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放飞的龙--海外华侨成功商法 >

第3部分

放飞的龙--海外华侨成功商法-第3部分

小说: 放飞的龙--海外华侨成功商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处一阵子,有同事间的感情之后,华侨才略提了些有关自己的事。他说,在他二三十岁时,每天的睡眠仅有 3个小时,其余时间均为忙碌所充塞,甚至有时拉黄包车都是在半睡眠状态中。因此现在每天只要有 5小时睡眠时间,便觉得非常充足了。   
华侨们一面认真忙碌地工作,一面不断地赚钱、至于自己的财产有多少则三缄其口,而且华侨与华侨之间、亦即华侨社会,彼此也从不问这类事情。因为,为了虚荣心和自我宣传而说出不实的话时,会贻笑大方;但是实话实说,又怕引起歹徒邪念。   
所以天资聪颖的华侨们,对于自己赚多少钱,有多少财产,向来不会自矜;只是默默地工作,涓滴成河地把钱存下来经营第二个事业,以实际行动来向大家证明。因为其他华侨们会认为口说无凭,必定要看了实际的表现才下评语。   
然而偏偏有很多人,稍微赚了点钱,立刻带着不知是情妇还是秘书的女人,雇用司机,开着进口车到处炫耀。这种作法真是愚昧之至,要用深藏不露的潜力来做事,才会令人由衷敬佩,也才是真正的实力者。   
□“红烧肉”“稀饭”立业在横滨的唐人街拥有新扩建的总店,在东京及其他地方拥有七家中华料理店“同发餐馆”的周湖宗董事长,生前曾说:   
“我的人生是靠红烧肉建立起来的。”   
出生于广东省顺德县的周湖宗董事长,是在 20岁那年,依赖亲戚的帮助来到横滨。初至时,他在亲戚的店里帮忙,不久就自己开店。接着战争爆发,房子在空袭时被烧掉,后来又在被烧掉的地方盖起原来的小店,重新再做生意;不久生意逐渐兴隆,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分店就如雨后春笋般陆续设立了。   
在同一条唐人街上,有一家专门卖粥的“安记”。这家店是 70多年前,   
由一个名叫徐子安的人创立的。   
由一个名叫徐子安的人创立的。在 25岁那年,从广东顺德来到日本。刚来时,对日本话一窍不通,他原本是一名船员,到日本后改行卖粥。粥一定要将米煮 4小时以上,并且成泥状才行。早上 8点,客人就会蜂涌而至。这些客人都是住在附近的华侨,或是在横滨港泊船的中国船员,以及在码头工作的人。   
徐子安经营了 3年卖粥生意后,便由故乡娶了妻子,同时将店面扩充,又在静冈县的三岛设了一家分店。这家分店,就交由故乡来的小舅子经营。   
卖粥的店必须长时间留意的是火候。要先用猪、鸡的骨头炖汤,再把汤过滤。至于米,前一天晚上就要先洗好泡在水中,隔天早上约 4点起床,用文火煮上 4个小时。因为当时还没有瓦斯,所以,前一天晚上得彻夜准备。徐子安说:   
“因为所卖的东西价钱不高,只好以累积微薄的收益的方式来经营。这种工作利润不多,准备的时间又很长,假日也不能休息,所以需要有耐心。”   
于是他就采取与其他华侨相同的作法,利用血缘、地缘上的关系,来建立生意的基础。这样过了不久,又在三岛设立了一家分店,并由大陆来的胞弟经营。   
就这样逐步建立地盘,现在的店主名叫徐沛容,1928年出生于横滨。   
“在战争期间,由于米粮短缺而行配给制度,所以无法做这种生意。”   
根据徐沛容自己的说法:   
“在广东这个地方,大部分的人早餐都吃粥,因为一个人刚起床的时候,胃尚未开始蠕动,所以吃粥是最理想的。我现在已经学会由历代流传下来的健康饮食治疗法的秘诀了。目前我正在研究含有中药补品的粥。不久的将来,“补品粥”就可问世了。   
□节省是致富的捷径这是 70年代的事,住在日本神奈州县,经营大买卖的台湾华侨 F氏,年已过 6旬。对任何捐款,只要他认为合理,总是慷慨解囊;但决不会浪费一毛钱。例如:从家里或公司要到唐人街,这段距离有专门的电车,而且这华侨的孩子开的是进口轿车,从公司到唐人街,坐计程车也花不了多少钱,但他却宁愿步行。   
“是为了增进健康而走路吗?”   
曾经有位熟人这么问 F先生,他却开门见山地回答:   
“不,坐车是种无谓的花费。”   
但是一般日本人多半会回答:“锻炼身体”、“保持正常血压”。。同时,甚至说出长篇大论的理由。有时候,F氏偶尔也会坐地下铁。于是又有人故意问他:   
“是否因为公车摇晃得太厉害,所以喜欢坐地下铁?”   
F氏却很明快他说:“你知道票价吗?地下铁要便宜好几块钱呢!”   
不要担心被人认为小气,能彻底维持小气,而不对他人造成困扰,这也是门道地的哲学。可是现代社会中,偏有不少人怕被人说是“小气鬼”,而每当别人奉承他“你真是个用钱干脆的人”,就打肿脸充胖子。明明没钱还故意装阔,把刚领到的薪水花光了还嫌不够。回家后听太太抱怨全家要去喝西北风了!因此难免引起一场家庭战争,这种场面才难看呢!   
关于这一点,华侨认为:“很多人不了解中国人的处世之道,把中国人看成犹太集团。其实他们是以‘为将来存一点资本’为首要任务而行事,所   
以不该花的,决不乱花。因此,即使被其他外国人认为是小气鬼也不痛不痒。生活尽量要求俭朴,对浪费则敬而远之。这就是中国人所标榜的。”   
以不该花的,决不乱花。因此,即使被其他外国人认为是小气鬼也不痛不痒。生活尽量要求俭朴,对浪费则敬而远之。这就是中国人所标榜的。”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住在神户的老太太,她是个举目无亲的寡妇。多年来,一直省吃俭用,被形容是小气的老太婆。当这位老太太一点一滴地存了 50万时,她毫不犹豫地把钱从银行里提出来,全部捐给了当地的华侨学校。旅居海外的华侨有这种情况的,简直不胜枚举。所以不要嘲笑华侨吝啬,他们的吝啬是含有深义的。   
二、寻找处世的良方   
二、寻找处世的良方力求发大财而在异域讨生活的华侨,体内流着的,正是中国人的血,他们非常珍惜中国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同时,虽然有很多人归化当地国籍,但其观念基本上属于“中华思想”,对问题的思考模式仍是中目式的。   
日本人对日本薪水阶级的生活方式评论非常狭隘。从小就为应付考试而用功读书;长大后上一流大学,然后到一流公司上班。只求安定,一步一步往上爬:当主任,当科长,当经理,运气好的话,当董事。。,找到工作高兴,为公司效力高兴,领到奖金高兴,当上主管高兴,最后领到退休金也高兴华侨决不会这样的。不过,中国这个国家,从没有一个象日本那样稳定的企业,这是事实。长期间,国内战乱频繁,可说没有一个足以托忖终生的大企业。   
华侨的生活方式,基本上不是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公司,他们重视以自己的战略和战术,去开拓自己的人生。因此,他们花了不少时间在学习“变化术”上。   
何谓变化术?一言以蔽之,就是“处世术”和“权谋术数”,这方面,中国自古就研究得相当透彻。《孙子兵法》、《三国志》、《庄子》、《史记》、《十八史略》、《六韬》、《韩非子》等古籍所含蕴的深奥哲理,令人不能不折服。仔细研读,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薪水阶级初进公司时,能力并没有多大差别,要经年累月才会显出竞争能力的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取决于是否学到一套变化术,亦即权谋术数。   
要想出人头地,必须先学习“变化术”。   
那么,如何才学得会呢?首先,要选老师,选前辈。选一位深谙变化术的老师,以他为榜样,自我学习;选老师并非易事,但不能因难而放弃,这样会成为失败者。首先,得跟许多人交往,象同事啦,前辈啦,或者客户,你得跟他们积极交往。   
你可以从中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人,像帮助自己的人,替自己出点子的人,或者关照自己的人,你可以作种种取舍选择。   
回顾日本战国时代,完成全国统一大业的丰臣秀吉,就因为选织田信长为师,才能获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当时如果他服事两大世家——武田家或北条家,就无法成大功立大业了。这件事可以作为薪水阶级一个最好的范例。   
找好老师、好前辈,很重要。要想在现代社会里混出个名堂,变化术是   
决不可或缺的。选找好老师、好前辈,然后尽力而为。不要怕失败,要积极去做。最糟的是无知和不努力。经验不够的人,到头来会成为一无是处的人。   
□团结就是力量华侨是从中国大陆迁徒到他国的异族,与当地民族之间,语言习惯等有所不同,所以会发生很大的摩擦。为了抵抗各种迫害,他们团结起来,保护自己的生活地位。   
侨居海外的日本人也一样,为了保护自己的生活,他们组织“日本人会”、“日本人商工会议所”,使自己的居住区“小东京”发展起来。他们谋求海外侨民间共同合作,可是从各方面来看,华侨的团体力量,根本是日本人团体所望尘莫及的。   
华侨团结心很强,他们彼此会相互鼓励、帮忙,也有“有福同享、有难   
同当”的胸怀。   
同当”的胸怀。   
如果要开始创立大事业,他们(华侨)会由好几个人合作:有钱的人出资本,有技术的人出技术,能言善道而对推销工作有专长的人,就会提供劳力当作投资。事业就好比一艘船如此开航了。由于团结心本来就很强。所以船一旦开航,也就是事业一旦开始,大家就会自我约束,即使是意见分歧也会避免争吵。假使不得已非要分手时,也会遵守“君子绝交,不出恶言”的原则,也就是守口如瓶。   
当自己的事业逐渐发展以后,便会栽培继承者,从亲戚、同乡或是同行的后辈中加以选择,并且和同伴商量。认为值得支援时,就愿意提供无利息、无担保、无借据的资金,直到栽培的人能够独立经营为止。   
华侨代表性的团体就是“帮”。“帮”原来的意思,是“同伙者”、“集团”、“有组织的一群人”。这在华侨之间非常组织化。象福建会馆、广东会馆、琼州(海南岛)会馆、南洋客偶(客家)总会等等,各帮都有自己的会馆,作定期性或临时性的聚会,谋求华侨社会的福利。这种同乡会称为“乡帮”。   
同业者团体称为“业帮”。近亲者的团体有“宗亲会”,谋求相互扶助和亲睦,如吴氏宗亲会、陈氏宗亲会等。   
华侨以地缘、业缘、血缘的关系为基础,发展为“帮会组织”。这种“帮会组织”,尤其在华侨众多的东南亚国家中,在政治和经济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中国大陆有 10亿人口,只有 8000个姓,而日本人口才 1。3亿多,差了一大截。“陈”是个大姓,全世界姓陈的有 1亿多人。光是姓陈的人就比得上全日本的人口。   
华侨多半为了想发大财而离乡背井,到海外依靠老华侨。这样,他们必然继承老华侨的衣钵。因此,职业上也大抵依本国(中国大陆)的籍贯而定。   
华侨依籍贯来分,大致可分为福建、广东、潮州、海南岛和客家。   
福建帮大都来自沿海地区,善于交易,多搞贸易,也插手与这个行业关系密切的金融机构。广东帮手艺颇佳,以银楼业为主,旁及其他服务业,如餐馆、大饭店、戏院等。潮州帮以泰国为中心,大多从事米、新鲜食品及杂货买卖和贸易。汉民族的末裔——客家人,有很多知识分子,以老师、律师、政治家、医生、中药等居多。代表性人物首推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像这样,华侨界人士在侨居地的职业类别,在某种程度上可依籍贯加以区别。   
他们常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他们不帮外人,只跟自己组织内的人共同合作,相互扶助,这一点充分表现出华侨的团结精神。   
本来这种地缘、业缘的团结,的确在华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而有了很大的改变。   
无论如何,以籍贯、职业、姓氏等为基础而结合的各种团体,由于彼此具有某种共通点而容易团结。   
□学会锱铢必较很多人对数字表示不在乎,以为自己不拘小节,而装出大而化小的态度。遇到这种情形,华侨大都哑然失笑,认为对数字不计较怎么能聚财呢?   
前些日子,有个一句日本话也不懂的香港小姐来横滨投靠亲戚。一到横滨当天,她就到一家中国糕饼店工作,不是做杂物,而是卖糕饼。经过打听之后才知道,这位不懂日本话的小姐真是神通广大:不到一小时内,就把日本话“一、二、三。。亿”都学会了。而她第一天所卖出的东西,帐目的金额一毛不差。   
前些日子,有个一句日本话也不懂的香港小姐来横滨投靠亲戚。一到横滨当天,她就到一家中国糕饼店工作,不是做杂物,而是卖糕饼。经过打听之后才知道,这位不懂日本话的小姐真是神通广大:不到一小时内,就把日本话“一、二、三。。亿”都学会了。而她第一天所卖出的东西,帐目的金额一毛不差。   
甚至连一厘一毫都算得出来。   
“这种事小学生也会呀!”   
有些人这么笑着说。日本人在海外旅行时,对“换币”这种事最烦琐。假若他们到华侨经营的店去买东西时,干脆地把钱捧在手掌中说:   
“全拿去吧。”   
华侨对日本人这种举动感到惊讶。   
学会数字和节约的精神相同。中国人方式是“物尽其用”。譬如,喝茶时对于茶杯的剩茶叶,普通人会将它拿掉,而华侨则会把它再放进茶壶中一起煮。   
尽量控制欲望,决不浪费,把一切力量集中在一起,发挥最大的效用,这就是中国人经济生活的根本。以棒球做比喻,就是做“投捕练习”的基本方法。   
对数字了若指掌这点,光凭中国人在 2000多年以前就发明分数和小数就可了解。同时,无论做任何事,中国人都会随手勤做笔记。   
日本人读书都不切实际,仅坐在书桌前研究理论,不会起而力行去实践观念和理论。假若光凭理论就能致富,那么经济学者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