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振秦-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韦夫人看着夫君脸上游移不定的表情,想起今天中午子婴拒绝扶苏的说情执意斩杀成通海的事情,心中已是明白了**分。她面带一抹诡异的笑容,向扶苏道:“臣妾有一事不明,想请夫君指点。但又不知当讲不当讲。”
扶苏的心思被韦夫人打断,转过头来向韦夫人道:“我们本是一家人。夫人言无禁忌,但讲无妨。”
韦夫人收起脸上的笑容,严肃地说道:“臣妾不知这河套之地,究竟谁是第一人?”
扶苏面露疑惑,道:“夫人何出此言?”
韦夫人轻轻端起酒壶,将扶苏的空杯填满。她端起酒杯向扶苏道:“今日正午,夫君说成通海不可杀,但大公子却执意要杀他。士兵们没有听从夫君的命令,反倒在大公子的授意下将那成通海斩杀。臣妾实在不知道是大公子的命令管用,还是夫君的命令管用……”
刚接过韦夫人递上酒杯的扶苏闻言,顿时色变。他忿忿地将酒杯拍在案几上,怒道:“妇人之见!我父子二人本是一体,休得乱语。他依律斩杀成通海,为民除害,我支持!”
韦夫人不动声色,微微一叹道:“我见今日满城文武竟无一人站出来替成通海求情,可见大公子在文武官员中威望甚高。按此情景发展下去,实在不好说这扶苏城里谁才是说一不二的第一人。”
扶苏勃然变色,他一拍案几,正欲发作。
一直在座下默然不语的由广忙道:“母亲此言差矣。父亲出面欲救成通海,源自孔孟道义;大哥斩杀成通海,出于尊重律法。既然父亲授予大哥独断赈济灾民之权,他依律处斩成通海,与情与理都说的通。母亲一定是多虑了。一起简单的事情,哪来的扶苏城第一人之争?”
扶苏脸色由怒转喜,道:“广儿说的对。夫人你真的是想多了。婴儿做事向来雷厉风行,铁面无情。你以后了解他多了以后就会知道,他其实是个极其孝顺的好孩子。”
在扶苏向韦夫人说话之时,由广努力地闭着眼睛甩了甩头,试图将今天中午目睹的血腥一幕忘掉。他向扶苏道:“今日得见,大哥果然是个血性男儿。我今后要多向他学学,让自己身上也多些英武之气。”
扶苏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广儿真是懂事。但我希望你别全学你大哥。你大哥英武有余,仁厚不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得用孔孟先贤的学问。”
由广拱手道:“父亲教诲,孩儿铭记。”
韦夫人看着脸上单纯之色尽显的由广,心中不由得暗暗摇头。她嘴唇暗暗启合几遍,有几句话最终没有说出口。
她向扶苏施了一礼,道:“听夫君与广儿所言,臣妾方知是自己见识浅薄。臣妾在此向夫君赔罪。”
扶苏扶起韦夫人道:“我们四人本是一家,何必要争个长短。我希望我们这个家能和和美美。即便我不能坐拥天下,有贤妻佳儿,我也能快慰平生了。”
韦夫人缓缓抬起头,眼神中闪烁着几多凌厉的光芒……!~!
..
第四十三章 章周对决(上)
函谷关以东,曹阳城近郊。!
这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呼啸的寒风让在暗夜里静静行进的战士们感觉到十分的寒冷。
这群滚滚向东行进的队伍正是赫赫有名的章邯旗下的骊山军团。
前天刚刚和周文的张楚军交手过的他们在经过一天的休整之后,在今天接替王离的长城军团继续追击溃败的周文军。
章邯军在今天下午刚刚和周文军交过手。但在吃完晚饭之后,依照章邯的命令,骊山军团迅速集结,继续尾随逃遁不远的周文军,准备进行一场出乎周文意料之外的致命夜袭。
这种“尾随追击,轮换突袭”的战术是章邯和王离在函谷关合兵一处之后,根据周文军人心涣散的实际状况,在商议之后而特别布置的战术。
这种战术的实施要点是:与周文残兵保持一定距离,既让让他们感觉反扑无望;又让他们撒腿逃跑来之不及。这是一种类似钝刀割肉的方法,一步步消磨周文军的人员和抵抗意志。
章邯和王离既然决定籍此机会正式杀出函谷关,与陈胜吴广以及关东六国的贵族进行决战。
所以章王二人将此次攻击周文军的用兵基调定为稳扎稳打——以三十万对三十万,用最正规的战法,将周文军全盘吃掉。一是为了锻炼这群刚刚放下斧凿拿起矛戈的新兵;二是为了用全盘通杀的方式震慑关东的反叛势力。
虽然今晚的突袭是章邯临时起意的决定,但士气正处巅峰的骊山军团却无不欣喜领命。
在干掉几个周文军哨兵之后,章邯军的前锋部队已经摸到了离周文临时的中军大帐不到三里处…………
此刻,在临时中军大帐困坐愁城的周文又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遥想不久之前,自己率领近三十万大军,战车千乘浩浩荡荡开进函谷关,兵临戏水,虎视咸阳的时候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那是一个秋日,艳阳高照的下午。
周文骑在他那匹高头骏马上,踌躇满志。
在他身前身后,是严阵以待的三十万大军。
他看着这些兴高采烈的战士,嘴角不禁浮起一丝笑容。
当年他周文还在楚国项燕将军手下的时候,只不过是个小小的视日官。他的职责就是以观察太阳的运行、明晦来占卜凶吉。视日官在军中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官职。以视日官的身份,他可以在自觉必要的情况下参与军中战前的决策。就连项燕将军本人,也经常询问他对战事的预判。
作为视日官,周文无疑是基本合格的。但是,周文想做独当一面的大将,还是力有不逮。
与世上有些本事,就总觉得自己不可一世的人一样——周文一直觉得自己怀才不遇。
他觉得当年楚将项燕大破李信二十万秦军的时候,自己就在军中。自己在当时还曾积极地为项燕将军出谋划策过。见过这样大场面的人,怎么可能不是人才?
张楚王陈胜说了:他需要一员不怕死的大将带领军队直捣咸阳,但没有人敢站出来接这个命令。但是他周文敢,他毛遂自荐,挑下了这个重担。
陈胜只给了他三千人马。
周文记得清清楚楚,陈胜当时拉着他的手:“周章(作者按,周文,字章),我实在没有多余的人马给你。不过当年我在大泽乡,区区九百人就能起事。我相信你的能力,这三千人,你给我打一个改天换地出来。”
周文并没有怨言,他斗志昂扬的回了一句:“足矣!”
其实,周文有自己的算盘:天下苦秦已久。百姓,特别是关东的百姓早就心生反意。天下间到处怨声载道,民怨沸腾。任何一支打出旗号反秦的军队都将是一个不住滚动的雪球,滚到哪里,就壮大到哪里。
果然不出周文所料,这一路直逼咸阳,沿途百姓纷纷响应,无数人拿着扁担锄头加入了他们的队伍,那些秦朝的守军不战而降,就算是数百年未曾易手的函谷关,也被他周文轻松的一战而下。
现在,他的战车已经是用千来计算,他的步兵有数十万之众。而整个秦国唯一有战斗力的,还能调集过来防守咸阳的,就只有王离的长城军。
可是长城军还在五百余里之外,咸阳城此刻空虚无比。这是天赐良机,就是要他建功立业的时候。
他周文即将成为天下第一大将军。
同时,他也开始打起自己的小算盘:陈胜已经在陈地为王,而攻打赵地的武臣在全拥赵地后,在张耳陈余的策划下,居然自立为赵王了。
关东传来的这个讯息让他又惊又喜:惊的是,武臣居然有如此胆色;喜的是,他周文灭秦以后,即便陈王不封他为王,他也可以自立为王。凭借这他周文独自灭亲的盖世奇功,完全可以收罗天下人心,到那时……周文沉浸在自己的畅想里,难以自拔。
当然,眼下还有最关键的一仗要打。周文压根没有打听自己身前背后以及函谷关附近的秦军的情况。因为根据前方哨探传来的消息,秦国在整个咸阳周围可以调动的兵力也就五万左右,他现在唯一关心的是怎么样漂亮的打好这可以改天换地的决定性一仗。
为了让所有的人都明白是他周文指挥这场战斗,他特地挑选了一匹高头白马,以显示他在战场上的尊贵。至于其他,也不过是关心他的士兵不要杀得太过残酷,以免他在庆功宴上没有胃口——周文相信他现在的军队也如若干年前王翦横扫项燕的的铁血大军一样,所向披靡。
更何况在这最后一战之前,他又拿出压箱底的本事——根据日相占了一卦。占卜的结果很让他开怀:大吉。
秦军已经列阵了,眼前黑压压的一片,他们穿着整齐的黑衣黑甲,打着黑色的旗帜,就像是一片乌云,覆盖了整个大地。
周文向号令官打了个手势。
号令官得令而去,周文身后的军队开始列阵。士兵们你推我搡,在好一阵喧哗之后,总算有条不紊的列好了阵型。
还离得比较远,周文看不清对方士兵的表情是什么。但当他看见对方士兵手中的武器长短不齐之时,周文心想:秦国真的大势已去了……两翼压阵的骑兵坐骑居然大都是一些个头不一、毛色杂陈的劣马。恍惚之间,甚至都分辨不出哪个是将军哪个是士兵。
两军列阵完毕。
志得意满的周文大手一挥,他手下的士卒军就举着最新打造好的整齐的长矛,以及从投降的秦军那里缴获来的雪亮的刀剑,咆哮着向对面的秦军冲了过去。
但对面的态势,却令周文暗暗吃惊:对面的秦军清一色的黑亏黑甲,沉默之中蕴含着无限的爆发力。
与在入函谷关之前与他对垒的秦军,一看见义军冲锋后阵就望风披靡不同。眼前的秦军个个面色镇定,阵脚严整,没有丝毫要退却的样子。
第一次面对需要硬碰硬对抗难缠角色的义军无不心中诧异。他们口中呼喊着,硬着头皮冲了上去……
正在观敌瞭阵的周文大大致盘算了一下对手的数目:双方人数都以十万计,但又好象自己的兵要比秦军多了不少。
接上阵仗以后,周文忽然发现:己方士兵那精致的长矛在被秦军的长矛架住后,秦军持短兵器的人就在这长矛构建的狭小的空间内灵活地刺杀己方士兵。而己方士兵却只能眼睁睁地被前面的人挡住,长矛根本施展不开。
在周文军初次攻击了无成效之后。突然听得一阵嘹亮的秦军呐喊声响了起来。那声音整齐威武,撼天动地。
当他向周围瞭望的时候,两支秦军骑兵队已经开始向义军的侧翼发起了冲锋,义军众将士一片一片倒下,就像被收割的庄稼。
周文的脑子突然象被闪电击中了一样。在他脑海里,浮现的是自己在项燕军中看到的错落有致的长短兵器。还有,王翦那晚的突袭,更多的人带的是朴刀。
周文这支义军在兵临咸阳之前,从来没有失败的经验。即便当初他们拿的是木棒、锄头和镰刀。
仓促而来的失败,使得这支义军没有了一点章法,混乱,践踏,甚至为了找到活命的出路而自相残杀。而此时的周文除了不断调动兵力来补充自己阵线倒下后留下的空缺,再无他法。自己的军队已经开始有溃败的迹象了。
秦军的骑兵冲击义军的方阵,虽然不断的有骑兵被长矛掀倒在地,但更多的骑兵踏入了义军的方阵,将义军的队列搅得七零八落。
让周文更感觉要命的是,在自己的后卫部队处隐然有喊杀声传来……
中军正面被撕开了……惊魂未定的周文,惊恐地看到了一支骑兵队向他飞弛而来。他的高头白马似乎意识到了危险,不断登踏着马蹄——或许动物的感应永远要比人快,周文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字。
逃!
逃到哪里去并不要紧,他再不想和这支恐怖的秦军作战,他再不去想拿下咸阳的威风八面。毕竟,人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死了,一切都没有。
周文急忙调转马头,带着他的队伍疯狂的溃退。而他,从不断迫近的追兵那里,看到的是一面飘扬的黑旗,上面是一个斗大的篆文“章”字!!~!
..
第四十四章 章周对决(中)
在那杆醒目的黑色将旗之下指挥若定的乃是胡亥的最后希望、大秦少府——章邯。、
在取得初步的胜利之后,章邯果断地敕令鸣金收兵,收拢队伍。
章邯心知自己手下这骊山军团刚刚草创,在人员调配、战斗能力方面与秦国正规军有很大的差距。
章邯认为:如果能在战斗中不断提升士气、战斗技巧、提拔有用之才,手下这不乏亡命之徒的军团一定能成为平定关东各种反叛实力的中流砥柱。
但是,今天击溃周文军,实在太过简单。一旦在己方军中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难保不会落得对面这批草草组建的起义军今天的下场——在入函谷关关之前,所向披靡。一旦遇上与自己旗鼓相当的难啃骨头时,初一交战不利,就立即望风逃遁。
于是,章邯在击溃周文之后严命禁止追击、收拢部队、控制己方的胜果。
在章邯看来,既然对方是一群看似人数巨大、但战斗能力低下的乌合之众,自己就不用着急一口将他们吞下。
用钝刀割肉的战术步步尾随,逐步把手下的这个军团从钝刀磨练成利刃,何乐而不为?……
于是得益于章邯的骊山军团始建初创,中级指挥官在指挥调度方面的失误,以及将士执行上级命令的决心不足,外加与策应的王离长城军团的协调不畅、更有章邯自己控制胜果等一系列外部因素,周文和大部分起义军将士活着撤除了战场。
周文带着大半部队用人数优势冲散了从背后包抄的少量秦军,从秦军尚未成型的钳形包围中侥幸夺命而出。
在第一次尝到失败滋味之后,周文非但没有反思自己在排兵布阵、用人选将方面的失误,反倒对自己的老本行——相日占卜——愈加痴迷了。
在一次次收拢残余、站稳脚跟却又一次次被章邯、王离的军队击溃,身边的同乡、好友日渐稀疏之时,部下们带着疑惑与忧虑的心情发现:身为主将的周文在帐中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