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 >

第7部分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通向共 产主义的。这一点,希望兄弟党的同志们了解和支持。”
  毛泽东特别说明世人担心的美国是否会出兵干预的问题:“我们的解放战争正在胜利声中向前发展,到目前为止,尚 未遇到帝国主义的严重干涉和阻拦。小的冲突是有过好几次的。 例如,天津城外某地,山东青岛市附近都发生过冲突。那都是他 们出来试探的,一遭到我方的抵制和打击,就龟缩回去了,接着 就逃之夭夭,索性撤走了。在长江以南会遇到什么情况,还不知道。”
  米螅镌诒咀由洗掖壹窍旅蠖幕啊�
  毛泽东换了一支烟,继续说:“到现在为止的经验是:美军 井不想直接卷入中国的内战,只是间接干预,把军火军用物资大 量供应给蒋军,指望这些饭桶发挥作用。但这些可怜虫实现不了 其美国主子的愿望,只能起运输队的作用。其他帝国主义目前是 泥菩萨过江一一自身难保,各自苟且偷安、保全自身,谁也不 愿,实际上也没有能力出来冒险。目前,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就 是这样的。这也是有利于我们把解放战争进行至最后胜利的条件 之一。这个形势,在往昔,中国是难以得到的。我们绝对不会放 过这个机会。”
  毛泽东由此发挥开来,向米高扬阐述共产党初步形成的对外 政策:
  “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 屋内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臭虫、虱子什么都有。
  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从内到外,从各个角落 以至门窗缝里,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好好加以整理。等 屋内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我们 的真正朋友,可以早点进屋子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做清理工作。 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暂时还不能让他们进门。……这也是一种 礼貌,不好么?!我们的屋子本来就够脏的,因为帝国主义分子 的铁蹄践踏过。而某些不客气、不讲礼貌的客人再有意地带些脏 东西进来,那就不好办了。因为他们会说:‘你们的屋子里本来 就是脏的嘛,还抗议什么?!’这样我们就无话可说啦。我想朋友 们走进我们的门,建立友好关系,这是正常的,也是需要的。如 果他们又肯伸手援助我们,那岂不更好么!关于这方面的问题目 前只能讲到这里。但是我们知道,对我们探头探脑,想把他的脚 踏进我们的屋子里的人是有的,不过我们暂时还不能理睬他们。 至于帝国主义分子,他们抱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一方面想进来为 自己抓几把,同时也是为了搅浑水。浑水便于摸鱼。我们不欢迎 这样的人进来。”
  毛泽东这里所说的“扫净屋子再请客”,和后来阐明的“另 起炉灶”、“一边倒”方针,构成了共和国最初的外交原则。
  连仍留在中国徘徊观望的司徒雷登也劝告美国的执政者说: “应该感谢毛泽东,他空前清楚地说明了最高领导的立场:不必 再从字里行间来寻找他们实际执行的和公开申明的政策之间有何 不同了。”
  说到司徒雷登,还有一些趣事:
  4月23日午夜,解放军攻下南京古城。24日天亮以后,市 民涌上街头欢迎解放军进城。在市民迎接的车队里有一辆由美国 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派出的吉普车,正在山西路口等候。当三野某 师的侦察科长沈鸿毅带领的入城先头部队到达时,司机主动将吉 普车开上前去招呼。沈鸿毅不明究竟,在寒暄中匆忙登上了吉普车。开车的美国人便以流利的中国话对沈说:“我是美国大使馆 的工作人员,我们的大使司徒雷登先生请阁下到大使馆谈一谈。” 沈鸿毅一愣,因为他还不曾与美国人打过交道,再说进城前也没 人交待要与什么外国人联络。他颇有些紧张。但职业的敏感使他 不但冷静下来,还发出几句颇有外交辞令的答复:“我们不知道 有什么美国大使馆,我们只承认你们是居住在南京的侨民。”说 着,他让司机停车下车走了。
  当时南京城里,出现了让人十分费解的现象:代表共产主义 旗帜的苏联,它的驻华大使罗申不但没有出现在欢迎队伍里,却 反而远离南京,跟着国民党政府跑到广州去了;与共产党为敌的 美国驻华使馆却按司徒雷登的指示,继续留在南京没有动。英、 法等西方国家的使馆见美国人不走,也留下来静观事态的发展。 司徒雷登曾担任过多年燕京大学的校长,解放军里的黄华是 他的学生。周恩来对在天津工作的黄华说,司徒雷登和许多国家 的使节留在南京未走,你去南京外事处工作吧,除负责接管国民 党政府外交部和处理有关对外事务外,可以同司徒雷登进行私人接触。
  毛泽东对此事也极其关注。就黄华同司徒雷登谈话应注意的 问题,亲自给中共南京市委复电。电报说:
  (一)黄华可以与司徒雷登见面,以侦察美国政府 的意向为目的。
  (二)见面时多听司徒雷登讲话,少说自己意见, 在说自己意见时应根据李涛声明。
  (三)来电说“空言无补,需要美首先做更多有益 于中国人民的事”,这样说法有毛病。应根据李涛声明 表示任何外国不得干涉中国内政,过去美国用帮助国民 党打内战的方法干涉中国内政,此项政策必须停止。如果美国政府愿意考虑和我方建立外交关系的话,美国政 府就应当停止一切援助国民党的行动,并断绝和国民党 反动残余力量的联系,而不是笼统地要求美国做更多有 益于中国人民的事。你们这样说可能给美国人一种印 象,似乎中共也是希望美国援助的。现在是要求美国停 止援助国民党,割断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联系,并永远 不要干涉中国内政的问题,而不是要求美国做什么〃有 益于中国人民的事”,更不是要求美国做什么“更多有 益于中国人民的事”。照此语的文字说来,似乎美国政 府巳经做了若干有益于中国人民的事,只是数量上做得 少了一点,有要求它“更多”地做一些的必要,故不妥 当。
  (四)与司徒雷登谈话应申明是非正式的,因为双 方尚未建立外交关系。
  (五)在谈话之前,市委应与黄华一起商量一次。
  (六)谈话时如果司徒雷登态度是友善的,黄华亦 应取适当的友善态度,但不要表示过分热情,应取庄重 而和气的态度。
  (七)对于傅泾波所提司徒雷登愿意继续当大使和 我们办交涉并修改商约一点,不要表示拒绝的态度。
  电文中所说的“李涛声明”,是指1949年4月30日,中央 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受毛泽东委托,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 言人发表声明,严厉谴责紫石英号等英国军舰侵入中国内河长 江,炮击人民解放军的暴行一事。
  据黄华回忆,当年五六月间,他与司徒雷登有过三次接触。 两人见面两次以后,6月8日,司徒通过其秘书傅泾波向黄华提 出,按惯例他作为老校长想去北平参加这年燕京大学毕业典礼,并想与周恩来先生会面一次。黄华乃将司徒雷登的要求向北平作 了汇报。北平方面考虑还是通过非官方联系较好,于是通过燕京 大学校长陆志韦往南京去信邀司徒雷登访问燕京大学(据说每年 6月24日司徒雷登都要回燕大过生日)。6月28日,黄华第三次 会见司徒雷登,面告他已获北平来电,同意他去燕大一行。他希 望与北平当局晤面之事亦有可能。在此之前,司徒已经收到了陆 志韦校长的英文信,信中说司徒先生如要求来北平,可望获得当 局同意,并转达了周恩来感谢司徒雷登的问候。
  事后发表的司徒雷登日记,披露了他已经对北平之行作了事 先的准备。可是事情发生了变化,司徒雷登的北平之行未能实 现。8月2日,他离南京飞回美国去了。司徒雷登之所以没有完 成北平之行,据后来解密的美国档案披露,在黄华6月28日通 知以后两天,司徒报告美国国务院,说他拟作北平之行,并分析 了此行的利与弊。利的方面,可以借会晤中共负责人获得有关中 共意向的最权威消息,及有可能影响中共不要倾向苏联。司徒指 出的弊害是,此行可能使国务院在国内批评中处境尴尬,美国的 西方联盟对此率先破坏反共联合阵线的做法不满;还考虑到此行 可能提高中共与毛泽东在中国及国际间的声望。为了抵消这些后 果,司徒提及也作一次相似的广州之行;但是,他担心这种双重 努力看起来可能像是干涉中国内政,而会激怒中共。司徒请求美 国国务院早日给予指示。司徒的报告使美国国务院中主管远东事 务的官员们意见冲突,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只好将矛盾上交。 据国务卿艾奇逊的说法,将这个问题呈交“最高当局”,而最高 当局决定不让司徒成行,主要由于怕招致国内的不良反应。7月1日,国务院当即将此决定电告司徒大使:“根据最螅愕目悸牵≈甘灸阍谌魏吻榭鱿露疾荒芊梦时逼健!�
  其实在此之前毛泽东对于新中国外交“一边倒”的政策已经 形成,即便司徒雷登去了北平,也改变不了新中国倒向苏联一边的政策,这是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决定的。没有和司徒雷登见面的 毛泽东,送给司徒雷登的礼物就是那篇措词辛辣的《别了,司徒雷登》。
  尽管毛泽东让米高扬给斯大林带了信,但罗申大使随国民党 政府南迁的事实,引起毛泽东的警觉。看来,事情还没有那么简 单。如果能抽身,他一定亲自去趟苏联,弄清斯大林的真实想 法,现在只能由党内第二号人物刘少奇代行了。他请刘少奇过来 商议一下。
  刘少奇同样烟瘾很大,一坐下先划着火柴抽烟。刘少奇对苏 联迁走大使馆的做法评论说:“斯大林在走钢丝。”
  毛泽东接过话茬说:“那我们就请他从钢丝上下来嘛,要他 不走钢丝走平地嘛。钢丝不好走,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会摔 得很痛的。”
  刘少奇会意:“根本问题是雅尔塔协议,这个协议捆住了他 们的手脚,从1945年叫我们缴械进政府做官,到劝我们不要过 江,都是害怕打破同美国在亚洲的均势。当然,原则问题我们绝 不能让步,但是我们要尽力做工作,以取得苏联同志对我们的立 场的理解和谅解。”
  毛泽东欣然地缓缓点头:“我们的意见一致。要做斯大林同 志的工作,我考虑,从目前我们党内同志的情况看,这个任务只 有请你走一趟了。”
  刘少奇拨开烟雾,很自然地允诺:“主席眼下不能分身,那 么我就去一趟,我是给主席打前站的,中苏之间的一些根本问 题,还要留待以后主席与斯大林同志当面亲自决定。”
  他们又一起商定了其他一些人选,刘少奇便回屋准备去了。
  7月的一天,刚刚搬进菊香书屋的毛泽东,突然考问起身边 一个工作人员:“你说从台湾到大陆的海面,最近的距离是多少公里?”
  这位工作人员未曾留意此事,一时答不上来。当晚他查找了 资料,随即报告毛泽东:“福建省离台湾最近的海面有整整130公里。”
  毛泽东不作声,抽着烟,对着空中静思。
  ●2。美国打算废蒋立陈
  蒋氏父子离开舟山后没有直飞台北,而是先在澎湖马公岛驻 下,要看看东道主陈诚的态度再定行止。
  当时陈诚为台湾省政府主席,兼任警备总司令和国民党台湾 省党部主任委员,总揽台湾一切大权。当时,蒋介石风闻美国要 在台湾废蒋立陈,所以一到舟山就致电台北陈诚,告有赴台之 行。但陈诚在24小时内没有复电,蒋介石更是疑惑不安。
  美国对蒋介石的态度是有所改变。
  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一直把宝押在蒋介石身上的美国政府,现 在要抛弃他,最基本的原因是看到了蒋介石不可避免的失败,看 到蒋介石就是腐朽和无能的代名词;另一方面,在美国国内,由 于在1948年的美国大选中,蒋介石选错了支持对象,使后来蝉 联总统的杜鲁门十分恼火,骂蒋介石投机取巧。但是,美国在 1948年底至1949年之间还不愿让台湾落到共产党手中,因此, 美国人企图“运用影响,阻止大陆的中国人进一步流向台湾”。 还谨慎地与有希望的台湾当地的领袖保持联系,以便将来有一天 在符合美国利益时利用台湾自治运动,实际上是想把台湾从中国 的版图上分离出去。美国的基本意图是寻找二个既“不必听蒋介 石之指挥,也不必服从李宗仁联合政府之命令,而专为台湾谋福 利者”来完成“台湾自治”。美国人选择了陈诚和孙立人。
  1949年2月,美国驻南京大使馆参赞莫成德奉美国国务卿 艾奇逊派遣,前往台湾执行特殊使命。莫成德到达台湾后,便根据美国政府的打算游说陈诚自立。莫成德转达美国政府的意见是:
  一、台湾与国民党政府分离,与中共断绝经济贸易,自办台 政,美国每年援助台湾2500万美元。
  二、美国可以联络菲律宾、澳洲、印度、巴基斯坦、锡兰 (斯里兰卡)各国,进行象征性的联合出兵,共同占领台湾,并 在台湾召开政权转移会议。
  三、会议决定后,美国即对台湾海峡之海上及空中担任巡逻 与联系之活动,以免外来军队之袭击;同时遣送不受欢迎之大陆 的在台分子。
  四、通知蒋介石,如他愿留台湾,当以政治避难者身份相待。
  五、邀请孙立人参加台湾新政权。
  但美国人对陈诚与蒋介石的亲密关系还不十分了解。在国民 党里,人称陈诚是“委员长的替身”、“第二号人物”;武汉的外 国记者因其身材短小,又惟蒋是从,给他起了个雅号:“大元帅 的袖珍本”。陈诚与蒋介石有同乡、师生、婿翁(宋美龄的干女 儿谭祥嫁给了陈诚)多层关系。陈在蒋之手下,不但表现出过人 的才干,而且表现出少有的忠诚,因而在仕途是一帆风顺。也正 由于此,当蒋介石看到大陆形势危急时,把陈诚派到台湾去,为 蒋介石经营孤岛,并收编、整训从大陆逃到台湾的残兵败将,以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