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短篇集-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着大多数工人农民谋利益的……我们红军当
前的任务,就是为解放中华民族而奋斗,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因为日本快
要灭亡中国了,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都要参加红军去打日本……”
他看见那些围着他的脸,都兴奋的望着他,露出无限的羡慕;他就更高
兴。老太婆也扁着嘴笑说道:
“咱一看就看出了这娃娃不是咱们这里的人,你们看他那张嘴多么灵
呀!”
他接着就述说一些打仗的经验,他并不夸张,而事实却被他描写得使人
难信,他只好又补充着:
“那因为我们有教育,别的士兵是为了两块钱一月的饷,而我们是为了
阶级和国家的利益,红军没有一个怕死的;谁肯为了两块钱不要命呢?”
他又唱了许多歌给他们听,小孩子们都跟着学。妇女们抹着额前的留海,
露出白的牙齿笑。但到了晚上,人都走空了时,他却沉默了。他又想起了队
伍,想起了他喂过的马,而且有一丝恐怖,万一这里的人,有谁走了水,他
将怎样呢?
“如
老太婆似乎窥出了他的心事,便把他按在炕上被子里,狡猾的笑道:
果有什么坏人来了,你不好装病就这么躺下么?放一百二十个心,这里全是
好人!”
村子上的人,也这么安慰他:“红军又会来的,那时你就可以回去,我
们大家都跟你去,好不好呢?”
“我是瓦窑堡人!”这句话总还是时时流露在一些亲昵的嘲笑中,他也
就只好回以一个不好意思的笑。
有一夜跟着狂乱的狗吠声中,院子里响起了庞杂的声音,马夹在里面嘶
叫,人的脚步声和喊声一齐涌了进来,分不清有多少人马,登时沸腾了死似
的这孤零的小村。
“蹲下去,不要响,让我先去看看。”老婆子按着身旁的孩子,站起身
往窑门走去。
烧着火的孩子,心在剧烈的跳:“难道真的自己人来了么?”他坐到地
下去,将头靠着壁,屏住气听着外边。
“碰!”窑门却在枪托的猛推之中打开了,淡淡的一点天光照出一群杂
乱的人影。
“妈啦巴子……”冲进来的人把老太婆撞到地上。“什么狗入的拦
路……”他一边骂,一边走到灶边来了。“哼,锅里预备着咱老子们的晚饭
吧。”
孩子从暗处悄悄看了他一下,他认得那帽子的样子,那帽徽是不同的。
他更紧缩了他的心,恨不得这墙壁会陷进去,或是他生了翅膀,飞开了去,
不管是什么地方都好,只要离开了这新来的人群。
跟着又进来了几个,隔壁窑里边,有孩子们哭到院子里去了。
发抖的老太婆挣着爬了起来,摇摆着头,走到灶前孩子身旁,痉挛的摸
索着。无光的老眼,巡回着那些陌生的人,一句话也不敢响。
粮食篓子翻倒了,有人捉了两只鸡进来,院子里仍奔跑着一些脚步。是
妇女的声音吧:“不得好死的……”
“鬼老婆子,烧火呀!”
这里的人,又跑到隔壁,那边的又跑来了,刺刀弄得吱吱响,枪托子时
时碰着门板或是别的东西。风时时从开着的门口吹进来,带着恐惧的气息,
空气里充满了惊慌,重重的压住这村庄,月儿完全躲在云后边去了。
一阵骚乱之后,喂饱了的人和马都比较安静了,四处狼藉着碗筷和吃不
完的草料。好些人已经躺在炕上,吸着搜索来的鸦片;有的围坐在屋子当中,
那里烧了一堆木柴,喝茶,唱着淫靡的小调。
“妈啦巴子,明天该会不开差吧,这几天走死了,越追越远,那些红鬼
的腿究竟是怎么生的?”
“还是慢点走的好,提防的就是怕他打后边来,这种亏我们是吃过太多
了。”
“明天一定会驻下来,后续部队还离三十多里地,我们这里才一连人,
唉,咱老子这半年真被这起赤匪治透了。就是这么跑来跑去,这种鬼地方人
又少,粮又缺乏,冷未冷得来,真是他妈!”
有眼光扫到老太婆脸上,她这时还瑟缩的坐在地下,掩护她身后的孩子。
“呸”,一口痰吐到她身上。
“这老死鬼干么老挨在那儿。张大胜,你走去搜她,看那里,准藏有娘
儿们。”老婆子一动,露出了躲在那里的孩子。
“是的,有人,没错,一个大姑娘。”
有三个人扑过来了。
“老爷!饶了咱吧,咱就只这一个孙子,他病咧!”她被拖到一边,头
发披散在脸上。
孩子被抓到火跟前。那个张大胜打了他一个耳光,为什么他却是个小子
呢!
“管他,妈啦巴子!”另外一双火似的眼睛逼拢了来,揪着他,在开始
撕他的衣服。
老太婆骇得叫起来了:“天呀!天杀的呀!”“他妈的!老子有手枪先
崩了你这畜生!”这是孩子大声的嚷叫,他因为愤怒,倒一点也懂不得惧怕
了,镇静的瞪着两颗眼睛,那里燃烧着凶的火焰,踢了一脚出去,不意竟将
那家伙打倒了,抽腿便朝外跑,却一下又被一只大掌擒住了!
“什么地方来的这野种!”一拳又落在他身上,“招来,你姓什么,干
什么的?你们听他口音,他不是这里人!”
孩子不响,用力的睁着两个眼睛,咬紧牙齿。
“天老爷呀!他们要杀咱的孩子呀!可怜咱就这一个孙子,咱要靠他送
终的……”爬了起来的老太婆又被摔倒地上了,她就嚎哭起来。
这时门突然开了,门口直立着一个人,屋子里顿时安静了,全立了起来,
张大胜在敬礼之后说:
“报告连长,有一个混帐小奸细。”
连长走了进来,审视着孩子,默然的坐到矮凳上。
消息立即传播开了:“呵呀!在审问奸细呀!”窑外边密密层层挤了许
多人。
“咱的孙子嘛!可怜咱就这一个种,不信问问看,谁都知道的几个老百
姓战战兢兢的在被盘问,壮着胆子答应:“是她的孙子……”
“一定要搜他,连长!”是谁看到连长有释放那孩子的意思了,这样说。
同时门外也有别的兵士在反对:“一个小孩子,什么奸细!”连长又凝视了
半天那直射过来的眼睛,便下了一道命令:“搜他!”
一把小洋刀、两张纸票子从口袋里翻了出来。裤带上扎了一顶黑帽子,
这些东西兴奋了屋子里所有的人,几十只眼睛都集中在连长的手上,连长在
翻弄着这些物品。纸票上印得有两个人头,一个是列宁,另一个是马克思,
反面有一排字:“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帽子上闪着一颗光辉
的红色五星。孩子看见了这徽帜,心里更加光亮了,热烈的投过去崇高的感
情,静静的等待判决。
“妈啦巴子,这么小也做土匪!”站在连长身旁的人这么说了。
“招来吧!”连长问他。
“没有什么招的,任你们杀了吧!不过红军不是土匪,我们从来没有骚
扰过老百姓,我们四处受人欢迎,我们对东北兵是好的,我们争取你们和我
们一道打日本,有一天你们终会明白过来的!”“这小土匪真顽强,红军就
是这么凶悍的!”但他的顽强虽说激怒了一些人的心,同时也得了许多尊敬,
这是从那沉默的空气里感染得到的。连长仍是冷冷的看着他,又冷冷的问道:
“你怕死不怕?”这问话似乎羞辱了他,不耐烦的昂了一下头,急促的答道:
“怕死不当红军!”
围拢来看的人一层一层的在增加,多少人在捏一把汗,多少心在担忧,
多少眼睛变成怯弱的,露出乞怜的光去望着连长。连长却深藏着自己的情感,
只淡淡的说道:
“那末给你一颗枪弹吧!”老太婆又嚎哭起来了。多半的眼皮沉重的垂
下了。有的便走开去。但没有人,就是那些凶狠的家伙也没有请示,是不是
要立刻执行。
“不,”孩子却镇静的说了,“连长!还是留着一颗枪弹吧,留着去打
日本!你可以用刀杀掉我!”
忍不住了的连长,从许多人之中跑出来用力拥抱着这孩子,他大声喊道:
“还有人要杀他的么?大家的良心在哪里?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家乡,杀
了我们的父母妻子,我们不去报仇,却老在这里杀中国人。看这个小红军,
我们配拿什么来比他!他是红军,是我们叫他赤匪的。谁还要杀他么,先杀
了我吧……”声音慢慢的由嘶哑而哽住了。人都涌到了一块来,孩子觉得有
热的、水似的东西滴落在他手上,在他衣襟上。他的眼也慢慢模糊了,在雾
似的里面,隔着一层毛玻璃,那红色的五星浮漾着,渐渐的高去,而他也被
举起来了!
(原载一九三七年四月《解放周刊》)
《我在霞村的时候》
因为政治部太嘈杂,莫俞同志决定要把我送到邻村去暂住,实际我的身
体已经复原了,不过既然有安静的地方暂时休养,趁这机会整理一下近三月
来的笔记,觉得也很好,我便答应他到霞村去住两个星期,离政治部有三十
里路。
同去的还有一位宣传科的女同志,她大约有些工作,但她不是个好说话
的人,所以一路显得很寂寞。加上她是一个“改组派”的脚,我的精神又不
大好,我们上午就出发,可是太阳快下山了,才到达目的地。
远远看这村子,也同其他村子差不多。但我知道,这村子里还有一个未
被毁去的建筑得很美丽的天主教堂和一个小小的松林,而我就将住在靠山的
松林里,从这里可以直望到教堂。现在已经看到靠山的几排整齐的窑洞和窑
洞上的绿色的树林,我觉得很满意这村子。
从我的女伴口里,我认为这村子是很热闹的;但当我们走进村口时,却
连一个小孩子,一只狗也没有碰到,只是几片枯叶轻轻的被风卷起,飞不多
远又坠下来了。
“这里从先是小学堂,自从去年鬼子来后就打毁了,你看那边台阶,那
是一个很大的教室呢。”阿桂(我的女伴)告诉我,她显得有些激动,不象
白天那样沉默了。她接着又指着一个空空的大院子:“一年半前这里可热闹
呢,同志们天天晚饭后就在这里打球。”
她又急起来了:“怎么今天这里没有人呢?我们是先到村公所去,还是
到山上去呢?咱们的行李也不知道捎到什么地方去了,总得先闹清才好。”
村公所大门墙上,贴了很多白纸条,上面写着“××会办事处”、“×
×会霞村分会”、“……”。但我们到了里边,却静悄悄的找不到一个人,
几张横七竖八的桌子空空的摆在那里。我们正奇怪。匆匆的跑来一个人,他
看了一看我,似乎想问什么,接着又把话咽下去,还想不停的往外跑,但被
我们叫住了。
他只好连连的答应我们:“我们的人嘛,都到村西口去了。行李?嗯,
是有行李,老早就抬到山上了,是刘二妈家里。”他一边说一边也打量着我
们。我们知道了他是农救会的人,便要求他陪同我们一道上山去,并且要他
把我写给这边一个同志的条子送去。他答应了替我们送条子,却不肯陪我们,
而且显得有点不耐烦的样子,把我们丢下独自跑走了。街上也是静悄悄的,
有几家在关门,有几家门还开着,里边黑漆漆的,我们也没有找到人。幸好
阿桂对这村子还熟,她引导着我走上山,这时已经黑下来了,冬天的阳光是
下去得快的。
山不高,沿着山脚上去,错错落落有很多石砌的窑洞,也常有人站在空
坪上眺望着。阿桂明知没有到,但一碰着人便要问:
“刘二妈的家是这样走的么?”“刘二妈的家还有多远?”“请你告诉
我怎样到刘二妈的家里?”或是问:“你看见有行李送到刘二妈家去过么?
刘二妈在家么?”
回答总是使我们满意的,这些满意的回答一直把我们送到最远的、最高
的刘家院子里,两只小狗最先走出来欢迎我们。接着便有人出来问了。一听
说是我,便又出来了两个人,他们掌着灯把我们送进一个院子,到了一个靠
东的窑洞里。这窑洞里面很空,靠窗的炕上堆得有我的铺盖卷和一口小皮箱,
还有阿桂的一条被子。
他们里面有认识阿桂的,拉着她的手问长问短的,后来索性把阿桂拉出
去了。我一个人留在这屋子里,只好整理铺盖。我刚要躺下去,她们又涌进
来了。有一个青年媳妇托着一缸面条,阿桂、刘二妈和另外一个小姑娘拿着
碗、筷和一碟子葱同辣椒,小姑娘又捧来一盆燃得红红的火。
她们殷勤的督促着我吃面,也摸我的两手、两臂。刘二妈和那媳妇也都
坐上炕来了。她们露出一种神秘的神气,又接着谈讲着她们适才所谈到的一
个问题。我先还以为她们所诧异的是我,慢慢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她们只热
心于一点,那就是她们谈话的内容。我只无头无尾的听见几句,也弄不清,
尤其是刘二妈说话之中,常常要把声音压低,象怕什么人听见似的那么耳语
着。阿桂已经完全变了,她仿佛满能干似的,很爱说话,而且也能听人说话
的样子,她表现出很能把握住别人说话的中心意思。另外两人不大说什么,
不时也补充一两句,却那么聚精会神的听着,深怕遗漏去一个字似的。
忽然院子里发生一阵嘈杂的声音,不知有多少人在同时说话,也不知道
闯进了多少人来。刘二妈几人慌慌张张的都爬下炕去往外跑,我也莫名其妙
的跟着跑到外边去看。这时院子里实在完全黑了,有两个纸糊的红灯笼在人
丛中摇晃,我挤到人堆里去瞧,什么也看不见,他们也是无所谓的在挤着而
已,他们都想说什么,都又不说,只听见一些极简单的对话,而这些对话只
有更把人弄糊涂的。
“玉娃,你也来了么?”
“看见没有?”
“看见了,我有些怕。”
“怕什么,不也是人么,更标致了呢。”
我开始总以为是谁家要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