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仕途-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是李商隐吧。”司马光从历史人物中遴选一个出来。
“就是李商隐!”韩琦一拍手掌,“沈子贤是王介甫的女婿,本该与他亲近,但他又是君实地学生,因此老夫猜想王介甫一方之人肯定对他诸多猜忌,不肯信任,弄不好还要打压。那么他只有向着君实一方了,如果君实因为怕他为难不肯用他,会让他产生君实也不信任他的错觉;加上到时君实身边也会有附和之人,看到君实不肯用他,他们当然不会想到君实的良苦用心,反而会以为你真的不信任他,也诸多排挤,到时嘛,沈子贤可就真的成了李商隐了,说不好只能去写些情词,最后也许会与李商隐一样的结局!那么就可悲可叹了!”
司马光顿时悚然而惊,行了一礼,道:“多谢韩相公提醒,下臣知道怎么做了!”
韩琦笑了:“如果君实真地信得过他,更应该多加托付,令他全力相助……这也是上位者该一定手段。这是老夫给君实最后地一点经验了!”
“多谢韩相公提点!”
“哈哈!”韩琦的笑声,不知道是开心还是悲凉。
司马光是满怀敬意离开韩府地,另外心里也充满了斗志,伴随斗志而生的是一股难言的伤感。
韩琦履行了他对司马光所做的承诺,果然开始了对王安石的阻挠。接下来几天,韩琦在朝堂上,公然站了出来,指责王安石当前要施行的市易法,说此法只会让商贾怨恨,操作得不好,不单不能从中渔利,更会乱了天下本来运转良好的商贾之道。
韩琦的态度,像一个信号,顿时在朝堂引起了注目。韩琦多年的经营也发挥了威力,跟随他一起反对地大臣,竟然占了朝堂的大半。一时间倒也令官家又愤怒又惊心,还有无可奈何。不过王安石也不是吃素的,与之相争,更是不过中书,直接以三司条例司的名义颁行法令,更令官家为难。
王安石与韩琦的态度,使得两人在朝堂难以相融,两方人马暂时相持。不过王安石毕竟在朝堂的日子还短,人力方面比不上韩琦来得雄厚,相争的时候,稍稍落入下风。若不是官家坚持,以对方如此猛烈的攻击,一般臣子都要下野了。如此形势之下,也令王安石的新法稍稍受挫,法令下去了,因为韩琦地态度,下面肯卖力地不多。特别是开封一府,更不敢与韩琦为难。开封知府韩维的态度,也越来越趋向反对王安石了。如此种种,让王安石好不心忧,向官家发了几次牢骚。
官家地为难,也让朝堂战斗的气氛趋于激烈。一时间倒也“烽火连天”了。
在这种险峻的形势之下,司马光不敢忘记韩琦的交代,加快了动作。这几天留在朝堂的时间多了,与官家多次讨论朝政,发表意见,展示能力;另一方面下朝后也不大像往常一样一回去就钻入书局编修史书,而是多次邀约朝中几位大臣出去小饮一番,交流交流感情。
接着,就是把沈欢召来,与之商议一下接下来行动的具体细节。
第一百九十三章 政策
“老师,您有没有想过,如果把这些多余的厢军都裁掉,会是怎么样的一番模样?”沈欢没有理会司马光的告诫,突兀地问道,。 //
“什么?”司马光以为自己没听清楚,“裁掉厢军?”
“是的!”
“子贤,你……”司马光眼里除了震惊还是震惊,他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象沈欢所说的节流是什么了,然而到头来,还是想不出这个震撼的答案“子贤,你莫不是在开玩笑?”
“老师,这算节流么?”沈欢笑嘻嘻地问道。
司马光还能说什么,只能又喜又怒地看着这个学生。正如沈欢所说,厢军每年都要花掉大宋财政收入差不多三成,而且还是不能起任何军事作用的军队………如果能把这个包袱抛掉……司马光已经不敢想象那是怎么样一番景象了!多出两千万贯的钱财,想必官家做梦都会笑醒!
冗兵、冗官、冗费,是后世对宋代整体的评价,也因为这些问题,使得它一直承受着“窝囊宋”的称号。冗费造成了宋代国力日艰的景况,而前两者又是后者的原因。其实在沈欢看来,冗官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宋代虽然有不少闲置官员,但那是没有给他们找到一些合适的工作而已。若说到官员之多,比起后世的时代来,那种五花八门的机构,宋代与之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的。再说官制改革,那可不简单,是十分得罪人的事。范仲淹就是贸然搞什么吏制,触犯了政治根本,这才导致失败。前车之鉴,沈欢可不敢去摸老虎屁股!
想来想去,只有冗兵可以解决了。而仔细一计算,冗兵才是冗费的最大原因。一国财政,七八成都花在了军事上。肯定已经是变态了。而养着毫无用处的厢军,又是变态中的变态。如果有办法帮着解决这些厢军麻烦,估计是任何一个官员都不会阻挠之事。至于官家,也会乐见其成。关键是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案,不能硬生生毫无保障地就把这些厢军裁掉,不然生活无依的他们肯定要奋起作乱。!
“子贤。你真是有办法能解决厢军问题?”司马光又惊又喜地问道,如果真有可行方案,不说能在官家心里留下更深的好感,单是把这个百年包袱抛掉,他们就能成为有宋以来的功臣!
沈欢缓缓地说道:“办法是想出来一个,具体可行不可行,还需老师思虑思虑。”
“快说说!”
沈欢道:“要裁掉厢军。当然不是一蹴而就之事。相反。还所以个比较长期地任务。更不能不给那些裁掉厢军一口饭吃。老师。厢军一年要拿军饷三十多贯。不事生产。养活一家人啊。也不容易!为了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脱掉军籍。那么要给他们地利益。必不能少于这个三十多贯地数目!这些钱。从什么地方来呢?唯有开源了!”
“开源?”司马光哭笑不得。说来说去。沈欢总是在开源与节流之中来回纠缠。
“这个开源。不是王介甫所行地开源。学生认为。给这些厢军找一份工作。能让他们养家糊口。拿到一份令他们满意地薪金。那才是真正地开源。是为大开源。而裁厢军节流。是为大节流!”
司马光也点头道:“如果真能像你所说地那样做。确实是大开源与大节流!子贤想必已有定计了吧?”
沈欢不答反问:“老师觉得我大宋民生如何?”
司马光沉吟着说道:“还算殷实吧。”
“当然殷实。我朝不抑兼并,百姓多有经商,像南方之地,还把生意做到了海外!以人口而论。平均之下,一家五口,能有三五贯的钱财,而以米粮作为衡量,是前人的三五倍!比只任何朝代,我朝民生都要殷实多了!除了一些地区比较贫穷落后外,大体上民生都算富裕的。老师,民生殷实了,百姓其他需求就大。我等可以在这方面做点文章!”
“比如说?”
“比如说通讯!”沈欢笑了起来。“我朝商业繁荣。商贾遍天下,而经商最重什么呢?信息?在此地。如能知道彼地的市场信息,他们才能更好地调余缺!还有民生殷实,百姓生活花样也多,也会到各出去看看,或者想知道外地亲人的信息。可以说,这个通讯,需求日益大咯!”
司马光大是头痛,沈欢又是通讯,又是市场,还有什么需求,一大堆术语听得他头都大了,更不用说明白什么了。
“子贤,你能否说得通透一些?”
沈欢只能说道:“说白了就是看看我朝的在各地互通消息的设施,跟不上百姓的需要了!老师,我朝像传送信件之类地东西,靠的是什么?”
“驿站!”司马光没有犹豫地说道。
“是的,是驿站。但是老师不觉得驿站少得可怜吗?基本上只有到州县才有那么一个。而且还是大多传达朝廷公文地驿站。百姓或者商贾,要给另外一地之人传达信息,还得靠拖人帮忙带去。如果没人去那个地方,只能无奈地作罢。如果……我们能把更多的驿站开到县下面去,为百姓商贾传送信件或者物品,老师认为怎么样呢?”
司马光刚想说“有这个必要么”,突然想起沈欢提起的裁军计划,不由愣了:“子贤,你是说把这些厢军下放到各个驿站,专门做传送之类的事?”
“是的,老师,学生命其名曰邮政。何为邮?就是帮你送东西到你需要送到的地方,只要你写上送达的地址,交给朝廷开的邮政驿站,我等就会帮你把这东西送出去,从此地到彼地,再到他地,一站连着一站,直到到了目的地为止。当然,你要邮政驿站帮你送东西,我等花了人力物力,你总要付费吧?只有你付了费,我等才能雇佣更多地驿站人士帮你送东西,才能给你更好的服务。而驿站工作之人,当然是我们要裁的厢军!老师,您说,这可行么?”
司马光总算听明白了,最后皱眉道:“驿站送东西,需要马力。子贤,如果按你所说,全大宋都开了遍,那要多少马力呀!这个恐怕朝廷就不能答应了!”
大宋缺马的情况沈欢当然清楚,他还记得自己想出了走私的法子从西夏人那边骗了不少战马呢!
他早有计算,闻言笑道:“这个老师多虑了!学生所说的驿站,可不单是州县联系而已,而是规模到村镇。这里村镇要送东西出去,当然不会直接送到目的地,而是可以先由此村镇,送达邻里村镇,一个接着一个,直到目的地为止。如此每个驿站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大多走路都可行,如果物品多了,至多也就是用用牛车罢了。费不了多少马匹,这点绝对可行,老师就不必担忧了!”
司马光闻言愁眉舒展了开来,喜道:“听子贤一解释,还真有那么一点意思了。可是,你觉得有人愿意花钱去让你送东西么?”
“老师,刚才不是说过了么?我朝百姓民生殷实,对此需求太大。老师难道没听过下面之人抱怨过两地互通信息太过不便了吗?老师,如果您是平常士子百姓,要从开封给江宁地一个朋友写封信,因为您是平常百姓,本来朝廷的驿站不肯替你送达,只能等刚好去江宁的朋友帮忙托送。可这些朋友不一定就去江宁,或者说去也要几个月之后,现在有邮政驿站,只要你花上几十文钱,就能在一个月左右帮您把信送到。您肯花这几十文钱吗?”
“老师明白了!”司马光恍然,“原来如此,就是靠着驿站多,专为民用!可是几十文钱能抵事么?”
沈欢笑道:“几十文只是个大概数字,具体多少,可以商榷。大体就是近的地方便宜,远的地方贵一点。总体来说是算距离远近与物品大小。学生仔细算过了,因为需求太大,只要驿站一开,基本上每天都能接到业务。先以百文来计,一天十来次,那么就是一两贯钱,一个月就有三五十贯,一个驿站十个人,每人每月能得三五贯钱。这可就比厢兵的军饷还要稍高了,只要这些厢兵愿意进去,给他们脱了军籍,家人也能做点其他事了,虽然辛苦了点,不过估计还是有很多厢兵愿意进去的!如此就能让这些厢军自食其力了,再也不用从财政上拿出钱来给他们!”
司马光也越听越兴奋,道:“不错不错,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子贤,此计甚好!甚好!”
沈欢又道:“老师,我大宋大概有两百多个州,一个州十来个县,学生猜想一个县能设一个邮政驿站,那么一个县就能容一千个厢兵,两百多个州,大概能容三十万厢兵,如此一来,大半厢兵就真裁掉了!”
“甚好甚好!”司马光激动得只能两眼放光喃喃说着了,“子贤,你都策划完毕了吧,快点整理成文,做好准备,老夫要把此策献给官家!”
第一百九十四章 帝宠
听到司马光的急切,沈欢突然有点尴尬,道:“老师,此策唯一缺点就要花的时间要长了一些。 //学生说过,此事关系重大,不能一蹴而就。再说天下各路情况都不一样,需要也不一样,相对来说,江南诸路需要大一点,西北西南小一点。那么就要分阶段实施,先从需要大的各路开始建设,等有了成效,才能另外开发诸路。怎么说开驿站,总得有个场所什么的,先期朝廷还是要花费一点投资的,不然也不会说这是开源了。”
司马光不以为意,道:“子贤,你知道老夫并不是王介甫那般心急之人。几十万的厢军,妄想段时间之内裁掉,如果你是这种说法,老夫还不肯信你了呢!”
沈欢还是忧道:“学生算过了,第一、二年从江南几省开始办起,之后才要用两三年蔓延至其他地区,要大规模见效,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老师,你不觉得太慢了吗?”
司马光沉吟着说道:“五年三十万作用的厢军,一年下来能省几百万贯钱。若单是这样,当然不及王介甫所行之法,然而这个算法却不能这样简单呀。子贤,你是在考究老夫吧,你怎么可能想不到这个数还要多加一次呢!厢军本来就是要多花这几百万贯的,现在不用从财政里出了,一进一出,等于两倍了呀!”沈欢愁道:“算法是这样没错。学生也知道必须要花这么多时间,然而我们可以等,那官家呢?老师,您也知道,官家是一个心急之人呀!如果把时间说得太长,他一犹豫,不肯花力气去做,那就不妙了!”
司马光也是一阵沉默,良久之后说道:“那老夫只能坚持此策了。有利无害,想必官家还是要给老夫一个薄面的。就是王介甫也不敢反对!子贤,此策是否已成,要趁韩相公现在支持老夫他又还在的时候献上此策,免得夜长梦多!”
沈欢笑了:“若没有定计,哪敢来烦扰老师!”说完从怀里掏出一本小本子,递给司马光。“老师,学生能想到的,基本上都写在这上面了,哪里有不妥之处,还需老师更正。”
“倒也不薄呀!”司马光笑着接了过来,摊开看了几页,点了点头,“不错不错,写得很详细。基本上要涉及的地方都考虑到了!”
沈欢嘿然得意,这个邮政驿站,正是他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