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有本事的皇帝 >

第60部分

最有本事的皇帝-第60部分

小说: 最有本事的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樱耆梢杂惺盐蘅郑蛔约鹤魑屎螅偷比挥Ω镁痈吡傧隆

这样,在后宫里郭圣通专横霸道,唯我独尊,处处都必须自己说了算。而对于朝廷大政,她也处处说话,打招呼。

恰恰这个时候,刘秀经常出差。让郭圣通非常恼火的是,刘秀每次出差,都是带着阴丽华贵人,而不是带着她这个郭皇后。

郭圣通对于刘秀的东汉王朝,真的没把自己当外人,她前廷后宫的事都想过问,而且带着很大的情绪,满怀嫉妒之火,见谁都想训,特别是阴丽华和其他妃嫔。

后宫本来就是是非之地,妃嫔宫女们明里不敢顶撞皇后,背后添枝加叶还是很容易的。

宫廷本来就是名利场,各级干部们各有自己的打算和心思,明里不敢对后宫之事妄加评论,私下里议论议论还是很容易的。

这样,郭圣通的脾气越来越大,名声也随之越来越坏。

人们看看她,再想想阴丽华的雍容大度,对她的评价也就直线走低。

郭圣通,一个背后有强大的河北官僚集团的支持,儿子被立为太子的皇后,一个骄横霸道、睚眦必报的皇后,逐渐成为刘秀不能容忍的皇后。

由刘秀的这两个老婆引起的家庭纠纷,及其不可避免带来的朝野权力斗争,是非常复杂激烈的。

阴家一直在谦让,郭家一直在咄咄逼人,但是,阴家也不是吃素的,除了阴识、阴兴兄弟手握禁兵,掌管朝廷机要,成为皇族、外戚中很少这样把握重权的高干,而且还得到刘秀的绝对信任,阴家背后也有一个庞大的势力集团:南阳集团。

“公元33年的老阴家入室盗窃杀人案”

南阳集团作为刘秀王朝最重要的权力集团,是如此强大,以至于谁都不敢正式地跟它玩花招。

第一,这个集团的成员多是出身南阳地区,故名。

第二,这个集团的主要成员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刘汉宗室贵族,二是跟王莽王朝联系较少的地方豪强贵族。

第三,这个集团的老大是刘秀。

第四,这个集团成员之间关系极为紧密。他们之间或是直系旁系血亲,或是姻亲,或是同学故旧,这些关系都是拆不开、砸不烂、打断骨头连着筋的。

第五,这个集团的成员大都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地方上的人脉关系,或者说,都曾经在地方上是呼风唤雨的人物,刘秀王朝开张了,他们更是如鱼得水。

看看他们的名单,除了阴家兄弟,还有:刘秀,刘秀的娘舅樊宏,刘秀的叔叔刘良,本家叔叔刘歙、刘庆,堂兄刘祉、刘赐、刘嘉,姑表兄弟来歙,刘秀的二姐夫邓晨、妹夫李通。

还有:邓禹、马武、卓茂、朱祐、韩歆、冯鲂、樊晔、杜茂、赵熹等等。

再看看技术统计数据吧。

在刘秀当一哥的32年间,共封了28个刘姓王侯,除了有10个名额给了自己的10个儿子外,其余18人都在本集团。

此间,共有28人先后担任朝廷“三公”以上的职务,如太傅、大司马(太尉)、大司徒、大司空等,本集团占了11人,超过了三分之一。

南阳集团成员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担任文臣武将和封疆大吏的,多如牛毛。

自从刘秀登基,这个集团就牢牢地占据了东汉王朝的主导地位。

郭圣通企图专宠后宫,背后显然有着河北集团与南阳集团的激烈斗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一切都有可能。

所以,公元33年发生的老阴家入室盗窃杀人案,绝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治安和刑事案件。

这时候刘秀登基已经九年了,老阴家女儿阴丽华是皇帝的贵人,两个儿子阴识、阴兴在朝廷位居机要,手握重兵,而刘秀对老阴家的宠爱和眷顾是地球人都知道的。

而且,京城洛阳、帝乡南阳一带作为老根据地,治安状况还是不错的,如果凶手是小毛贼,不知道自己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当局破案应该不成问题。即使破不了案,认真破案的态度应该是很坚决的,动作应该是很大的。

如果凶手是大毛贼,或者有大人物在背后策划,问题就复杂了,但问题再复杂,当局破案的态度和力度都是应该让广大干部群众知道的。

事实上,当局是怎么组织力量破案的,没有谁知道,也没见记录。

史家连刘秀登基后衣锦还乡跟谁吃了饭说了话都记得清清楚楚,而对破案工作不见只言片语,只能说这个工作要么没做,要么低调做了,不想让人知道。

不做太不正常,而低调则耐人寻味。

总之,这起案件不了了之,只能说明当局想冷处理,而冷处理的原因又不能说得太直白。

刘秀本人对这个案件的态度是低调破案,高调悼念。

所谓高调悼念,刘秀做得很到位,不,是极端到位。刘秀亲自对大司空下诏,满怀深情地回顾自己跟阴贵人的感情,以及出了这么大的案子自己的悲伤之情,表示一定要好好地追封阴贵人早逝的父亲和可爱的弟弟。

诏书说:我还是一个穷光蛋的时候娶了阴丽华,由于要带兵东征西讨,我们两个人聚少离多,历尽沧桑变化,我们才脱离危险,过上了安稳的日子。阴贵人有母仪天下的美德,是皇后的最佳人选,但她坚决推辞,甘愿委身做个媵妾。朕非常欣赏和敬仰她的谦让美德,准备有机会封赏她的几个弟弟。谁知朕的心愿未了,他们就遭遇这样的横祸,母子同命,实在让人止不住地悲伤。

随即,刘秀安排追封阴丽华早逝的老爸阴陆为宣恩哀侯,弟弟阴为宣义恭侯,阴丽华另一个小弟阴就承嗣老爸的哀侯爵位。

这还不算,刘秀还安排由太中大夫亲自出面操办,为阴家的亡者举行隆重的葬礼。

这里可以看出这样几个情况:

刘秀对阴家之难是极为悲伤的;

刘秀公开表白了自己对阴丽华的无限深情,这种深情来自贫贱而历久弥浓;

对于阴家,怎么加封都不过分。

更重要的是,刘秀在这里公开了自己立后的政治背景——同志们,真正应该而且能够母仪天下的,是阴丽华贵人!

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刘秀不可能不知道他这么做对另一个女人的伤害有多大。

这样,郭圣通的脾气越来越大,名声越来越坏,刘秀对她的反感也与日俱增。

而无论阴家怎么做,郭家都嫉恨至极了。

皇后的废立问题,已经不可避免地摆在刘秀面前了。

阴丽华天生丽质,温柔贤惠,举止有礼,她的儿子刘庄聪明伶俐,母子成为刘秀的至爱。这也是郭圣通十分嫉恨却又无可奈何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看孩子们一个个长大了。

刘秀的惊讶与后悔

刘秀共有11个儿子,5个女儿,这11个儿子分别出自郭圣通、阴丽华和许美人。

皇子们一天天长大,是要在这个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的。于是,一些眼皮活泛的文臣武将就向刘秀提建议,要求册封诸位皇子。

在这些纷纷提建议的同志中,比较积极,职务又比较高的,就有大司马吴汉等人。

刘秀谦让了一番。虽说官职、爵位并没有编制限制,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但要把除了刘彊太子外的10个儿子一起都封了,数目太多。

但是,吴汉等人很了解皇上的心思,认准了在这方面越提建议皇上越高兴,别看他这么推辞。

皇上想封皇子,但还要做出不想封的样子。于是,大家再提,刘秀就一再推辞。

一批高干窦融、李通、邓禹、贾复等也琢磨透了刘秀的心思,就联合上书,恳切要求刘秀恢复皇子封国制度。

刘秀觉得这十来个儿子都还是几岁到十来岁的娃娃,一下子封以高位,确实不好意思。

看看满朝文武,哪个不是追随自己在金戈铁马中打拼过来,哪个不是运筹帷幄的行家里手,哪个不是治国理政的技术人士?大家苦苦追求,耐心经营,才谋得个一官半职,自己这几个屁孩儿一上来就享受高爵厚禄,确实感到难为情。

于是,他把这个“工作”批转下去,让大臣们讨论决定。

讨论的结果可想而知。

就这样,在大家再三的要求下,刘秀半推半就,“批准”册封皇子,由大司空窦融具办。

公元39年4月,窦融以朝廷的名义把刘秀的除太子刘彊外的十个儿子全部封为公。

刘秀爱子心切,觉得这么封还是不解渴,公元41年10月,又把这十个儿子中的九个全部晋升为王。

具体名单如下:

郭圣通所生五个,除大儿子刘彊为太子外,刘辅为沛献王,刘康为济南安王,刘延为阜陵质王,刘焉为中山简王;阴丽华所生五个,除刘衡为临淮怀公时去世外,刘阳(即刘庄)为东海王,刘苍为东平宪王,刘荆为广陵思王,刘京为琅琊孝王;许美人所生一个,刘英为楚王。

这里有两个情况顺便说一下,阴丽华的儿子刘衡公元39年和弟兄们一起被封为公,但他太没福气,不久就挂了,年龄太小又没有儿子,封国就被没收了。

还有一个情况是关于刘英的。

由于老妈许美人不被刘秀重视,刘英的地位在弟兄们中间最低,他常常感到自己很自卑;封国也最小最贫瘠,在彭城一带不怎么大的一点地方。

许美人看在眼里,恼在心里,但从不敢声张。

不敢硬抗,就只有软磨了。许美人让儿子继续待在京城,磨蹭了十多年,刘英才到自己的封地去。

在后宫,根本没有许美人说话的机会。在郭圣通、阴丽华之间,几乎看不到她的存在,好像她不过是个普通的宫女。在刘秀王朝的政治舞台上,暂时还没有她和娘家人的位置。

这一切都在刘英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以至于他后来参与谋反。

在这十一个儿子中,刘秀最疼爱最喜欢的是老四,就是阴丽华的大儿子刘庄。

刘庄于公元28年5月出生于元氏县。当时,刘秀正在御驾亲征,讨伐彭宠。

刘秀出差时一般情况下都是带上阴丽华的,即使阴丽华怀有身孕也是如此。所以,刘庄是在老爸的军营里降临人世的。

让刘秀对这个老四疼爱欢喜不已的,不仅是因为对他老妈阴丽华的万千柔情,还在于小刘庄自己也着实让刘秀对他有无限的可疼可爱之处。

小刘庄长得端正,聪明好学,年仅10岁就能通晓《春秋》,刘秀觉得这个孩子简直神了!

小刘庄不仅长得好,学习好,还能够学以致用,解决现实问题。

刘庄的聪颖在度田事件中简直令人诧异。

这个事件是刘秀东汉王朝早期政策的一个败笔,反映了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形势。

公元39年5月,刘秀封十个小皇子为公之后,仅过去个把月的时间,他又颁布政令,要求各州郡认真调查核实耕地亩数和百姓户口年龄,同时考察各级干部有关徇私舞弊行为。

刘秀的这个政令是以皇帝诏书的名义下达的,史称“度田令”。

这是刘秀登基当一哥的第十五个年头,他主要的考虑有三:

一是历经战乱和地方衙门更迭,各地的土地和人口数目非常混乱,已经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宏观决策、经济政策,以及征收税赋和派发徭役。

二是一些地方豪强疯狂地兼并土地,奴役人口,威胁到政权,也培育和激化了社会矛盾。

三是强化皇权的需要,刘秀要全面加强皇权,当然也包括实现经济领域的中央集权。

那就度吧。

但是,度田令颁布以后,立即遭到社会各方面的强烈抵制,社会矛盾迅速激化,一场发展下去势必影响社会稳定的动荡快速酝酿起来。

确切地说,刘秀作为一代明君,所颁布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大都是符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是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的。后人称他为“最有本事的皇帝”,绝非空穴来风。

但是刘秀的这个“度田令”,却是遭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强烈反对,差点酿成社会动乱。

来看看人们是怎么说的吧。

农民大哥说,打了这么多年仗,死了这么多人,俺终于夺到了一点土地,俺还从地主老财那儿脱了身,想干啥就干啥了!现在官府要重新量地,查户口,要夺俺的地,再往俺脖子上套链子,俺们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答应!

地主老财说,我们本来就有很多土地,本来就奴役着很多人,我们还有自己的家丁护院,一般当官的我根本不甩他。现在朝廷要清查?省省吧!这官府上上下下都让我们喂饱了,谁说了算还不一定呢!

地方州郡县干部说,对于度田令必须表面上坚决执行,暗地里坚决对着干。他们在办公室说,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确保朝廷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回到自己家的客厅,他们对满座的地主老财说,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确保朝廷大政方针的完全落空。我得到过大家的帮助,不会少了大家的;我大老远跑这儿做官,还靠弟兄们帮忙;我跟大家一样,家里也是有着不少的田亩和杂役的;我们弟兄是铁哥们儿,大家就沆瀣一气吧。

这样,刘秀的朝廷在度田令上成了极其孤立的少数。

在这样复杂而危险的社会变革中,地方州郡县干部成为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少坏蛋瞒上欺下,阳奉阴违,对朝廷政令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实在推脱不了,就干脆借机大捞一把。

他们从坚决不如实丈量上报地亩和人口出发,不仅大肆徇私舞弊,而且变本加厉,打着推进度田工作的旗号,苛刻地丈量和核查老百姓的土地人口,借机把自己和亲朋好友的数据转嫁到老百姓头上,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大凡搞得老百姓很满意或者很不满,主要原因无非有二:一是政策,二是干部。

现在,刘秀决定调整政策,整顿干部,从根本上消弭社会矛盾,但这都必须而且首先要从干部身上入手了解情况。

于是,刘秀要求各州郡派人携带书面材料,来京汇报工作。

对于下面报上来的书面材料,他都一一披阅。一天,在看陈留郡上报的奏牍时,刘秀发现其中夹着一片纸条儿,上面歪歪斜斜写着一句话:“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刘秀觉得莫名其妙。

这上面明显是四个地名,但是什么可问不可问的?

他下令陈留郡的干部过来,想问个究竟。

陈留的干部来了,战战兢兢,不知所措。

刘秀盘问奏牍中纸片儿的来历,陈留干部不肯也不敢讲出实情,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