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再坚持一会:一个问题女性的21次自救 >

第12部分

再坚持一会:一个问题女性的21次自救-第12部分

小说: 再坚持一会:一个问题女性的21次自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我想只要有心召集,就不会办不成的。我当天就开始打听同桌的下落。 
记得她当时读的是清华大学,会不会分在北京?我打电话给了几位同学,他们都说不知道。 
以前和她关系好的还有谁?我细细琢磨,寻找一切可能的线索…… 
终于在一位同学那儿得知她好像在深圳。我问了她学的专业,她说好像是建筑设计一类的。 
她劝我别找了,深圳那么大,那不是大海捞针吗? 
我还是那句话,只要想,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我就打深圳114,查找规划局及建筑设计院两个单位的电话。 
有了电话,我就这么傻问:“你们认识一个叫杨晓春的女同志吗?我是她的初中同学,我有 
急事要找她。” 
也许是我的诚恳和执著,接电话的先生或女士在说不认识的时候,都能帮著问旁边的同事。 
  在我打第6个电话的时候,终于听到对方电话边上有一个声音了:“哦,我知道,她的电话是……” 
当我把电话打过去给我的同桌杨晓春,告诉她我是苏菁时,她当时的惊愕程度我实在形容不出来。 
她很激动:我一定回来参加聚会,你这份热忱我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来拒绝。 
最让我感动的是,现在北京工作的医学博士唐志辉接到我的聚会通知,第二天就订了回柳州的机票。 
原初中男班长刘奎说:就凭苏菁这份热心,我就是有天大的事也不能缺席。 
我就靠著这份诚心和傻劲,居然召集了30多人的初中同学聚会。 
班主任莫老师很惊讶:“苏菁,我记得你以前是一个喜欢躲到角落里不说话的女孩呀,你怎么像变了一个人呢?” 
“我记得我读初中的时候没有和苏菁说过一句话,真是女大十八变!”旁边一位男生附和。 
我从此相信了“心想事成”,思考中若带有坚定的目标和不屈不挠的决心,其力量之大,真如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尤其当你有一种深切的渴望,要把目标和决心转化为实质性的行动时。 
'上一篇' 
你成熟了

苏菁
你成熟了 
我很少一个人到外地,更别说签协议了,可有一回我居然成功地办成了这件事,且不像人们说的要请吃请喝的。 
事情是这样的。 
我们全区考上全国造价工程师的都要集中到南宁参加上岗培训,可培训时间一再拖延,所以等到真正开始培训时,学友们纷纷抱怨主办单位。负责人是一位60来岁的女士,她很委屈地说: 
“希望大家也能体谅体谅我,整个庞大的筹备工作就我一人,把时间耽误了,敬请大家谅解。” 
可学友们没有理会她,还在七嘴八舌地议论著,发著各自的牢骚:什么领导不批假啦,什么扣发奖金啦,什么同事眼热啦……仿佛自己身边所有的不公所有的琐事都源自这次迟到的培训学习。 
那位女士一个劲地喊:“静一静,静一静!” 
可大家没有理会她,嘈杂的声音始终没有停下来。 
那位女士一时间有点窘,她慢慢地从讲台边上走了下来,当她走到我的旁边时,我忍不住对她说:“老师,我理解您!” 
“谢谢你!”她感激地伸出右手,使劲握了我一下,“你叫什么名字?” 
“苏菁!”我轻声说。 
“哦,我记住了。”她朝我点点头。 
培训学习一直是在大家的抱怨不满声中进行和结束的。 
很巧的是,半个月后,我急需签订一份协议,找的有关负责人就是她。 
她一见我就叫出了我的名字,真让人感到振奋。 
她和我竟像聊家常一样聊了起来。 
她教育孩子的确有一套,两个儿子先后上了北大,现在都已工作、结婚生子,且家庭都很美满。 
我发自内心地向她请教,她越聊越欢,还传授给我如何和丈夫相处,如何经营婚姻等等。 
我们聊得很愉快,我不仅学到了生活的智慧,我的一份三年协议也很顺利地签下了。其实我当时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倾听,全身心投入地倾听。 
当我拿著那份协议回来时,丈夫简直不敢相信,那神情仿佛我弄回一款他心仪已久的豪华轿车,因为长这么大我可从来没有接触过什么“外交事务”啊。 
丈夫对著协议左看右挑的,居然找不出一丁点漏洞,最后他说:这份协议的确很正规。 
“你是用什么办法让别人那么心甘情愿帮你的?”丈夫惊喜地问。 
“发自内心地欣赏别人呗,别老以为自己什么都懂!”我轻描淡写地说。 
就凭这,丈夫很欣慰地说:“你成熟了!” 
我终于明白了,女人的成熟靠的是悟,不是年龄。 
'上一篇' 
你把“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改写了

苏菁
你把“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改写了 
正如伊泽德所说:只有你的行动,决定了你的价值。 
当我诚实地面对自己,不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时,就很容易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每遇到一个问题,我就想,怎么才能有效处理? 
当我有勇气去改变现状───改变消极的思维,改变思考的角度,改变一贯的做事方式,改变对别人说话的态度……最为重要的是,马上行动! 
我发现从此我很轻松地就和周围的人们建立起最诚挚的关系,并从中获益良多。 
正因为我在引导孩子的同时,也在要求自己,所以有了孩子的几年后,凡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换了一个人似的,人际关系也奇迹般地好转,我已经攒起足够的自信。 
我的好朋友梁月梅竟对我说:“你把‘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改写了。” 
我自知这句话有些偏颇,但我知道自己的心态的确和过去有著天壤之别。 
我终于明白了,凡事替别人想一想,就能培养出一种细密的心思和宽广的胸怀。 
儿子也因此变得乐观而独立,丈夫也恢复了往日的自信与从容,从对家庭的失望转变为对家庭负有强烈的责任感,从对工作不上心变得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并深得领导赏识,在重要职位上得以胜任。 
男人的潜能是靠女人激发的,这话一点不假。 
'上一篇' 
人生最大的收入就是心理健康

苏菁
第七章 人生抉择的理由 
我深信 
在现代社会中 
大人和孩子缺乏的并不是 
掌握各种知识、技术的能力 
而是一种创造的热情 
以及怀有一颗丰富、高贵、安详的心灵 
人生最大的收入就是心理健康 
当我从严重的自我封闭中走出来时,当我学会爱别人时,我发现我对世界的看法也进入了另一个境界,我变得宽容理智,充满了悲悯和同情,我愿意帮助所有不幸的人,并从这种帮助中感到无比的幸福。 
正因为经历过第二次成长的艰难,我对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才极为关注。 
心理健康的特征就是适应。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适应是生存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 
如果说人生最大的财富是生命,那么我要说,人生最大的收入就是心理健康。 
可我们国民的心理健康程度怎么样呢? 
当我从严重的心理困境中走出来的时候,我开始关注我周围的人群,我发现很多人都处于一种消极的困顿之中。我从一本心理杂志上看到:全国心理有问题的竟达到89。91%;卫生部的一份报告更让人触目惊心:中国每年自杀死亡的有25万人,有200万人自杀未遂。 
他们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要放弃生命,不就是感受到生活中太多的阴暗从而产生了太多的消极情绪吗?他们轻易地抛开生命的乐趣,是因为爱情不再甜美,婚姻不再和谐,工作不再有趣,生活不再新鲜,是因为人生愈过愈乏味,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感动他们了。 
'上一篇' 
一个真实的故事启发了我

苏菁
一个真实的故事启发了我 
一个真实的故事更是触动了我。 
海伦·凯勒的故事举世皆知。她出生时身体健康,但后来一场大病使她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由于父母无法与她沟通,也无法对她加以控制,她几乎就像动物一样成长著。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一个救星───安妮·莎莉文。她以自己无限的关心和耐心,不断地与海伦凯勒沟通,终于使她“重归现实世界”。 
父母和医生当初都做不到的事,安妮·莎莉文何以能做到呢?原来,在她小时候,由于精神失常,她被送进一家精神病院。由于治疗效果不好,在许多人的眼中,她仅仅只是一个狂暴的精神病患者。到后来,她甚至被关在地下室的笼子里。医生们已经放弃了对她的治疗,认为她这一辈子只能是一个“活死人”了。 
幸运的是,有一位年老的护士对这个小女孩还保留了一分可贵的恻隐之心。她开始了一个看来并无希望的尝试───在小女孩的笼子外边吃早餐,并不时地在小女孩够得著的地方留下些小蛋糕。护士在时,小女孩装著什么也没看见,可等她一走开,蛋糕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举动坚定了老护士的信心,她以更多方式表示了对笼中小女孩的关心和爱,小女孩也渐渐变得不再那么狂暴,之后开始配合医生的治疗。 
恢复了健康后,她便向老护士那样,用耐心、信心和爱心,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终于创造了海伦·凯勒重归现实世界的奇迹。 
这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爱和关心能让一个失去理智的狂暴的人平静下来,爱和耐心能让一个双目失明、两耳失聪、不能言语的人创造奇迹,这不正验证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观吗?罗杰斯对人性的看法是积极的,他认为人的基本属性在自由发挥作用时是建设性的,是可以信赖的;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要,那就是生长、生存和自我完善。 
每个人都需要爱和关怀,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爱和关怀的能力。当一个人不是使用自己的准则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而总是用别人的价值观来评价自我时,他就产生了自我的不协调。这个时候,他就会感到威胁,就会焦虑、混乱和不适应。很多时候,正是这种对外部评价的依赖,造成了心理障碍。 
'上一篇' 
为什么那么小的日本敢欺负我们这么大的中国

苏菁
为什么那么小的日本敢欺负我们这么大的中国 
一天,我和当时还不满5岁的儿子楠楠在看电视纪录片《我亲爱的祖国》。 
当放映到中国人在日军轰炸下四处逃难的镜头时,楠楠突然站起来,转身爬到沙发上查找了一下世界地图,一脸疑惑地问:“妈妈,为什么那么小的日本敢欺负我们这么大的中国?” 
我著实吃了一惊!思忖了一会,找了一个答案:“因为那时候我们中国人的本领不够大!” 
儿子紧接著又问:“那么现在呢?我们的本领比他们的大了吗?” 
我竟一时语塞。儿子的话让我思绪万千。 
每年8月15日是日本战败纪念日,差不多每年的这一天,都有各种右翼势力出来表演。日本战殁者遗族会的孤老们就要跑到靖国神社,穿上当年的皇军军服,肩扛三八大盖步枪,以此来向中国及亚洲人民示威。这样的邻居,我们能放心吗? 
我们开著丰田轿车,用著东芝冰箱,享受著三菱空调,敲打著东芝电脑,在惬意中,我们是不是遗忘了什么?我们这一代尚且如此,下一代、再下一代呢? 
由冯小宁导演的电影《紫日》放映时,几个20多岁的青年看到日本法西斯用刺刀捅中国母亲时,他们竟然放声大笑。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无知,更是人性的迷失啊! 
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有一句名言:对过去视而不见的人,对未来将是盲目的。 
曾受到纳粹迫害的特露德·西蒙松在课堂上向德国年轻一代提出殷切的希望,她说:“你们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负有责任,但是,你们有责任让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 
我想说的是,我们中国人也一样,也有责任让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惟一的出路就是提高我们下一代的素质。 
那么我们下一代的素质又如何呢? 
培养孩子的目标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在复杂社会中顽强的适应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一种在芸芸众生中不断超越别人也超越自我的能力。 
可是为考试分数为某种技能而打死孩子的事情每年都在发生著,孩子因不堪重负而杀死父母,或者杀死同学并自杀的事也屡屡发生。 
每次事件都会引发一场全国性的大讨论,但讨论过后,情况仍然没有丝毫的改变。 
我深信,在现代社会中,大人和孩子缺乏的并不是掌握某种知识、技术的能力,而是一种创造的热情以及怀有一颗丰富、高贵、安详的心灵。 
关注孩子的心灵刻不容缓。 
我仔细地想了又想,我们是用什么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呢? 
是从我们的父母那里学到的!我们的父母又是从哪里学到教育孩子的呢?是从我们的祖父母那里学到的!我们的祖父母又是从哪里学到教育孩子的呢……难道我们要让这样不当的家庭教育代代相传吗? 
我的耳边回想起了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说过的一句话:“别问国家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要问我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我忽然感到一种强烈而神圣的使命在向我召唤。 
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所专门创建成功家庭或从事父母教育的学校。可在网上查遍了,别说父母教育,就连家庭教育或父母指导一类的学校或培训都没有,怎么办呢? 
苦思冥想了数月,看来我只能从相近的领域───心理咨询著手了。 
'上一篇' 
丈夫愿意接受这种命运的挑战

苏菁
第八章  家人的态度 
正因为丈夫的包容 
才使我从泥潭中走出来 
也因为他的爱 
才使我敢去做以前根本不敢想的事 
感谢上苍 
赐予我这样一位优秀的丈夫 
丈夫愿意接受这种命运的挑战 
要发展一项家庭教育事业,要进入心理咨询这个市场,让更多的人来受益,就应该到祖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去。这意味著我将背井离乡,暂时离开我挚爱的家人,这是一个艰难而矛盾的抉择。 
为此我苦苦思索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现实的生活使得我不得不一次次说服自己放弃这种念头,可这种想法冒出来后,想赶也赶不走。 
一天我对丈夫说了我的想法,他说: 
“我不是圣人,我不可能靠思念生活。” 
我说:“你已经是圣人了,你容忍了我那么多年。” 
丈夫沉默了。 
时间在压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