可否,只是直愣愣的看着李煜,似乎刚刚才认识这个自己的皇儿似的。
  半响后,李景突然呵呵一笑:“此事就按太子的意思办。”说着扭头对殷崇义道:“殷爱卿,你以枢密使的名义给林仁肇下令,探子可以派,但此事宜缓不宜急。特别是赵宋的使节还在金陵城的这段时间,不许有任何的不妥之举。这令信写完后,交由太子联合署名。”
  “皇上圣明。”殷崇义微微一愣,连忙大喜道。这样的结果正是他这位枢密使想要的,不仅保住了林仁肇在润州守将之位,更是拿到了向扬州派遣探子的旨意。既然李景同意了派探子,那派多少就完全是他和林仁肇说了算了。
  突然冒出来的林仁肇之事处理完,话题再次回到了韩旭的身上,李景想了想,说道:“殷爱卿刚说道,赵宋平淮南,首功当属这位宋使是何缘由?”
  殷崇义立马回道:“据林将军的消息,扬州流传的‘浪荡节度使’之名并不属实。早在赵匡胤亲征潞州之时,他就派出了这位宋使韩旭前去扬州,名义上是册封李重进中书令,但据林将军的推断,韩旭最大的使命却是拖住李重进起兵的步伐,以免赵匡胤两面树敌。林将军甚至怀疑雷公咀被淹之事,就是当时身在江都城的韩旭干的。”
  雷公咀被江水淹没,南唐是知道的。虽然李景一再不同意向扬州派出援兵,但暗地里支助李重进兵器这事却是有的,这也是和以殷崇义为首的一帮主战派妥协的结果。一来可以搅乱中原的局势,二来也为南唐换来继续的淮南盐铁。
  闻言,李景长吁口气,叹道:“赵宋不仅继承了后周的文臣武将,更有新一代的年轻之辈,真是人才济济!放眼我南唐,前有党争,后继又无人呐。”
  “臣等惶恐,不能为皇上分忧。”殷崇义,严续,李煜连忙异口同声道。
  “起来吧,这不是你们的错。”李景摆了摆手,说道:“这几年的战事,拖住朝堂的运作。待得明年春,开科取士,国子监那边和洪州的白鹿洞书院想必有不少的年轻才俊,朕不能再荒废了他们的学业,这事朕会给礼部下旨。”
  “皇上圣明。”严续大喜,兴奋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再加上江南之地稳定多年,我南唐的年轻才俊定然不比中原少。微臣的吏部必定全力配合礼部的此次科举。”
  “恩,此次不仅仅是吏部,其他各部都必须全力配合,这事交由太子去办,我南唐需要提升士气,明年的科举就是个机会。”李景说道科举顿时来了兴致,又道:“至于主考的人选,你们看谁合适?”
  “儿臣提议户部侍郎韩大人。”李煜兴致勃勃的提到了韩熙载。
  李景点了点头,叹道:“可行,叔言的才学放眼整个江南亦是一等一的,况且也是后唐进士出手。自打朕还是太子之时就更随了朕,这么多年下来一直因党争被排挤,此次主考就由叔言为负责……恩,不错,就叔言了!”
  说道科举,几人兴致盎然,商议了好一阵子。
  不知是不是兴奋过了头,枢密使殷崇义灵光一闪,突然开口道:“皇上,不如此次科举加入武备,文武并举,兴许还能为朝廷选将。”
  武状元?
  不得不说,殷崇义这个提议相当的合情合理,而且更能增添南唐人的士气。缺兵可以招,但缺将可不是一时半会能找到的,尤其是像林仁肇这样的帅才。要知道淮南之战,南唐损失的将领可不是一,二之数,像刘仁瞻,皇甫晖……等等等等。
  不过,李景似乎对殷崇义这个提议相当的不感冒,未带殷崇义继续说下去,立马打断了他的发言,皱眉摇头道:“至于武科举这事,还需商榷,今后再议。”
  说罢,李景似乎失去了谈话的兴致,面现疲色。
  殷崇义和严续退出了长春殿,而李煜责备李景单独留了下来。
  看着面前毕恭毕敬的李煜,李景说道:“殷爱卿的建议对南唐军的士气实则有巨大的提升,煜儿可知父皇为何却驳回?”说着,见李煜一副茫然之色,不由叹道:“殷爱卿实在太心急了,一旦我朝举行武科举,必定引起赵宋的警惕,对于我南唐的养精蓄锐实有莫大的危害。朕不希望先祖的江山在丧失在朕的手里,否则朕就算是九泉之下也难有面目见我李唐的列祖列宗。”
  说着,拿起御桌上的奏折,又道:“这是枢密副使唐爱卿发来的,洪州的皇宫已大体完工,年后父皇就迁都洪州府。我们失去了东都扬州,而西都金陵和赵宋只一江之隔,虽说大江天险,实则危机四伏。洪州立为南都,父皇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此可以免去赵宋的对淮南之地的担忧,更重要的是能为我朝的延续争得时间。煜儿可明白?”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李煜连忙说道。
  “恩。”李景点了点头,瞧着眼前这位俊朗,仁孝的皇子,叹道:“父皇南迁之后,金陵就由你留守,殷崇义虽说激进了点,但却是个人才,再加上严续的辅助,父皇相信你会做得比父皇更好。父皇能教你的时间不多了,今后就得靠你自己了。”
  “父皇……”李煜俯身跪地,双眼垂泪。
  李景摇了摇头,面露慈爱之色,莞尔道:“起来吧,都已是太子了,不能总哭鼻子吧,呵呵。”言罢,略一思索,正色道:“先前你赞同殷崇义向扬州派探子之事,父皇没有反驳你,你可明白父皇的用意?”
  李煜毕竟还年轻,胸中自有一番书生气,对于失去淮南之地也是颇有想法。虽未想过夺回淮南,但向扬州派探子之事却是很赞同的,因为丢了淮南只是肉痛,但丢了金陵就只有亡国一条路了。
  然而,此刻听李景这么一问,他顿时吓得面色苍白,原来李景根本就不赞同的殷崇义和林仁肇的建议向扬州城派出探子。之所以李景最后同意了殷崇义的建议,就是为了给自己建立太子的威望‘金口玉言,说一不二’。
  想到此,李煜如当头棒喝,连忙道:“父皇,儿臣知错。”
  “恩,明白就好。”李景微微一笑道:“从善年纪轻轻,正是义气用事之时,待父皇去南都后,希望你好好对他。当年父皇和你皇叔景遂,相互扶持,绝无猜忌之事。父皇也希望你二人齐心协力,共扶南唐。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呐。”
  “儿臣明白,定不负父皇所托。”
  “听说从善和宋使韩旭走得很近?”李景突然开口说道:“鸿胪寺卿来报,韩旭不愿住在鸿胪寺,而是去了秦淮河?”
  想起这事,李煜倒是心下颇为好笑,原本安排韩旭住鸿胪寺,却没想这韩大人偏偏要去住秦淮河之地,美其名曰‘第一次来南唐,要见识下金陵城的人文风情’,而事实上秦淮河是什么地方?那是天下有名的烟花之地,说是见识一下秦淮河的分月还差不多。
  于是,笑道:“回父皇,韩旭欲前往秦淮河,于是皇弟就将他安顿在了秦淮河边的‘乌衣巷’。”
  “乌衣巷?”李景微微一愣,若有所思的笑道:“那倒是个好地方,朕记得那里有座从善的别院吧。”
  ……
  李煜退出了长春殿,返回东宫。回想起长春殿内父皇最后的眼神,心下总有点想不明白。性格一向洒脱的他,想不明白也没去细想。东宫就在皇城的东侧,一想到宫里的太子妃兴许正等着自己吟诗作对,脚下不由加快了几步。
  
  第252章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因东吴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得此名,又因唐代刘禹锡的这首诗而流芳百世。
  东晋王导,谢安运筹帷幄于此,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淝水。淝水之战,十万东晋北府兵以少胜多,击溃苻秦百万大军,留下“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著名典故。真可谓是书生用兵,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此时已是冬日黄昏,朱雀桥边的野草花早已枯萎;华灯初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